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經(jīng)典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樣的隨筆堪稱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緣緣堂隨筆》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
最近品讀了豐子愷關(guān)于父母與兒女的幾篇小文章,深深覺得讀這些文字就如同在與朋友閑話家常,親切自然,不拘形跡,平淡而又深刻。
在《兒女》一篇中,豐子愷從父親的角度,講述了自己送走孩子之后獨居時的內(nèi)心感受。“就在送走孩子的當晚,他把剩在灶間里的很多東西都送給了別人,唯獨留下了四雙小鞋子!绷粝滦⌒舆@一舉動,豐子愷對兒女感情的殷切和內(nèi)隱,不禁使我感同身受。
不知道我的父母在我離家之后會以怎樣的形式想念我,但我卻訝異自己也會像豐先生一樣,通過留念一些小物品去留念家人。在很多個外地求學和工作的日子里,我都會將家中的一些小物件留在身邊,有時是和父母的'合影,有時是屋子里的一個小擺件,更多的時候只是錢包中夾著的一塊糖果,一粒瓜子,仿佛思念也要有“抓手”。
不管多大,我們都是父母臉前的小孩子。
姥姥在七十有余的時候還會經(jīng)常塞錢給媽媽,媽媽寧愿將就自己也不愿委屈我們,她們都是將自己最深沉的愛奉獻給了下一代,也將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給了下一代。
天下的父母恐怕都是這樣子。
但觀察過諸多家庭的相處模式,我發(fā)現(xiàn)人在成年組建家庭后,給自己孩子的愛會有一大股,給父母的愛卻只有一小縷,縱使只有這一小縷,很多時候還摻雜了埋怨和不耐煩,仿佛一代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覺得正常的同時又有點惋惜。
什么時候我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沒有兒時那樣親密了?最后一次抱著媽媽的脖子睡,最后一次在趕集的時候拽著媽媽的衣服......都已經(jīng)記不清了。什么時候父母會見我們的臉色行事了,什么時候我們會在離別的時候才驀然發(fā)現(xiàn)光陰偷走了過往的種種。
思考這其中的原因,不過是我們身邊有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人罷了……
今天我從豐子愷筆下解讀了父母深沉的愛,但父母那深沉的愛又何必從別人那里獲知呢?他們對你所有社交媒體賬號的關(guān)注,不過是想在你不理他們的時候悄悄看一下你在忙什么;他們發(fā)現(xiàn)你居家辦公很忙很焦躁時,用手勢、表情和極低的聲音交流,不過是為每一個突如其來的工作電話創(chuàng)造安靜的環(huán)境;他們向你隨時分享的家里的花開、貓的長大、新買的衣服,也不過是想多多參與被越來越多家庭以外的事情所侵占的時光。
我們深諳越長大,離曾經(jīng)不斷環(huán)繞的家庭大樹越來越遠,遠到最終我們也成為一棵最終被環(huán)繞的大樹。
當我們靜心思考這一切,定會是無奈的,但我們是可以做些什么的。在工作沒那么緊急的時候,不要把火無緣無故發(fā)到父母身上,也不要擱置每一條留言和問候,他們知道你很忙,聊天也不過幾十秒;就像父母曾經(jīng)對我們的那樣,不定時的零食“投喂”一下,他們會覺得你三天前就在想他們了。
讀書有時不是要獲取什么吧,也許是讓我們對一段關(guān)系進行反思。
今晚最大的收獲。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2
最近看過了豐子愷先生撰寫的《緣緣堂》,感受頗深。作者用幽默、輕松與自然的語言,具體描寫了在緣緣堂,無憂無慮的兒童生活與家庭生活,使讀者體驗了一段心靈的輕松旅程,而且書中還收錄了許多作者對各種事物不同角度的評價,有的使人耳目一新,有的值得人細細品味,其中的哲理與思想讓我對普通的事物和現(xiàn)象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書中印象較為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吃瓜子》,本文就是談?wù)摿巳藗儭俺怨献印边@一話題,讀來頗有一番諷刺味道。生活中可見許多有閑階級的人們以吃瓜子來消磨時光,作者便抓住這一點,以他們嫻熟、靈巧的動作來寫,將其刻畫得淋漓盡致,使讀者不禁會心一笑,來細細品味這其中所反映出的現(xiàn)象。文中最后一句話:“我本來見瓜子害怕,寫到這里,覺得更加害怕了”,實在值得琢磨一番。那時許多中國人都整日里無所事事,常以吃瓜子來消磨著寶貴的時間,他們的技藝幾乎到了精湛,表面上看起來很有趣,似乎很值得中國人來炫耀,其實不然,這其實大大說明了當時中國人們的“閑”,對什么事都不去關(guān)心,只是每日消磨、虛度時光,國家的形勢實在值得擔憂。
因此寫文章、日記等,不一定非要是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情,素材就在自己的身邊,在一點一滴之中,其實我們只需將這些普通的'家常小事挑選出來,毫不掩蓋地記錄下來就可以來,并不需要對事情進行無謂的夸張與美化,真實、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的。
篇三:緣緣堂隨筆讀后感
豐子愷先生在《緣緣堂》里有很多都是講自己孩子小時候的趣事。他形容孩子們像一群小燕子一樣,熱熱鬧鬧。三歲的阿韋、五歲的瞻瞻、七歲的軟軟、九歲的阿寶,在他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shù)同等的地位。
孩子是最天真可愛的了,“為什么呢?”“怎么會這樣的呢?”小腦袋瓜里裝滿了無數(shù)的問題,在他們看來,人情的冷暖,辛勤的工作,日夜的忙碌都不過是游戲。
他們哪里知道,賣小雞者的心計,越是喊得大聲,竟越是不松口。他們一定在想:“為什么不賣?”“我為什么說“買小雞”就不還價了呢?大人真奇怪!”
有什么不對呢?“看見好的嘴上不可說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說要。”這是什么道理?
大人們之間的勾心斗角,步步為營,沒有波及到孩子們的天堂,未經(jīng)任何掩飾的真情流露,在這里,總能看到最美好的一面,F(xiàn)在回味,小時候我們不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會是這樣,可是什么改變了我們呢?
宋明理學創(chuàng)始人朱熹,有一句經(jīng)典的話:“存天理,去人欲!逼鋵,我更認可心學創(chuàng)始人的話:“天理即是人欲。”
一位悟道的禪師,出家數(shù)十載,家中有老母,禪師如何不想去探望她呢?如果這是欲,“百善孝為先”,這是理所當然的;可如果說這是理,但佛法須“心中無他物,靜心修煉”,這又何不是人的七情六欲,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孩子雖有欲,但理欲在他們身上最為融合。也許我們可以說,孩子是最率真的人。如果多些“成年孩子”,也許就真的像莊子所言的那樣的太平盛世。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3
寒假里讀了《緣緣堂隨筆》一書,從書里認識了這位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漫畫家豐子愷先生,他睿智的思維和豁達的人生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敬佩萬分。從書中《從孩子得到的啟示》和《漸》這兩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對孩子無憂無慮生活的向往、對孩子純真心靈的贊美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講述了四歲小孩華瞻對“逃難”二字的理解,在他的眼中,逃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可以坐汽車、爬假山、戲水,可以在救濟院中盡情地玩耍,一九二六年是國民革命的戰(zhàn)爭時期,槍火連綿,逃難是多么恐怖和慌張的一件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可是孩子們卻把這看成是多么豐富多彩的事,那孩子為什么會將一件可怕的事看得如此有趣呢?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有著一顆純真的童心,這純真的童心讓他們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你如果擁有這么一顆純真的童心,也許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物是多么美好,于是,豐子愷從華瞻的身上得到這樣的啟示:在世智塵勞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學會懂得撤去世間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的網(wǎng),暫時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這樣或許能得到短暫的快樂,表達了豐子愷先生對孩子純真心靈的.贊美。有一句話說得好“童心無價,擁有了童心,你便會擁有天真純潔、無私無邪的品格,擁有了童心,你便會忘記生活中的瑣碎愁事,快樂地面對人生,擁有了童心,你便會懂得如何面對生活享受生活”,而大人們由于生活閱歷的豐富看待事物當然要比孩子深刻得多,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也會被很多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可愛的童真!當一個孩子將自己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展露在你面前,你會怎么想呢?恰恰有些事的真相也許只有通過小孩子“狡黠”的目光才能發(fā)覺,“皇帝的新裝”不就是嗎?
但孩子的這份純真在一個人的身上能永遠保持下去嗎?不能,為什么?這就要談到《漸》了。豐子愷說:“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是不可能再像孩子那樣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探究本質(zhì)的,其實《漸》這篇文章又延伸到了時間的問題,我覺得《漸》很像朱自清的《匆匆》,這兩篇文章都是嘆息時光來去匆匆,漸漸消逝,告訴人們要珍惜時間,是。 把嘧尤チ,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很多事物離去了都會再回來,不管是什么,都遵循這個規(guī)律,但是世界上有一樣東西,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那就是時間,毎一天的每一刻都在流逝著,朱自清抒發(fā)了對時間的惋惜。“漸”,你看不到它的形態(tài),只能隨著光陰的推移來看出它的變化,“漸”,不可捉摸,只有等到了你嘗到了滋味,才能感慨它所帶給你結(jié)果,一朵花從盛開到凋落,一棵樹從矮小到高大,一個人由失敗走向成功,甚至一個王朝由強盛走向衰落,這都是“漸”帶來的變化,“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讓人覺得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把握,不可挽留,“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
人生就是“漸”的過程,“一秒一秒地、一分一分地、一時一時地、一日一日地、一月一月地、一年一年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而“漸”無時無刻不在你身上,你卻怎么也感覺不到,這也正是人生的精妙所在,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到老態(tài)龍鐘的老者,說長亦長,說短也短,回首童年,往事依稀,只有在“漸”字里悟出了生活的真諦,感嘆人生的所悟之后,才知道有多少的完美和不完美,想必在蒼茫人海生涯中,能悟到這種境界的也只有豐子愷、朱自清和一等僧人了吧!
《緣緣堂隨筆》這部作品不僅告訴了我一種獨特的人生觀,還讓我增長了許多見識,儒雅、隨意等優(yōu)美自然的風韻在這部隨筆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這是本讓人受益終生的書。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4
有時,我常常會想,我要做一個怎么樣的人,是做一名授人知識的教師,還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我就在這樣憂慮的環(huán)境中生存著,又迫于來自父母的壓力,無法脫離。我的心在痛苦的掙扎著。但它的出現(xiàn),散去了我內(nèi)心的浮躁。
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一名出色的漫畫家,這便是我尊敬的豐子愷先生了。他的作品多之又多,卻又都富含哲理。其中最令我喜愛的便是那《緣緣堂隨筆》了。它的語言不是那樣的華麗,卻是那樣的形象,令人回味。在書中,我看見了童年的豐子愷,在私塾上課的他,做父親的他。在書中,我還看見了不同于其他大人的豐先生。
人生就好比是一張網(wǎng),豐先生這樣寫道:“我仿佛看見這世間有一個極大而極復(fù)雜的網(wǎng),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結(jié)在網(wǎng)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種事物的時候,總要牽動無數(shù)的線,帶出無數(shù)的別的事物來,使得本物不能孤獨地明晰的顯現(xiàn)在我眼前,因之永遠不能看見世界的真相!贝笕藗冊谧鍪虑榭偸菚䲟诫s入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不必要的因素,不能直觀地去看待,本是很簡單的事物卻變復(fù)雜了。大人便是處于人生這張網(wǎng)的最中心了。孩子們便是如此天真,不摻雜任何因素,很快就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事情的根本,孩子們也就處于這張網(wǎng)的最邊緣。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睍r間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將孩子們帶入社會,磨去他們的天真,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殘酷,滿懷正義的青年為了能有立足之地,變成了冷酷的成人。社會將人們磨礪成了我們自己不希望看到的'那一面,人們的欲望改變了社會,而社會又改變了人們。使充滿正義、天真爛漫的青年們,變得奸詐,變得狡猾。
從豐先生的筆下,我真的讀懂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充滿信心。在豐先生看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是多么可貴。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可能是那么好笑。但我認為,孩子們的一言一行是上天給我們送來的最珍貴的禮物,他們天真爛漫。在他們眼中,周圍的一切事物卻是那樣有趣,那樣新鮮。在他們心中,對大人說的名詞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孩子們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那樣的美好。我真想問一問那些大人:“你們的童年過得怎么樣?”現(xiàn)在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子成鳳的。每天將自己的孩子壓進學海,幾乎不給他們一點空余的時間。家長們,難道你們童年吃過的苦還不夠多么,難道你們覺得童年吃那么多苦還很快樂嗎?我在這里勸一勸各位家長,不要將各位童年的苦轉(zhuǎn)移到孩子們身上,去回憶過去的心情,好好去體會體會孩子們的心情吧!請不要認為你們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可愛,出言不諱是由于自己把他“調(diào)教”好了,他們只是過早受到了壓力,將自己的可愛,封存在那心靈的最深處,請不要用大人的規(guī)則去約束孩子,令孩子過早的體會到社會的殘酷,成為社會中的一員。也請不要過于放縱自己的孩子,對他做什么事情都不理。那他很可能會走上一條不歸路。請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這世間最大的痛苦,也莫過于離別了。豐先生與緣緣堂的離別讓我記憶猶新。雖然緣緣堂并非為人,但在豐先生心中,他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迫于戰(zhàn)火,豐先生才含淚與他離別。
淚已打濕我的雙眼,這才從書的世界中清醒過來。我在想:“我長大后會不會變得那樣冷酷,那樣陰險,我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忘了自己要去實現(xiàn)夢想的原因呢?”
“不!會!”
如果豐先生是一名建筑師,那么它(《緣緣堂隨筆》)就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前進。有了它的陪伴,我將穿越暗礁,擊退狂風,朝著目標努力前進。
如果豐先生是一名面包師,那么它就是在我饑餓時的一塊面包,給予我力量。有了它的陪伴,我將只顧風雨兼程。
如果豐先生是一名教練,那么它就是在我失望時一句鼓勵的話語,給予我自信,我將只顧與時間賽跑。
它也在不停的提醒我:不忘初心!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5
一名畫家,一位作家,一襲畫卷,一篇美文。就是這樣,豐子愷成就了他的人生。他說:我的心中被四件事所占據(jù):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shù)與兒童。他抱似一種童趣,純真的態(tài)度去畫。卻富含人間真情;他抱似平實的.態(tài)度去寫,卻飽蘊人生的哲理。
他的童年是幸福、生趣的,因為王囡囡那兄弟式的情懷。他的青年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李師、夏師細致,謹肅的教導。他的晚年時蒼桑、苦澀的,因為戰(zhàn)爭流離輾轉(zhuǎn),苦于奔波四方。
世人稱他的作品“達觀間不掩深情,戲謔里窺見警策”。也是因為有這么一群人,或許影響著他,給予他生命所需。
他愛寫些民事,介紹自己的童年、青年,還有泓一法師、夏丐尊有關(guān)的事。他說得很有趣兒,都是一個個小品、滑稽戲。他說得很生動、形象,寫李叔同老師上課教學、嚴肅認真,總在上課之前到達教室。他說得淺顯卻又令人回味無窮,寫歪鱸婆中彩了后,卻喜于花費錢財,不做一些為將來打算的事,最終回到店前包豆腐干。
他為師父泓一法師畫《護生畫集》,百歲時完成百幅,他雖年邁又加上疾病、戰(zhàn)亂,他倒下了,又站起來了,堅持與那種難以摒棄的信念,交織成了他的一生寫照。
緣緣堂被炸毀,他的內(nèi)心的那種依靠緣是被震搖了,那是他精神上的家、與歸宿。但他還有文學精神支柱,與創(chuàng)作那堅持不懈的精神。
亂世之戰(zhàn),始于倉惶,泯于奔波。護生百幅,蓮心永存。子愷者,先尊矣。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6
這幾周,我們共讀了《緣緣堂隨筆》這本書,我對這本書有很大的感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難這篇文章,作者嘆到,阿難,一跳是你的一生!你的一生何其草草?你的壽命何其短促?我與你的父子的球員何其淺薄呢?阿難,他多么天真,自然,清白的生命。
還有漸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物,都是慢慢來的,比如舞臺上如花的美少女,將就就是爐邊的老婆子,這都是慢慢的來的。
你還可以在從中體會到孩子的天真有趣,在《華瞻的日記》里,父親僅僅是剃了頭,卻被孩子理解為父親被人欺負!稇泝簳r》中,小作者對亞才充滿了興趣,對美味的螃蟹戀戀不舍,對釣魚尤其喜愛。當你不明白深奧的問題時,這本書就成了你的良師益友,如你不知道夢痕是什么的時候,豐子愷就給你做了解答,夢痕就是夢一般的'兒童時代所留下來的唯一的痕跡,郵政痕跡可以探尋兒童時代的美麗的夢。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7
《初冬浴日漫感》是豐子愷的一篇文章,文章采用對比手法,在冬、夏對比中顯示對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態(tài)度,語言平平淡淡,不做高深之態(tài),娓娓道來,揭示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間無不灌注著一種對自由人生的追求和對生命的微妙體驗。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8
曾在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豐子愷的作品。還記得那篇文章的名字,叫《白鵝》。至今還能記起他那幅可愛的白鵝像和那以貶代褒的文字。當我每每在公園見到有白鵝游動,心中便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那吃一口飯、啄一口草、再銜一口泥的白鵝先生。沒辦法,這篇文章給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
而今天,當我拿到期待已久的這本書時,心中竟有一絲見到老朋友似的感覺。打開書,顧不得看目錄,隨手翻開一篇,便像一只蠶一樣大嚼起來。他的筆調(diào)仍是那種與眾不同的冷幽默的感覺,不過讀起來卻一點也不像在開玩笑。我以前很討厭那種質(zhì)量極差的書,但今天竟喜歡上了那種透過第一頁直接能看到第三頁的小冊子?粗粗,我發(fā)起了呆。每一篇文章,都只有那么3、5頁,可說得卻都是我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的道理。在一種興奮,懷疑與反復(fù)思考的矛盾結(jié)合中,我看完了它。
輕輕地把書合上,卻覺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歌,一首聽上去那樣熟悉的兒歌,一首叫人思考的怨歌,一首記錄人生的悲歌。正像文中所述,孩子才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他們才能用最純潔,最真實的眼睛看待這并不美麗的世界。也許所謂的成熟,不過是一種自我的失去罷?闪钊似婀值氖,我們?yōu)槭裁磻阎环N殘缺的心靈,去質(zhì)疑孩子們能穿破重重迷霧的眼睛?懷著一種疑惑的態(tài)度,他扔掉了多數(shù)作
家喜歡的無病呻吟,轉(zhuǎn)而從一個有著青棗一般眼睛的孩子的角度上,敘述那些個令他搞不懂的大人、令他搞不懂的事。沒有悲傷,沒有失落,因為它們不屬于一個尚未被世俗迷惑的人。倒是我們該好好想想,是孩子的世界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童真不等于懵懂,或許當我們指著一個小孩,說他很傻很天真的時候,我們并未真正地成熟。真正長大了的'人,眼睛里應(yīng)該是有一把刷子的。這把刷子,可以描出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別,可以涂掉世界的丑陋,可以畫出一個小小的世界。我們在小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這把刷子,可“大人”們呢?他們也曾有,但是,它和童真一起被丟在了成長的長河中。
我突然感到一些被我逐漸遺忘的東西一點點回來了。
伴著落了些灰的回憶,伴著熟悉卻許久未聞到的葉間清香,孩童的陽光,樂觀,淘氣回來了。在這本書里,我找回了自己,找回了童年,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什么“真理只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什么“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之類的話,其實是一樣的。它們只有一個意思:把握自己,相信自己,堅持做自己。當我們明白了那些功名利祿、爾虞我詐背后并不是真正的人生,那些苦行僧一樣的隱居者也并未真正體會人生時,我們才是真正地長大了。
緣緣堂隨筆,發(fā)出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慨。你從中能找到的,是你渴望已久的東西。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9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兩三棵,夜長人奈何。古人說經(jīng)常害怕秋天到來,花黃葉衰,悲秋之為氣也。關(guān)于悲秋方鴻漸的老爹這么說過,當是汝校男女同學,汝睹色起意,見異思遷;汝托詞悲秋,吾知汝實為懷春,難逃老夫洞鑒也。由此看來悲秋和懷春是分不開的,畢竟沒人聽說過悲春和懷秋。
對于秋,豐子愷先生也有一番理解。自覺而立之年后,看慣了鶯歌燕舞,看慣了升平歌舞,對春事和花事再沒有先前的“漫卷詩書喜欲狂”,亦失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動,甚至見到桃紅柳綠產(chǎn)生既可笑又可憐的同情之感——“心境完全轉(zhuǎn)了一個方向,變成了秋天”。所謂的經(jīng)歷過了,體會多了,感悟深了,情感就變了。就像蔣捷《虞美人》說的那樣: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既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同豐子愷先生一樣對秋感情以冷色調(diào)為主的`人很多,包括我,除了劉禹錫。
我不討厭任何一個季節(jié),即使是停電的夏天和沒暖氣的冬天,因為先人的夏天和冬天都是停電和沒暖氣的。但是對于秋天,著實缺乏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沒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滄桑,沒有“寒煙衰草滿地秋”的悲涼,沒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無奈,更沒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的豪情;蛟S見識短淺,不能理解教材里金燦燦的無論是油菜花還是野菊花的豐收喜悅。或許自是情到濃處情轉(zhuǎn)薄之人,更能體會什么叫做“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蛟S也是近而立之年,也能明白夏目簌石說的“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0
隨著光陰的流逝,我們也漸漸地進入了《緣緣堂隨筆》的閱讀,打開《緣緣堂隨筆》,沒有任何一片文章是多余的,就像打開了一本文學哲理,吸收書中的養(yǎng)分,就像在沐浴陽光。
人們的社會關(guān)系就像一個復(fù)雜而又結(jié)實的網(wǎng),緊緊的籠罩在我們的身旁,但阿難卻不一樣,阿難剛出生,沒有看清世界的第一眼,就以一跳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跳似乎是清白又純潔的,他沒有沾上世界上的任何一滴塵埃,也沒有沾上世間的任何籠罩,就像一只不受任何控制的鳥兒,在高空中任意飛翔。
在《夢痕》一篇中,豐子愷先生寫下自己對夢痕的理解,是自己留在童年的`唯一痕跡,我忽然想起那條眼角上和額頭上的傷疤,那傷疤,好像并不存在,被人遺忘,也好像有存在,但它只會是一條普通的傷疤。
讀完這本書后,好像明白了許多道理,人生就像爬山,想爬到峰頂,那就必須要努力,成功的路上難免會有一些絆腳石,但我們完全可以克服,也可以將其消滅!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1
《緣緣堂隨筆》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先生的名著。雋永疏朗語淡意深的散文,輔以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自然風貌、民俗鄉(xiāng)情的攝影圖片,讀之令人心弦撥動,倍感親切。在這本書里,豐子愷先生把他生活了十七個春秋的故鄉(xiāng)石門灣,用優(yōu)美的語言晶瑩的文心,讓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
在豐子愷先生的那個年代,有很多值得我們向往的地方,那個時候,大自然沒遭到工業(yè)污染,青山綠水也構(gòu)成了一道獨有的風景。豐子愷十分喜歡楊柳,他把自己對楊柳的喜愛用文字表達出來:
“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向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huán)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但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
多么生動的描寫!像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城市里的孩子,從來沒有這種感受,甚至有些人連楊柳見都沒見過。
有時,我也想,如果過那種生活會怎樣呢?每天,可以看太陽升起,白天,可以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的接觸,傍晚,拉張椅子看看日落,晚上伴著星星、聽著蟬的叫聲入睡……那是多么悠閑的生活啊!
豐子愷先生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夢,在他的書里,我看到他小時候的影子,那是一個天真、富有情趣的小孩,在自己的家緣緣堂里無憂無慮地生活?墒牵篮玫纳羁偸窃獾狡茐,1937年十一月下旬,日寇以迂回戰(zhàn)突犯他的故鄉(xiāng)石門灣,他不及預(yù)防,倉猝辭別了緣緣堂……
豐子愷先生十分懷念緣緣堂,他把緣緣堂當自己的好友一樣親切,緣緣堂遭遇轟炸,他也百般心疼,他寫過一篇文章:《告緣緣堂在天之靈》。他站在夕陽西下,望著落日,想著緣緣堂往日的溫情,有一絲惋惜,有一絲失落,他有多么想回到緣緣堂,過著他兒時的生活,過著他向往的美好生活。可是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炮彈是常見的,敵機常常說來就來,一個炸彈,可能馬上毀掉一個美麗的.村莊,讓很多人失去溫暖的家。而這些無辜的老百姓,只能在寒風中求助,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廢墟中哭喊,想到這個畫面多么讓人心酸。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從小被長輩寵著,父母精心呵護著我們,在我們頭頂上搭起一棟堅固的屋檐,時時刻刻為我們遮風擋雨,生怕我們受到一點傷害?墒菂s有很多人感到不幸福,發(fā)現(xiàn)不了身邊的“美”。在《緣緣堂隨筆》里我卻看到豐子愷先生心中始終保持著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對“美”的追求:那低垂的瓦檐,滄桑的拱橋,涼爽的和風,那江南人家寧靜的生活,那么的愜意,那么的讓人意猶未盡。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2
最近看完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感觸很多,雖不能說完全看透,但豐先生睿智的思維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敬畏萬分。
吉川幸次郎說他是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家,這不是因為他多才多藝,會彈鋼琴,作漫畫,寫隨筆,而是他的像藝術(shù)家的直率,對于萬物的豐富的愛,和他的氣品、氣骨。我對他給豐子愷的`評價完全贊同。
《緣緣堂隨筆》中收錄了豐子愷的41篇隨筆,包括緣緣堂隨筆和山水間的生活,以及6篇緣緣堂往事。字句間蘊含著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且妙趣橫生。
春日是Mendelssohn,夏日是Beethoven,秋日是Chopin、Schumann,冬日Schubert!堕e居》
論文學的人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論繪畫的人說,“天機勃露,獨得于筆情墨趣之外”!懊馈倍际恰吧瘛钡氖炙斓,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藝術(shù)家!蹲匀弧
在不知不覺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漸》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軌跡!造物的騙人,使人流連于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稘u》
在浩劫中,人生原只是一跳。我在你的一跳中瞥見一切的人生了!栋㈦y》
宇宙間人的生滅,猶如大海中的波濤的起伏。大波小波,無非海的變幻,無不歸元于海,世間一切現(xiàn)象,皆是宇宙大生命的顯示。——《阿難》
以上只是我選取的部分妙語,一本好書,只有真正讀,認真品,才能體悟其深刻。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3
最近看完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豐先生睿智的思維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敬畏萬分,其中《漸》讓我感處最深。
“在不知不覺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軌跡!造物的騙人,使人流連于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 ——《漸》
“漸”是無形的,你看不到她輕輕挪移的腳步,漸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會驚詫她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漸”能掩蓋很多變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局外的人也難于感覺到。因此,當一個人奮斗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巔峰時,我們不會覺得驚詫,因為他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人們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來,雖然那些都已成為過去,但依然清晰。同樣,當一個人從溫柔富貴之鄉(xiāng)中逐步走向破落衰敗,只要其中經(jīng)歷了幾十年,人們在感嘆的時候,也覺得沒有什么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變數(shù),使他們不至于永遠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當然,他們在祈禱上蒼時,并沒有求佛不給那些富貴之家關(guān)照。事實上,一個家庭順延幾代之后,就會有一些崛起與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貴而謙和的,因此,社會上流傳這樣的說法:家無三代富,清官不到頭。這是規(guī)律,這也是傷感,這更是無奈——沒有讀懂人生的無奈。
正因為人生是如此短暫,即使你能活上百來歲,或者與彭祖一樣以八百歲為人生之秋,對于浩渺的宇宙來說也是短暫的。人都是時間這一輛永恒列車上的一員,不同的是,有的人從這里上車,有的人從那里上車,有的人在這里下車,有的人在那里下車,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如果人們的人生如同上下車一樣,那便是圓滿:上車便是喜悅,下車更是喜悅。達到這一境界是異常難的,不是有很多人因為在車上打瞌睡,一不小心該下車時卻未下車,這于人生來說也許不是很大的悲哀,人們只是這樣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這樣的生命沒有多大價值。那些在車上不安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將會被提前逐下車,于人生來講,那便是生命的結(jié)束。
因為時間的順延性與不可逆轉(zhuǎn)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說是一次性的,從這一角度講,人生真不如南山腳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綠,人生枯老無再春。既然這樣,我也能理解莊子面對妻亡這一世人公認的大打擊為什么會鼓盆而歌:人從生到死,都是自然的,如同四季更替,萬物更新。萬物的存亡都有定數(shù),嚴格地講,世界上沒有永恒的物質(zhì),更難有永恒的精神與信仰。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4
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位廣博的學者,一個平實的凡人,一位真切的徹悟者,豐子愷,不僅能以其簡潔白描般的漫畫引人深思,一本薄薄的《緣緣堂隨筆》也讓人掩卷漫思、受益良多。最近看完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豐先生睿智的思維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著實讓我敬畏萬分。
他在書中寫道:“我似乎看見,人的心都有表皮。這表皮的質(zhì)量與重數(shù),依個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單層的紗布包的`,略略遮蔽一點,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瓏的姿態(tài),隱約可見。有的人的心用紙包,細細摸起來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時紙要破,露出緋紅的一點來。有的人的心用鐵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無論如何摸不出,不會破,而真的心的姿態(tài)無論如何不會顯露了”。和下一句:“我家三歲的瞻瞻的心,連一層紗布都不包,我看見常是赤裸裸而鮮紅的”。這些話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讓我沉思良久。在它里面蘊含了鮮為人知的道理:“每個人的心都有表皮”。的確就是這樣,表皮越厚重數(shù)越多就更不容易被欺騙,更堅強,但與別人交往的想法與欲望就會越少;反之,表皮越薄重數(shù)越少就會容易被人欺騙,更脆弱,但會給人感覺很真實,別人就愿意與你交流、溝通。而瞻瞻呢,卻又不一樣了,他那一顆沒有表皮的、赤紅的卻是童心。天真、善良這兩種性格正是擁有一顆童心的表現(xiàn)。
另外,豐子愷先生又十分崇拜弘一法師。弘一法師是豐子愷先生學藝術(shù)時的老師,又是他學宗教的導師。他的一生,受法師的影響很大。他還認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而弘一法師則住在了第三層上,他住在了第二層上,只能在第二層里徘徊,有時能去望望第三層的風景,卻不能入,不能真正地進到里面。
此外,豐子愷先生總能夠把任何事寫的透徹。就拿吃瓜子這件事來說吧,他把瓜子的來源、包裝、形狀、吃瓜子的方法全都描寫了出來。里面有他嗑瓜子時把整粒瓜子全部咬碎時,便會不想再去吃了,可瓜子那非甜非咸的香味會引逗他再吃,拿瓜子沒有辦法,可再次嚼碎的時候他又會停下來,甚至把瓜子拿到離自己稍遠的地方或轉(zhuǎn)過身去,但又和朋友閑聊時,又會發(fā)現(xiàn)自己再次吃上了瓜子,而且已經(jīng)吃了好幾粒了。在這之后便對瓜子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不敢再吃瓜子了。 在豐子愷的筆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了生命,能把文章寫成這樣正是我敬佩豐子愷先生的緣由。所以,我讀了這本書之后受益匪淺,因為里面充滿著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了。但給我印象最深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童心,他是一個佛教徒,但他對童年、童心的渴求也同樣是重要的。童年在豐子愷的筆下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即使他不能跨入生活的第三層他也希望能再次擁有童年,擁有童心。所以,我們也應(yīng)該珍惜現(xiàn)在的時間,珍惜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15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漫畫家,我最近讀了他寫的《緣緣堂隨筆》,緣緣堂是作者在石門灣的家,后來日軍侵略石門灣時被炸毀。書中講了作者對童年、親人和家鄉(xiāng)的回憶與思念。其中我最喜歡的有《我的母親》和關(guān)于緣緣堂的幾篇文章,先來說《我的母親》。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了自己對母親的回憶。他的母親總是坐在八仙椅子上,眼睛里發(fā)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當她探問作者學業(yè)時,她嚴肅;當她歡迎作者歸家時,她慈祥;當告誡作者時,她嚴肅;當關(guān)照作者時,她慈祥……
作者的母親在他三十三歲時就逝世了,可作者對她的記憶還那么深,在這段回憶中,有快樂還有懺悔。作者因為接受了母親的表揚,可沒全接受母親的批評。正如文中所說的:“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他為此感到有點懺悔。他在文章中還表現(xiàn)出了他對母親深厚的感情與猶新的記憶。
寫緣緣堂的幾篇文章令我記憶更深。他先介紹了緣緣堂是他親手設(shè)計的,并且在屋里的陳設(shè)上一直堅持他的風格,別人給他一個黑人木雕,他不要。因為他認為緣緣堂的性格是和平幸福的,這種“殘忍而非人道”的東西不適合它。從有“緣緣堂”這個名字開始,作者已經(jīng)把這房子當作一個有生命,有個性的人來看待了。而這種“簡單樸素”、“和平幸!钡纳钫亲髡咚蛲。
“你是我的安息之所,你是我的歸宿之處!睆倪@里我讀出了作者與五歲多的緣緣堂結(jié)下的深厚的感情。在這個樸素的院落中,有春天的和平幸福、夏天的歡喜暢快、秋天的安閑舒適、冬天的溫暖安逸,還有書香陣陣、歡聲笑語……這都是讓作者不斷回想的記憶。
可是當日軍侵略,攻破杭州與上海,作者在這些文章中多次寫到石門灣也被攻破。他和家人當時為了保命,被迫離開緣緣堂,逃到別的地方去了。但是他對緣緣堂是那么的依依不舍,“與其死在野外,不如與你(指緣緣堂)同歸于盡,所以我們大家站著不動,幸而炸彈沒有光降到你身上”。他是那樣的愛緣緣堂,可是他沒想到,這匆忙的'一別,竟是他與緣緣堂的永絕。
他相信,緣緣堂被炸毀后,在天上是有它的靈的。讓我更難忘的是他還認為,緣緣堂若是被敵軍的飛機炸毀的,它一定很不甘心,可它若是被我軍的大炮焚毀的話,它一定很心甘情愿,而且,作者也愿拿緣緣堂換來我軍的勝利。作者的敢于失舍、忠于國家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完《緣緣堂隨筆》,作者娓娓道來的一個一個故事像緩緩的泉水一樣深入心田,像清香的茶水一樣沁人心脾,像和風細雨一樣溫潤人心。我領(lǐng)悟了母愛的偉大,我崇敬作者的愛國,我欣賞作者樸素、和平的內(nèi)心。我也希望能有一個像緣緣堂這樣屬于自己的精神花園。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06-14
培根隨筆讀后感02-26
《培根隨筆》讀后感04-28
蒙田隨筆讀后感04-12
培根隨筆讀后感(精選10篇)06-24
育兒心得隨筆02-27
研修感言隨筆02-22
軍訓心得隨筆04-05
培根隨筆讀后感300字(精選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