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時間:2024-06-25 14:55: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必備]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必備]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暑假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我從這本書清新的筆調(diào)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這本書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對你娓娓道來。作者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nèi)心,聯(lián)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獲卻不大。那老師的時間應該從哪里來呢?《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guī)椭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于是在老師他們的評語中都有這樣一句:“希望你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睉撜f,注意力不集中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蘇霍姆林斯基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里,他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qū)W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nèi)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lián)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第三,班主任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轉(zhuǎn)化每個班幾乎都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前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后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學完這一樣,另一樣又忘記了。對于這些孩子,許多老師認為要減輕這些孩子的學習負擔,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內(nèi)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種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的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閱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讀中提出問題,讀中感悟。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借助閱讀發(fā)展了孩子的智力。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這也是教師對后進生個別因材施教的重要實踐工作。

  第四,《給教師的建議》教會我們做到“愛心、細心、耐心、慧心”。

  “愛心”是為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zhì)。“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是愛學生,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全班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diào)皮搗蛋的,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

  教師工作是門細活計。教師管的事特別多、但卻要求特別細。大至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教師操心。因此教師應具有一顆纖細如發(fā)的心———細心。為此,我們要認真做好“六個勤”,即“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鼓勵、勤表揚、勤記錄”。

  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碧K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特別強調(diào)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耐心去開導學生,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循循善誘的指導他們,努力讓他們明白自己哪兒錯了?為什么錯?“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這句話說得就是如此。不厭其煩,不厭其細,時時抓,細細抓,是作為一名教師所不可欠缺的。

  耐心——教育永遠的希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弊鳛橐幻處煟欢ㄒ毿挠^察學生的變化,探察他們的心理,重視他們的心靈感受和情感體驗,適時調(diào)整教育教學策略。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營造和諧、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和條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提高、發(fā)展、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nèi)容,然而僅是這點粗淺的認識就已使我受益良多。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今年放暑假時,王校長給教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即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剛開始我并沒有當做一回事,閑暇時當我打開網(wǎng)站,真正閱讀了才感覺到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藝術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能讓每個讀過此書的人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為了孩子。多么實實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并用分數(shù)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并時刻認識到自己永遠是最棒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那就是——讀書,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最近又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每一條建議總是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讀后有很多的感觸。印象最深的是這一條“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課堂中,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總是正襟危坐,缺少了靈動的思維,與智慧的碰撞,似乎他們并不是這個課堂的主人。有這樣的現(xiàn)象,糾其原因還是老師的問題,沒有給孩子一個思考的世界,孩子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小主人,他們不懂得也沒有辦法融入到課堂里去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許多學校和教師的真正可怕的失誤,就是他們把學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極的掌握知識上去了,讓學生記憶教師講過的現(xiàn)成的東西,死背教科書。一個人到學校里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為了變的更聰明!弊x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案例:《圓錐的體積》這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備課時,我想,就有教師操作,演示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的情況,他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再演示不是這種情況時,怎樣計算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教學過程,孩子們也聽的懂,但卻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果“孩子是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應該重新設計。于是我想到了發(fā)給他們一個圓柱和幾個圓錐,通過倒沙子,經(jīng)歷操作、觀察、發(fā)現(xiàn)到最后的結(jié)論:只有在和圓柱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思考,對所學的`知識當然會記憶得更加深刻。課堂是屬于孩子的,孩子在其中的主體地位,是誰也替代不了的。如果沒有他們在其中的積極參與,這樣的課堂是殘缺的,再精彩也是不精彩的。

  那么如何使思考的需要成為孩子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需要使用教師的智慧。你首先要把自己培養(yǎng)成思考者!蔽矣X得老師可以這樣著手:

  1、給孩子一個積極思考的氛圍,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他們沉浸到問題中去。

  2、老師成為認真的傾聽者,不管孩子的思考是否正確,是否到位,聽他說完,其中肯定有思考的亮點。

  3、不斷充實自己,成為一個有豐富的思想寶藏的教師,才能真正點燃孩子的學習愿望。

  學習是一種幸福,帶領孩子徜徉在思考的世界里,使孩子的智慧得到磨練。讓火花有一天能變成火焰,孩子能產(chǎn)生獨立的思考,孩子才能在學校里變的越來越聰明。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并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資料之一。拿到這本書后,我經(jīng)常認真閱讀,透過閱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必須的認識和感悟,借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fā),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薦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盡管這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這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催^之后,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jīng)驗,也將許多方法和經(jīng)驗用來指導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推薦,下方,結(jié)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zhì)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潛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期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我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nèi)朊缘乜釔圻@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啟發(fā)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薦。他說:“我期望你去爭取自我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期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jié)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

  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我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我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務必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閱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蓖高^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思考的學生的實際狀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用心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情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diào)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個性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苯處煹慕虒W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潛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十分簡單,學生聽的也十分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潛力差,不僅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簡單、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務必把自我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nèi)情緒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jīng)常在課后和學生一齊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齊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透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后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就應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我都會去贊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我的進步。結(jié)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此刻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yè)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yè)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贊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帶給了百條“推薦”,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推薦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推薦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推薦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透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透過指導自我的教學實踐,使自我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推薦》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我;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學習這100條推薦,用它來指導自我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這本書是前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結(jié)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的體驗、感悟,為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專為教師們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20年前,我讀過這本書,去年又從新讀了一下,感覺就是近年來為了素質(zhì)教育才寫的,根本不像是上個世紀寫的書,在他的書中處處透著智慧、思考,處處透著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你都能在書中找到相應的建議。

  最近細讀了第49條建議—《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給我的感觸很深,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分析到:我們每天都說要學生掌握知識,可是知識這個概念的含義很廣泛,它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內(nèi)容,如果要學生去背誦知識是很困難的,通過研究學生,我們就會知道,小學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我被他的分析深深地吸引著,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接著蘇霍姆林斯基批評到,某些教師沒有注意到有些學生的學習工具已經(jīng)折斷,還不顧一切的把一批批新材料不斷地對到學生的機床上,要求他:快點加工,別偷懶,使勁干!我看到這里就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確實也犯有這樣的錯誤,常常對學生個體的實際缺少分析,總是認為學生在偷懶。怎么辦?我接著往下尋找答案。蘇霍姆林斯基形象的說,什么是工具?這種工具裝有5把“刀”—即5種技能:讀、寫、算、觀察、表達。許多學生的知識水平差和進行無效學習,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運用這5把“刀”的應有能力。最好教育家用很多實例分析了這個工具的重要性,使我深深的認識到這5種技能是缺一不可的,小學教師一定要注重教會學生使用這個裝有“5把刀”的工具,就拿我教的數(shù)學來說,“閱讀”一樣是重要的.,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不能自覺的領會教材,他就無法解答數(shù)學中的應用題,因為他無法流利的、理解的把題目讀出來,“觀察”在數(shù)學中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空間與圖形領域是最需要觀察能力的,沒有觀察能力就無從學會這些知識。

  可見,在小學階段,不管是那個科目,都要重視讀、寫、算、觀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小學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裝有“5把刀”的這個工具,這個工具用好了,其他的問題才迎刃而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文書深刻的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tài),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認知過程,而是伴隨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的一種屬性。它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作為第二語言,英語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我認為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復。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后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復幾遍。漫不經(jīng)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二、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奥牎笔侨藗儷@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yōu)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多聽,只有不斷的輸入,才能有適當?shù)妮敵觥?/p>

  第三、注意對作業(yè)的檢查。“檢查練習本吞沒了我所有的空閑時間。”經(jīng)常聽到教師們反映。教師辛辛苦苦批改,學生看上一眼無動于衷。好多小時的勞動付之東流,豈不令人心寒。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解決方法首先學校里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養(yǎng),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一個說錯或者寫錯的詞,不僅教師,而且學生聽起來都會感到它的不協(xié)調(diào),就好象一個具有高度音樂聽覺的人,聽到一個多物的音符時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樣。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時時注意要求學生通過聽讀等手段來診視英語詞句的正確、純潔和優(yōu)美。而且我們還要就每一個單詞跟學生一起編寫作文。讓詞深入到學生的精神生活中,教他們學習用詞來表達最微妙的感情,來反映從周圍世界得來的印象。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從書本和思想引導到活動,再由活動引導到思維和詞。應當盡可能讓學生講故事,發(fā)表議論,匯報他親手做過的事情,講述他所觀察到的事物。應當布置一些作業(yè)要求學生通過講述、匯報和報告,把現(xiàn)有的知識“投入周轉(zhuǎn)”,也就是說,使詞成為進行創(chuàng)作的手段。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問題上要多加考慮,如何讓作業(yè)為教學服務,如何讓每天的新知識“投入周轉(zhuǎn)”得以鞏固。

  當然人自有惰性,學生的作業(yè)不是放任自流。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是定期抽查,不僅可以督促學生,也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漏。

  只有布置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用多種靈活的手段從改作業(yè)的海洋中擺脫出來,才可以使教師、學生更輕松,使教學更精彩且更有實效。

  因此在英語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他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利用閑暇時間,有幸拜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作《給教師的建議》,真是受益匪淺。因為它給在教師的職業(yè)道路上不斷摸索前進的我指明了方向,在這里我想趁此機會談一點自己拜讀完這本書后的隨感,以與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再加上他個人智慧的結(jié)晶。全書通俗易懂,貼近教師的工作生活實際,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解決了教師職業(yè)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身受老師們的喜愛,尤其是中小學教師。該書是以建議形式出現(xiàn),共計100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對學生的作業(yè)評價、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等等。每一條建議都是我們?nèi)粘I钪兴?jīng)常面對的情形,所以每次閱讀起來都倍感親切,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對待同一問題上所存在的不足,并會以書中的建議來要求自己做改變。我想:也許這就是我的最大收獲所在吧!

  在100條建議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關于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以及如何去教育后進生。說實話,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有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十年中,一直困擾我的就是如何去教育那些在老師眼里所謂的“差生!痹袩o數(shù)次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筋,也曾有無數(shù)次想對這些學生說放棄,但最終不管是那種決定,總沒有為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而在拜讀了這本書以后,讓我漸漸明白了自己該嘗試著想哪個方向努力。書中指出兒童發(fā)展上的偏差是由多種原因?qū)е碌摹J紫仁遣唤】档、?jīng)常發(fā)生沖突的家庭關系特別是家長的酒精中毒癥;其次是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第三是早期沒有受到完滿的母親教育。面對這種種形成的原因,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相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不要對學習落后的兒童進行不適當?shù)慕虒W。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勢必會一無所獲!書中又以非常生動的事例證明了這一道理。后來回想自己以往對待那些學生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按照這個原則去做,結(jié)果自然就適得其反。因為自己在當初,明知道他達不到我對他的要求,卻硬要強求,最終自然就會得到一個不好的結(jié)局。但現(xiàn)在明白了這一道理以后,我想自己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如果再碰到類似的學生,自己必定知道該如何去做了,只要他們有進步,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那也是我教學上的最大收獲!

  此外,書中所提到的對教師個人素質(zhì)的要求對我來說也是感觸頗深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只滿足于現(xiàn)狀,不懂得積極進取,是不能適應新時代新時期對教師提出的更高更遠的要求的。讀完了書中有關于這一方面的建議之后,讓我懂得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合格教師,必須對自己不斷的提出新的要求,必須去不斷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總之一句話,讀完這本書后的感觸是頗深的,對我來說也確實是受益匪淺的。因為它給在教育道路上不斷摸索的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所以在這里我也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以與大家共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這本書第一句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钡拇_,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數(shù),更是一本充滿著教育智慧的書!敖處熞芯窨臻g”、“做自己的主人”、“學校里的三個世界”、“再多帶點東西進課堂”……這本書從實際的問題出發(fā),總結(jié)原因,給出方法,是一本有趣新穎又實用的書。我想分享其中的幾個觀點:

  一、不培養(yǎng)乖孩子。

  乖,是中國人的專用詞。“乖孩子”是中國長輩對兒童的“最高獎賞”用于贊美孩子的服從和滿足成人心意的行為;“乖”是一種文化,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到我們對孩子言行和品格的價值判斷,這不僅是父母的專利,同時也是做老師的“武器”,雖然教師不太用“乖”這個富有兒童氣和人性化的詞語來評判學生,我們有其他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方式,“乖不乖”已經(jīng)潛在地成為心中的尺度。

  當然,不培養(yǎng)乖孩不是說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壞孩子”,我們要培養(yǎng)多元的、個性化的、不同的孩子。我們要允許學生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相信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乖”的孩子,日后在社會中才能放出不同的光彩,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敢于實現(xiàn)自己的規(guī)劃,而不是一路乖巧,丟失了自己的想法,迷失在社會里。

  二、做一名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本書中,鄭杰校長多次提到教師的繼續(xù)學習。這種學習應該是教師自發(fā)的學習行為。隨著時代高速發(fā)展,面對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不得不拋棄因經(jīng)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所以教師要繼續(xù)學習,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并對知識保持虔誠態(tài)度才使你能勝任現(xiàn)在工作。但是,如何投身入繼續(xù)學習中,并真正的有所獲呢?鄭校長告誡我們要做一名真正的學習者。他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終身的,以超越自我為目的的學習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真正的學習者并不是自己一人關起門來苦讀,而是借助于有效地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用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思想。

  三、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讀書還是反思寫作,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服務于課堂教學。課堂是體現(xiàn)一個教師教學魅力的舞臺。因此,要搞好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干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所震撼。他的教育思想既務實又務虛,既強調(diào)教育的實用性,又注重教育的人文性。

  首先,書中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還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此外,他還強調(diào)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教育過程中靈活運用。這種全面的知識儲備和不斷學習的.精神,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卻也是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關鍵。

  其次,書中關于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觀點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包括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他提倡個性化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得到發(fā)展。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我深感教育的溫暖和力量。

  再次,書中對于教育的實踐方法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示。蘇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教育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教師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感受。他提倡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此外,他還提倡家校合作,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總之,《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教育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同時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反思和實踐,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為學生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幾乎所有一線教師都在感嘆,現(xiàn)在的書越來越難教了,我想這也的確是實情。教學中一些孩子的行為和表現(xiàn)確實常常令人困惑:為什么對我們精心背出來的課無動于衷?為什么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40分鐘?為什么老是的苦口婆心轉(zhuǎn)眼就忘的一干二凈?為什么連起碼的認真規(guī)范書寫都做不到?細細翻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來感受書中的確涉及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的許多道理,使我有看到了教育的曙光。雖然事例大部分是建立在教授小學生之上的,但其中蘊涵的道理是處處可見的。如在開篇第一章‘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時,他談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要盡其所能挖掘?qū)W生的潛能,并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快樂的過程。再如書中還談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P11)。同樣,在第48條建議‘要思考,不要死記!’中也提級了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師的任務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自己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啊,這一點是我平日里試圖努力嘗試的,可操作起來需要花費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響,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還是不夠的。書中像這樣的教學故事及案例所蘊涵的教育思想比比皆是。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后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栓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zhuǎn)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于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學中體會到,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xù)穩(wěn)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nèi)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yǎng)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自從大學畢業(yè)后,似乎就懶得拿起一本書細細品味,有的只是看看小說雜志等閑散作品,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忙著批改作業(yè)、上課、備課,有多少時間經(jīng)常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在閱讀呢?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P412)他還說道;真正的教學能手知道的東西,要比學校里學習的東西多得多,以致于有經(jīng)驗的教師注意的中心是教育過程,而不是教材內(nèi)容。的確,要達到這種地步,是要建立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睍羞談到: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教育素養(yǎng)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問題。有關教師素養(yǎng)的論述,讓我深刻理會一名好老師的身后所凝聚的自身人格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歸納的有關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對教師素養(yǎng)的深刻理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大教育家對教育事業(yè)的拳拳之愛,殷殷之情,告誡我們的是更貼近實際教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他是一生都在做教育啊!教育的學問與藝術永無止境,教師的魅力在于不斷的孜孜以求。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的彩,足以長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啟迪著我重拾書本,重溫那股墨香!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我是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卻又滿腔的熱情。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我自然對教書育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這種感情來源于內(nèi)心對生活的感悟。

  離開大學校園進入高中課堂后,我深切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了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和學生們對我的期望,我決定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為此,我會一方面努力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擴展語文基礎知識,使自己能夠自如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我還會繼續(xù)向書本和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們學習。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給教師的建議》等資料,它們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并且激發(fā)了我對“愛心教育”的思考。

  教育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動活潑、有個性的學生個體,教育工作不是一項用力去做就能夠做好的事,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做。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qū)W生傾注愛心。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的《教育與美好生活》中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的發(fā)展!碧K霍姆林斯基創(chuàng)辦的帕夫什雷中學,把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學習和生活的樂園”,“是學生們的天堂”,把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真實悟出了教育的目的——即為社會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題,作為老師,無論學生成績怎樣,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課,我們需要給他以關心,給他以鼓勵,增強他的勇氣。唯有平易近人的老師,學生才會喜歡你——“愛人者,人恒愛之”;唯有“其師親”,才會有“其道信”,學生才能學好,才會愿意學,樂于學,才會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她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jié)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是一種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超凡脫俗”的愛。帕夫什雷中學的教師們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他們是真正的關注學生們的成長,在這上面也傾注了大量的愛心,對每個學生都給予關注和尊重,對每位學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這就是他們的愛心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因為每位教師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對學生的一個啟示,點撥以及一個鼓勵,都可能對他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也許老師的一聲呼喚完全可以喚醒一個塵封的心靈。

  愛是一種了解,關懷,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保護學生!薄皭邸笔墙逃兄匾囊蛩,她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更堅信了這一點!皼]有用愛心感化不了的學生”,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師愛”,學生才有機會與教師在教育中處于平等地位;正因為理解,才有了信任;正因為信任,學生與老師的心靈距離才會拉近。用愛心去培育學生,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愛,一種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當然,我所說的“愛”并不是毫無保留,不假思索或是漫無目的的是愛,而是一種理智的愛,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xiàn)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與學生目前的得失與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前途。

  在帕夫什雷中學的校園里,處處都展現(xiàn)出和諧的景象,這是教育界值得自豪的盛事。然而,現(xiàn)代教育的失敗在于我們剝奪了孩子們本應享有的一切,卻要求他們苦苦追求。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雖然教師的職業(yè)平凡而普通,但其中總有一些讓人感動的東西。要改變一個學生,我們需要用心去愛,必須用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塑造他們完美的靈魂。

  一本優(yōu)秀的書籍就像是一盞明亮的燈,它能夠照亮我們內(nèi)心最黑暗的角落,啟迪我們的思維。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積極閱讀好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因此,每個有進取心的人都應該與書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

  經(jīng)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后,我對其中的觀點感到深有共鳴。然而,我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y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全概括和解決。因此,以下是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該書內(nèi)容的一些個人見解:(請繼續(xù)填寫您的回答)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放假前拿到園里發(fā)給各位老師的兩本書,其中之一的一本便是這本名為《給教師的60條法律建議》。相比起那一本,這本書的名字和書的封皮更吸引我一點,我便先讀了這本。起初便是為了完成園里發(fā)給的任務,要求讀完這兩本書,但是隨著我對這本書的深讀,逐漸的有些吸引我了,當天下午便一口氣讀了掉了整本書的一半。

  引用該書序中的一段話“教師是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塑造者,是公民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指導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傳承者。教師在個體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們應當有高于常人的`文明覺悟和素養(yǎng)。”在這本書中,作者力圖從教育和法律的雙重視野中探索一線教師最需要,最實用的法律知識。我便是廣大受益教師中的一人。當然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古板且死記硬背的法律條文,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些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也確實發(fā)生過的案例。從“故事”中理解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仔細權衡并作出最恰當?shù)倪x擇。

  還記得當時隨便翻翻看到一條“對學生的法師、著裝規(guī)范問題,不宜強制”的案例。這條案例中給出的情景再現(xiàn)大概就是小學要求統(tǒng)一著裝、發(fā)型,不然便不允許學生進入校門,會被請家長,會被校方禁課。對于這一條案例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曾經(jīng)就是受這種強制性所謂的“規(guī)定”脅迫的人。那時學校規(guī)定男生寸頭,女生漏額馬尾。進入校門,由于有點留海,便被德育處主任用剪子剪了下去,還叫班主任來門口領人。當天班主任還給我母親打了電話,回家后母親還批評了我。這讓我非常不能理解,難道我的學習成績和我的發(fā)型有直接的聯(lián)系么?校方不經(jīng)我同意私自剪去我的頭發(fā),導致我一整天都胡思亂想,這才是真正的影響了我。根據(jù)書中所給的依據(jù),“學生染發(fā),穿耳,著奇裝異服等行為,可能會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相違背,不利于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但從法律上看,學生的上述行為并不違法,也不會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甚至也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當然,也并不是提倡學生去染發(fā)、穿耳這類行為。只是我們或許應該采取正確的方式。理論為主行為為輔,真正的做到平視對待,將學生看為平等的法律地位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各種法律權利不可侵犯。

  書中不光有種種令人感興趣的案例,也給出了最能讓各位老師接受的策略與建議。例如:如果學生在著裝、發(fā)飾方面違反學校規(guī)定,教師應當通過耐心的說服教育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實現(xiàn)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教師不要為了執(zhí)行校規(guī)或應付上級檢查而采取強行剪去學生的長發(fā),強制學生脫去不符合要求的服飾等管理方式,以免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這本書也真誠推薦給大家,不要用錯的方法去做我們認為對的事。不要用我們的想當然去侵犯孩子們該有的權益。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工作之余,拜讀了蘇聯(lián)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

  “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其實這是學生對于教材的感知、理解、識記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有的學生感知、理解、識記得快,在記憶中保持得長久牢固,他的學習就好,反之學習效果就不盡人意。這就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張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從現(xiàn)在角度來看,就是承認差異,進行有差別的、有層次的教學,目的就是通過教學,使每個人都有所得,每個人都有所提高!笆澜缟蠜]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因而我們也應欣然接受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

  二、教師,重視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學生并不是停止不動、凝固不變的,凡是給人以成功的樂趣的腦力勞動,總是會收到發(fā)展學生能力的結(jié)果”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小學階段孩子正處于智力發(fā)展的開發(fā)期,因而在課堂中設計的問題要考慮所有孩子,設計的問題要使各個智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現(xiàn)有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夠得到桃子。即通過自己的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獲,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運用不同的'學習路徑,使不同智力層次的孩子經(jīng)過思考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重視智力差異為不同層面的學生考慮,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有所獲。相信孩子在課堂上能夠獲取腦力勞動成功的樂趣,他的智力水平就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在讀書學習中,深刻意識到教育家的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是我們教學工作上的指明燈。

  書已合,意仍在。我的感悟和反思還依然在進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上學期,學校分享了《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們新老師學習借鑒,讀了以后感覺受益匪淺,略有所思。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

  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但教師要想教好,那須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做到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儲備自己的知識。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中,每個學生都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股,只是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差異性以及特殊性。如何將這差異性以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得以解決,這就需要老師的能力使然。

  我們班級中的學生大多處于中段,肉段多,兩端少,而對于班級所采取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直接帶動后進生,以重點補差,持續(xù)提優(yōu),提升班級整體水平。如何補差,如何對后進生實施切合有效的方法呢,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里所提出的觀點: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班級在二年級之初就成立了班級的讀書角,孩子們將自己覺得好的圖書捐獻到班級,我在班級中選了圖書管理員管理圖書以及中午看書時班級的紀律。吃過飯后,先吃好的孩子們可以問圖書管理員借閱圖書,并在圖書管理員那邊進行登記,所以每次中午,班級的讀書氛圍都比較好,而管理員也特別負責。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差異,有的孩子看書只看圖片,一本書幾秒鐘就翻過一遍換另一本,根本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熏陶。所以,在閱讀方面的提高上,還是有差異性的,這就需要老師的介入進行整班閱讀。

  對于閱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系列練習,"讀"是理解的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瑯瑯的。功利性太強,今后,還是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有理解地閱讀", 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成績,閱讀才是一把最實用的"金鑰匙",讓我們銘記"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從閱讀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作為幼兒教師,每天充斥在耳邊的恐怕是孩子的各類“告狀”了。其實,告狀再多,內(nèi)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間的摩擦、糾紛。面對如此多的小報告,如果老師事事都親自處理,估計別的事就沒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處理又好像也不妥。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

  例如:放晚學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帶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偉偉跑來告訴老師:發(fā)現(xiàn)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葉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轉(zhuǎn)向其他孩子,“我沒摘!”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大家都這么說。為正視聽,老師理所當然地要“立案偵查”。于是,我對全班小朋友說:“到底是誰摘的?”沒一個人承認。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歡這片葉子才去采下來的?只要你說出來,我會原諒你的。”可是,還是沒人站出來承認。

  情況變得有點尷尬,“真兇”沒找出來,大家又都不承認是自己摘的,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就這么僵持了一會兒,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來的!焙眉一,原來剛才有陣風吹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葉子就又掉了一片下來。這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松了一口氣。

  記得前蘇聯(lián)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叫《誰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為了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直至今天,老師們也是常常本著這個目的在教育孩子?墒牵斎w孩子都矢口否認,當他們都用無辜的目光看著你時,老師是否還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老師們都要在心里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受到教育來得重要,還是揪出真兇重要?”其實,就算成功查出是人為的“破壞”,也不能改變植物的現(xiàn)狀?赡苁呛⒆觽冋硗婢咭挛飼r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風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只是因為好奇罷了。我想,在有的時候,老師也應該給自己找個合適的臺階下,千萬不要因為急躁而亂了分寸。記住自己是“教育者”而非“執(zhí)法者”,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避免尷尬才是最關鍵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5-2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28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3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28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經(jīng)典)06-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0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30

關于《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