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1
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好長的時間終于讀完了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對我而言,理論知識太多,一時難以消化,以后還要多翻閱學習。
全書的主題是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出現時,家長和老師要給與足夠的愛和自由,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等等兩歲生日時,發(fā)生了一件小事。等等在客廳玩耍,因為里屋開了空調,干爹從陽臺進來后就隨手關門了。突然只聽到等等嚎啕大哭,大家立刻去哄他,也哄不好,還是歇斯底里的哭。我猜測,干爹進來后自己關門了,沒有讓他關。把他抱過來,問他是不是這個原因而哭。他點點頭。立馬打開門,喊他去關。他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笑著跑去關門,然后就不哭了。因為之前,每次我們從陽臺進來,都是他去關門。他已經到了這個秩序敏感期,這個事是讓他來做,那么別人就不許做,必須等他來做。即使到現在2歲5個月了,我們從外面進來,如果他在家,必須喊他來開門,如果你用鑰匙開門進來,他立馬就會哭,喊著:“讓我來”。家里還有一些事情也必須讓他來,比如爸爸的煙灰缸必須讓他來倒,即使他倒不好,每次搞得到處都是。他的這秩序個敏感期持續(xù)時間挺長了,但是對于我們家人的生活沒有影響,我們也都由著他,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兩歲半以前的敏感期有很多,比如走——從最初的要成人拉著手跳,到獨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樓梯,到專門愛走不平的路。現在細細回想起來,等等這一些都經歷過。他還不到1歲就能獨立自己行走了,不要我們牽他,自己像只小企鵝一樣,左搖右擺的走路,還特別喜歡去追比他走得快的大孩子。大一點后,喜歡走樓梯,大熱天里我陪著他在小區(qū)入口的樓梯處每天走好幾趟,為了導入數學興趣,一邊走,我還一邊數數,他走一級臺階,我數一個數。小區(qū)的花園里有好多一塊塊的石板小道,不是平坦的,而且還隱藏在灌木叢中。一歲8個月左右,因為妹妹出生了,他每天都是由阿姨帶著出去玩,每天都帶著阿姨走那些凹凸不平的'小路,而且每次路線都還不一樣,阿姨必須跟在他后面走。兩歲4個月時,大姑和姨奶奶來長沙玩,我們一起去爬岳麓山,我們都走在大路上,他一個人走在路旁的干水溝里,我們讓他上來,不肯,還走得特別開心,一個個的叫我們回頭看他。進入模仿額敏感期時,簡直就是鸚鵡學舌,我們說什么,他也跟著說。我問他:“你吃蘋果嗎?”他說:“你吃蘋果嗎?”“媽媽是問你,你吃不吃蘋果?”“你吃不吃蘋果?”還能怎么溝通呢?
諾諾現在已經9個多月了,但是對吃手還是樂此不疲。她在用口腔探索世界,也是在用口腔尋找安全感,安慰自己。6個月以前是經常吃,一根根手指輪著來,或者是整個手指都賽進嘴里,或者是攥成小拳頭塞進去,F在是只吃食指,想要睡覺了就會吃,半夜醒來也會吃。平常拿到什么東西都往嘴里放,不讓她吃立馬就哭了,一還給她,眼淚馬上收住,塞進嘴里,望著你笑。她的口腔敏感期還沒有過,平常不會阻止她,但是也會引導她發(fā)展其它感官,比如聽覺,用工具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視覺,用玩具吸引她追視;給她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她摸,捏,以此來訓練觸覺。
對于孩子,我們總是以自己的固有思維去看待他,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發(fā)展歷程,他到了什么年齡,自然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也不必憂慮,給予足夠的愛和自由,靜待花開。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2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育兒課堂中聽到的,當時老師用了三天的時間來解讀這本書,剛聽完那會感嘆萬分,因為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了,期間錯過了很多敏感期。也因為自己的無知并沒有讓孩子很好的過渡敏感期。這本書買了很久卻一直遲遲未開封,一部分原因是育兒課堂上聽過,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認為孩子已經過了敏感期了,沒必要看了。最近重讀了這本書,書中有三個知識點讓自己感觸特別的深刻。
第一點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第三階段的執(zhí)拗和不可逆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吃東西時不小心掉地上,無論自己如何哄,拿一樣的吃的也好,更有吸引力的吃的也罷,哪怕拿出平時最愛吃的東西,都無法改變孩子就是要掉地上臟了的那一塊食物的想法。多次把當時的自己氣的夠嗆,只覺得怎么會有這么犟的孩子。一點都不理解孩子其實是在經歷秩序敏感期,無論什么東西都要和原來一樣,哪怕是掉地上的糖,再拿一塊一樣的對孩子來說也是不一樣~
第二點是書中提到的一個案例:講著一個孩子在玩自己的尿,他的媽媽多次勸阻無效后,孩子的爸爸強行將孩子帶離現場,而書中兩個孩子卻提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一個是不管孩子,讓他繼續(xù)玩;一個是尋找孩子從來沒見過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來阻止孩子玩尿。試想如果是我們,又會怎么做呢?我一定也會像案例中的爸爸或媽媽一樣,想盡辦法阻止他繼續(xù)玩,不斷的打擾他,如果還沒有用也會使用強行拉走的辦法。而書中卻提到孩子在專心致志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常被無端打斷,破壞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雖然自己的孩子沒有出現過書中那樣玩尿的情況,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專注于一件事時沒有被打擾過呢?我家孩子被打擾最典型的莫過于孩子小時候喂飯難,為了讓孩子多吃幾口飯,父母總是會在孩子邊玩時塞一口飯。因此孩子現在不夠專注,和小時候專注被打斷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
第三點是書中提到的攀爬敏感期,相信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還沒走穩(wěn)就喜歡亂爬亂竄的行為。我家大寶也不例外,一直以來都覺得大寶是個膽子很小的'孩子,看這本書時想起他曾經成長的經歷,原來他曾經也有過大膽嘗試與體驗的經歷,像爬床爬樓梯爬凳子,甚至是床的圍攔也攔不住他攀爬。只要能爬的,他都會去嘗試。但由于他是大寶,大家都很寵他,尤其是父母,生怕他摔著碰著,在孩子多次嘗試各種攀爬時,自己總是會揪著一顆心,時不時大聲呼喚小心。而父母的寵愛時常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慢慢的,孩子膽子越來越小了…
已經錯過的敏感期就是錯過了,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也過了可以恢復敏感期的年齡,但這本書還是解決了自己很多疑惑,理解了孩子現在的某些行為,知道了自己曾經在孩子成長中犯過的錯誤。自己努力讀書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日后,希望自己無論是這本書還是其它親子教育類書籍,都不要忘了初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愛,給予孩子充足的愛,愛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3
一般的教育類書籍都是理論式的,但是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卻全是案例,再加上案例點評。而且書中的案例都特別典型,很容易帶入日常的教學中。
比如說口的敏感期,在不了解幼兒的敏感期時,我一直認為嬰兒把手放入口中是一個極不衛(wèi)生的動作,而且容易養(yǎng)成幼兒吃手的習慣。但事實正好相反,首先,在這一時期,口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萬物的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在口的`敏感期時,沒有讓幼兒用嘴巴去探索一些事物,嬰兒就不可能獲得一些生活的經驗;而且很多孩子的敏感期是有補償期的,也就是如果在適宜的年齡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以后會用更長的時間來補償這一敏感期,還是以口的敏感期舉例,有些大孩子有吃手的習慣大概就是源于此原因吧。
像是我的一個同學,現在與我同歲,已經二十多了。睡覺的時候還是不自覺的吃手指,并且有咬指甲的習慣。我也曾多次跟他說過這個習慣非常不好,但他就是改不掉,老是不自覺的去咬手指甲,每次看他的手指都是參差不齊的。他媽媽跟他說,他小的時候,大人就是覺得咬手指頭不衛(wèi)生,只要一看到他把手放進嘴里就給他拿出來,甚至給他穿的小衣服的袖子都特別長,小手都是藏在衣袖里面,根本沒有辦法把小手放進手里。這樣就阻礙了他用口去探索世界,使得這個敏感期沒有好好度過,還形成了不好的性慣。
在幼兒處于某個敏感期時,我們應盡力幫助幼兒順利度過敏感期,不要以安全等名義去阻礙他的發(fā)展,因為幼兒對于一些危險是有規(guī)避意識的。
點評:口的敏感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傳統(tǒng)觀念上,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吃手“”是非常不衛(wèi)生的,豈不知這嚴重剝奪了寶寶的發(fā)展需求,阻礙了寶寶探索世界的內在動力的發(fā)展,F代教育研究與實踐不但證明了這一觀點,同時,如果我們能夠仔細的觀察一下新生的小寶寶的話,我們會發(fā)現,當TA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小手放進自己的口中的時候,TA的小臉上會呈現出多么動人的滿足與喜悅的神色!
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秘密,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