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15篇【熱】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百年孤獨》讀后感1
《百年孤獨》是一本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名著,講述的是一個龐大的百年家族,由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創(chuàng)建,由最后一代長著豬尾巴的嬰兒奧雷里亞諾被螞蟻啃食而結束。隨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破譯出了羊皮卷,整個馬孔多被颶風卷走,再也沒有人記得家族的興衰歷史。
該書最大的標簽是“魔幻現實主義”,即指對現實的詩化和否定,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將魔幻當做現實來寫,在敘述中插入神話傳說或是不可思議的現象。這種寫法的好處在于,劇情詭譎離奇,變幻有趣,讓讀者的閱讀體驗極佳,仿佛脫離現實進入了一個魔幻的世界。若是真的讀進去了,對漢語為母語的讀者會發(fā)現,除了人名之外,并無所謂晦澀艱深的情節(jié)。作者用一些魔幻的現象來反映和隱喻歷史和當下的.現實,比如傳染全村的“失眠癥”象征著拉美人民對于歷史的遺忘,持續(xù)四年之久的大暴雨象征著革命結束后國家的滿目瘡痍等。
在敘述方面,作者并不是像編年史、流水賬一樣記載這百年來每一年每一天發(fā)生的每一件事,而是“把家族某個人生命的某一段像切片一樣剔出來,順帶牽連其他人的血肉。使得長達百年的時間主線,被一個個家族成員的生老病死切割,又錯落著重疊在一起,疊成厚薄不均的一百年!
孤獨是書名,也是該書的主題。縱使名字重復,布恩迪亞家族并不團結,每個人都是自我封閉的,甚至從一出生開始就帶上了孤獨的特質,經歷一個個孤獨的時刻,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被綁在樹下風吹雨打直至死亡;烏爾蘇拉為家族忙碌奔波一生最終眼瞎也無人知曉;奧雷里亞諾晚年才發(fā)覺戰(zhàn)爭的動機不是自由而是自尊,在小金魚的重復熔鑄中終其一生;阿瑪蘭妲經歷兩次深刻愛情卻終生不嫁,在悔恨中死去;費爾南達為家族名譽努力奮斗,不為任何人理解和尊重,昔日貌美的“女王”郁郁而終;第六代奧雷里喪妻喪子又只身面對家族百年歷史。
文學是人學,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從布恩迪亞家族中我們也能看到自己的縮影,我們接受父母的教導,好好學習,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結婚生子,最后也教導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復刻和循環(huán)。生命歷程中,我們也會越發(fā)感受到孤獨,我們不斷向前奔波,所秉承的情感卻不為任何人感同身受,最親的人也會漸行漸遠最終離我們而去。友誼和愛情只不過是對孤獨的暫時消解劑,孤獨才是常態(tài),我們能做到的只是用過往的回憶和未來的期許與孤獨和解。
該書講述的不僅是個體的孤獨,也是群體(拉丁美洲)的孤獨。小小的馬孔多是拉丁美洲的縮影,拉丁美洲經歷的文明發(fā)源、殖民入侵、資本入侵(聯合果品公司)和內戰(zhàn)屠殺,與書中馬孔多的故事也有所對應。迷信,愚昧,落后一直是拉美大陸融入民族血液的劣根性,阻礙國家的進步,造就了其“孤獨”的特質。加斯通試圖融入馬孔多,卻越發(fā)覺得無聊和格格不入,最后不帶一絲眷戀離開,這代表著外來文明和拉美文明交互作用的失敗,即使是現代文明也無法拯救落后文明。而拉美人民對此不僅不自知,而且在逐漸遺忘這片土地的歷史——遺忘,則是更大的孤獨。
作者在結尾說“羊皮卷上的一切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表達的其實是對拉美人民最后的期許,試圖用文字喚醒拉美人民,并給全人類提供警示。
《百年孤獨》讀后感2
在嫣然的歲月里跳躍,我被撕扯得衣衫濫縷,明眸空洞;厥,驚覺春已無處尋覓,我早被遺忘在冰雪處,佇立成百年的孤獨。
夜,來臨了,我拋開日間的華麗,發(fā)現自己除了孤獨,竟然一無所有。月憂傷地隱去半個身子,用朦朧的云罩著。翠葉密處,藏著一只黃鸝,它在寂寞地唱著: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我如枯槁的木乃伊,坐成千年的寂寞,枯萎的心,無力再彈起清風明月的篇章,只有讓孤獨肆意地決堤。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里,濃縮著一個世界,濃縮著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著世上所有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著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映射著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著,探知的欲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為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為。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栗樹樹干上,被迅速地遺忘。昔日的煉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著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去年的.時候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今年年初生日的時候朋友送了一本人物自傳給我,《活著為了講述》,作者就是本文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當時跟自己說,我是不會去閱讀《百年孤獨》的,因為害怕表達出來的情感會過于悲傷幽怨,懼怕自己承受不起,后來不小心看到了這本書的封面,我就忍受不了,太過喜歡這本書的封面了,喜歡到可以盯這樣封面看很久很久很久,就這樣,我還是開啟了本書的閱讀旅程。開始時,我腦子只冒出這樣的詞:荒謬,荒誕,荒唐,不可理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開始意識到孤獨無處不在地包圍淹沒這里面的每個人物,雖然有多處情節(jié)描寫了令人充滿激情愉悅的歡愛場面(好吧,我覺得這歡愛場面的描寫一點也不含蓄。),但,很快,應該是眨眼間有恢復了孤獨的氣氛,明明里面的人物都有自己活著的事情做,有目標,還充滿活力,但那孤獨就像空氣幽靈一般,揮之不去。
更加令人奇特的是,書中的人物,書中描寫的生活場面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差太遠(也許是我未能了解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會覺得這樣奇特。),在書中,金錢,名利,生死,悲傷,親情等這樣世俗的事好像一點都不會干擾這人們的生活,愛情會折磨人,可也很快能翻篇,也許也沒有那快,但又似乎很快,一個人為愛情而死好像也不是什么驚世駭俗的事,就好像是你吃飯了這樣平常的事,在那個世界里,人活得雖然孤獨,但可以活得自我,不會被外界所累,沒有無病的呻吟,沒有怨天尤人的嘆息,雖然荒誕,但我喜歡他們的純粹。
《百年孤獨》讀后感3
每樣事情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么就相當于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說孤獨并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于體驗人生,勇于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
初次看這本書時,立即就被書里面各種復雜的人物關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說話,有的只執(zhí)著于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并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卻有著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tài)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tài)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深淵,最后她仍無法戰(zhàn)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梢哉f,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說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該是無處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同。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里,在每天的燈紅酒綠、喧囂浮華之后,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無論是《百年孤獨》里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游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天重復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說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著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己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說著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己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里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后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后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著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tài)俯視它,反正到最后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責任,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受,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己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百年孤獨》讀后感4
初讀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是在高中,彼時所感受到的馬孔多像是一個與世隔絕,長年煙云籠罩,大雨不歇,發(fā)出腐朽味道的小島。懵懵懂懂,不解其深意,只是覺得的故事離奇而又雜亂。
幾年后再次走進它,才驚覺它神秘面紗下的美與震撼。提起馬爾克斯時,中國人會很容易的想到另一個人,莫言。兩人雖然風格相近,但是對我來說,閱讀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莫言的文字如同一把鈍刀,冰冷的刀鋒,貼著你的皮肉劃過,讓人不由的顫栗。這把鈍刀,一刀一刀的凌遲著我,感同身受的痛讓人無法忘記。馬爾克斯的文字也是冷的,這冷又是不同的,我好像被他毫不留情的拋到九萬英尺深的北冰洋里,刺骨的冰冷,一切天馬行空的荒誕在深海的黑暗里穿梭。這樣的冷是無助的,絕望的,甚至是浸入骨髓的。
小說用倒敘的口吻風輕云淡的拉開了帷幕,在我面前上演了一場熱鬧的聚會。人來人往,喧囂至極,也孤獨至極。
孤獨是始終貫穿著文章的,但馬爾克斯筆下的孤獨與別人是不同的,這孤獨不是無人作陪的無聊,也不是沒人理解的寂寞。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盡管這個家族百年來曾盛極一時,甚至拿錢幣貼滿墻壁。盡管這個家族有無數的阿爾卡迪奧和奧雷里亞諾。他們的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是不需要任何的同情和憐憫的,孤獨帶給他們的不是自卑而是傲骨。
每個這個家族的人在青年時都曾激烈的掙扎過,恐慌過,他們企圖找到一個出口借以擺脫這可怕的孤獨。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愛上了只有九歲的蕾梅黛絲,這愛不是炙熱的心花怒放,恰恰是對抗孤獨的良藥!埃ɡ倜拂旖z)的身影只要出現在他心中,填滿了他可怕的孤獨。”阿瑪蘭妲在蕾梅黛絲死后“擔負起照顧奧雷里亞諾·何塞的職責。她當作兒子撫養(yǎng)這個孩子,將會分擔她的孤獨!碑斔腥硕加X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個瘋子,并將他綁在栗子樹上不管不顧時,烏爾蘇拉會到栗子樹下和丈夫談話,“她固然性格堅強,仍不禁為自己的'不幸命運哀慟。她感到如此孤單,只好到被人遺忘在栗樹下的丈夫那里徒勞的尋求陪伴。”
正如作者所言,這些反抗,都是“徒勞”的。孤獨已經被烙印在這個家族身上,百年的時光都不能將其沖淡一絲。在徒勞反抗之后,他們開始享受孤獨,享受孤獨帶給他們的冰冷和溫暖!霸谌藗兊挠∠笾校坪醢滋炜,晚上拆,卻不是為了借此擊敗孤獨,恰恰相反,為的是持守孤獨”阿瑪蘭妲在晚年開始明白孤獨帶給她的絕非只是痛苦,她不再想找人分擔這種孤獨,而是開始持守。“沉默寡言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對家中重新煥發(fā)的活力視若無睹,約略懂得晚年的秘訣不過是與孤獨簽下不是尊嚴的協定罷了。”上校經過了風云一生,在晚年回到舊居制造著一條一條的小金魚,他對于家中任何的熱鬧都不再關心,因為孤獨是他晚年最幸福的良藥,同樣的還有麗貝卡,當奧雷里亞諾第二決定接她回家好生照料時,麗貝卡斷然的決絕了,“她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贏得的孤獨特權,絕不肯用來換取一個被虛假迷人的憐憫打擾的晚年!,這個家族的人都曾經過這樣的生活軌跡,從最初的掙扎到最后的享受,孤獨是他們身上的一部分,融入骨血。
書中的孤獨是多樣的,最初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帶領年輕的朋友翻越山脈,經過將近兩年的跋涉在一個河邊的空地上建立了村莊。這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們是沒有根的,失去了歸宿感的漂泊者。
《百年孤獨》讀后感5
馬爾克斯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拉丁美洲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一百多年來的生活畫卷。在拉美的某個半島上,一個海濱小鎮(zhèn),同一座莊園,布恩迪亞家族整整七代人的恩恩怨怨,無一不詮釋著“孤獨”。布恩迪亞家族,從第一代開始,家族之間的人就完全沒有感情聯系,夫妻、兄弟、姐妹、親子,都沒有信任可言,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永恒的欲望而已。
信任感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小說中,要想在這個大家族中找到一個信賴的源泉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家族的做人原則就是互相提防,互相準備榨取利益。一個家族七代人,表面上彼此和諧,但是接近對方的目的全都是為了給自己謀取利益。前幾代父母對孩子的約束是為了自身家族的臉面,親子之間的信任感是其中最典型的悲劇。家族中的男人置女人于不顧,在外面風流鬼混。家族中的女人也為了自己的生存想方設法拿走男性的東西,這是信任感完全缺失的家族。
心理健全的孤獨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家族的成員,有近一半的人心理不健全,或者說心理不正常。從第一代家族成員起,就已經埋下了禍根。整個家族的后代其實是由主人叔父和姨母私通的產物,這樣的血液流淌在了家族的血脈中。到了第三代開始變本加厲,第三代的年輕男主人迷戀上自己的姑媽,還為其失去了生命,第六代的男主人又愛上自己的姨母。這樣扭曲的愛情,正是這個家族心理不健全的縮影。
與外界交往的孤獨
其實,一個家族的延續(xù),自然少不了外界人員的加入,不然如何維系家族血脈。我們發(fā)現,和這個家族有著直接血緣關系的年輕一代總是渴望追求自己的愛情,不管對方是保鏢,是工人,還是從遙遠國度來的音樂家,至少他們在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然而家里的長輩們卻總是一次又一次阻止他們的愛情發(fā)展,導致最終悲劇的發(fā)生,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接納過外界。
孤獨是人生常態(tài)
為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軀,而非連體嬰兒?這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肉體孤獨,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一個人行走,一個人思考,一個人追尋幸福,沒有人能夠和我們直接融合在一起。這是無法改變的,生命一直就很孤獨。我們談戀愛,結婚,終究不是靠別人,還是得靠自己,生命永遠在給我們孤獨的平臺和時間。但是,在不少人眼里,這樣的孤獨卻是他們絕望的前兆。
的確,當你遭受巨大挫折的時候,比如事業(yè)低谷、感情破裂、親人離世等情況,如果你發(fā)現此刻沒有一個人陪在你身邊,幫你走出困境,那必然會感受到莫大的孤獨,而這樣的孤獨的下一步就是無助,你會無助到絕望。不要排斥,也不要畏懼,因為孤獨始終伴隨著我們,直至生命盡頭。我們很害怕孤獨帶來的負面效應,雖然這很大部分是自己腦補的,所以愈發(fā)地排斥。克服恐懼的關鍵在于面對,要知道孤獨并不可怕,只是我們心里有鬼而已。
但孤獨的時刻,卻也是我們可以行動的時機,是我們可以開始著手干屬于自己事情的絕妙時機。在孤獨的時候,在焦慮和恐懼及排斥感疊加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要想,立刻去做點事情,無論是什么都好,就是不要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機。
孤獨是生命固有常態(tài),可以讓人絕望,也可以振奮人的斗志。孤獨是什么呢?是毒藥還是良藥?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搞不清楚這個問題。但無論孤獨是什么,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事,主要在于我們如何利用孤獨去成長,而非像布恩迪亞家族一般,隨著一陣颶風,永遠消失。
《百年孤獨》讀后感6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總算把《百年孤獨》第二遍結束了。雖說是第二遍,但仍覺得艱澀難懂?赐炅巳荆睦锂惓5睦,不知自己到底看懂了幾分。放佛他們都在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堅持到底。
《百年孤獨》,作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烏拉爾蘇和她的小女兒阿瑪蘭塔。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北绕鹉莻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癡狂之時,亦或是發(fā)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系,統一起分散的力量。盡管最后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于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嫉妒使她不惜一切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于悔恨,她故意燒傷一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對布恩迪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蛟S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并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復的命運里,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阿瑪蘭塔的經歷,可以說是《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注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于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zhàn)爭,引發(fā)了死亡;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系,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愿像結尾的預言所說的那樣,此后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背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后感7
該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百年孤獨這本書呢?我不記得自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異常興奮或者異常悲痛的心境,我覺得文字象水一樣在我眼前流過,即便是難以理解的家族譜,時而現實時而魔幻的寫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歷史……這些那些打亂我讀書節(jié)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當然地被我所理解,我仍然以幾乎不動的姿勢一頁頁地看下去,看的時候在想什么我并不清楚,就好像小時候放暑假剛剛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著墻上時鐘一分一秒走過。我沒有起床,也沒有在等待什么,我在干嗎呢?我自我也不清楚?墒,很不可思議的,在讀這本應當不算是喜劇的故事時,我竟然涌起一種類似于平靜恬然的歡樂。就好像我明白人終究會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陽光的瞬間,仍然忍不住微笑。
這是本沒有感情卻十分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我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復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于情欲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那里面包括了人類一切能夠抵抗孤獨的辦法,如果有充滿愛心的無聊人士,完全將這本書變成工具書,把名字起成《抵抗孤獨的一百種有效辦法》,換上藍色白色的書皮,寫好書腰,用大號字體和一點五倍行間距印刷,放在當當或者卓越的首頁進行熱賣推薦。
想來應當賣的比《百年孤獨》好許多才多。
矯情一點的文章里經常會看見,在這個城市里,寂寞泛濫。其實吧,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終的最終,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時不時地出來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它說上一句笑話,你就不明白如何是好。
有陽光也有雨水,有感情也有孤獨。其實這沒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寫一本書,做一次愛,去一個好地方,愛一個好姑娘,賺一百萬以后再賺一千萬……這些都不錯,但不要把這些變成抵抗孤獨的.武器。不不不,各種各樣的體驗都可是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應當是作為戰(zhàn)斗的籌碼白白被犧牲掉。孤獨無法抵抗,孤獨無法遺忘,孤獨不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變老衰弱,孤獨不會因為愛人增多而變淺薄蒼白,孤獨它在那里,不動不逃,偶爾出來說幾句冷笑話。
孤獨隨時出現,我們能夠怎樣辦?那就附和它笑幾聲羅。仔細想來,它并不是什么殘酷的敵人,它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陪伴著我們,并且將不離不棄陪伴到死神來到。它提醒我們珍惜眼前,它督促我們體驗人生,它使我們在成功的時候能夠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它讓我覺得許多東西值得試試看去爭取,也讓我覺得許多玩意沒什么大不了的。有些東西,從出生到死亡,別人無法體會,無法替代,無法奪走——孤獨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動在我的血銘刻進我的骨,它時而讓我活的熱烈,時而讓我安靜無奈——但我很高興我比想像中容易地理解了它,它讓我在一個人的時候,明白自我是誰。
浪漫是理解并享受無法改變的結果,浪漫是敢去玩一場必輸無疑的完美的仗,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屬,但同時不會遺忘自我是誰:請容許我介紹一向在教我如何浪漫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孤獨。
《百年孤獨》讀后感8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我是在苦澀中度過的。痛苦于它其中繁瑣冗長的人名與錯綜復雜的倫理關系。
再讀這本書,有了第一次閱讀的基礎,我開始關注本書的細節(jié)、主旨。終于在十余萬字中,在大大小小的事件中,我發(fā)掘出藏匿其中的六個字:重復、遺忘與孤獨。發(fā)現了馬孔多在重復中遺忘,布思迪亞家族在孤獨中滅亡。
在《百年孤獨》里,所有重大的事件幾乎都出現過兩次,只不過第一次是以鬧劇出現,而第二次則以悲劇出現。在馬孔多,失憶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失眠癥肆虐鎮(zhèn)子,使居民們都喪失了記憶,第二次則是在結尾,接連四年不停的大雨將馬孔多居民的記憶徹底沖刷干凈。大屠殺發(fā)生過兩次:第一次在狂歡節(jié)上,外來的化妝人群中暗藏激進分子,向人群開火;第二次是人群集體罷工抗議,卻在 14 挺機槍吐出的大蛇信子中消亡。發(fā)瘋也發(fā)生過兩次:第一次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意識到“今天還是星期一”,每日不過是昨日的重映后發(fā)了瘋;第二次是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目睹三千多人都被扔進了海里而大家都說“馬孔多無事發(fā)生”發(fā)了瘋。由于情節(jié)的復雜與細節(jié)的`繁復,作為讀者的我們便可能無法意識到這些事件已然發(fā)生第二次,那么,我們便也成了遺忘的共犯。
遺忘,是歷史永恒的主題。當阿爾卡蒂奧第二沿著鐵路朝列車前進的反方向向馬孔多走去,當他有氣無力地報出自己的名字,當他喝完咖啡喃喃說道"應該有三千多人的樣子",迎來的回答卻是"這兒沒有死人"、"馬孔多無事發(fā)生",是血淋淋的遺忘,是三千多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湮滅了,就如此輕易地被機槍射殺了肉體,被遺忘絞死了靈魂,被歷史車輪磨滅了存在過的痕跡。阿爾卡蒂奧歷經了苦難,并與苦難之勁敵----遺忘做斗爭,卻落了個發(fā)瘋的下場。而陪伴何塞走回馬孔多的暴雨下了整整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暴雨使馬孔多滿目瘡痍,沖走了馬孔多昔日的欣欣向榮。眼前迫在眉睫的苦難勝過了歷史苦難,人們開始著手眼前,我們也因具體而貼近生活的悲劇蓋過宏大且抽象的悲劇,而漸漸遺忘了香蕉園大屠殺,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能使傷口愈合的從來不是和平之治,而是人們的遺忘之本性與無情之麻木。布恩迪亞家族與馬孔多各自見證著對方的興起、發(fā)展,最終在譯出羊皮卷而被颶風抹去。家族中相同的名字周而復始地重復著:“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沖動,富于事業(yè)心,但命中注定帶有悲劇色彩。”一代代人各自的經歷大有不同,但最終都于寂寞孤獨之中。烏爾蘇拉為了使血脈流傳與造化法則抗爭,何塞.弗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探索偉大發(fā)明的神奇原理,費爾南達忙于祈禱,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戰(zhàn)爭的幻象和打制小金魚的辛勞中日漸木然,奧雷里亞諾第二在狂亂的歡宴中深感孤獨苦苦掙扎……這個家族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無可改變的重復,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抗爭孤獨,卻在碰壁之后灰頭土臉將自我藏匿于更深不可測的孤獨之中。若非車軸在進程中的磨損無可避免,這旋轉的車輪將永遠滾動下去。
隨著奧雷里亞諾高聲譯出羊皮卷,馬孔多被颶風刮走了最后一片瓦,布恩迪亞家族也將在記憶中被抹去根除,這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再重復,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不再重現,或許因為,我們能用百年孤獨的共情、銘記,能用一系列所有用之物,去對抗孤獨、去消滅家族之中!
《百年孤獨》讀后感9
《百年孤獨》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的代表長篇小說,是一部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歷史鴻篇巨著,被后人譽為“魔幻小說界璀璨的明珠”。
在文學界,一直把《百年孤獨》奉為瑰寶,我很早就知道它是一本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也早早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第一次看了十多頁,就被里面龐雜的家庭系統和不斷重復的人名繞得頭暈目眩,后又斷斷續(xù)續(xù)翻看了幾次,可能是浮躁,也可能是因為“書非借不能讀也”吧,我終沒一氣呵成,只好忍痛束之高閣,但又時常惦念著。今年五一,我重拾舊夢,靜心研讀,那匪夷所思的故事,魔幻離奇的筆法,性格鮮明的人物,樸實無華的語言都強烈的吸引了我,雖然書中驚濤駭浪,但讀完最后一個字合上書本時,我反而感到了內心的平靜。
那《百年孤獨》究竟講的是什么故事,給我?guī)硎裁磫⑹灸兀?/p>
馬爾克斯以神來之筆,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命運,描繪了哥倫比亞農村小鎮(zhèn)馬孔多從荒蕪的沼澤中興起、發(fā)展、鼎盛到最后被一陣旋風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圖景,巧妙地把現實生活和虛幻宗教色彩、神話故事糅合在一起,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既曲折離奇又驚世駭俗。
馬爾克斯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長期生活在自我封閉的孤獨中,甚至新出生的孩子都帶有家族特有的孤獨,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所以家族中多數人最后的結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中退化。
在小說《百年孤獨》中,唯一保留著親情的是母親烏爾蘇拉,烏爾蘇拉支撐著整個家族,關心著兒女們的成長。她斥責欲殘忍槍殺戰(zhàn)友的兒子,憤怒地用鞭子抽打濫殺無辜的孫子,不顧一切去探視臨刑前的兒子……她對所有的人都敞開愛的大門,她恪守博愛的原則,然而,她的愛得不到回應,在冷漠的現實面前,偉大的母愛也顯得蒼白無力,這是時代的不幸,也是悲哀。
小說的'最后,作者讓這個缺少人情味的城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對孤獨的最好定義,因為陰冷的環(huán)境很難孕育生命,只有打破孤獨,復活愛心,世界才會充滿陽光,這是作家對美好未來的呼喚,也是《百年孤獨》給我的啟示。
在高度文明的現在,電子產品與軟件的發(fā)展,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待在一個周圍都是熟人的環(huán)境里,卻還要一次次翻看手機才能緩解心中焦慮和無所適從。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快捷化、信息化的時代,很多人很忙,以為忙可以擺脫孤獨,卻只是讓孤獨越跟越緊,其實,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
當夜色吞噬喧囂的城市,當看著遠處樓宇未息的萬家燈火,孤獨會沒有預兆的來襲,正如馬爾克斯所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沒有人會喜歡孤獨,但又無法避免,不如釋然,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孤獨時刻,學會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
《百年孤獨》讀后感10
夜闌沉默,所以感覺凝血時間,轉完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最后一章,我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心中涌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就像一個孤獨的和尚后硬,長,終于完成了期旅途的煎熬,卻突然失去了方向,人與人之間感到失落和陌生的,充滿了孤獨感油然而生。
《百年孤獨》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文學作品能。初讀《百年孤獨》時,只覺得它晦澀婉轉、深不可測,讀起來不知所云,往往是學生昏昏欲睡、兩眼無神、托夢周公。但是它卻有這樣一種文化魅力,即使沒有晦澀難懂卻還是企業(yè)深陷發(fā)展其中,讓人讀了我們一遍又一遍,欲罷不能。在讀了四五遍之后,感覺自己腦海靈光一閃,書中內容呆板的人物進行突然活現在人們眼前,那遙遠的家鄉(xiāng)“馬貢多”仿佛浮現在他們眼前,一個國家歷經兩個百年的家族由剛開始到繁盛階段時期社會再到經濟衰落,一切工作都是可以那么地生動,讓我融入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設計之中。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孤獨的家庭最終死去的故事。 在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每個人都無法逃避被孤獨折磨的命運,但集體成就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和民族孤獨的歷史。
這本書將一個原始部落,完全暴露在時代的潮流之下?萍、政治、戰(zhàn)爭和商業(yè),一次又一次地打擊著貧窮的馬孔多小鎮(zhèn)。從一開始,吉普賽人就帶來了一些小把戲,比如他們學會了磁鐵,冰和外面的世界。然后政治介入,鎮(zhèn)長出現了,鎮(zhèn)子慢慢開始改變。然后一場游擊戰(zhàn)在馬孔多蔓延開來,血流成河,沖突不斷。代表壟斷資本主義的香蕉公司,也利用這個機會讓小鎮(zhèn)暫時虛榮,但在成分泡沫經濟中迅速衰落。作為馬孔多的創(chuàng)始家族,布恩迪亞家族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外部沖擊,在這些沖擊下變得富裕,但最終消亡了。
書中以復雜的人物和離奇的情節(jié)鶴立于拉美文學史之林,其中的現實魔幻主義及“將來時的過去式”的描寫方法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人評價《百年孤獨》充滿了極致的夸張、現實與虛幻結合、超越時空和地域、時間與空間的互換等種種怪異的寫作手法,讓人無從追尋,更不可預知。許多中國作家深受其影響,例如莫言、阿來、賈平凸等作家的作品中品出馬爾克斯的創(chuàng)作手法,他是許多人的.文學先父。
馬爾克斯采用的環(huán)環(huán)相套、循環(huán)進行往復的敘事空間結構來展現了一個中國家族的歷史。其中的情節(jié)或時間,特別是對于人物的名字,七代人發(fā)展幾乎沒有名字我們都是具有相同的,馬爾克斯將他們自己全部拖入到了一個可以循環(huán)的時空中,讓布恩迪亞家族企業(yè)經歷以及循環(huán)的命運,讓讀者能夠感受布恩迪亞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后通過故事中借用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家族的第一部分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就是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結束了這個社會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是一個復雜的百年,是可悲的家族史,也是在上升和下降的20世紀歷史的地方。馬爾克斯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與小說的主題是:“人的寂寞,由于落后和愚昧封閉,最終導致整個民族的路徑的滅亡。”拉丁美洲以希望團結整個國家。
讀完《百年孤獨》后,深刻地理解體會影響到了作為一個國家民族是不能夠發(fā)展停滯不前,愚昧自閉,必須以創(chuàng)新的腳步、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生活能力來順應經濟時代的潮流,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
《百年孤獨》讀后感11
他匆匆走過后不留下任何事物,其實留下了一些,但是人們不會在意。都是些與之無關的事,那么他來過,那么他從未來過,孤獨的,不過是人心。
和趙說起我要看《百年孤獨》時,我相信QQ的另一端他隨意的,像一個紳士一樣。他回復道:哦,那個我看過。我也不是很驚訝了,我只是繼續(xù)走著我的進程,他總是走在我前面,或許他才是孤獨的,我每每都這么對自己說。
書里的人其實并不孤獨,他們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一個聰明的老爹,子女們不坑爹也不坑娘,每個人很好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只是偶爾會有那么一些事,其中一次全村的人得了失眠癥,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還有重度失憶,于是全村的人都失憶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不在孤獨,他們每天猶如接受新的事物,每天猶如看到一個新的人,終于有一天他們的病好了,一個游行的吉普賽人妙手回春。當布恩蒂亞家族的大當家重新獲得記憶后,發(fā)現那個吉普賽人是自己死去多年的朋友,因為太孤獨了而選擇死亡,因為太孤獨了而選擇了重生。
他們居住的村莊叫馬孔多,村民們與世隔絕,啊不,不能這么說,往往幾天幾天中,就會有一批外來人員,有的推銷,有的賣藝。里面有一個老人,他游走世界各地,把所有看到聽到的編成一首歌,唱給沿途的人聽,老人一個人走,沒有伴侶,對所有人來說他只是一種信息載體,沒用了不會理會,老人還是邊走邊唱,到世界各地,他就是孤獨。還有一個女孩過來,因為睡時忘了熄蠟燭燒了家,她被迫賣身。家族中的二兒子因慈悲和憐憫,第二天準備贖她時,她已走遠。
馬孔多不是一個村莊,是一座心靈監(jiān)獄,人們在里面自得其樂,過往的行者來來復復,沒人記得,偶爾會有那么幾個人牽掛到內心深處,并因之悔恨,但很快就會被遺忘,因為他們永遠是孤獨的。沒有人嘗試過搬家,大家都知道這是監(jiān)獄,大家都有能力走出去,可為什么要走出去?那外界的強大感染,人們明白,只是更大的監(jiān)獄。
過了很久以后,就像每個人慢慢的成長,他們對一些事物越來越在意,又過了很久以后,人們后悔在意那些事物。生命總是演繹著循環(huán),孤獨不過是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可悲的狀態(tài),可喜的狀態(tài)。不過歲月怎樣流逝,我仍然喜歡這句話:每個人出生時都認為這天地是自己的,當他意識到錯誤時,他便開始長大。這句帶著傷感的.真理牽扯著很多人的心,不知道是因為真理還是因為傷感,兩者可能兼而有之,后來我才知道,只是孤獨中,人們回味時,非常的有味道罷了。
一輩子那么長,一天沒走到終點,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個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時你遇到了一個人,以為就是她了,后來回頭看,其實她也不過是這一段路給了你想要的東西。趙寫完這句話后狡黠的笑了,后來我知道這不是他原創(chuàng)的句子,可他非要營造著那種大師級的氣氛,不過這樣對,這天地都是自己的,何況這一句句子呢?
陪我走到最后的人,浪漫又奢望。陪我走過一段路的人,或者不只是我,很多人都陪自己走過一段路,很多次以為就是他會一起走到終點了,很多次痛苦的想著這原來是錯的,《百年孤獨》里恰好是這樣,原來所有的人都不斷的在更替,每一個人都只是一段路人,路走完之后,不舍的會懷念,懷念的會淡忘。這也許是每個人都留不下來的原因,這也許是每個人都孤獨的原因。
有誰能真正明白呢?人生若有輪回,為何每一次生命都刻骨銘心。大家現在都享受著生命的樂趣和痛苦,數年之后,誰會記得?很少人記得,沒有人記得,因為孤獨的,到底不過是人心。
《百年孤獨》讀后感12
在很多讀者眼中,《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巨制。因為在這本書中,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zhèn)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
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huán)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huán)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fā)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復的輪回。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嘗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嘗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郁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于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chuàng)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 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fā)過幾十次內戰(zhàn),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zhèn),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tài)、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閱畢此書,仿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仿佛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回、循環(huán)、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著一顆顆流淌著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說,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huán),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凄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后,諾亞方舟上的幸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
孤獨,便是永恒呈現的形態(tài)。
《百年孤獨》讀后感13
這本書確實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書,以致于即使我已經讀過一遍,卻還是忍不住打開塵封的記憶,再次隨著作者從馬孔多開始這段痛苦卻又奇特的旅程。
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一個家族最輝煌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一個家族最落魄的時候,可以最終這個家族沒能逃過作者的神來筆,永永遠遠的消失在了大陸上。
最令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如神祗的女子,她長相很美,及其單純,所有碰到她的男人都難逃一死,命運很善待這個姑娘,可是又早早的,玩笑般的安排了她的死亡——被白色的床單牽引,飄向了天空,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個人物的空靈,她不諳世事,簡直是一個天使,我想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是一個盡善盡美,及所有美好于一身的女子,是有資格受命運善待的。
百年孤獨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意義,從翻開書的那一刻,每個人的一生無論過程是否輝煌,結局都是孤獨的,而這個家族的結局可想而知,永遠消失在了大陸上,正如文中的那個神秘的羊皮卷所預言的那樣。
這本書其實最難記的不是人物關系,而是人名,這個家族取名字,往往會用上一輩的名字,最有意思的是取什么名字,就意昧著性格也是相似的,而對他們而言取相同的名字似乎是他們對祖先的懷念及敬意。
百年孤獨讀的時候心里總是覺得沉甸甸的,書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可是面對孤獨,每個人的方法又是不一樣的,有人選擇與之對抗,有人選擇逆來順受,還有人堅定自己的心不管那跌踵而至的孤獨,于是每個人的反應最終造成了這個家族最后的結局。
而作者想讓我們思考的大概就是我們該以何種姿態(tài)面對孤獨吧。
我們應該正視孤獨,即使奧雷連諾有著輝煌的戰(zhàn)績,可還是不可避免的在老年時期過著孤苦伶仃的日子,直至終老,所以孤獨雖然有的時候是無法承受的,但我們還是不應該把孤獨當做壞事,不像奧雷連諾痛苦的度過那段孤寂的時光,我們更應該慶幸原來人生一遭,給予我們的不只是虛無的繁華,還有令人享受的孤獨,與孤獨中體驗人生另一種驚艷的打開方式。
當我們處于孤獨的時候,不應該像這個家族的人一樣,作者筆下的這一家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孤獨我們不能妥協,即使可能被打敗,我們也要發(fā)揚“于無聲處聽驚雷”的精神,在孤獨的巨大的大山下,坦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更要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會思考,即使是一個人也要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像書中有著同樣名字,就決定著相同性格的思想一樣,活出別人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而注定不是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孤獨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傷心,會難受,會崩潰,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本能的不希望孤獨,所以當我們面對孤獨的時候,傷心的同時,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笑看人生總不會有錯,令我印象極深的還有一幕,是一個女人一個人,在一個大房子里坐在椅子上,一直到死,大概是等死,后來她就真的以這樣的方式死了,不禁唏噓,為何一定要以這種姿態(tài)面對自己的生命,孤獨是可怕的,可是更可怕的是我們面對孤獨時所采取的方式,正因為孤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大多數人無法處理的,所以馬爾克斯平淡的闡述了這個故事,以這種方式告誡我們不應該怎么做,同時也以這種方式告訴了我們面對孤獨的正確方式。
《百年孤獨》讀后感14
因為書中無可抗拒的悲劇結局,我躺下后翻來覆去睡不著。布恩迪亞家族百年興衰的歷史,每個人無可排解的焦灼與孤獨,冥冥中無可抗拒的宿命都讓我無法入眠。這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伴隨著城鎮(zhèn)的建立,科技的發(fā)展,殖民者的入侵,自然災害的肆虐,原著民的反抗、掙扎、屈從乃至安于命運的安排。整部書充溢著靈異鬼魅的色彩、異于西方現代文明的情調。文字富有寫實性,生動逼真的再現生活的同時,又不乏詩意、幽默與浪漫,許多段落讀下來津津有味,忍俊不已。
今天整本書大概又過了一下,整理了一下布恩迪亞家族七代百年的譜系,對書中的情節(jié)愈發(fā)的明晰起來。這本書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拉美文學的書籍?梢哉f這是一個很高的起點。該書是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時,該書也是中國第一次獲得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中國文版授權,據說是天價。20xx年6月第一版。我很慶幸選在這個時候來讀這本書。我記得以前也經?吹竭@本書的中文版,但是只知其名,不曾深入。原來以前的都是盜版啊。如果十年前讀這本書,我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現在讀一部作品,更喜歡作品中體現人性,揭示人性的東西。我相信,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人性的東西總是最基本的最恒遠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把人性置于廣闊的時代變遷之中,舉重若輕地把拉美的歷史通過一個孤獨的家族歷史體現了出來,并警示世人,拉美將走向何方?
人們習慣于把《百年孤獨》看作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而我更贊同馬爾克斯自己所說的:“我寫的都是現實。”我相信超自然自量的存在。而在越是落后的`地區(qū),靈魂與鬼神都是與人類同在的。譬如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我想極少人不相信人死后是有靈魂的,所以靈異的事件總是頻頻出現,你把它看做是迷信也罷,只是人的意識也好,它就是存在著,在現實中,或者在腦海里,反正總有一個所在。你可以把它看做魔幻,也可以把它當做現實。
這本書的譯者是范曄,是我們的同齡人,70后。他的中國文學的功底也是相當好的,語言華美、幽默、又滿是無可奈何的憂傷。我真以為自己在讀中文原著呢。一個翻譯者能夠讓讀者有廢寢忘食讀下去的沖動,就已經是成功的了吧。哎,跟人家比起來,我們真是慚愧。人家年紀輕輕,翻譯起來竟是大家手筆,我輩讀此書,竟然還有不認識的漢字,慚愧慚愧啊。唯一困惑的是,根據網友的介紹,好象別的版本里出現的豬尾巴是個女嬰,范曄的譯本里卻是個男嬰,真想趕緊找到其它的版本看看,或者如果自己懂西班牙文,找來原文看看也好。
不知道是不是閱歷增加了,我讀此書,倒是沒有太多時光錯亂或者身在魔幻或者異國的感覺。相反,我倒覺得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歷史跟中國的歷史有相近之處,難道是書中有東方的元素?還是因為同樣曾經遭遇外敵的入侵?或者是經歷了從落后到文明的苦難過程?包括書中人物的命運我在今日的農村依然可見。
這樣一部作者傾其心血寫了一年多的巨著,當然不是我三天就可以領略其精髓的。這也是我讀書的習慣。對于喜愛的書,第一遍往往是要焚膏繼晷通讀,了解故事梗概,知道其結局,方可安心;第二遍則是理清人物脈絡,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之后則不知道是不再讀或者是若干遍地咀嚼,取決于對作品的喜愛程度及作品對我的影響。
又是凌晨了,明天繼續(xù)“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讀后感15
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后是成長。
《百年孤獨》這本書里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故事,沒有主角,但為何能夠成為經典,那是因為有一個宏大的視野,書中講述七代人的興衰,其中每一個出場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一百年并不是完整,而是指一個家族完成了興衰周期的時間長度,與百年這個時間框架對應,小說也設定了一個空間框架。其書中的所有故事全都發(fā)生在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zhèn),而小說主要出場人物是一個叫布思利亞的家族。馬孔多個地方由布思利亞家族開創(chuàng),同時伴隨著最后一個家族成員的死亡而消亡。
在小說里,這個家族的命運其實早已經被寫好。書里出現過一位吉普賽人魔法師,這位魔法師跟這個家族交情很深。羊皮卷上,明明白白記載了這個家族的未來,只不過羊皮卷是用梵文寫的,并且需要破解。它與家族秘密的進程是同步的,卷上記載的事情都是已經發(fā)生的,沒有辦法挽回,而上面也有一句話概括了這個家族的命運:“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擁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白蟻吃掉!痹诩易宓牡诹平庹邔⒀蚱ぞ砥谱g完之后,馬孔多和這個家族的命運不但在紙上全部揭曉,在現實中也走向了尾聲。一場圣經中才有的颶風把馬孔多這個小鎮(zhèn)從地球上徹底給抹掉了,重復輪回和宿命的故事不停地在小說中出現。有評論說:馬爾克斯寫的不是某個民族的故事,而是整個人類的故事,也正如書中所說“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此書一直以晦澀難懂出名,從宏大的隱喻來講,小鎮(zhèn)馬孔多由第一代布恩迪亞開拓、創(chuàng)建,在螞蟻吃掉第七代布恩迪亞時被風從世界上消除,馬孔多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社會。這個社會也有由生到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每一代布恩迪亞都在“個人的奮斗”和“歷史的進程”的交互作用下上演著一出出、一幕幕。而這一出出,一幕幕隨時在發(fā)生,又隨時在消亡。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發(fā)生如何?消亡如何?有誰在意嗎?或者說,有誰能在意呢?
再從狹小的隱喻來講,馬孔多即是哥倫比亞,或者拉丁美洲,馬爾克斯預言了這片土地的未來,在已發(fā)生的和未發(fā)生的許多次內戰(zhàn)和變革之后,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也會消亡,而在它們走向消亡過程中,許多事、許多人都以更快并且越來越快的速度出現和消亡,直到最后颶風帶走一切,把所有發(fā)生過的'都干干凈凈地擦掉。孤獨就是存在的終將不在,存在的只是存在本身。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是不能回倒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負的感情也只是過眼云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巨作會讓你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復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正因此據說這本書是公認的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
書中馬爾克斯為我們描述以下的孤獨:超世倫的認知會帶來孤獨,熱衷名利、財富帶來孤獨、沉迷愛情會產生孤獨,擁有美貌也會產生孤獨。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幾代人各類的孤獨,人性普遍存在而又永恒的孤獨。
夢想與光榮的向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愛情方得結晶,颶風開啟毀滅,孤獨什么的,百年恐怕不夠,那是抗拒不來的宿命,從人類歷史的起點,直至終點。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讀后感【精選】08-08
《百年孤獨》讀后感09-04
百年孤獨讀后感11-18
百年孤獨》讀后感11-09
[精選]百年孤獨讀后感07-20
《百年孤獨》讀后感08-11
百年孤獨讀后感11-05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4-30
【熱】《百年孤獨》讀后感03-14
[精品]《百年孤獨》讀后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