《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精華1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
宇宙就像魔術師變出來的兔子,人類是毛皮深處的微生物,哲學家們努力順著細毛往上爬,想要看清魔術師的模樣……
“世界從何而來?”
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打破了蘇菲安靜穩(wěn)定的生活,一件接一件的怪事,令這個14歲的女孩被迫卷入了一場哲學與真理的洪流。翻開這本書,我真實地感受到了,《蘇菲的世界》。
蘇菲是一個即將過15歲生日的女孩,她收到了來自一個神秘人物關于哲學的信,從此開啟了她的哲學課程。在她的世界里,漸漸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萬物由細小的分子構成,蘇格底拉,索拉圖,耶穌等等的哲學理論,以及詭辯學派的預言……這一切的一切,使蘇菲很快地得到成長,也更深入地了解了這個世界。
她認識了那個給她寄信的人——艾伯特,也認識了一只聰明可愛的狗狗——漢密士。她的好奇心讓她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很多秘密,這也讓艾伯特對她刮目相看。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從蘇格拉底講到達爾文,從古代雅典講到講到啟蒙運動......哲學的種種在我們面前平鋪開來,一覽無遺。
無趣的哲學知識被作者強硬地塞進了一本書里,同時,作者以海軍教官和他的女兒席徳為線索貫穿全文各個地方,設置懸念,引人迫切地想讀下去,明白真相。
但是,伴隨著這一切的便是一封封寄給席徳的信。這一封封信不斷被蘇菲收到,同時,她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關于席徳的.東西。為什么會這樣?席徳是誰?除了那些燒腦的哲學問題,蘇菲還困擾在這些奇怪的事情里。
在一次次和艾伯特的交流里,她知道了這些事情都是來自一個海軍教官。海軍教官將這些信寄給自己即將過15歲生日的女兒——席徳,而那些物品則是席徳不小心弄丟的東西。漸漸的,蘇菲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包圍了關于席徳的事情,甚至有人還會沖她喊席徳的名字。
“他就是上帝。”
艾伯特對蘇菲這樣的解釋,讓她更加焦慮。時間越發(fā)緊迫,情節(jié)越來越激烈。蘇菲明白了自己所處的世界不過是海軍教官送給席徳的一本書里世界而已。
蘇菲完全可以留下來繼續(xù)過她的安逸生活,但她想知道真相。她背離了親人,朋友,勇敢地與艾伯特逃離了這個世界,向著真理靠近。在他們的世界,萬物由席徳的父親操控,他就是那個世界的神。而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脫離了那個世界,回到了現(xiàn)實。
這本書的作者,將生硬的哲學知識硬塞進一本書里,并利用寄給席徳的那一封封信連接全文,全篇展現(xiàn)一種懸疑風,吊著讀者的胃口,讓讀者不愿看哲學知識,卻又想知道事情的發(fā)展而不得不跟著蘇菲學一遍。
艾伯特曾說過,也許席徳也是一本書里的一個人物。這句話是一個隱藏的亮點,在蘇菲的世界里,海軍教官就是他們的上帝他們的神,但在席徳的世界里,他只是一個普通,在他們的世界里也有一個上帝一個神,而那個上帝在另外的世界里不過是個普通人。萬物包含萬物,世界包含世界。而哲學與真理正像那些世界外的世界,等待著勇敢的人類去探索。
同樣的,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學到很多不曾接觸過的知識,了解到哲學的涵義。更能夠堅信一點:哲學需要不斷地探索,只要永不放棄,真理離我們并不遙遠。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2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這些看上去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世界像魔術師從宇宙的禮帽中拉出的一只大白兔。我們像是白兔皮一毛一上的微生物。”雖然把人類說成是微生物 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事實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還不及一粒芝麻大,而人類則是更加渺小。在宇宙的外面,誰也無法否認那個魔術師的存在, “哲學家是那些站在兔一毛一頂端,俯視世界的人!彼麄兲岢鲆恍┛此撇皇菃栴}的問題,他們總是在思考著整個宇宙。
《蘇菲的世界》通過一個小女孩蘇菲和哲學教授艾伯特之間的故事,向我們鋪開了一幅神奇的畫卷,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講到馬克思、黑格爾、達爾 文……這本書為我們推開了一扇通往哲學的大門,門外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我們還沒有看到的世界,這本書牽動著我們的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碰撞出智慧的 火花,這本書帶領著我們向兔一毛一的頂端攀爬。上帝是否存在?人類有沒有靈魂?人類的意識是怎樣形成的?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可靠?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并試圖解 決這些問題,科學研究的成果動搖了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結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又否認了世間萬物都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的看法。
到底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謎一團一逐漸被揭開的同時,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真相總是讓人戰(zhàn)栗。蘇菲和艾伯特原來只是艾勃特少校 寫給女兒席德的書中的人物,而少校和席德也是我正在看的《蘇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他們都只是虛構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的,他們沒有靈魂,那我們呢?我們也是 真正的存在嗎?我們有自己的靈魂嗎?或者我們也是某個書中的人物,別人透過我們說話、行動、思考?我們只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企圖看清整個白兔和魔術師。
哲學教你質(zhì)疑一切,哲學教你用辯證的.方法思考,不要妄下定論,哲學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發(fā)掘出那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無比的問題。當你在世界上生活了 十幾年,對周圍的一切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時,突然有人告訴你,你不過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別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別人一大 腦中的腦電波,你周圍的一切都可能是虛無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十分殘酷的。
“我是誰?”
我們可以認識動物、植物,我們可以分析周圍的東西,但我們不能認識我們自己。
“如果人類的大腦簡單到我們可以認知的程度,我們也會愚笨得不能理解它。”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為深奧的書,而這樣深奧的書不是僅僅看一遍就足夠的,很多地方還需要去思考、去體會。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一個有顏色的眼鏡在 看世界,而這本書卻企圖摘下我們的眼鏡,帶我們認識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本書觸及了了心靈的深處,觸一動了思想上的有一個深度。這本書推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眺 望哲學的美景。站在窗前,我們窺見了千百年來那些偉大的哲學家的深邃思想,歷史長河中閃閃發(fā)光的智慧的結晶。
讀到結尾處,感覺故事還沒有結束,席德和艾勃特是不是也從書中逃了出來呢?她們是不是也在我們的身邊呢?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3
當我拿到這本《蘇菲的世界》的時候,一看這個書名,我以為是一本少年成長類的書籍。然而我翻開書本,開始閱讀的時候,仿若我就是一個無知懵懂的小孩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里面的一切都讓我驚訝不已!這是一本哲學書!一本我以前從未想要了解的世界,哲學的世界!
在看此書之前,哲學的世界至于我來說猶如那遙遠的外太空,遙不可及,也絲毫無興趣觸及,但是這本書卻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短K菲的世界》講述的是14歲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康德、從祈克果到費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跟隨著蘇菲的腳步 ,我認識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笛卡爾,佛洛依德等等著名的哲學家。記憶中最熟悉又趣的一句話就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所說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在我理解中就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笛卡爾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想法呢?笛卡爾是當時懷疑論者的`代表人物,他質(zhì)疑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他唯一肯定的事情就是他一直在質(zhì)疑。正因為他一直在質(zhì)疑,說明他一定是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而他的不斷思考,就說明他一定是一個思考的存在者。這句熟悉的話語卻一直讓我很疑惑,人為什么一定要思考才能存在呢?難道我不思考我就不存在了嗎?我又不斷地反問自己,難道我停止思考了,我就會消失了嗎?但是真的有人是一直不思考的嗎?像植物人,雖活著,卻也死了。如果我運用哲學的思維,那么就能解答此問題了。人活著,就該思考,生活才更有意義,世界才會有思考的生存者;否則像行尸走肉一般,生與死又有什么區(qū)別?
同時,我又不禁在想,難道我們一直在思考,生活就一定有意義了嗎?答案又似乎是否定的。現(xiàn)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人們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有些人神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做出一些自殘或傷害他人的事;有些人患上了抑郁癥,甚至要自殺。或許他們沒有領悟到世界的意義,或許他們厭煩了這個世界。
我記得書中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天早上一家三口吃完了早餐,媽媽便轉身去收拾碗筷了,就在這時,爸爸突然飛了起來,懸在了空中,僅有2歲的孩子看見了什么表情也沒有,但是當媽媽轉過身來的時候卻嚇的暈倒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映呢?我思考了一下,那是因為媽媽知道人是不可能飛起來的,因為地球有萬有引力。這是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和社會規(guī)則固化了我們的思維,只要超出了理解的范疇,就接受不了。而孩子卻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他還沒有受到思維的固化,只有一顆好奇探索的心靈。那就意味著人越是成長,思想受到固化,就不愛思考了,自然就對一切失去興趣,一旦失去興趣,就容易厭倦,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而當我們帶著一顆好奇心去思考時,我們自然會明白得越來越多,而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哲學也可以那么地接地氣,那么地平易近人,那么地貼近生活!只有哲學才可以打開每個人心中的那個世界,只有哲學才可以解釋我們心中的那些“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4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我讀高中時一位好友送我的生日禮物,因為那時候這本書正是熱銷的時候,很多的報紙雜志都登出評論,說這書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但那時的我只一味沉浸在武打、科幻中,看到這本到處都透著哲學味道的書籍,腦袋都大了,避之惟恐不及,但好友的心意我倒仍很在意,好好的鎖到了書櫥里。這次國慶回家,閑著,便順手翻起學時的書籍解悶,不經(jīng)意間便看到了這本《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涵著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這本書和偵探小說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幾小時看下去。
就著“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融匯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而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
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耙槐娟P于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系統(tǒng)地涵蓋各種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tǒng)中,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我越來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從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了解了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
《蘇菲的世界》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鐘,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并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只能專供教科書使用或大學生寫論文時作為抄襲的“寶囊”,卻不能普及和推廣,那么哲學理論的創(chuàng)造又有什么意義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看完后,我不禁又想,以我現(xiàn)在的應該說還算成熟的思想去看這本書,我有這些共鳴,那么當時尚是高中生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應該把現(xiàn)在的很多哲學、歷史書籍串在一起,可能更有利于考出好成績?呵呵,只是此時非彼時,幸虧那時錯過的一本書,今天又補上了。
我重新把《蘇菲的世界》放會到書櫥中,準備等再過幾年,有了閑暇工夫重溫一遍,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5
許久沒有沉下心來去讀一本書了。之前聽過一句話,大約是這樣說的:如果時日長久不讀書,也沒有心生愧疚,那么這個人就無藥可救了。好在我還有愧疚之心,想來我還“有藥可救”。
好不容易閑暇下來,有時間去讀一本書了,遂決定與鄉(xiāng)村教育家的小伙伴們一同讀《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巨著,它既是哲學,也是小說!罢軐W從不指導生活,哲學就是生活”。我不求像哲學家一樣辯證這個世界,我只尋一顆努力生活的心。我要通過本書的引導,思考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與安寧,過精神更加自由的生活,對自己的心靈、精神進行修煉和提升。
其一,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這是蘇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每當蘇菲專心思索活著這件事,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xiàn)死亡的念頭。反過來說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蘇菲的祖母在生病后說過類似的話。她說:“現(xiàn)在我才體認到生命是何等可貴!贝蠖鄶(shù)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夠活著是何等的福氣。
八十六歲的奶奶,已經(jīng)走到了風燭殘年,她總愛絮絮叨叨地講她曾經(jīng)擁有的美好時光。記不清是第幾次,奶奶在絮叨的時候滴落了淚珠兒。一個八旬的老太太,白發(fā)、褶皺、佝僂、滿口假牙。一次次,在聊起生活的時候,聊起兒孫后代的時候,她流下了渾濁的淚珠。她愛說,那時她很年輕,能做地里好多的活兒;她愛說,她親手帶大了五個孩子,有兒有女才是好;她還常說,看見最小的兩個重孫,心中不由地感覺疼愛。一畝田、幾棵樹、殘余的夕陽……這些都可以是她落淚的原由。
每當奶奶絮叨的時候,我不忍與她多說,卻又想與她說說。我知道,這是一片枯黃的葉子,提前看清了泥土的走向;這是一個日漸衰老的人,把不舍存放在淚珠,把熱愛安放在干癟的胸膛……
其二,柏拉圖“永遠的真善美”
柏拉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他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善”、永遠“美”的事物上。
“真善美”意思是指原始的'、本質(zhì)的、真實的、真誠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這是文明社會和諧發(fā)展所必須追求的境界。這亦是一個人所追求的理想心境。
比如,冬日里,當我從門前的空地經(jīng)過,陷入孩子們流動的潮水,看見一串串小小的笑臉,看見翻飛的跳繩和雞毛毽。這時候天空晴朗,風移動著幾片云影,這時候我就覺得孩子們是純真的、是快樂的,我的心境是美的。
再比如,清晨,我迎著太陽出發(fā),去往學校。那些云朵、那些風吹、那些來來往往的行人、坐騎以及枯槁,都快速地擦過眼簾,去往身后。輕輕地,從眼睛滾出一顆淚珠,掛在睫毛,晶瑩、剔透。它折射太陽的光芒,涂抹著那些云朵、那些風吹、那些來來往往的行人、坐騎以及枯槁。于是,追求美的心便感覺到滿目繽紛陪著我走了這一程七彩的路。
追求“真善美”,背后是我們所得到的快樂。它推動著人類社會進一步往更高形態(tài)發(fā)展。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6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當被問及這些問題時,你是否會困惑?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哲學家對一系列哲學問題探討的背后,給予我思考的空間。給我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打開我認識這個世界的大門。
該書以主人公蘇菲為線索,書信為引子,通過與艾伯特書信來往,蘇菲學習了從耶穌時期到現(xiàn)代社會的哲學歷史,跟著蘇菲的腳步,讀者會收獲西方哲學史中很多大師的經(jīng)典理論。
開篇就說:“人類就像從魔術師的禮帽中變出的小白兔,而哲學家會去探索魔術師的奧秘!睆囊d時期到現(xiàn)代社會。艾伯特很系統(tǒng)的給蘇菲講了前后幾千年的哲學思想。
自然派哲學家代表的事物不會從無到有的觀念,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論即世界有很多單位原子組成,柏拉圖的理性論,亞里士多德的觀念與理性,以及巴洛克時期,中世紀的哲學,笛卡爾的機械論,洛克,休姆,康德黑格爾的哲學……
總結哲學,無非是關于理性的探討,從而引出的一系列提問:人是否有永恒的靈魂,人生下來就有一套觀念嗎,你發(fā)生的事情是命中注定的嗎?你相信理型的世界,還是感性的觀念?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有一位哲學家提出一個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就好有一個滾動的球,然后人在上面,問:這個球從哪里來。哲學喜歡問事物背后的原因,它要求我們將思緒從問題里跳出來,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理解問題。
我們都是兔子毛皮深處的細蟲,哲學家相比其他人而言,他們會盡量爬出毛皮深處,去毛皮頂端,看看究竟是回什么事。我個人認為,學習哲學的意義在于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鍛煉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畢竟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明白。
祁克果提出人生的三個階段: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指出人生活的方式分別是快樂主義,道德的態(tài)度,以及宗教的責任。我認為自己現(xiàn)在正處于第二個階段,道德階段,認識到自己,的確開始在意事情對與錯,而不再是為追求簡單的快樂。
我們只不過是地球上小小的沙塵,在地球在還有宇宙,地球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由于世界大爆炸,碎片(各星球)現(xiàn)在依然在四面八方擴散,且總有一天,碎片會再次聚合成一個球。
我們也許不會看到世界變化的全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著作認識這段歷史,預言未來!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物種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篩選,生存能力強的物種得以存活下來。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與夢,告訴我們控制好自己意識與潛意識的大門,而且最好是把門半關著。精神病人就是過度的在意潛意識,讓潛意識失控的后果。夢中,我們都是自己的導演,編劇,是潛意識的天堂。夢能間接滿足我們心靈的需求。
蘇格拉底的談話的藝術,提到,智慧與愛智慧是不同的,哲學家是一類追求智慧的人,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所知。柏拉圖提出理想國的哲學,他認為世界的發(fā)展好比如上帝提前建好的積木,有一個理想的樣子。人是有永恒靈魂的,用同一個磨具做出的餅干,形狀都一樣,放到這個世界,就是說磨具是提前我們大貓里有的。
亞里士多德則不同意他的老師的思想,他認為人在沒有看到磨具之前是沒有一個概念的,他相信感官的世界,即看到過,聽到過。
這本書帶領我初步了解哲學,開啟我哲學的大門,受益匪淺,如果再讀一遍。我會逐字逐句記好筆記,因為它值得去細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7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是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yōu)秀作品獎”《蘇菲的世界(Sophie’sworld)》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nèi)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F(xiàn)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么。
這本書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們可以從好幾方面來看。全書雖非學術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衛(wèi)哲學的書,正因為其大眾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并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梢哉f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在這本書里,其實賈德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shù)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么關系,卻一再出現(xiàn),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匯全部被囊括:生態(tài)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lián)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jié),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番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8
春日的傍晚最是煎熬。白日的熱浪頑劣地四處流竄,遲遲不肯消散,夜晚的濕潮悄然而至,宣誓主權,分寸不讓。煩悶的躁意在胸腔膨脹,黏人的濕熱從尾框如蛇般鉆入脊梁。
孩童盡興的歡呼開蕩在原野,母親站在門前眺望,聲聲催促拉開夜生活的序幕。墨汁暈染的云浪從天穹涌現(xiàn),青山頂與遠天際嚴絲合縫,夜的暗色模糊了輪廓,山與天就這樣忘我般依偎,其間不慎泄了點的缺口,風聲簌籟,樹影婆娑,萬物靜默如迷。
不經(jīng)意間,風舌卷起書篇的頁腳,一頁,便是一個世界。
“哲學”一詞,寫起來不過寥寥幾筆,但若非要闡釋其中的內(nèi)涵,哪怕僅僅選取其九牛一毛,翻來覆去地提練萃取,最后呈現(xiàn)在探索者前的也是一片難以橫渡的瀚海。
我們自然而然地存在著,在得他人啟示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默認了人類存在的合理性,而未去深究其本質(zhì),懷疑其原理。為什么有人類,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被選擇向更高級智慧演化直至演變至如今的整個人類種族及其意識形態(tài)的是人類而并非其他物種,諸如此類抽象卻真切存在的疑問太多太多。
人們以其敏感的靈魂,通透的心性,天賦的智慧感受到了“哲學”的大概輪廓,其中極少數(shù)部分的人利用得天獨厚的靈性打通了這個體系的部分脈絡,在這之中又有佼佼者連貫脈絡,暢通結構。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一個體系逐漸成型,并由此不斷衍生分支。最終成長為蓬勃向外的茂樹。樹上的果愈長愈壯,越結越多。哲學家們是這精神伊甸園的勞農(nóng),投身于晝夜不休的栽培修剪,果實成熟落地之后,便任由眾人采擷。
我們便是享受著美味果實的一員,面對難以攀爬的高樹,眾人或望而止步,轉身另一個世界;或無奈、無力癡癡坐等。就算是勉強消化幾本書,真正轉為己用的又有多少呢?
《蘇菲的世界》也許是所有這些果實中最適于普通民眾口味的典型。在文中主人公蘇菲與女孩席德雙視角交替出現(xiàn),縱橫書內(nèi)外的時間與空間。
書中的蘇菲在信件的引導下,從對哲學的一竅不通到漸入佳境,書外的席德則以相對于蘇菲世界的“世外人”身份向書中小世界深思。
翻開這一本書,哲學這個藝術家在艾伯特與蘇菲這亦師亦友的兩人的交流中漸漸清晰。它的真實,它的'荒謬,時常令人琢磨不透。它既自然而然,卻也超脫常理之外,追根溯源皆有據(jù)可依。讀音細細品味,既因自己淺陋的認知而甚感羞愧,又在領悟了些許哲理后忍不住撫掌稱妙!
最后的章節(jié),席德與父親眺望著海灣。父親告訴席德,一切的伊始都源于數(shù)十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就好像是一個東西解體一樣,四處流離而后自由生長。
我們都是數(shù)十億年前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爆出來的一點火花,而每當我們仰望天空時,其實就在試圖尋找回到自我的路。
天上一朝日月,人間幾度春秋。轉瞬即逝的百年比之于蒼茫的宇宙卑小如蟻,但我們也是星辰,轟然一響也可留有余熱,痛斥無知深夜,奔向文明銀河。
詩人的筆下,海面浮躍粒粒星子,大海如蘇格拉底一臉哲學。
我的魂魄已得啟蒙,猶船之四周皆亮燈塔。
四面通明,八方風平,雙槳蓄勢,一腔孤勇,萬山無阻。
星火作蓮燈,哲學托舉起文明,人類駛向無限的可能。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9
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題記
——蘇格拉底是誰?蘇菲又帶著好奇心拆開了艾伯特給他寄的信——自從蘇菲收到一連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學,這次是名為《蘇格拉底》的信,我同蘇菲一樣,對蘇格拉底產(chǎn)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沒有人能夠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了……”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后放聲大笑,搖搖頭,他說自己是無知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無知嗎?至少他們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們的選擇沒有可以商量的余地,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樣產(chǎn)生而又怎樣毀滅的。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們做一件事:讓他的學生們穿越一片麥地,從中采摘一支自己覺得最大的麥穗?墒,學生們從麥地的頭走到麥地末,有些學生手中的麥穗太小了,有些學生手中壓根沒有麥穗。
哈!手中小麥穗的學生想——有麥穗的總比沒麥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學生想——與其采摘這么小的麥穗還不如不采!從中足以可見,人類的滿足欲、貪婪欲有多么大!
有人想問哲學家:您覺得您智慧嗎?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萬個問題更具有意義:——我是無知的。
我們可以明白:一個自認為具有無限智慧的人還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嗎?一個自認為無知的人難道不會永不放棄?
在每時每刻,請不要忘記——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理就是這樣誕生于“無知者”的腦海中的。
在人類洋洋自得的時候,人類的無知毫無保留得呈現(xiàn)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的'時候,亦是如此。
沒有一個真理的指引,個個自認為擁有智慧的的人都將變得無知愚蠢,從此智慧與無知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不清了,人類也沒有什么智慧可言了。一個個狂妄自大的智慧者們指揮著謙卑的“無知者”,不錯,社會就是這樣腐敗的。
就如同蘇格拉底的死,他是為真理而死的。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覺得:他的生命就是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愿意付出生命,讓狡猾貪婪的人類真正明白他們是最為愚蠢無知的。蘇格拉底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從一個社會底層出發(fā),用他的無知來沖撞“智慧”的統(tǒng)治者們,最后卻被腐敗的社會判處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藥——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毀滅了一個真理。
“無知”的蘇格拉底怎會向智慧的統(tǒng)治者們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正確的見解導致了他正確的行動,他自己就是擁有真理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自認為智慧的人的無知的行動造就了腐敗的統(tǒng)治,自謙為無知的人用智慧的舉措鑄造了永恒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正確的見解就沒有正確的舉措,沒有正確的舉措就沒有偉大的真理,沒有偉大的真理就沒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內(nèi)心會有一種聲音:我是無知的,然而,我又要讓真理公開于世人的面前,我要讓世界充滿智慧的共鳴。
如果我說真理是一曲動聽的大合奏,那么無知與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個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樣,,那么動聽,卻沒有瑕疵。
學會追求真理,懂得舍棄“智慧”,最后,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蘇菲明白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0
哲學是什么?在以前就聽過“哲學”這個詞語,但是從來就未仔細想過它是什么,看過《蘇菲的世界》后,雖然不是很確定,但是也算知道了些。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啊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這些問題就是那些對哲學有興趣的人所要探討的,乃是自地球有人類以來,人們就辯論不休的問題。不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瑣碎小事,這些像是宇宙、地球與生命是如何產(chǎn)生的之類的問題,這是每一個文化人都關心的問題。雖然看起來它好想和日常生活沒有任何關系,你也無法在百科全書上找到像是“上帝是否存在”這類的問題,但是當每一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滿足了,還有一些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為何會在這里。
“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這也是為什么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他們有一顆赤子之心,一顆尚未被世界磨平的心。兩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哲學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人們有好奇心,人們多于為什么會活著這件事非常驚訝,因此這些哲學問題產(chǎn)生了。
關于書中提到的魔術師從帽子中變出小兔子的小把戲,可以借此打個比方,這世界就像是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來的那只白兔,只是這只白兔體積極大,因此這個過程要持續(xù)好長時間。所有的生物都生于兔子毛的頂端,他們開始時會對這場戲法感到不可思議,但隨著年紀漸長,他們會愈深入兔子毛皮的深處。畢竟比起脆弱的兔毛頂端,他們更喜歡安逸的毛皮深處。但只有哲學家例外,他們會踏上這危險的旅途,雖然中途有人掉了下來,但從那遙遠的古希臘到現(xiàn)在,仍有不少人努力往上爬。
從我們被母親生下的那刻起,我們漸漸長大,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左顧右盼,好奇地想觸摸每一樣東西。所以如果是一個小孩子和大人看到石頭浮在空中后,吃驚的一定是那個大人。孩子們會對一樣東西表現(xiàn)出幾百次的好奇,直到逐漸習慣,變得像那些大人一樣。這真是一件極其悲哀的事,在他們未具有哲學性思想前,他們就喪失了最重要的要素——好奇心。習慣真是件可怕的事情,想到人們對于日常小事斤斤計較,而對這類更重要的問題視而不見,就不免想到未來到底會怎樣。
如果你去問一個人(尤其是大人)“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他們一定會用奇怪的眼神打量你,然后也不會認真回答他。只是因為這種問題似乎沒意義,大家都認為世界的存在不是理所當然么。這樣一說好像很嚴重,可這就是眼下的事實
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有好奇心,這就是哲學家。如果無法判斷你是孩子還是哲學家,那么你已經(jīng)過于習慣這個世界了,以至于不會對他感到驚訝了。
蘇菲在14歲的時候在神秘人的帶領下去嘗試思考這個世界,就像在她前往兔子皮毛的途中,被神秘人攔下,帶回到兔毛頂端。我現(xiàn)在剛好也是14歲,雖然無法有和她一樣的經(jīng)歷,但這樣一本書無非也是一個警告。
像孩子那樣看世界,不被生活磨平棱角,不會變的圓滑世故,保持對一切的好奇心,不過分習慣這個世界,這是14歲開始我看到的新的生活定義。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1
在看《蘇菲的世界》之前,就聽很多人說這本書很好看。要是單看書名,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所以,在書香博客的任務下達后,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讀這本書。結果,買了這本書后,感覺被騙了!短K菲的世界》是掛著故事之名的哲學書。
所謂的故事就是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快過15歲生日的小女孩蘇菲,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勺詮囊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不請自來的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導引下,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她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稱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它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xiàn)代。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恼軐W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xiàn)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后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后是十九世紀中后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后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從哲學書來看,《蘇菲的世界》在創(chuàng)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暢銷書并被譽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短K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本書在闡述哲學觀點時運用的例子生動有趣;書中通過一個女孩的角度來思考哲學,增加情切感,使哲學更易懂;寫作方式很有創(chuàng)意,哲學家通過書信來教導哲學,此外,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對于這一點,我真的很欣賞作者喬斯坦賈德,他一定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我很喜歡他對“哲學是什么?”的解答: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jīng)?梢钥吹叫『⒆酉矚g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真是太生動形象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課外看的第一本學術性的書,收獲還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也沒有想象中難懂,它還與科學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是一門值得學一下的一門學科。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2
哲學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于活著這件事非常驚訝,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學性的問題。所以,成為一個優(yōu)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題記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諸如這樣的問題,你們有想過嗎?或許,你想過給自己換一個名字,然后對著鏡子做自我介紹,卻覺得這像是別人在做自我介紹;或許,你想過宇宙是如何產(chǎn)生的,但最終,在從無到有的這個問題上,你并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此種種,到最后,你不耐煩了,告訴自己,了解自己的小世界就好了,何必刨根問底,追根溯源,想一些根本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呢?于是,你不再好奇了,開始專心研究自己的功課,久而久之,你習慣了身邊的所有事物,這些問題也開始變得無人問津了。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啊!為何人們都只對諸如“你考試考多少分哪?”“你數(shù)學作業(yè)的最后一題怎么寫的呀?”這樣的問題感興趣,而不對有關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問題感興趣呢?難道你不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卻不問問有關這個這個世界的問題,這樣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很不恭敬嗎?
確實,我們的世界,就像是魔術師從禮帽中拉出來的一只白兔。只是這個白兔的體積極為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能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非常驚奇。然而,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毛皮,并且呆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頂端?墒,深入兔子的毛皮,又會有什么好處嗎?不論我們研究什么事物,都需要有好奇心啊,世界很大,我們遠遠還沒有了解完全,為何這么快,就要滑向兔毛深處呢?且不說龐大的宇宙,暫且就說地球吧,抑或是你生活的那一小塊地方,你真的能拍拍胸脯說,是的,這塊地方,我全部都能完完全全了解嗎?如果你覺得你不能做到的話,那么很遺憾,你已經(jīng)開始逐漸深入兔子的毛皮,你不是一個孩子了,但你也沒有成為一名真正的哲學家。你需要一個哲學家真正的來拯救你,把你拉到兔子的頂端細毛上。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被一個哲學家拯救了。一天她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奇異的信件。當然啦,這封奇異的`信件,就是那位哲學家寫的。里面的內(nèi)容,便是我們開篇的那兩個問題。就這樣,在一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一些哲學家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由一名叫做席德的女孩的父親所寫的給席德的生日賀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和她的老師艾伯特運用他們的哲學知識,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中,有一件極其哲學性的事件在發(fā)生。他們是書里的人物,有一個人在外界操縱或是監(jiān)視他們的所有行動。他們運用他們的哲學頭腦逃離了監(jiān)視范圍,來給這個人(也就是席德的父親)一個教訓。
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故事啊,你想過其實你自己其實可能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是書中人物嗎?這不是很有可能,但也許是一個事實。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都是宇宙漫天繁星中的一粒星塵。
人生如星塵。曾經(jīng)有人說過一句話: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誠然如此。
所以,保持你的好奇心吧!做一個真正好奇世界、了解世界的哲學家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3
這個假期,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哲學的世界,讓人通過思考“你是誰”、“你從哪兒來”這類哲學問題,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書中哲學家艾伯特和他的學生蘇菲在研究學習哲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童話故事中的人物,經(jīng)歷了很多超自然的現(xiàn)象。其中,一個名叫艾勃特的少校不停地給蘇菲寄生日賀卡,讓蘇菲幫忙將賀卡轉交給少校的女兒席德,蘇菲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和席德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有一天在逛書店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在讀這本書時,他們再次驚奇的發(fā)現(xiàn),書中描繪的內(nèi)容和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一模一樣,而且他們還發(fā)現(xiàn),他們現(xiàn)實中的生活竟然完全按著書中的內(nèi)容在進行和發(fā)展著。
因此,他們推斷自己只是艾勃特少校創(chuàng)造出來的.書中的人物,他們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最后成功地從書中逃了出來,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中,他們能夠看得見那里的人,但那里的人看不見他們。在這個世界里,他們找到了席德和他的父親艾勃特少校,而這時席德正好讀到了《蘇菲的世界》最后一頁,這頁的內(nèi)容描寫的正是蘇菲找到了席德和艾勃特少校。
書中還有一個神話故事讓我陷入了思考,一群人住在地下洞穴中,他們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腳都被捆著,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們的身后是一堵高墻,墻后面有一些人形生物走過,手里舉著各種不同形狀的人偶,由于人偶高過墻頭,墻與洞穴之間還有一只火炬,這些人偶則會在洞穴后壁上投下了明明滅滅的影子。在這種情況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這種“皮影戲”,他們自出生以來就這樣坐著,因此他們認為世界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了。
有一個穴居人設法掙脫了鎖鏈,他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洞穴上的這些影子從何而來?當他轉身看到墻頭上的人偶時,他終于明白原來過去一直看到的都只是影子,他爬過高墻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原來還有藍天、白云、鮮花、陽光,于是他再次返回洞穴告訴同伴,外面世界是那樣的美好,可以一起出去享受,可他的同伴卻認為他是個瘋子,最后把他給殺了。
書中的故事引起我的深思,我們是不是書中的人物?如果是的話,我們身處其中的這本書,究竟什么時候會被寫完,而書的結局是什么……
《蘇菲的世界》還描寫了很多哲學史和哲學家的故事。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我們看到馬就會認出來,而馬并不是都長得一樣,可多少不一樣的馬,我們都稱之為馬。柏拉圖認為,這是因為在我們出生時心中對所有事物都有一個模子,我們參照心中的模子馬,認出來面前的就是馬。而他最出色的徒弟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是因為先有的馬,人們看到馬后,才會在心中映射出來馬的模子。
而哲學家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舉個例子,魔術師變魔術,他可以從一個空空如也的帽子中拉出一只兔子,我們不會奇怪,因為魔術師做了手腳,所以會造成我們眼中的這種非自然現(xiàn)象。如果我們把人類比作魔術師拉出的兔子身上的細菌,我們出生時站在兔子毛的頂端,對所有事物都好奇,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漸漸被打消,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慢慢地就在兔子皮上安家樂業(yè)了。
而哲學家卻永遠保持好奇,放棄了舒適,不斷向兔子毛的頂端進發(fā),就是想要看清魔術師的面目。
所以,保持好奇心,追求真理才是最重要的!短K菲的世界》這本書讓我受益頗深,不僅讓我了解到了哲學這門學科,還讓我學會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們向兔子毛頂端進軍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心得05-01
《蘇菲的世界》心得05-04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1-1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3-14
《蘇菲的世界》心得15篇05-10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4-10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4-11
《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6-08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4-25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