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樺皮船》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樺皮船》-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樺皮船》-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樺皮船》是一個蘊含三重奏的故事。第一重是通過少年第一次出門遠行書寫了一次返鄉(xiāng)之旅、一次探險之旅、一次文化尋根之旅;第二重是通過一老一少一路相伴時的對比表達了對生命哲學的思考;第三重是通過李阿哈這個人物的改邪歸正和對自我的救贖來展現(xiàn)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值得一提的“回歸”是誤入歧途的李阿哈的“回歸”。李阿哈成為騙子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當故鄉(xiāng)的鹿哨聲讓他回想起山林、當他騙來的樺皮船和船主人在沼澤中救了他一命時,我們知道他對鄂倫春“文化圣物”的珍重與情感并不少于任何一個鄂倫春人。警察追捕李阿哈時,托布對烏日說,“我眼睛花了,看不見好人,也看不見壞人,只看見人”。這種歲月風沙中的漸悟顯然是烏日所無法理解的,但是復雜人性中的世事艱難與回歸真名“李飯碗”后的李阿哈的鮮活,都被烏日看到眼中,也許會在多年以后成就他人生中的某次頓悟!稑迤ご芬岳畎⒐@樣一個有缺陷、復雜卻真實的形象將“回歸”這一主題書寫得更加豐滿和圓滿。
小說中鄂倫春人離開山林,告別漁獵,他們與山林相處的身份從索取者變成了保護者,這種轉(zhuǎn)變是現(xiàn)代文明帶給生活的必然,也是托布與鄉(xiāng)鄰們樸素的“自然共同體”觀念發(fā)展的使然。作者并不是將鄂倫春文化的變遷視為一種失落,而是在變化與傳承中探索新的文化發(fā)展進路,以積極、樂觀的堅守,對抗滄海桑田的變幻無常。他的創(chuàng)作并非單純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寫作或生態(tài)文學寫作,而是堅持與時代同行,融社會變遷、文化傳承、民族融合、自然生態(tài)等諸多主題為一體,飽含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藝術感召力的接地氣、有溫度、有童趣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作者對故鄉(xiāng)黑土地的真切情感滲透于小說的字里行間,語言的幽默和通透在作品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樺皮船》中鄂倫春獨特的文化習俗和文化風貌呈現(xiàn)得鮮活有趣,人與動物的關系描寫發(fā)人深省,尤其是對人世間感情回歸的書寫,令人十分感動。作品以豐富和扎實的知識來支撐,對大自然傾注了大量的筆墨,引領讀者用最美好的溫情善良的性格去對待和珍惜我們的世界。
【《樺皮船》-讀后感】相關文章:
《樺皮船》讀后感11-13
讀《樺皮船》有感11-16
乖弟弟 皮弟弟06-19
由“熊貓皮”引發(fā)的趣事05-15
船教學反思04-17
小白船教案02-15
船教學反思04-07
《小白船》教案04-03
秋天的船美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