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五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4-08-13 22:01:22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lián)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課件、表格、頭飾

  課前準備:

  1、讓學生了解有關花生的常識和生長特點。

  2、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

  3、思考預習中的三個問題。

  4、學生訓練準備表演。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1、指名三位同學上臺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說說名字的含義。

  2、有位作家許地山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落華生(板書:落華生)你們猜猜這個名字有什么含義?

  3、板書課題,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二、自由讀文,了解內容。

  1、輕聲讀文,了解內容。

  2、把各部分內容所在段落找出來后,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重點,自學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文章的主要部分。也就是3-15自然段。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知道?

  1、學生讀文,自學課文。

  2、指名匯報,了解結果。

  四、師生交流,學習重點內容,

  1、學習第十段。

 。1)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2)看表演,你喜歡誰,為什么?

  桃子:我是桃子,你們看我皮膚多好,白里透紅,百里挑一,你要是嘗一口呀,準會甜到心里頭,老人小孩都喜歡我。

  石榴:這次選美,你們可要選我當冠軍,因為我長得極新鮮,紅通通地,人們見了我都喜歡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體健康。

  蘋果:在說比美,應該是我第一,先別說我有營養(yǎng)價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鮮艷的紅衣裳,不管往哪兒一站,都是焦點。

  落花生:其實這次選美我要本不想來,因為我只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只想對別人有好處,可不想跟別人比美。

  (3)學生發(fā)表意見。

 。4)學生齊讀第10段。

  2、學習第12段。

  過渡:讓我們看看父親是怎么說的?

  (1)指名讀

  3、學習第13段

  過渡:也就是說,人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用一句話回答。

 。1)指名讀

 。2)理解“體面”的意思。

 。3)生活中有沒有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生活中有沒有不講體面而對別人很有好處和人?

 。5)生活上有沒有既講體面又對別人很有好處有人?

 。6)你喜歡哪一種人,你準備怎么做?

  4、理解“落花生”的含義(板書)

  5、小結課文。

  五、指導朗讀

  1、小組串讀

  2、小組分角色讀

  3、全班分角色讀。

  六、拓展練習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

  2、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用方程解答一個量比另一個量的幾倍多(少)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鞏固用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解答下列方程。

  6X+24=30 4X-10=2 3.5×2+5X=37

  2、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題。

  一個數的3倍加12等于27。

  21比X的6倍少3。

  3、實踐運用。

  (1)2004年亞洲人口約39億,比歐洲人口總數的5倍還多4億,歐洲人口大約有多少?

 。2)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隊共獲得32枚金牌,比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7倍少3枚,1988年中國隊共獲得多少枚金牌?

  二、指導練習

  1、練習十二第7題。

  出示第7題的主題圖,問:“98.6度,沒發(fā)燒”這么高的溫度怎么還沒發(fā)燒,你們知道嗎?

  學生試著回答后師述:中國用的`是攝氏溫度,還有一些國家用華氏溫度。華氏溫度=攝氏溫度×1.8+32。

  根據書上的提示,獨立列方程解答,集體核對。

  2、練習十二第8、10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小結。

  問:上面這幾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何解答類似的問題。

  學生回答后老師簡要小結。

  三、延伸拓展

  1、出示練習十二第11題。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再在班上進行交流。

  學生講完后老師簡要概括:(36—4a)÷8是一個除法算式,當它的結果是0時,說明被除數是0,即36—4a=0,當它的結果是1時,說明被除數與除數相等,即36—4a=8。解答這兩個方程,可以利用加減法的關系,即減數=被減數—差,把4a先看作一個整體,先求出4a等于多少,再求a等于多少。

  2、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二第5、6、9題。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0~51頁擲一擲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運用已學過的組合、統(tǒng)計、可能性等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滲透概率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2,3,4,,11,12,明確擲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學難點: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課件一套;學生兩人一組,每組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彩色筆及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提出問題

  1.認識骰子。課件出示骰子圖片,請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及特征。

  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莊家用擲骰子來設騙局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擲一擲。(出示課題:擲一擲)

  二、學習新知,探索奧秘

 。ㄒ唬┙M合

  1.思考:一次擲一個骰子,面朝上的點數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

  2.教師演示:同時擲兩個骰子,算一算它們的和是多少?如果兩個骰子朝上的兩個面的點數相加的和是4,那么紅色、藍色骰子上的點數分別可能是多少?

  3.猜一猜:一次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面朝上的點數之和可能有哪些?

  (板書:點數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

  4.動手實踐,驗證猜想:同時擲兩個骰子,每個同學擲幾次,看看點數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間?

  (二)事件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1.剛才,有誰擲出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是1或13的嗎?

  教師:看來,在上面的所有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兩個數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發(fā)生的事件;但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不可能是1或13,這是一個確定事件。

  2.思考: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朝上的面的點數之和可能為2,3,4,,12,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一樣嗎?

  教師:雖然擲出的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個數,但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師把可能出現的這11個和分成A、B兩組,如下圖所示:

 。ㄈ﹦邮謱嵺`,探索奧秘

  1.教師提出規(guī)則,學生猜想結果

  (1)分組

  教師:如果老師和你們玩擲骰子的比賽,你們想選哪一組的數?A組還是B組?

 。2)猜一猜: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哪一組贏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想的?

 。3)究竟誰贏的可能性大?哪些同學猜得對呢?讓我們在比賽中見分曉吧!

  2.動手實踐,發(fā)現問題

 。1)教師與部分學生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guī)則(一)。

  ①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

 、诿總小組派出一個選手上臺跟老師比賽,其他的同學當記錄員,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并按要求涂在下面的統(tǒng)計圖中。

  師生共同游戲,下面的同學做記錄。

  統(tǒng)計后,宣布贏家。

  教師:在剛才一輪的游戲中,老師贏得多,同學們贏得少,同學們不服氣,認為還有很多同學沒有擲,不能說明問題。接下來繼續(xù)擲,老師還會贏嗎?為了體現公平、滿足大家的要求,在下一輪的游戲中,我們每個人都動手輪流擲,好嗎?

 。2)全體學生參與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guī)則(二)。

 、倮^續(xù)游戲: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涂滿其中任意一列,游戲結束。

  ②游戲結束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用正字統(tǒng)計法來給最先涂滿的和作記錄。

  學生兩人小組進行游戲,并作好記錄。

  教師:觀察實驗統(tǒng)計結果,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想一想:為什么擲出的點數之和是A組數的可能性大一些,而點數之和是B組數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教師:其實,我們用數學上的組合知識來思考一下,就能揭開這個奧秘!

  三、理論驗證,揭示奧秘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點數之和是2,那么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

  2.如果點數之和是3,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如果紅色骰子上是2,藍色骰子上是多少?還有其點數之和是3的情況嗎?一共有幾種情況?

  3.點數之和是4的有幾種情況呢?和是5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在課件中依次呈現各種點數之和的組成情況。)

點數之和2

3


4


5


骰子(紅)1121231234
骰子(藍)1213214321

  4.思考:和是2只有一種情況,和是3有2種情況,和是4有3種情況,和是5就有4種情況。那么,和是6,7,8,9,10,11,12又各有哪幾種情況呢?紅色骰子的可能點數是多少,藍色骰子呢?

  教師:你可以想一想、寫一寫;也可以借助骰子擺一擺并寫下來進行驗證,然后把你得到的組合一一填在學習單的列舉記錄表中。

  5.匯報、交流,完成上表。

  6.組內討論:剛才有的同學們認為點數之和為8的有7種情況,有的認為只有5種情況。那么,點數之和為8的到底有幾種情況?為什么?

  7.觀察和是2,3,4,5,,12的列舉記錄表并進行統(tǒng)計(課件出示)。

  和是2,3,4,,12的各有幾種組合呢?請大家在下表中一一填出來!

23456789101112
組數










  8.學生匯報、交流并完成上表。

23456789101112
組數12345654321

  9.組內交流:同學們,現在你們發(fā)現A組能贏的秘密了嗎?(學生獨立觀察組成圖及統(tǒng)計表,然后小組內交流。)

  10.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的發(fā)現。

  教師小結:這就是咱們做的游戲。老師選擇的A組是中間的5,6,7,8,9五個數,共有24種組合;而同學們選擇的B組是兩邊的1,2,3,10,11,12這6個數,共有12種組合,所以老師贏的機會更多。這也是這節(jié)課一開始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騙局中,莊家為什么贏得多的緣故!

  四、暢談收獲,回顧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 課后延伸,拓展思維

  教師:同學們,如果同時擲三個骰子,朝上的三個面有三個數,它們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呢?你們想知道結果嗎?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去探討一下吧!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寫"范圍""一剎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壯觀景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過程

 。ㄒ唬﹩l(fā)談話,解題釋意,范讀課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電影,電視里我們都看過紅日東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暢;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寫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這個問題。

  2.板書課題,提問:《海上日出》是什么類型的課文?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么?(寫景的課文,日出:是太陽升起來;海上:點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從題目可以看到課文是寫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讀課文

 。ǘ┌搭A習題預習

 。ㄈz查預習情況

  1. 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聽寫生字。

  2.輕聲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一剎那:形容時間極短

  重圍:層層包圍

  奇觀:指少見的雄偉美麗的景象。觀,景象

  3.想想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海上日出的?引導學生討論各自然段內容并歸納。

  第一部分(1)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

  第二部分(2-5)敘述了幾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體描寫了日出過程中景色的變化。

  第三部分(6)觀看日出的感受。

 。ㄋ模┠x課文,從課文文中找出贊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問:"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什么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真是偉大的

  奇觀!

  2.讓學生思考:尾句中"這"和"奇觀"是指什么,與題目有什么聯(lián)系?("這"和"奇觀"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題目點明了"奇觀"指的是什么?尾句贊美了"海上日出")。

  3.誰能把題目與尾句合成一句話?(海上日出真是偉大的奇觀!)

  4."奇觀"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時間:天還沒有亮 人物:我

  地點:海上 事情:看日出

  環(huán)境:周圍很靜

  (2)"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說明什么?與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說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結:"海上看日出的偉大奇觀是怎樣的?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5.聽寫詞語:

  淺藍 紅霞 范圍 擴大 奪目 光彩 分辨

  燦爛 紫色 奇觀 目不轉睛 一剎那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哺、濾、肺、潛、矮、判、胎”9個字。掌握“寬敞、哺乳動物、又矮又粗、判斷、胎生”等詞語。

  2、初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鯨的生活習性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板書:鯨)

  2、課前同學們已經搜集了不少關于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借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后將資料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總資料,做好匯報準備。)

  3、看來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課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一噸 寬敞 哺乳動物 過濾 肺部 潛水 又矮又粗 判斷 胎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噸、哺”兩個字的讀音。

  (在寫字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哺”字右邊上面的點不要丟掉。“濾”字筆畫多,左窄右寬!胺巍弊钟疫叢灰獙懗伞笆小弊!鞍弊肿笥也灰獙懛础)

  2)交流:課文每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理解詞語:胎生 哺乳動物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你們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并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在小組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引導

  鯨的外形特點:

  (1)(課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國發(fā)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從這幾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學生練讀,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里,舉起手來……還顯得很寬敞。

  (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體會出鯨的大。再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

  (3)試著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交流學習所得 。

  (引導學生繼續(xù)按學習第1段的方法匯報并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匯報總結板書。如:可以把鯨的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等歸納到一起列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鯨的各方面特點寫的這么清楚,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

  2、學生小組學習。

  3、引導學生匯報自己所學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以學生自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tǒng)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以下過程是教學的預測,不是教學的程序,教學關鍵在于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演變(可以以鯨的角色來自述)

  在遠古的時代,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

  (師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遠的古代”、“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2)種類:須鯨 ——沒有牙齒

  齒鯨 ——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俪允 (吃什么,怎么吃,特點)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須鯨 吃小魚小蝦 (“吸進”“閉上”“濾“吞進”等詞寫出了捕食經過。一頓可吃兩噸多,說明食量大。)

  齒鯨 吃大魚海獸 (“撲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兇猛。)

 、诤粑(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共同點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教師出示插圖 指導學生朗讀。(……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鬯X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

  生把畫好的簡單圖畫展示出來,再用語言描述。體會出鯨的警覺和自我保護意識。

 、苌L

  胎生 生長快 壽命長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獲。

  2、為海洋館寫一段關于鯨的解說詞;

  六、布置作業(yè)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課外資料,并從以下幾項作業(yè)中任選一項,進行練筆。

  1、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2、利用課后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3、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小報。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很多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fā)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

  (3)教學寫法:某某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

  2、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3、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熊貓館”“海洋館”“大象館”的位置。

  三、練習

  1、P20做一做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P23第7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fā)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fā)生改變)

  四、作業(yè)

  練習五第1、2、3、4、5題。

  課后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是用數對確定位置的例子,你能舉一些嗎?

  課后習題

  1、音樂課,聰聰坐在音樂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數對(4,2)表示,明明坐在聰聰正后方的第一個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2、如果A點用數對表示為(1,5),B點用數對表示數(1,1),C點用數對表示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銳角 B.鈍角 C.直角 D.等腰

  板書

  先寫列數,用逗號隔開,再寫行數,還要用小括號把這一對數括起來。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7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薄⒆x懂外祖父有狀對梅花品格的闡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戀祖國的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大平臺。

  【教學方法】 讀解析評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在各種媒體中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板題:梅花魂;齊讀課題)

  二、老師配樂范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要求:老師先來朗讀一遍課文,希望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教師范讀(配樂《紅梅贊》)。

  3、引導解決以上問題。

 。、學生質疑。

  三、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題目的深刻含義

 。、課文描寫了五件事,同學們認為哪些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病W生回答

 、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 朗誦詠梅的詩。

 、 教師引導學生解疑。

  師小結:是啊,從外公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外公不僅愛梅花,更愛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這一個個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形象,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勵著外祖父,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記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記民族的根,讓我們帶著對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聲齊讀外公的話。

  四、擴充“思鄉(xiāng)”內容

 。、從來“故鄉(xiāng)”這個字眼就是讓人心中感到溫暖,讓人不禁落淚,外公那份無盡的相思,不僅感動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千百年來,“思鄉(xiāng)”也是人們吟誦的最多的主題,誰能給我們背一首?

 。、老師推薦一首詩。

 。场⒉シ鸥枨段业闹袊摹。

  五、作業(yè)教案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8

  學習目標:

  ★認識11個生字。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激發(fā)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復習舊知。

  先復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作者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談話導人。

  一位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會看病,在兒子發(fā)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y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母親寫的這個故事。

  ◆揭示課題。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a.用卡片認讀11個生字。

  b.讀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c.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說說你畫出的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是哪些句子.b.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c.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的看法。)

  四、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生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全班討論。a.你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讀有關語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讀有關句子。)

  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表示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故事嗎?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難的孩子嗎?你讀過類似這樣的故事嗎?

  ◆延伸課外: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

  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

  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記錄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么感覺?

  2、出示關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設計說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xù)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

  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果填入記錄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系。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竊讀記》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圍繞著“喜愛閱讀”這一專題整合教材內容。其中,第一課《竊讀記》是一篇富有教育意義且生動傳神的記敘文小故事。故事同蒙古國對一個小女孩如何竊讀的描寫,表現力她對知識的渴求,對圖書的熱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側重培養(yǎng)的是閱讀雨寫作的能力,重點啟發(fā)他們對穩(wěn)重“我”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的認知,以對其進行寫作技能的培訓。字詞部分相對淡化,以自學為主。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會認“竊”、“腋”、“呦”等七個生字、準確書寫 “竊”、“炒”、“鍋”等14個生字。

  2、過程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重點感悟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難點:感悟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教學方法】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同學們喜歡讀書嗎?平時都在哪里讀書?有沒有人嘗試過“竊讀”?(板書課題)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測:為什么要竊讀?是怎么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標出文中生字詞。

  二、初讀課文,自主感知

  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自學生詞新詞。

  自學檢測: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腳尖diǎn暫時zàn

  釋義: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huán)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里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里店員態(tài)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饑腸轆轆──饑餓得肚子發(fā)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舍──留戀,不忍分離。

  三、熟讀課文、理清線索

  1、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2、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么記敘“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3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fā)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板書)

  四、品讀課文、深度感知

  1、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

  2、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3、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4、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

  5、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yè)

  1、她是一個多么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fā)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么感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心:

 、 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課件演示句子)

  ①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

 、 “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

  地讀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饑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 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課件演示句子)

 、 快樂的是什么?恐懼的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

  ⑶ 引導學生讀出這種復雜的內心。

  2、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后,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lián)系生活,關注體驗。

 、 “害怕書店老板發(fā)現”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 “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么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 “趕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為了讀書,卻慶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著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 “餓得饑腸轆轆”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獲很多,也付出很多。)

 、 “日光燈亮起來”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⑹ “我走出書店時”是什么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lián)系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边@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寫法

  1、引導:

  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

  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竊讀記》節(jié)選(發(fā)放材料),寫出讀后感。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 2、解釋帶點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3、填空:

  課文以_______為線索,以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寫幾條讀書的名言。

  〖教學建議〗

  1、學生自學,讀出自己的體會,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體會,抓住值得探究的問題點撥引導:

 、 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并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⑶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并受到啟發(fā),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ǘ├砬逭n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ㄈ┯懈星榈乩首x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ㄒ唬├砬逭n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ǘ┯懈星榈乩首x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ɑㄉ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ò鍟19.落花生)

 。ǘz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qū)分并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辟:開拓發(fā)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fā)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浠ㄉ潜疚淖h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ò鍟悍N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為過收獲節(jié)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么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獲節(jié)。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ㄎ澹┳鳂I(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2

  本冊教學目標,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 小數的乘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以整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爬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抢斫庖饬x。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派阃旰螅〗M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范: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傧旅娓鲾等サ粜迭c有什么變化?

  0.34 3.5 0.201 5.02

 、诎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yè): 練習一 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jié)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qū)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么列式?(板書: 0.8 ×1.2)

  2、嘗試計算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F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1.2×0.8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范:

  1. 2 擴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擴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縮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1.2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0.8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因數的位數和等于積的小數位數。) 想一想:6.05×0.8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6.052×0.8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 (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2)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倌闶窃鯓铀愕?(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谠鯓狱c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 計算0.56×0.04時,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頁上的計算法則,并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4)專項練習 ①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應用

  1、在下面各式的積中點上小數點。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斷積里應該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67×0.3 2.14×6.2

  3、P.8頁5題。

  先讓學生說求各種商品的價錢需要知道什么?再讓學生口答每種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組獨立列式計算。

  四、體驗 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yè) :P8 7、9題。P9 13題。個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诟鶕1056×27=28512,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小數乘小數的乘法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計算時錯誤較多,要繼續(xù)多練,重點練習點小數點。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后再作出決定。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了解故事內容,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全面、長遠地看待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兩個農夫”。

  二、自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指導:將課文讀通、讀順,明確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讀得情況。

  3、小組內匯報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評價總結: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后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一個認為趁天冷之前賣?梢詮闹蝎@利,另一個認為天冷前買牛節(jié)省金錢。買賣成交后,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1、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講故事。

  4、師生評價。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談話:這兩個農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為什么?他們還應該想到什么?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教師引導:可以提示從文中的中心出發(fā)來提出建議,提出的建議應該是雙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結果。)

  4、全班交流。

 。ń處煈撟鹬貙W生的思考結果,可以作適當引導。)

  五、寫出你的建議。

  1、根據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后寫下來。

  2、學生練習。

  3、教師巡視指導。

  六、學習“閱讀小提示”

  1、指名讀“閱讀小提示”內容。

  2、師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物價上漲)遭竊送命要全面考慮

  另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牛半價)遭瘟疫殺牛長遠打算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1、整理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2、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結果與第二個因數和除數的關系。

  3、能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

  4、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意義,會用循環(huán)小數表示商。

  5、能用進一法和收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概念回顧。

  1、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計算小數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計算結果有幾種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環(huán)小數?

  二、在判斷中辨析概念。

  1、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它的積是兩位小數。

  2、m×0.98的積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環(huán)小數。

  4、2.5×17+2.5×13=2.5×(17+13)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每天看35頁,要看4天。

  三、在計算中理解法則。

  3.25×4.83.6÷0.25

  四、簡便計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五、在運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師用200元買字典,每本48.5元,可以買幾本?

  2、工地上有160噸貨物,用載重8.5噸的汽車要運多少次?

  六、作業(yè)。

  1、總復習第1、2題。

  2、練習二十五第1---5題。

  板書設計:

  課后記:

  第二課時

  課題: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

  復習目標:

  1、能從觀察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并畫出平面圖。

  2、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3、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復習過程:

  一、基礎再現:

  s=abs=ahs=ah÷2

  s=(a+b)h÷2

  二、基本練習

  1.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不變,()變小。

  2.兩個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它的底邊等于梯形的()。

  3.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0米,底邊是12米,高(),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4.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和底邊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邊形的高是()

  5.想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6.一塊梯形的果園,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頃收蘋果2.5噸,這個果園可以收多少蘋果?

  三、作業(yè)

  1.總復習第6、7、8題。

  2.p 124第7、8、9、10、11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簡易方程

  復習目標:

  1.會用字母表示數、數量、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方程。能解方程并驗算。

  3.能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概念回顧。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與方程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數應該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二、基本練習:

  1.方程0.6x=3的解是()

  2.a與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斷。

 。1)a×b×8可以簡寫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個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5.解方程。

  10.2-5x=2.23×1.5+6x =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決問題。

  (1)一個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積。(用公式計算。)

 。2)媽媽有200元錢,是小紅的4倍多20元,小紅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大32歲,是兒子年齡的9倍,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4)學校買10套課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單價是凳子的4倍,每張桌子多少元?

  三、作業(yè)。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題:可能性和編碼

  復習目標:

  1、認識簡單的.可能性事件。

  2、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數表示。

  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4、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基本練習。

  1、盒子中有紅、白、黃、綠四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10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8個,藍色球10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4、說出下面各組數據的中位數。

 。1)35896

 。2)25141318201

  (3)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明張炎趙麗

  成績/米6.84.75.84.74.64.13.2

  5、介紹你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并說出各數字代表什么意義?

  6、游戲:媽媽的卡片寫有2、3、4、5、6,妹妹的卡片寫有1、8、9、10、7,

  (1)每人任意出一張,有多少種可能?

 。2)每人出一張,和為單數媽媽勝,和為雙數妹妹勝,這公平嗎?為什么?

 。3)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嗎?

  二、作業(yè)

  1.p122

  2.p125第12——17題。

  板書設計:

  略。

  課后反思:

  略。

五年級人教版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yǎng)初步的遷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檢查、勤于驗算的好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計算法則。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小數乘法。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

  用卡片出示口答題:

  2.3×45 67×2.09 9.06×32

  提問:下面各題的積中有幾位小數?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求出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兩個問題:

  (1)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2)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豎式解答,并各由一個學生進行板演。

  要求:對照黑板上的豎式,說一說小數和整數相乘應該怎樣計算?

  二、自主探索

  改變問題:如果把小明房間的寬度3米縮短為2.8米(在平面圖上即時修改),你還能求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面積各是多少嗎?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練習,如果有困難的可以看書自學。

  小組分享自學成果,組內達成共識。

  全班交流:誰來說說3.6×2.8是怎樣估算的?又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展示學生嘗試的豎式并追問:把這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一:只要在積中點上兩位小數就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二:只要把積除以100就可以了。

  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積是兩位小數(積要除以100),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繼續(xù)交流:計算2.8×1.15時,在積里是怎樣點小數點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說理進行板書。(如學生有困難可適當進行引導性提問:兩個因數看成整數后,等于把原來的兩個因數分別乘多少?)

  提問:在用豎式計算2.8×1.15時,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豎式時把數位多的小數寫在上面;點上小數點后,可以根據小數的性質劃去小數末尾的0。)

  提問:比較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把小數看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的。不同點:第1題是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乘,第2題是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相乘;第1題的積是兩位小數,第2題的積是三位小數。)

  提問:通過剛才的嘗試、交流,你現在能說說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小組交流匯報后,教師小結: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請三個學生進行板演,其余學生自主練習。反饋時重點說說后面兩題要先點小數點,再劃去小數末尾的0。

  3.完成下題。

  一種西服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計得數,再計算)

  集體校對后,追問:因數中一共有兩位小數,為什么積中只有一位小數?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覺得小數乘小數與前面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有什么聯(lián)系?

【五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教案07-2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7-27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案06-20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0-09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07

[熱]五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4-25

五年級音樂上冊教案優(yōu)秀09-23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教案07-11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7-10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