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時間:2024-10-18 01:15:01 教案 我要投稿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nèi)容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nèi)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shù)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nèi)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nèi)除法,已經(jīng)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jīng)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shù)。

  數(shù)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nèi)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nèi)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shù)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余數(shù)。余數(shù)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shù)。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jù)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diào)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yè):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是認識表內(nèi)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這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是今后學習表內(nèi)除法(二)以及學習多位數(shù)除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jīng)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jīng)驗。為此,教學時要借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單元主題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具體情境參觀科技園的準備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數(shù)學思考: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使用數(shù)學的成功經(jīng)驗,逐步形成用數(shù)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3.問題解決: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五課時

  除法初步認識練習課

  教學目標: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后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于2。 63=2 (復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 153=5 (復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復習把二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8題。

  看圖寫算式。呈現(xiàn)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jù)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自然滲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的分成及相同加數(shù)相加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并為后續(xù)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初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2、情感與態(tài)度:經(jīng)歷平均分的探究過程,體會除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解決問題,數(shù)學思考:能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會運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建構平均分的語言模型。

  教具學具:

  課本、課件、實物投影儀,棋子

  學習方式: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信息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一看?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在開豐收慶祝會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呢?

 。A設:學生可能會零零散散的說:有12個桃子)

  師:能不能把所有的數(shù)學信息接著說完?

  其他學生又補充:

  師:說的真完整,那你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準備的嗎?

 。A設學生會說:桃子是給猴子準備的,蘿卜是給兔子準備的,竹筍是給熊貓準備的,松果是給小松鼠準備的。)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體驗平均分

  1、分竹筍,體驗不同的分法。

  師:大家快看,熊貓哥哥和弟弟正盯著竹筍呢,大家來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呢?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5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3、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6

  課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场㈦H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圖片若干,紙袋若干。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分

  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你會分嗎?

 。1)動手分一分

  (2)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3)匯報演示(課件展示)

  生1:我是這樣分的,3個一份,正好兩份。

  生2: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4個,再右邊4個。

  生3: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2個,再右邊2個,直到分完。

  生4:我是1個1個分,先左邊1個,再右邊1個,直到分完。

 、刃〗Y:剛才小朋友對8個圓片進行平均分,有的是4個4個分,有的是2個2個分,有的是1個1個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個,那就是平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認識

  1、把12個圓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會分嗎?

 。1)獨立動手分一分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匯報交流:出現(xiàn)多種情況(略)

  學生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同時繼續(xù)演示課件

  2、介紹除法的書寫來源

  “平均分”在數(shù)學中也可以用一種計算方法來表示——除法,除法的符號是除號,除號怎么寫呢?(師生交流書寫)“平均分”該怎樣用除法來表示呢?

  3、除法的含義選擇其中情況一種來講

  如:○○○ ○○○ ○○○ ○○○

  師:這幅圖是把多少個圓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

 。ㄖ付嗝麑W生說圖意)

  師:剛才說的圖意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12÷4=3

  生2:還可以列成12÷3=4

  師:先來看第一個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說圖意)

  師: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師:(引導)分幾個圓片?每份幾個?正好分成多少份?

  生:(說含義)

  4、理解除號的意義。

  追問,還有誰會列除法算式,你們怎么知道的?

  在學習的道路上,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有疑問、有思考,你就會有進步)

 。ǔ柋硎臼裁匆馑?為什么要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號的寫法:

  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展開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個符號就是除號?(一條橫線可以看做是把物體進行平均分,上下兩個一模一樣的圓點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5、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

  我們把要分的蘋果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分得結果寫在等號的后面。

  不看圖,你能說說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這個算式讀作:6除以2等于3。

  6、小結: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對一幅圖,就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給其余幾幅圖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8、質(zhì)疑:看書上例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9、基本練習:

  書上的“做一做”————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1)明確要求:讓學生把18塊餅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幾塊?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不看圖說說每個除法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略)

  1、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

  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2、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教學反思:

  (一)效果分析

  這是一節(jié)研討課,也是一節(jié)嘗試課,曾在多個班級試教過,嘗試著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課上,主要觀點是:不區(qū)分兩種分法,認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圖列出兩道相應的除法算式,并對照圖說出含義。從幾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來看,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

  1、成功之處

 。1)不區(qū)分兩種分法確實是可行的,學生所有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及知識結構以及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沒有兩種分法的。

  (2)看圖列出兩道除法算式,學生基本都會。我想,原因有二:

  ①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早已經(jīng)受過熏陶,所以,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不成問題。

 、谑芮懊鎰倓倢W過的“乘法”影響,學生自然能夠“照樣子畫葫蘆”,就能列出兩道除法算式。

  2、失敗之處

  看圖說意義,或?qū)λ闶阶鞒鼋忉專瑥膶W生上課的舉手可以看出,從練習中,從課后談話得知,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基本上知道的人只要7,8人。

  原因分析

 。1)從教學內(nèi)容處理角度來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除法的含義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把兩種意義集中在一起教學,這不是難上加難嗎?從這個意義上講,消除一個“人為的教學障礙”而新生成一個“人為的.教學難點”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2)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點來說,由于前面的乘法學習已經(jīng)取消了對”幾個幾“的理解。在第一節(jié)除法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高清12÷4=3,的幾份和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3)從除法本身的含義要講,12÷4=3可以理解成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可以理解成12里面有4個3。

  反思:

  1、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老師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掌握知識,一個新的數(shù)學知識有它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如何提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真正掌握知識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體驗,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物實踐能力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這節(jié)課教學順序是:分實物→同樣多→平均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及表示的含義。分實物,學生從分的結果中找出“同樣多”的一種,從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是教師并沒有抓住最佳的教學時機,在動手操作中,教師并沒有滲入“平均分”的概念,沒有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印象進入角色,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教師并沒有完全脫離教案,沒有從生活中分實物的問題中及時抽象出除法,沒有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7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nèi)容:

  理解平均分,課本第48~5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能用除法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最喜歡那種小動物?今天小動物們要在美麗的大森林里舉行一次有趣的聚會,想知道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來沒來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ǔ鍪局黝}圖)

  二、探索新知:

  1.師:好熱鬧的聚會。≡趧偛诺'畫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表述看到的)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信息。請同學們猜猜看,接下來小動物要干什么?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把學生提出的有關平均分的問題記錄在黑板上。)

  3.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些問題吧!猜猜看這兩只大熊貓會怎樣分這10個竹筍呢?為什么會這樣分?(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情況,當學生提到把竹筍分給每個學生同樣多時,教師應及時引導板書:同樣多)

  4.師:同學們能想出這么多分法,真不簡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一種分法——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5.師:你能用學具分一分,試一試嗎?(教師巡視,指導)6.師:哪位同學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樣分的?學生可能出現(xiàn):

  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個竹筍,先給大熊貓1個,再給小熊貓一個;然后再拿1個給大熊貓,再拿一個給小熊貓。一直分完,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2:先拿2個給大熊貓,再拿2個給小熊貓,然后再拿2個給大熊貓,拿2個給小熊貓,剩下2個一只一個,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3:先拿5個給大熊貓,再將剩下的5個分給小熊貓,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4:先拿3個給大的熊貓,再拿3個給小的熊貓;剩下的4個每只再分2個,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7.師:同學們想了這么多方法,有1個1個分的,有2個2個分的,還有3個3個分的,4個4個分的,5個5個分的,都是分完為止。在同學們的分法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雖然分法不同,但兩只熊貓分到的竹筍都是5個。師:每份分的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

  8.師:剛才我們幫熊貓解決了問題,瞧,小猴子正著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幾個桃子嗎?

 。▽W生運用手中的學具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分法。)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板書設計:平均分

  教后反思: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其它小動物分一分他們喜歡的食物。動手操作的樂趣表現(xiàn)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8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P18頁,例4,練習四中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道除法運算的含義,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在溝通圖畫語言、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之間聯(lián)系的過程中,發(fā)展符號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感受數(shù)學的簡潔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除法運算的含義,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難點:理解掌握除法運算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

  課件、竹筍圖片、盤子圖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1.出示12個竹筍。

  看見什么了?誰看見了,再說說。

  2.出示4個盤子。

  這幅圖什么意思?互相說一說。

  指名匯報。(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

  3.出示:每盤放幾個?

  引導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ò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ǘ╅_展活動,認識除法,了解除法的含義。

  1.到底每盤應該放幾個?誰愿意上來分一分。

  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

  2.剛才我們干什么了?就這個意思,你還在哪看見了?(可以指圖,也可以指題目)3.這幅圖還有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板書:12÷4=3(個))

 。1)這個除法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讀一讀。

 。2)12表示什么意思?4呢?

 。3)這是除號,“÷”表示什么意思?

 。4)12÷4什么意思?

  (5)分得的結果,每份是多少?3在哪兒呢?

 。6)12÷4=3表示什么意思?(圖、文字、動作等具體說說)

 。ㄈ┰趫D、文字語言、動作語言和數(shù)學符號的轉化過程中,體驗符號化思想。

  1.根據(jù)題目要求列算式。

  看圖列除法算式。小結:

 、儆^察得到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題目不一樣可是算式卻都一樣呢?

  ②你能再舉一個生活中的.實例,也用這個算式來表示嗎?

  ③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除號前面的數(shù)都表示什么?除號后面的數(shù)都表示什么?等號后面的數(shù)都表示什么嗎?監(jiān)控:

  這幅圖什么意思?從哪兒知道的?這個意思還可以怎樣表示?

  在這兒,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板書:20÷5=4,你能用動作或者圖畫來表示這件事嗎?小結:通過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體會?

 。ㄋ模┩卣箲茫由罾斫

  1.出示P18頁做一做。

 。1)告訴我們什么了?

 。2)動手分一分,填寫算式。

 。3)匯報:說說每道除法算式的含義。

 。ㄎ澹┱n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塊。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三維

  目標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城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脖怀龜(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嘲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0

  課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圖片若干,紙袋若干。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分

  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你會分嗎? ⑴動手分一分

 、仆勒f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⑶匯報演示(課件展示)

  生1:我是這樣分的,3個一份,正好兩份。

  生2: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4個,再右邊4個。

  生3: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2個,再右邊2個,直到分完。

  生4:我是1個1個分,先左邊1個,再右邊1個,直到分完。

 、刃〗Y:剛才小朋友對8個圓片進行平均分,有的是4個4個分,有的是2個2個分,有的是1個1個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個,那就是平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認識

  1、把12個圓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會分嗎? ⑴獨立動手分一分

  ⑵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⑶匯報交流:出現(xiàn)多種情況(略)

  學生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同時繼續(xù)演示課件

  2、介紹除法的書寫來源

  “平均分”在數(shù)學中也可以用一種計算方法來表示——除法,除法的`符號是除號,除號怎么寫呢?(師生交流書寫)“平均分”該怎樣用除法來表示呢?

  3、除法的含義 選擇其中情況一種來講

  如:○○○ ○○○ ○○○ ○○○

  師:這幅圖是把多少個圓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

  (指多名學生說圖意)

  師:剛才說的圖意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 :12÷4=3 生2:還可以列成12÷3=4 師:先來看第一個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說圖意)

  師: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師:(引導)分幾個圓片?每份幾個?正好分成多少份? 生:(說含義)

  4、理解除號的意義。

  追問,還有誰會列除法算式,你們怎么知道的? 在學習的道路上,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有疑問、有思考,你就會有進步)

 。ǔ柋硎臼裁匆馑?為什么要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號的寫法:

  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展開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個符號就是除號?(一條橫線可以看做是把物體進行平均分,上下兩個一模一樣的圓點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5、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

  我們把要分的蘋果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分得結果寫在等號的后面。

  不看圖,你能說說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這個算式讀作:6除以2等于3。

  6、小結: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對一幅圖,就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給其余幾幅圖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8、質(zhì)疑:看書上例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9、基本練習:

  書上的“做一做”---- 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1)明確要求:讓學生把18塊餅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幾塊?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不看圖說說每個除法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略)

  1、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

  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2、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教學反思:

 、逍Ч治

  這是一節(jié)研討課,也是一節(jié)嘗試課,曾在多個班級試教過,嘗試著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課上,主要觀點是:不區(qū)分兩種分法,認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圖列出兩道相應的除法算式,并對照圖說出含義。從幾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來看,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

 、背晒χ

 、挪粎^(qū)分兩種分法確實是可行的,學生所有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及知識結構以及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沒有兩種分法的。

 、瓶磮D列出兩道除法算式,學生基本都會。我想,原因有二:

 、俪ㄊ浅朔ǖ哪孢\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早已經(jīng)受過熏陶,所以,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不成問題。

 、谑芮懊鎰倓倢W過的“乘法”影響,學生自然能夠“照樣子畫葫蘆”,就能列出兩道除法算式。

  ⒉失敗之處

  看圖說意義,或?qū)λ闶阶鞒鼋忉,從學生上課的舉手可以看出,從練習中,從課后談話得知,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基本上知道的人只要7,8人。

  原因分析

  ⑴從教學內(nèi)容處理角度來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除法的含義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把兩種意義集中在一起教學,這不是難上加難嗎?從這個意義上講,消除一個“人為的教學障礙”而新生成一個“人為的教學難點”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茝膶W生的學習出發(fā)點來說,由于前面的乘法學習已經(jīng)取消了對”幾個幾“的理解。在第一節(jié)除法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高清12÷4=3,的幾份和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菑某ū旧淼暮x要講,12÷4=3可以理解成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可以理解成12里面有4個3 反思:

  1、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老師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掌握知識,一個新的數(shù)學知識有它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如何提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真正掌握知識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體驗,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物實踐能力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這節(jié)課教學順序是:分實物→同樣多→平均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及表示的含義。分實物,學生從分的結果中找出“同樣多”的一種,從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是教師并沒有抓住最佳的教學時機,在動手操作中,教師并沒有滲入“平均分”的概念,沒有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印象進入角色,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教師并沒有完全脫離教案,沒有從生活中分實物的問題中及時抽象出除法,沒有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談話,出示例課件: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小明和小紅是怎樣分蘋果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分蘋果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

  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學生知道:這種除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這種方法怎樣用算式來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6個村和3個盤的圖片、12根小棒、12個小圓片、6支鉛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師生分鉛筆,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師拿出6支鉛筆,先向?qū)W生明確:要把這6支鉛筆分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給2支,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著教師讓學生細心觀察老師是怎么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鉛筆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教師要同時拿2支給一個同學),再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最后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也就是每2支分給一個同學.分完后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6支鉛筆,每個同學2支,可以分給3個同學.

 。2)讓學生想想剛才是怎樣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學生初步認識第二種分法.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8個小圓片,按每2個放一堆,看看能分幾堆?

 。2)學生邊說邊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3)教師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教學例5.

 。1)出示書上例5,左邊的桃子圖.

  ①教師敘述題意: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幾盤?(板書或提前用紙寫好的貼在黑板上).

  ②教師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使學生知道: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

 。2)教師讓學生拿出6個桃子的圖片,自己試著分一分.(邊說邊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讓學生回答分的過程,教師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要強調(diào)兩個兩個地分,每2個放一盤,也就是每2個為一份.學生跟著老師的演示擺自己的學具.

  (4)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提問,剛才我們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結果怎樣?使學生知道:每2個分成一份(或2個2個地分的)分成了盤(板書:3盤).

 。5)教師小結.我們分桃的時候,把6個桃每2個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來計算.

  (6)結合分的過程說明算式的寫法.

 、偬易拥膫數(shù)6是要分的數(shù),寫在除號的前面.(板書:6)每份的個數(shù)是2,寫在除號的后面(板書:2);分得的份數(shù)是3,寫在等號的后面(板書:3).

  ②讓學生說一說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書).

 、圩寣W生說一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6是被除數(shù),2是除數(shù),3是商.

 。7)引導學生看書,并說說例5的圖意,讓學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質(zhì)疑問難,師生答疑.

  三、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隨堂練習

  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第1題:先讓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說分的過程.按分得的結果,把算式填全,集體訂正.然后請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布置作業(yè)

  略

  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3盤.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3

  分法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ǘ┦箤W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ㄈ┡囵B(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除法的含義.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教具和學具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ㄟ^實物演示

  知道平均分的含義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怎樣進行平均分呢?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

  例1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ㄈ⿲W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教學

  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qū)W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每盤放幾個?”“是不是每盤同樣多?”“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

  在數(shù)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

 。冢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shù),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

  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課堂教學設計說明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后,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習題精選

  1.填空把10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個.列出算式:( )÷( )=( )

  2.填空24÷4=( )讀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個( ).

  3.填空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填空(1)10除以5等于2.□○□=□(2)被除數(shù)是12,除數(shù)是6,商是2.□÷□=□

  5.應用題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4

  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法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5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P18頁,例5,練習四中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道除法運算的含義,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在溝通圖畫語言、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之間聯(lián)系的過程中,發(fā)展符號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感受數(shù)學的簡潔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除法運算的含義,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難點:理解掌握除法運算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

  課件、竹筍圖片、盤子圖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理解圖意,明確問題。出示例題

  51.這幅圖什么意思?

  監(jiān)控:

 。1)一共有多少個竹筍?從哪兒看出來的?

 。2)怎么分?從哪兒看出來的?“每4個竹筍放一盤”這句話什么意思?

 。3)出示問題“能放幾盤?”完整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

 。ǘ┗顒又,學習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繼續(xù)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1.學習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平均分的過程,繼續(xù)了解除法的含義。

  (1)能放幾盤呢?誰來分一分?

 。2)匯報,展示分的過程。

 。3)我們剛才在干什么?

 。4)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大家分的過程嗎?20÷4=5(盤)

  (5)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為什么這個意思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呢?

 。7)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嗎?

  監(jiān)控:他說的是一件什么事?就這個意思還可以怎樣表示?

  2.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20÷4=5,誰來讀讀這個算式?

  (2)誰知道這三個數(shù)在除法算式中分別叫什么名字嗎?

  除號前面的20叫做被除數(shù),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結果叫做商。(教師板書)

 。3)在這個算式中,被除數(shù)表示什么?除數(shù)和商呢?

 。4)12÷4=3中,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又分別表示什么呢?(可以用話說也可以指圖說明)

  (5)誰來說一說,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0÷5=2 15÷3=5 18÷2=9

  3.討論,深化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例4和例5,小熊貓和熊貓媽媽分竹筍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用除法計算呀?

  (四)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基本練習】同學們學得很好,如果我們把例5改成“每5個放一盤,能放幾盤?”你們還能列出算式嗎?試一試。

  學法指導:如果有困難,請你們擺一擺手中的卡片,幫助自己列一個算式,同時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并說出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各是幾?

  2.書19頁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討論與總結

  ①觀察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導學生用被除數(shù)除數(shù)等名詞來說)②被除數(shù)都是12說明什么?③除數(shù)越來越小,說明什么?

 、苌淘鯓幼兓f明什么?

 、萦纱四阌惺裁窗l(fā)現(xiàn)?想說點什么?

  3.

 。1)有()個氣球,每()個扎成一束,扎成了()束。

  (2)有()個氣球,平均扎成()束,每束有()個。

  = =

  討論: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說說算式的含義。

  4.機動題:探究活動——分花

  (1)老師在實物投影上放12朵花,

 。2)全班分成3大組,第一組選人分花,第二組選人根據(jù)分花的結果列出算式,第三組選人,口答算式表示的意義。

 。3)更換出題、列式和說意義的學生,使參與的學生不重復。

  (4)每做對一題得10分,每做錯一題扣10分,看哪組得分多。

 。ㄎ澹┱n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把一個數(shù)每幾個為一份,分成幾份也用除法計算。)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0-3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5-29

除法的初步認識一06-1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集錦15篇]06-06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實用(15篇)02-0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優(yōu)秀15篇)05-29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03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0-15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