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瓦爾登湖》讀后感1
一八四五年春天,有一位年輕人,他放棄了繁華的城市生活,在來到人跡罕至的瓦爾登湖畔的叢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在那裏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爲自己營造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他想以此來證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簡樸、更從容,不必爲追求物質文明的發(fā)達而放棄人爲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他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這本書便是對自己閑雲野鶴般離群索居的生活的寫實描寫。這個人就是流傳後世的梭羅。
當時,許多人對梭羅的行爲不能理解,對他書裏的思想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拾這本塵封已久的書時,心靈卻獲得了超乎尋常的甯靜。在靜靜的長夜讀著它,猶如傾聽一首悠遠古樸的`田園曲,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梭羅的恬靜而雅緻的生活,以及他的書中所包含的的豐富意蘊。
有人說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的確,有許多共同的東西是每一個讀到它的人都能體會到的:它的字裏行間洋溢著梭羅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獨獨這一點,在資本主義文明時期都將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情操!梭羅的生活是如此原始而又真?
“不需要多餘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隻是顆啓明星!边@些話似乎在我心底蘊藏了千百年,直到這一天,當我讀到《瓦爾登湖》時,才喊出了我的聲音,這最真摯的渴望!
在現(xiàn)代文明覆蓋整個地球的時代,沒有了那一片土地足以讓我們遠離塵囂,沒有了哪一方淨土足以安放我們疲憊的身心,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雖然如此,我們仍有希望改變紛繁喧囂的世界,因爲沒有一個人可以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建造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這個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的所在。
心底的聲音在呼喊:停下來,作爲最後的歸宿,在那裏做一名樵夫舟子、山野農人,然後,就這樣,慢慢地老去……
我花了幾個星期讀了《瓦爾登湖》這本名著,這本書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它教我們在內心里尋找真實的自己。
《瓦爾登湖》讀后感2
《瓦爾登湖》的封面是靜謐的藍色湖泊,微微漾起的漣漪、身處朦朧的枝丫、水天一色分不清邊際,不知為何,給人一種無法言說的寧靜與神秘。翻開書頁,看著梭羅娓娓道來自己在康科德城,瓦爾登湖湖畔的生活,雖然時間不算長,可他卻體驗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收獲了很多。
說實話,書中有好些地方看不太懂,可能是自己還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或許等到了和作者寫這本書時的年紀或者在成熟些就能看懂了吧。
這本書成書于1854年,而書中所述是1845-1847年他在瓦爾登湖簡居的經歷。那個時期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時期,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yè)文明、喧囂社會扭曲、侵蝕著人性。很難想象在這個大背景下,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一個人拿著借來的一把斧頭開始建造自己的小屋,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小屋,在這里,在瓦爾登湖畔,過著簡單的生活,思索著大自然和這個世界的真理。這個人就是28歲的梭羅。
在建造小屋時和之后在這生活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瓦爾登湖邊的生活的愜意:“一年只要工作六個星期,就可承擔所有的生活費用。整個冬天,以及大半個夏天,我都自由而安靜地讀書!薄叭绻覀冎蛔鹬夭豢杀苊獾氖潞陀袡嗬娴氖,那么詩歌和音樂就會在街頭回蕩。如果我們生活悠閑,辦事聰明,我們就會看出,只有偉大和優(yōu)秀的事物才能永久而絕對地生存,——而小小的恐懼和小小的樂趣不過是現(xiàn)實影子,F(xiàn)實永遠使人振奮,令人崇敬。安然坐下,馳騁在精神世界的領域之中,這就是書給我?guī)淼暮锰。我們應該踮起腳尖,將我們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閱讀!
滿足日常生活其實沒有那么幸苦,可以保證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其他的時間應該盡可能的留給精神世界,閱讀、徒步旅行、靜觀風云變幻等等,豐富自己的閱歷、開拓自己的眼界,這樣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得開的。書中原引了查普曼的歌唱詞:
這虛偽的人類社會——
——為了塵世的偉大
把所有天堂的安逸稀釋成空氣。
當然,有些人生來命好,衣食無憂;有些人出生平凡,生活窘迫。這些差異是不可能改變的,可有些人的生活不好卻是自己導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一個可憐的反派——玄女,她家世還算不錯,可她卻因為嫉妒白淺、怨恨他人(她恨的人有點多,就不列舉了)走上歧途,執(zhí)念太深,不得善終。你說這能怨誰嗎?大部分是自己作的,怨不得別人。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有的時候一個人的生活處境是由于自己太貪心、太執(zhí)著于某些自己根本得不到的東西,不是因為別的。
其實書中那樣的生活,我爸一直很向往,我也是。他說他很想到山里隱居或者在山里開個客棧,盈不盈利無所謂,可以與大自然親近,和往來的驢友喝喝茶聊聊天,挺好的?上,現(xiàn)在還做不到,相信以后會有機會,因為這是我們向往的生活。
不知道為什么《瓦爾登湖》給我的感覺是親切,它只是作者向讀者介紹自己的經歷、訴說自己的感悟,或許這些感悟有些深奧,但也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它。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妨試著翻開這本書,自己讀讀吧! ——顧星愉
《瓦爾登湖》讀后感3
朋友向我推薦《瓦爾登湖》這本書很久了,這回趁著假期,我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這本書,看到書名,便被它朦朧的意境所感染,腦海里浮現(xiàn)出無數浪漫凄美的畫面?墒钱斘移炔患按亻喿x正文時,我大跌眼鏡,瞬間石化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主要敘述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所以,一開始,我很難接受這本書的枯燥無味,硬著頭皮讀下去后,漸漸喜歡上了他所描繪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盧梭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他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
雖然生活清苦,孤獨,但是盧梭卻很快樂。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智慧,也開始學會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前的我們,總是在意物質的享受和攀比,我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的容顏是否傾國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鮮亮麗,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輝煌。但是了解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很簡單,我們不必過分強調外在的東西,而是要享受內心的歡愉。一個人如果內心不快樂,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會使他變得光彩照人。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內心的平靜,也開始學會給生活做減法,開始學會淡泊。書中,盧梭告訴我們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生活哲理,梭羅記錄了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通過這本書,愿我們都能夠獲得快樂,享受快樂?鞓返纳睿鞓返墓ぷ。
《瓦爾登湖》讀后感4
我翻書不多,但每每翻完一本,總喜歡涂鴉一番,大抵是對自己的感言不夠自信,所以總說“讀后”,是不是感悟,并不在意。
原來你是這樣一本書!也許聽過書名《瓦爾登湖》,也許沒有聽過,看到密友手邊放著一本,作者是美國的亨利?戴維?梭羅,我腦子猜想這大概是一本濃情類書籍,或是一碗雞湯,并不是我愛翻的類型。只是臨近,突然想讓自己更慵懶一番,于是拿起翻閱,想象著拉薩的陽光、午后的咖啡,斜躺于沙發(fā),應是一種美妙地享受。
書中內容描述的是一個半世紀前梭羅在瓦爾登湖獨居的.日子里所見所聞、所思所考,所以書本推薦標準了這是一本集文學、哲學與博物學于一身的書籍。我看的這個版本是由李繼宏翻譯,文字沒有過度優(yōu)美,恰到好處,讀來非常舒心,還能學習一些現(xiàn)在已經不常用但是略顯古典的詞匯,這些和詞匯,就如一個優(yōu)雅的女子,沒有濃妝艷抹,也沒有素面朝天,讓人心曠神怡。而那些富有哲思的句子,雖然時隔快一兩百年,依舊適用當今時代,不論中外。
梭羅的鄉(xiāng)下生活,在我人生頭20年,有所經歷,只不過我沒有搭建屋子的能力。但是梭羅燒柴火,我也燒柴火;梭羅種豆子、種土豆,我也種瓜果、撿土豆;梭羅沒事看花鳥蟲草、抓狗頭魚,我也逗鳥溜蟲吸貓擼狗、捉螃蟹;梭羅……梭羅著人類物質生活、開發(fā)自然,而我盼望著長大,思索著這輩子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世界枉存。
不過,這本書的最后幾個章節(jié),寫瓦爾登湖的冬天,冬天的動物、冬天的湖,太過博物,略顯科學,不那么有趣。不知道是梭羅經過幾年,想說的盡說了,或者已經急切地期盼熱鬧的人群,不再有更多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
《瓦爾登湖》讀后感5
其實讀這本書,是被其封面上的宣傳文字所吸引,“一本清新的純美文字書,一本優(yōu)秀的人生哲理書,一本豐富的人文知識書”這是因為這句話,也正是因為想從此書中獲得這些清新的文字,優(yōu)秀的人生哲理以及人文知識,才選擇讀這本書。在讀此書之前,我先大概了解了一下該書作者梭羅的人生歷程及寫作背景。對這本書有了更多的了解。
該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作者自己獨自一人,幽居于瓦爾登湖畔的人生感悟,也許正是由于四周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干凈純潔,原生態(tài)的情景給作者帶來的是人性圣潔的體悟。在經濟社會,紛擾復雜且污濁的社會中,尋找內心靈魂的一片凈土,使靈魂得到寄托找到歸宿。
該書中,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生活的感悟講出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優(yōu)美語句,這都讓人銘記在心無法忘懷。文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我們天性中最優(yōu)秀的品質,好似水果外皮的粉霜,只有精心加以呵護才能保得住?墒牵覀儾还苁菍Υ约阂埠,還是對待別人也好,都缺失如此溫情柔意!薄肮娸浾撝皇且粋軟弱無力的暴君”某些句子看起來,也許對于讀者來說只是一閃而過,或許稍加流行一點你胡發(fā)現(xiàn)她是被人們忽視的美麗風景。而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寶藏,去體味書中的真諦,吸取營養(yǎng)。從而提升自己。
從該書中,我了解到的,不敢說自己體悟到,因為這本身不是知道了就能夠做到的,還需要很多的生活積淀來承載。讀此書,跟隨作者的筆墨,可以尋到作者那篇寧靜的心,就像身臨其境的感受瓦爾登湖帶來的'超脫塵世的解脫,和心靈的釋放。無所謂有多少優(yōu)美的語句在其中,透過書所獲得的完美潔凈的體驗這本身才是最珍貴的。當然通過本書學到本多細致入微的描繪手法,對于學習新聞專業(yè)的我們來說,自然是錦上添花的事。
《瓦爾登湖》讀后感6
心藏湖泊,一齊聽大自然的聲音。
繆爾說過:“走向外界,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走向內心。”這可視為梭羅于瓦爾登湖湖畔獨居時的內心獨白。他提起斧頭,在樹木蓊郁的湖畔為自我建造起棲身的木屋,他把心靈高掛在世外桃源不染纖塵的枝頭,修身養(yǎng)性,感受自然的純凈,一年四季,在生命成長與凋零中,梭羅剔除生活的繁文縟節(jié),隨著自然一同呼吸,回歸心靈的本真與純凈。
《瓦爾登湖》是本自然之書,書里裝著森林、湖泊,還有林中的動物;也是一本日記,記載了湖畔的春夏秋冬。清晨即起,迎著明亮的晨光,伴著林間拂過的徐徐清風,在林木茂密的小徑上,默默看著兩只螞蟻在爭斗;或是在明亮而又深綠的湖上,輕搖小舟,驚起白翅鷗鳥,揮灑釣線漾起點點漣漪,將漂浮的思緒拋灑進清澈深邃的湖水中……春日,他靜聽冰湖隆隆作響,漸漸開凍,等候百鳥,萬物復蘇;夏季。他整日在豆田中勞作,“帶月荷鋤歸”,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大地的力量;秋時,他在瑟瑟秋風中看落葉蹁躚而下,在透明無垢的湖面上鋪開;冬天,他緩步于如水般晶瑩剔透的冰面上,看著皚皚白雪勾勒出湖邊幽徑!叭绻戎,扎根土里。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
“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頭還凌亂地散步著破碎的森林”,“那里成了一個虹光的湖泊,片刻之間,我生活得像一只海豚”,“這一面鏡子,石子敲不破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里彌補!彼罅_筆下的自然美的驚心動魄。慢慢品味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熱愛,對山林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瓦爾登湖是他的庇護者,大自然是他無窮無盡的良友,于是梭羅寫道“到了那里,他們填充著的小房屋是,不尋求那些本來就沒有的娛樂;休息好比宴席,一切聽其自然,最高貴的心靈,最能滿足自滿!薄拔译[居在樹林,因為我期望活得從容”,一泓碧水將他身心的濁氣滌蕩盡,坦蕩如赤子,讓他放空內心,思考哲學,給他堅持純凈的力量。正黃昏,云朵暖暖地凝著,泛著夕陽的色彩,山坡下一片湖水正兀自地藍,低低掠過水面的是幾只白鷗,深深伏在湖底的是古樹的根節(jié)—這,不就恰是瓦爾登湖嗎?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改接近”,偶然而至的訪客是他冷眼審視塵世的一扇窗,心靈有意識的努力與思索,自然不可描述的純潔與恩惠才是他真正的佳鄰。無人為伴,此心天地同,在碧藍澄澈的湖水中,翻滾的不只是梭羅的軀體,還有鮮活豐盈的思想,思想的盡頭是神圣的神秘,拓開了宇宙空間,又化成獨立自由之箭,只在此湖畔,飄逸不知處。那個時代,是風起云涌的工業(yè)革命時代,當各類吊車馬不停蹄的建起越來越高等娥摩天大樓,人們一窩峰地離開耕地,涌進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壞,梭羅被人們視為異類,遠離朋友、親人,離開工業(yè)社會,走向田園,走向瓦爾登湖,因為他覺得,遠離世俗的時光是拋卻外在束縛獲得豐富內心的自我修煉時光。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中有“假如說人生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覺得梭羅就是瓦爾登湖的擺渡人,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給予這位哲學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荒地里,奮力揮動著開荒鋤,—就像安泰一樣獲得了力量,他在湖邊,享受著孤獨與寂靜,像一棵樹,不妨礙他人生長,它孤獨的站立著,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發(fā)出許多蒼綠黝碧的、歡樂的葉子。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一書中寫道“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愛自我,也學會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我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彼罅_是怎樣看待自我的孤獨境遇的—“我并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并不比瓦爾登湖更孤獨……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中的一朵蒲公英更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醡醬草,或一只馬蠅,或一只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寂寞”,梭羅沉浸在自我世界,他在瓦爾登湖建立的不止是一間供其居住的木屋,也是他精神棲居的家園,一個人的生活終究是孤獨,可是在梭羅看來,孤獨是一種享受,懷著一顆向往大自然生活的心,寧靜的踏上了這段洗滌心靈的道路,,而在這個被世人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的在空間里,孤獨的在思想中,享受著這一切外人所不理解的完美,孤獨不但沒有讓他變得閉目塞聽,相反,他的生命變得更加圓融通達。
無論是世界的另一端,不一樣時空下,“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阜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還是梭羅筆下那愿以血肉擁抱自然的純真的炙烈之情,都是返璞歸真思想的結晶,他們似乎擁有共同的共識—精神的貧瘠遠比肉身的貧瘠更可怖。梭羅如是說,他靈魂的必需品,大概是璞玉般的湖水,繁茂的森林,是智者的文字,是思維的深邃,是內心的寧靜……他將在利欲中熏烤過的靈魂搖曳到湖畔,捧一鞠清洌的湖水洗滌去殘留的塵垢。任世界喧囂直上,淡然獨守一份古井無波的安恬平靜,他的一生是如此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他一個人,一支筆,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他曾說,他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誕生在了麻省的康城;我卻說,麻省的康城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孕育了這位孤獨的思想者—梭羅。
《瓦爾登湖》讀后感7
我花了一個下午,讀完了梭羅的《瓦爾登湖》。那是一個靜靜的下午,世人忙著他們的事情,我做的只是閱讀。徐遲在譯本序言里說這是一本靜靜的書,然而收獲的快樂,使我想叫喊,無法安靜。我讀了多久,就快樂了多久。之后,夜慢慢彌漫了上來,我走到戶外。腳踩大地,感覺它已變成了一個富礦,我面對著數之不盡的珍寶,歡喜異常。抬頭望天,星空像是為我開啟了天幕,在那里我看得到天使的笑容,那么美好與玄妙。我知道瓦爾登湖已化做神的一滴溫和的淚,滴到了我心上。
梭羅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做過一段時間教師。那段生活賦予了他細致入微的觀察技巧。他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可以變的富足與無憂,只要我們“有蹼的腳穿上帶翼的靴”。他用博大溫和的心,一針一線密密縫,為我們縫出了一雙這樣的靴子。
瓦爾登湖附近是他的老師和朋友愛默森的私人領地。征得他的同意后,梭羅拿起一把斧頭,勇敢地走了進去!叭祟愒谶^著靜靜的絕望的生活……可是不做絕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征!痹诤,他用雙手建起了一個約14平米的小木屋,開始了他兩年兩個月零兩天的生活。在這段不朽的時間里,他自己開荒種地,或漁或耕,得以糊口,思考和寫作。
他過著至儉的生活,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和瓦爾登湖水,岸上的`松,飛翔的小鳥,林間的花叢一樣,沐浴在無量的光輝里,他的思想變得更加深邃和寧靜。文明社會把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卻找不到原始生存狀態(tài)下的充實和幸福?粗切﹦诼盗艘惶斓娜藗,我想告訴他們:親愛的你們啊,快到這里來,聽聽梭羅怎么講。
他不勸說大家放棄掉我們的文明,走向深山老林,都過上自耕自種的簡樸生活,而是說,“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并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選擇了你的方式并堅持,一個貧困的人也可以富足的象國王。
對那些愛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的人他說,“從圓心能夠畫出多少條半徑,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可讓我們選擇!蹦阏J為成功的路只不過是其中一條。不要拿你的尺子來去衡量和鄙薄另一個。這就象我所看到的一首詩:今日為是,昨日為非;法國為樂,英國為悲。兩千年前,蘇格拉底用他的生命已為我們上了課:我去死,你們去活;我們究竟誰活的更好,只有神知道。
“幾百萬人清醒得足以從事體力勞動,但是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億人中,才能有一個人,生活的詩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蔽覀儜撉逍眩瑸榱吮3治覀兊睦硇。雖然一億人中才有一個人過得詩意和神圣,但有了這個向往,我們就可以“去探尋生命中更高的緯度”。去探尋,去追求,我們是永遠不會來不及的,即便從現(xiàn)在才開始上路。
“我對于每一個作家,都不僅僅要求他寫他聽來的別人的生活,還要求他遲早能簡單而誠懇地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得好像是他從遠方寄給親人的信一樣!薄锻郀柕呛肪褪悄欠狻斑h方親人的來信”,是150年前的梭羅用他的清醒與誠懇寫就。
小澤征爾第一次聽《二泉映月》,說“這樣的曲子應該跪著聽。”《瓦爾登湖》卻讓我站起來,從水沼中走開,并給我“有蹼的腳穿上帶翼的靴”一雙,于是我開始飛翔。那是怎樣的一種美好啊,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海子臥軌前,書里放著四本書,其中一本就是《瓦爾登湖》?蓱z的孩子,連死也要帶著它上路。我想另一個天國里會有他的幸福,在那里,和梭羅一樣,他開始每天“關心糧食和蔬菜”。他的笑容和他的房屋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梭羅說瓦爾登湖是大地的眸子,更是“神的一滴淚”。我也想去看看這個神奇的地方,還有沒有垂釣種莊稼的梭羅,看看他的小木屋,破舊的四壁閃爍著怎樣的光芒。但是梭羅告訴我,我不必跑到康州去朝圣,瓦爾登湖就在我心中。
《瓦爾登湖》讀后感8
我,靜靜地坐在樹林之中,注視著不遠處的那一汪湖泊,明澈而又平靜。岸上一座木屋,樸素而又親切。湖中漂著一葉扁舟,一個人靜靜地劃著小船,目光沉靜而寂寞。木漿輕輕一撥,湖面泛起一陣漣漪,那調皮的陽光,在水中跳躍著,跳躍著,跳向遠方……
偶然之中,翻開了一本書,瞬間被作者恬淡寧靜的生活所吸引,瘋狂地喜歡上了大衛(wèi)·梭羅在那距離康科德兩公里的瓦爾登湖畔,獨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漁獵,耕耘,沉思,寫作的簡樸生活。
梭羅1817年出生,在他十六歲時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其思想深受愛默生的影響,成為了當代著名的自然主義者與哲學家,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28歲的梭羅為了逃離城市的喧鬧,躲避金錢的束縛,只身來到距小鎮(zhèn)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獨自生活,在自然中找回最初的自己。
漸漸的,我的靈魂沉浸在了這一本寂寞的書中,心情也變得寂寞和寧靜。正如惠特曼所說:“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見了一顆活著的橡樹在生長,它孤獨地站立著,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那里沒有一個同類,他獨自生長著,發(fā)出許多蒼綠黑黝黝的快樂的葉子!蔽叶嘞M约壕褪且黄~子,與他們相伴為趣,簡單快樂地生長。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多希望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找到一汪清澈的湖泊;在汽車的鳴笛與人們的叫喊中傳來歌聲婉轉,溪水淙淙;在渾濁的空氣里尋找到一寸心靈的靜地。
好在,暑假來了,我們可以停下腳步,走進自然,感受那清風拂過臉頰,陽光跳上肩膀,與蝴蝶一起快樂飛舞的樂趣;暑假來了,我們可以停下腳步,躺在草地上,聽聽那風,看看那云,數數夜空里那些頑皮地眨著眼睛的星星。在靜靜的月光里,深深地呼吸,呼出那城市的煩躁與喧鬧,吸入一份內心的寧靜與恬淡。
合上這本與世隔絕的《瓦爾登湖》時,窗外小蟲呢喃,月光如水。
《瓦爾登湖》讀后感9
在寂靜無聲的夜晚,翻開這本富含哲理的書,就像游覽一個人的人生歷程。
梭羅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剛從哈佛大學畢業(yè)的他,決心獨自隱居在瓦爾登湖畔。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建立起一座小木屋,過起自給自足的生活。閑適而又恬淡地過著隱居生活。你可能會想這不就像美國式陶淵明嗎?但梭羅在隱居期間仍苦讀不輟,涉獵廣泛。熟讀哲學書籍,對中國哲學也十分熟悉,對世界有深刻的洞察力。
在瓦爾登湖人煙稀少,孤獨是家常便飯。但他以此為樂,靜下心留心生活,鉆研學術。他說:“我的寧靜只有微瀾蕩漾,而無巨浪翻騰!彼m應孤獨,愛上獨處。沉醉于學術與自然,在獨處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看清事物的本質。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難以給自己一個類似梭羅般的環(huán)境。但在艱難困苦之中,往往是最孤獨無助之時,猶如獨自駕駛一葉小扁舟在海上飄蕩。適于孤獨,學會獨處十分必要。它能使一個人在困難之中看到未來的希望與方向,不被事物所披的外衣所迷惑,堅定自己的信念,無畏面對。
梭羅認為“社交往往太廉價!痹讵毺幹姓业侥莻本真的自己。在期中考后,我的成績可謂不堪入目。我的大腦似乎陷入漩渦之中,天旋地轉,我仿佛迷失了自己。漸漸地,我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過多的壓力反倒使我的精神在崩潰的邊緣。整日患得患失,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孤獨讓我清醒下來,我終于緩緩走出陰影。我仿佛站在瓦爾登湖畔,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機,認清頭上的北極星,心已平靜如瓦爾登湖。
從孤獨中走出,愿少年初心不改,一往無前……
《瓦爾登湖》讀后感10
因為平時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繁雜,最重要的是因為自己心思散亂,不能抓住一切時間讀書,所以時至今日是一半都未讀完這本《瓦爾登湖》,但也有許多感想,所以特此記下。
《瓦爾登湖》的作者是美國的作家梭羅,書中有很多他對生活的觀點,人生的觀點,當然,有一部分我是不認同的,但也有一部分在細細想來后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就做一個自己做一個匯總,梳理一遍自己所讀的內容。
梭羅在一開始費了很大的筆墨用來寫自己的思想,而在后面寫自己的具體的措施,將自己實踐的各種數據紀錄下來,他在一開始就指出一個觀點:“我們被農莊、房舍、牛群以及農具給束縛了”。
我們?yōu)槭裁磿驗槲覀冞@些不動產或者動產給束縛住了?這不應該是我們的財富么?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東西確實是我們的財富,現(xiàn)代的我們有了房子,首先也就意味著有了鄰居,博學而多才的鴻儒鄰居自然是讓人歡喜的,可倘若是一個惡鄰呢?
在我讀過的一份期刊了就有這么一份案例(假使是真的話):因為鄰居的吵鬧,主人買了一個“噪音神器”以暴制暴,最后被憤怒的.鄰居用刀捅多處。
這固然是一個個例,但也未嘗不顯現(xiàn)出我們被自己房子給束縛的道理,現(xiàn)在有一部分人買了房車,或許就是因為房車可以不如莫摩斯所嘲諷的房子那樣不能移動罷?我們用大半生的積蓄,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租買房子上,而卻沒有想過實際上房子本身就是很簡單的一樣東西,我們花大量的錢購買城市中心區(qū)的房子,可能是因為離工作地點近。
但是,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早點休息早點起來了,而不是將花的那大量的金錢換來的每日幾十分鐘或者一二個小時用在娛樂上呢?或者說倘若是因為那一二小時也是在工作中的,那這房屋除了回來休息以外,它還有任何價值么?你甚至可能連早餐都是急急忙忙的在路途中吃的。
梭羅還提過年輕人不應該聽老人的話語,甚至說年長者對他話語對他來說沒有一條有用,在這一點上我是不理解甚至反對的,但是他在這之后提出的人的衣物、房屋的裝飾的理論,我卻是十分贊同,甚至可以說是推崇萬分的。
衣服僅僅就只是衣服罷了,而房子中的裝飾品在外表上也就僅僅顯示出它是裝飾品罷了,它們本身真正的價值也就是那些生產他們的材料費用罷了。
是什么讓衣服,裝飾品有了價值,有了靈魂?是人。
最后,當我們在見到一些看起來似乎是愚蠢的、食古不化的一些人的時候,在見到一些還用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要求要求自己的人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那些盡自己的全力在實行善行的時候,請不要嘲笑他們,他們其實并不傻,并不愚蠢,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脫離時代了,他們只是在用自己那內心的標桿,內心的道德要求著自己,為社會做著貢獻。
我們可以不像他們一樣做,但也請不要嘲笑這些行為,也請不要嘲笑他們。
《瓦爾登湖》讀后感11
我翻書不多,但每每翻完一本,總喜歡涂鴉一番,大抵是對自己的感言不夠自信,所以總說“讀后〞,是不是感悟,并不在意。
原來你是這樣一本書!也許聽過書名《瓦爾登湖》,也許沒有聽過,看到密友手邊放著一本,作者是美國的亨利?戴維?梭羅,我腦子猜測這大概是一本濃情類書籍,或是一碗雞湯,并不是我愛翻的類型。只是臨近,突然想讓自己更慵懶一番,于是拿起翻閱,想象著拉薩的.陽光、午后的咖啡,斜躺于沙發(fā),應是一種美妙地享受。
書中內容描述的是一個半世紀前梭羅在瓦爾登湖獨居的日子里所見所聞、所思所考,所以書本推薦標準了這是一本集文學、哲學與博物學于一身的書籍。我看的這個版本是由李繼宏翻譯,文字沒有過度優(yōu)美,恰到好處,讀來非常舒心,還能學習一些現(xiàn)在已經不常用但是略顯古典的詞匯,這些和詞匯,就如一個優(yōu)雅的女子,沒有濃妝艷抹,也沒有素面朝天,讓人心曠神怡。而那些富有哲思的句子,雖然時隔快一兩百年,依舊適用當今時代,不管中外。
梭羅的鄉(xiāng)下生活,在我人生頭20年,有所經歷,只不過我沒有搭建屋子的能力。但是梭羅燒柴火,我也燒柴火;梭羅種豆子、種土豆,我也種瓜果、撿土豆;梭羅沒事看花鳥蟲草、抓狗頭魚,我也逗鳥溜蟲吸貓擼狗、捉螃蟹;梭羅……梭羅著人類物質生活、開發(fā)自然,而我盼望著長大,思索著這輩子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世界枉存。
不過,這本書的最后幾個章節(jié),寫瓦爾登湖的冬天,冬天的動物、冬天的湖,太過博物,略顯科學,不那么有趣。不知道是梭羅經過幾年,想說的盡說了,或者已經急迫地期盼熱鬧的人群,不再有更多人文關心和哲學思考。
《瓦爾登湖》讀后感12
當亨利?梭羅于1845年去瓦爾登湖時,我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我不知道他是否對整個想法曾反復思慮,雖然他開始去的時候是七月,不管天氣如何,是戶外活動的好月份。這個人,他所做的以及他的生活和他所生活的一切一直是他的靈感來源,對許多其他人來說……《瓦爾登湖》不僅僅是一個人對他在樹林里與自然交流的歲月的描述—這是一種蔑視的聲明。
梭羅曾在哈佛大學接受過教育,而后他作為一名教師,對課堂學習的理念感到絕望。他對印第安人非常尊敬,欽佩他們的強硬和技巧。他不明白為什么人們認為他們低人一等。對他來說,他們是聰明的,堅強的。他熱愛智慧,并以同情和簡單為基礎來講述一個開明的社會。他沒有明確地與任何宗教觀點結盟……他是個哲人。孤獨是他所看重的,不僅因為他是一個思想家,而且因為他相信它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一個更獨立的頭腦。這些想法,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存在,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認為我們正在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不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物質損失,而且是依賴于它的精神環(huán)境。如果150年前,這是事實,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是:150年后會是什么樣子?
所以……我們該怎么做呢?你可以看到問題有多大:全球變暖、人口過剩、貧困加劇、企業(yè)霸權……你看不到它們的邊緣,因為它無處不在。事情就是這樣。這是你習慣看到的。這很可怕,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被接受了…這種錯誤是可以容忍的,因為人們感到無能為力,或者陷入困境,或者他們只是厭倦了嘗試。我認為梭羅把它看作是一種強制復雜的文化結果。《瓦爾登湖》真正力量在于它所激勵的.人的行動,善良的人們努力使這種文化變得不那么復雜,也許他們會成功,也許他們不會,但真正的價值在于嘗試。
梭羅可以從一個話題轉到另一個話題,然后又一次地從一個話題轉到另一個話題上,經常看起來偏離軌道并且無關緊要。因此,章節(jié)標題具有誤導性,主題重疊又曲折。至少對我來說,即使是那些沒有有趣標題的章節(jié),也包含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讀《瓦爾登湖》就像拜訪一位老朋友。因為這種關系既深刻又持久,你可以預見到冗長的訪問,而沒有固定的議程,然而,你依舊樂此不疲。
梭羅在瓦爾登湖待了兩年,在他的日記里寫了大量的文章,然后離開。我想,他本可以留下來,但孤獨并不是永遠受益的東西。我想他也說了很多,盡管我不確定。他待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他需要什么,然后他繼續(xù)前進。這其中也有智慧。把你需要的拿走,剩下的留給自然。事情正在發(fā)生變化,盡管有時是如此。人們生氣。他們厭倦了害怕。也許他們不會去森林;也許這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了!吧帧爆F(xiàn)在更像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一種世界觀。無論發(fā)生什么,瓦爾登湖都會在那里,一如既往地平靜、安寧。
《瓦爾登湖》讀后感13
《瓦爾登湖》給我的感覺像是品酒,而且越品越香,讓我們與梭羅一起享受“瓦爾登湖”之美吧。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huán)繞,那又是一種戰(zhàn)斗,戰(zhàn)斗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瓦爾登湖》的品讀,總覺得地點不夠好,每次翻閱,總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似有一堵墻,讓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卻又覺得如此得體,這一種感覺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從樹上掉下來,爛透了!直到有一次,與朋友爭執(zhí)被騙,躲在窩里再次翻閱,只覺每種生命都是一個悠哉的精靈,暢快與滿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書自然有寂寞的讀法,也許只有一個人的心真的可以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讀出這本書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覺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爾登式生活,天作棋盤星作子,地為琵琶路為弦,或許作者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可以舉杯邀明月,飛鳥相與還,大自然就是他的無窮無盡良友,清風作伴,任爾春水東流。只是在我看來,未免有些許恐怖了,終日難見人影,就是“辟谷”也受不了這么長時間的孤寂,人終究是一種群居動物,或許人們可以有魯濱遜的堅毅,但極少能忍受閉關鎖國的“百年孤獨”。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作者在這一寂寞中尋找自然的弦律,書中那個留下痕跡的小動物描寫令我神往,晨曦出黃昏歸,卻發(fā)現(xiàn)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問候,何等愜意與滿足?恐怕陶淵明知道了也非得羨慕不可。
正是這份寂寞,給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覺與美好的想像,縱然雨中漫步,四處飛舞著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說作者甚至可能將一個水分子幻想成一個水精靈,傾聽著它們在和風細雨中的律動與笑聲。這種極端的`聯(lián)想令作者深深愛上了自然,因為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并且仁愛有情,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托了。
在對世事的抵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于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中的“靄靄停云,蒙蒙時雨”一樣,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樂饑”之下,一切煩惱皆煙銷云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場夢,只不過每個人的陷入深淺不同,作者以夢視人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幻想,這是一種對世俗的妥協(xié)與退避,這也是多少隱歸山林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面對一個社會的規(guī)則,而且這個規(guī)則在當時又是無可厚非的時候,他沒有凌駕規(guī)則之上的實力,卻又不愿在規(guī)則下低頭,就只好跳出這個規(guī)則,那就只有跳出這個社會了,聽起來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風道骨,只可惜卻帶著滿腔的憤懣。
作者跳了出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跳出來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視了自己的品質,還是高估了社會的品質,他的書并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沒被標榜,或許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發(fā)寂寞時(MeiWen.com.cn),看一下他的書,之后驚嘆:呀,這種生活真好。之后,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書柜中封存了。作者筆下的動物即使再生動,大多數人也無非說一句:寫得真好。罷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規(guī)則的,即使窮一生之力,畢其功于一役,也還是想抓住規(guī)則。
作者倒也給了人們另一種規(guī)則:自然規(guī)則,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閑,撫月吟夜雨、隨日蕩清波的自在,這的確是一種好規(guī)則,唯一的缺點就是孤寞——人少。可萬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過,再完美的規(guī)則也抵不住人多,這就是一個悖論,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濃愈香,只是讀者偶爾才能從書中呷上一口,雖回味悠長,卻無可奈何,無法貯釀,但就是這么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簡的詩句,令人終生難忘。
就是這么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嘗。
《瓦爾登湖》讀后感14
我的一個書友讀《瓦爾登湖》已經20多年了。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在瓦爾登湖的故事中讀到不同的味道。
這是我最近第四次讀它。前兩次讀起來難,一知半解就放下了。雖然它的自然原理和哲學思想是獨一無二的,但卻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晦澀,就像失去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一樣。
后來在我深愛的島城,在寧靜的鄉(xiāng)間,我真的讀完了它。那是黃昏,鄉(xiāng)村被黑夜籠罩,周圍寂靜,心漸漸安靜?赐赀@本書,我突然覺得很有味道。那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甚至覺得清澈迷人。有時候,我想知道白天的忙碌和浮躁是否讓我沉迷于這本孤獨但平靜的`書。每一個用心的人,都能動心,梭羅用他的沉靜,在文字中表現(xiàn)出清新舒適。他的《瓦爾登湖》物我相觀,達到了述景文字的最高境界。
1845年3月,梭羅借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開始砍伐一些高聳入云的白松……那是一個快樂的春天,人們感到悲傷的冬天像凍土一樣溶解,休眠的生活開始舒展。他的工具只有一把斧頭,但他很快就建造了一座堅固的小木屋,足以避風擋雨。在與湖為伴的日子里,清晨與朝露為伴,白天與勞動融為一體,晚上與清澈的湖水交流。湖給了他水,樹給了他冬天生火的材料,土地給了他工作的鄉(xiāng)村,魚、昆蟲、鳥和動物給了他世界上最原始的視聽體驗。他已經與湖融為一體,自然給了他最美麗的禮物。我住在瓦爾登湖,不再離上帝和天堂更近了。我是它的石岸,是他經過湖中心的微風。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清水,是他的白沙,他最深的泉水懸在我的哲學上。他坐在湖邊,自由呼吸,觀察,近距離傾聽,靜靜思考。透過瓦爾登清澈的湖面,我們可以像鏡子一樣看到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滋潤了他的湖水,達到了他的精神高度。
《瓦爾登湖》讀后感15
要說美國19世紀的超自然主義之父大衛(wèi)亨利梭羅,不免想起田園哲學筆錄《瓦爾登湖》。這部書都圍繞梭羅為了驗證自己離群也能生活的想法,并對當時底層農民的眼界狹小的不滿,決定靠自己,靠智慧和雙手生活,因此在一個叫瓦爾登湖畔定居,自己建造小木屋,說實在的,我自己很喜歡木屋的,還有草場。木屋里的東西也很普通,三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個燒水壺,一張床,還有一些工具和干糧。每天出去捕魚和翻地種豆,這不免讓人想起了中國東晉的陶淵明,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詩句。
在一個人生活在瓦人登湖的時候,偶爾有一些過路人來拜訪,大家一起談論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有趣的事,是一種原始的最質樸的生活。
然而在過了將近200年,人不免有些懷戀當年梭羅離群的原因,在如此喧囂的世界,是否還真的有人類安居樂業(yè)的寶地,不用關注現(xiàn)代科技的文明,遠離紛爭和斗爭,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瓦爾登湖》詮釋的是一種最原始生態(tài)的生活,茂盛的灌木,清澈能見底的湖泊,不用擔心魚的過度捕殺,只在需要是一種含信念,一把鋤頭,力量是不大,創(chuàng)造不了摩天大樓,但對一小塊土地實則是厚愛,慢慢敲打和挖掘,雨水的滋潤,使作物成長。梭羅做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事的活動,但最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想要效仿,但最后又放棄了呢?原因嗎,是復雜的,在經歷了幾百年后,人類是否還能如此放下一切的生活,我只能說,梭羅做的是我們向往的生活,但能體會其真正滋味,非梭羅莫屬。
瓦爾登湖讀后感3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一部作品,據說為了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他專門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他曾經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后來他在瓦爾登湖旁邊隱居。
可想而知一個人獨居兩年心里面那種孤獨與寂寞其實很難理解的。梭羅的《瓦爾登湖》講述了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語,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努力的去完成他的`作品,在他整個工作過程中,他的同伴逐漸離開了他,都死去了,他卻不知不覺保持著青春,最后當手杖完成的時候,它非常完美,成為了一件非常美麗的作品。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要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其實并不容易,我們不要用世俗的陽光看待每個人,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而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你保持一顆簡單的心。
梭羅是一位美籍法裔,他的作品剛剛問世的時候其實沒有多少人關注。然而這部作品的光芒卻無法阻擋,今天他的作品聞名天下。
后來了解到,梭羅反對美國奴隸制度,反對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他對人類社會中他認為是惡的憎恨程度不下于對大自然的熱愛。1984年梭羅在瓦爾登湖已經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
讀完這本《瓦爾登湖》,雖然用了我一點時間,我愿意多花點時間去看書,慢慢的看一本書。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悟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負責。
【《瓦爾登湖》讀后感】相關文章:
瓦爾登湖讀后感01-23
《瓦爾登湖》讀后感01-05
瓦爾登湖讀后感05-28
《瓦爾登湖》讀后感范文06-02
《瓦爾登湖》讀后感【薦】03-10
《瓦爾登湖》讀后感【精】03-10
【熱門】《瓦爾登湖》讀后感03-12
【薦】《瓦爾登湖》讀后感03-13
關于瓦爾登湖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