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 推薦度: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推薦度: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認(rèn)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已是第二次看這部電影,雖然天氣很冷,依舊覺得心里熱乎乎的。有老師問,為什么叫放牛班的春天呢?這個真是問題真是把我難住了。
從網(wǎng)上百度一下,“放牛班”在臺灣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專給那些被認(rèn)為沒有出息的差生開設(shè),學(xué)生基本上都出生于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因為學(xué)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這里的學(xué)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因此該片的臺灣譯名為“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以陰冷、灰暗為主要色調(diào),唯一的明麗色彩是皮埃爾母親斑斕飄逸的連衣裙,然而好景不長,馬修老師的暗戀隨著皮埃爾母親的離開而淡淡消退了。馬修與60個孩子一起,與音樂一起,開始他艱難的驚心動魄的教育生活。這部電影最讓人動容的是它充滿著人性的光輝。與國內(nèi)影視作品不同,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更真實、更具人性色彩的生活。馬修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他給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作品,卻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他創(chuàng)辦合唱團,用音樂啟迪孩子,卻受到校長的種種壓制。當(dāng)合唱團演出獲得成功時,校長卻把成績據(jù)為己有。馬修的人生總有淡淡的哀愁,沒有愛人,得不到重視,但他的生活卻充滿陽光、歌聲與激情。支撐他生活的信念和勇氣是什么?我想是愛,對孩子的愛,對音樂的愛,對生活的愛。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他默默地來,又默默地走,看他孤單的背影,不覺眼睛濕潤了。
影片刻畫了豐富的人物形象。除了馬修老師,還有一群放蕩不羈的孩子。這些沉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大都家境貧寒、性格孤僻,他們調(diào)皮、叛逆,口出狂言,打架斗毆,種種惡作劇,讓人不寒而栗。其實冷酷的外面下,掩藏著的是一顆顆受傷的心。校長的批評、責(zé)罵、甚至侮辱、毆打,不但沒有讓他們安靜下來,反而更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和反抗。這讓我想起南風(fēng)和北風(fēng)的故事。南風(fēng)和北風(fēng)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fēng)使勁地吹啊吹,想把大衣吹下來,行人卻裹得更緊了。南風(fēng)徐徐地吹,頓時風(fēng)和麗日,行人覺得暖和了,就脫掉了大衣。馬修老師最大的成功是尊重、理解孩子,他想的不是怎么懲治,而是怎樣保護和安慰。在創(chuàng)辦合成團的時候,他調(diào)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最不會唱歌的孩子可以做副指揮,看老師指揮,可以做樂譜架子,給老師捧著書。在他的樂團中,每個人都得到了尊重。這是這份尊重和愛,讓馬修老師贏得了學(xué)生的心。
與電影陰暗的畫面不同,影片的插曲卻是積極溫暖、明麗響亮的!逗诎抵械姆较颉、希望之光》、《春的序曲》、《夏日的拂曉》,這些歌曲是馬修老師寫給孩子們的、為什么孩子們會喜歡唱,喜歡聽?因為歌曲傳遞給孩子的是溫暖、希望和力量。
其實不僅僅是學(xué)生,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溫暖和力量。播種溫暖,傳遞溫暖,愿我們都被溫暖著。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23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06-09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14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07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04-04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篇)02-22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篇11-21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15篇)11-26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篇11-19
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