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7 09:48: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常用【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第115頁的《對稱現象》。

  2、說教材編寫意圖

  這節(jié)課內容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和現實題材,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軸對稱圖形做好準備。

  3、說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知道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對稱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判斷對稱現象。

  情感目標: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fā)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4、說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難點:認識對稱現象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采用“觀察發(fā)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學生

  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是他們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及初步認識的簡單圖形,如學生已經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是學習對稱圖形的知識基礎。對稱這一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還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學生也看見過,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動心理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觀察發(fā)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

  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與電教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等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驗證討論,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

  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和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既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

  四、說教學程序

  總體思路 :“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chuàng)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初步感知——實踐驗證——操作應用”努力構建操作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大家要善于觀察、發(fā)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知識,胡老師就從生活中學會了一個魔術,大家想不想看老師表演一遍?(想)(魔術:印花)

  老師把白紙貼在黑板上,用毛筆在紙上畫一幅畫,然后將紙對折,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現在會產生什么現象?(兩邊一樣的畫)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幅畫,你發(fā)現了什么?(兩邊一樣)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印花”魔術的方式引入新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種特殊現象,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是“兩邊一樣”。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這種沿著中間這條條折痕對折后,兩邊一樣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隨老師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見的對稱現象,學生欣賞。)

  像我剛才所看到的這些兩邊一樣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對稱現象。(揭示課題:對稱現象)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觀察大量的現實生活的對稱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中存在許多這種對稱現象,通過學生的“看”,引出對稱現象的“兩邊一樣”同時揭示新課。

  2、折一折:

  請同學觀察老師給帶來的兩只蝴蝶圖片(一只對稱的,一只是殘缺的),它們是不是對稱圖片呢?(一只是,一只不是)為什么?(有一只是兩邊一樣,有一只兩邊不一樣)

  那么我們又怎么知道蝴蝶左右兩邊是不是一樣呢?(沿著中間這條線對折,看能不能重合)

  請同學先說一說沿哪條線分開,蝴蝶兩邊一樣,然后請同學上臺動手折一折。

  我們通過對折,看兩邊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說明兩邊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的。

  提問:請同學看一看這兩只蝴蝶,你更喜歡哪一只?(對稱的哪只)為什么?(因為它對稱的)為什么喜歡對稱的?(因為對稱的很美)

  (板書:美)

  我們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學們一定要愛護它們,不要隨意破壞我們美麗的大自然。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驗證學生的觀察是否正確,學生剛才通過“看一看”看出對稱現象是兩邊一樣,通過兩只蝴蝶進行對比來看,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折,看是否能夠重合,從而驗證學生的觀察出“兩邊一樣”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兩只蝴蝶的對比,引出對稱美,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

  3、判一判。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平面圖形,請同學來判斷一下哪些平面圖形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出示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等)

  請同學上臺折一折,看兩邊是不是一樣,能不能重合?

  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對稱的。

 。ń處煂ΨQ的圖形紙貼在黑板上)

  本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認識了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后,讓學生應用對稱現象的特征檢查我們生活中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否是對稱的,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學們知道了怎樣來判斷對稱現象,下面請同學來找一找我們校園里的對稱現象。

 。1)出示校園操場圖

  學生觀察,并從中找出對稱現象,并說一說沿哪條線分開兩邊一樣。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圖形或物體都是對稱的,你能找一找嗎?請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

 。▽W生討論,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再請學生說一說。)

 。ń淌覂蛇叺拇皯、坐的凳子、黑板、人的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伸出的雙手等)

  師:同學們,伸出你的手,它們是對稱的嗎?你能用我們的手做出一些對稱的動作嗎?

 。▽W生比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如:學小兔、舉雙手、做有趣的舞蹈動作等。)

  師:同學們,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學們剛才所說的對稱現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對稱現象?(對稱很美)

  本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生活中大量存在對稱現象,并讓學生體會到因為對稱美,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這么多的對稱現象。

  5、做一做。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都是那么美麗,我們要學會利用對稱,美化我們的生活。下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來動手制作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呢。

 。1)畫

  先將紙對折,將一張復寫紙夾于中間,任意在紙上畫一幅畫,請學生猜想打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兩幅一樣的畫)

  請幾名學生上臺動手畫一畫。

 。2)剪

  先將紙對折,先用筆畫一些簡易圖形,然后沿邊線剪開,得到一些對稱圖形。(如衣服、花瓶等)

  請學生上臺剪一剪。

 。3)折

  學生拿出老師先發(fā)的紙,自己動腦折出一些美麗的對稱物體來。

  選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做出評價。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畫”、“剪”、“折”三種簡單的制作對稱圖形或對稱物體的方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之中,同時又應用于生活。

  五、課后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同學們開動腦筋,做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對稱物體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問題?

 。ㄎ抑懒耸裁词菍ΨQ,我認識了生活中許多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對稱美,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對稱美。其實呀,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fā)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

  1、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3、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

  回到課前引入的話題: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fā)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

  六、板書設計:

  為了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對稱現象

  印花

  印花

  兩邊一樣——美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本課的知識重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對稱現象的特征是兩邊一樣,更著重體現出對稱的美。

  七、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扎根與生活,又運用與生活。教學中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fā)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位數》教材第105頁例4、第106頁例5及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qū)別,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tǒng)計量。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中位數的認識計算過程,體驗合作探討,理解認識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中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求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

  教法學法:

  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導、引導與講解相結合。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實踐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生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

  王麗同學1分鐘跳繩比賽成績如下表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績124108136132

  她這四次測試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理解題意,讓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二、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下面讓咱們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學正在進行的擲沙包比賽,他們的成績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頁例4情景圖)

  設疑:老師知道這組學生中有一名同學叫劉云,他的成績是25.8米,你們猜猜他在這組中可能排在第幾?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統(tǒng)計表。

  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朋張炎趙麗

  成績/m36.834.725.824.724.624.123.2

  從他們的成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劉云同學排在第幾?為什么劉云的成績比平均數低,還能排在第三呢?

  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

  師:這組數據中,只有兩個數比平均數大,有五個數都比平均數小,用平均數表示他們擲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適嗎?(不合適)想想辦法:從這組數據中挑出一個數代表他們擲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這是可能有些困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認識中位數。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估計,計算比較,發(fā)現用平均數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適,從而引入新的內容——中位數,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2、介紹中位數

  平均數與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有直接關系,任意一個數據大小的變化都會對平均數值都會產生影響,為彌補平均數在描述某數據組的.不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中位數。顧名思義,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間的數據它的優(yōu)點是不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師:那么,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的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動手嘗試,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數24.7 。

  師小結求中位數的方法

  a 、按大小順序排列 b、最中間的數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理解,體驗求中位數的過程,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數在統(tǒng)計學中的意義。)

  3、小結: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tǒng)計量,但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嚴重偏大或偏小時,最好選用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4、教學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學的跳遠成績表

  姓名李志強陳文王文賢趙軍張鵬劉衛(wèi)華于國慶

  成績/m3.062.902.743.522.832.892.78

  師問: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呢?

 。1)讓學生分別求出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2)同桌之間議一議,說一說。

  2.96比這一組數據中大多數數據都高,用它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合適,應選中位數。

 。3)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得出結論: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5、知識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這合作中自主探究發(fā)現知識規(guī)律,并動實踐求平均數,中位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練習。

  2、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生讀題,小組討論,共同解答,匯報交流。

  3、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學生討論自由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中位數

  例4 例5

  中位數 24.7 2.89 (2.89+2.90)/2=2.895

  按大小順序排列

  數據個數奇數:最中間的數據 數據個數偶數:最中間兩數的平均數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比較平均數,從而產生中位數的教學的必要性。本人循著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設計了“平均數有時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有時能—— 發(fā)現概括平均數時候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該用什么數表示,學習中位數——中位數與平均數的關系,——在練習中分散難點,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時候平均數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數則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數的穩(wěn)定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 656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七星瓢蟲嗎?它可是田園的小衛(wèi)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們的工作場面?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

  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剛才我們計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問題,現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這個問題嗎?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

  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

  說到豎式時板書

  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xù)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

  四、鞏固練習。

  列豎式計算

  192+58=答案

  432-153=答案

  646+354=答案

  542-169=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溝通加法、乘法的聯系

  第一組練習:

  3+3+3+3=□×□ 5+5=□×□

  6+6+6=□×□ 4+4+4+4+4=□×□

  完成算式,并說說等號左右兩邊算式表示的'意義。

  你發(fā)現了什么(形式不同,意義相同)

  小結:乘法是由加法而來,是比加法更簡便的形式,它們表示的意義都相同,都表示“幾個幾相加”

  第二組練習

  3個5相加7個2相加2個4相加

 。1)寫出乘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2)追問: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為什么可以通過加法來計算?

  一、練習

  1、出示第6題

  第(1)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完成圖右邊的填空;

 。3)完成算式:2×3=6(個)或3×2=6(個);

 。4)提問2、3、6分別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

 。5)6是怎么得來的呢,除了看圖還有別的方法嗎

  第(2)小題,步驟同上,同桌交流,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來的。

  2、出示第7題

 。1)用簡練的語言表述圖意

 。2)追問:也就是“幾個幾相加”呢

  (3)獨立列式:2×4=8(個)或4×2=8(個)。

 。4)分析乘法算式

  3、出示第8題

  (1)獨立完成算式

 。2)匯報交流

  4、出示第10題

 。1)小組討論:找出“幾個幾”并完成在書上。

 。2)匯報交流:板書2個64個2

  (3)猜一猜:幾個幾分別表示圖上的什么?

  根據黑板上的“幾個幾”分別列出乘法算式。

 。4)全班交流:結合圖意說說每個乘法算式的意義。

  三、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前思考1:

  第6題可以先讓學生看圖在括號里填一填,然后按順序用完整的話說出圖意,并根據這三句話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第7、8兩題都是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因此要給學生機會說清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還要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互相說說自己的怎么想的。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fā)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2:

  第9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改寫,再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以及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簡便。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fā)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3:

  到本課的練習,學生應該能根據情景圖,正確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同時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能說出乘法和加法的關系,能正確說出兩個乘數所表示的意義,如一個表示相同的加數,而另一個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討論,讓孩子在做和說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后反思1:

  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需要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并相互進行說說,再獨立列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說與做中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

  開放題在理解乘法的基礎上學生比較積極參與討論并能完整地敘述,例:圖中樹有2組,每組有6棵,有2個6,所以可以列2×6=12或6×2=12;人有4組,每組有2人,有4個2,所以可以列4×2=8或2×4=8等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認識毫升

  1、前面二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么做單位?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里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五、學生活動

  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

  同學們總結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教案《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二單元教案(二)》。

  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易方程的基礎上,復習解方程的過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本節(jié)課結合復習題,引導學生對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類題型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不僅實現了知識的鞏固,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尋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題型拓展開,解決類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全面回顧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關于用方程解決問題,你學習了哪些內容?

  (2)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3)你還有什么問題?

  3.小組進行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

  4.回顧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1)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式)

  (2)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倮斫忸}意,找到等量關系式。

 、谡页鲱}中的未知量,設為x,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劢夥匠。

 、軝z驗。

 、輰懘鹫Z。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疑,引入復習內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和倍”“和差”類型題的解法。

  (1)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組織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過程。

  小明和媽媽一起集郵,媽媽的郵票數是小明的6倍,媽媽比小明多100張郵票,媽媽和小明各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獨立解答后匯報解題步驟。

  ①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②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媽媽的郵票數-小明的郵票數=100

  小明的郵票數+100=媽媽的郵票數

  媽媽的郵票數-100=小明的郵票數

  ③列式解答。

  解:設小明有x張郵票,則媽媽有6x張郵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張郵票,媽媽有120張郵票。

  (2)引導學生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未知數時,需要確定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再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3.復習“相遇問題”中的方程的解題方法。

  課件出示復習題: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每時行駛75千米,乙車每時行駛85千米。已知A、B兩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兩車幾時后相遇。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①甲車行駛的路程+乙車行駛的路程=A、B兩地的總路程

 、(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A、B兩地的總路程

 、跘、B兩地的總路程÷甲、乙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ń處熥寣W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板書: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運用連加和連減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運用估算,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可以順利運算。

  教學重難點:

  1靈活運用連加連減等有關知識,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問題。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草稿紙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么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一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一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說一說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一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復習(一)提高了一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并適當加以指導。

  三.練一練

  1.第1題

  練習萬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可以列豎式計算,要求學生計算正確,在速度上不要提過高的要求。

  2.第2題

  教材通過“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個問題,不僅復習了萬以內數的感受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計意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試著解決,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第3題

  復習認識圖形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明確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之間的關系;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假分數和整數互化、假分數和帶分數互化的過程,掌握它們互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運用已有知識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幾道口算題,讓學生回答.

  通過出示幾道口算題,明確分數的意義,為下面整數化假分數作鋪墊.

  1.口算.

  0.45÷15;1.53-0.7;0.4×0.8;

  4.8×0.02;0.3÷1.5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義?

 。2)2個是幾分之幾?

  5個是幾分之幾?

  12個是幾分之幾?

  二、整數化假分數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后交流結果.

  教師提出問題,先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然后師生一起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明確解答的過程.

  師: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

  學生思考,自主嘗試,然后教師在標有1、2、3、4、5的直線上表示出來.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里面有3個,是,2里面有(2×3)個,是。

  ……

  2.

  教師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自己結論.

  師:整數怎樣化成假分數?

  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師: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與整數的乘積作分子.

  3.練一練

  熟練掌握轉化方法。

 。1)把2、4、7分別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數;

 。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

  師引導學生:整數(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數(0除外)的假分數。

  三、假分數化整數或帶分數

  1.出示例題

  教師出示例題,師生一起解決.

  指導學生寫出假分數和帶分數,再讓學生觀察,討論直線上同一個點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使學生了解對應的假分數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是分數部分的學習.

  問題:把下面直線上的點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出來.

  (展示圖片:例題二)

  師生一起解決.

  師:直線上同一個點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是怎樣的?

  2.假分數化帶分數

  1.師:怎樣把化成帶分數?

  (教師用課件“分數的再認識(二)”演示)

  2.練習:把、、化成帶分數。

  方法:假分數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是分數部分.

  3.帶分數化假分數

  師:怎樣把、、化成假分數?

  (教師用課件“分數的再認識(二)”演示)

  方法:用帶分數的分母乘以帶分數的整數部分,所得的積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數的分子,假分數的分母與帶分數的分母相同。

  4.試一試

  列出式子,讓學生解答.

  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問題:把下面的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生:=15÷7=2……1

  =24÷8=3

  ……

  四、練一練

  讓學生自行練習.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先讓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3題,是試一試的變式練習.指導學生弄懂題目要求,再自己涂色.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要講一段小貓釣魚的故事。

  一、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1、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后他們每人數了數自己的魚,大虎釣到7條魚,二虎也釣到6條魚,只有小虎才釣到2條魚,你能用圓形代替魚,擺出他們釣魚的條數嗎?(豎排或橫排擺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釣得這么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說,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這時二虎突然說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讓三個人一起去觀看卡拉OK比賽呢?

  3、怎樣才能讓每個人的魚同樣多呢?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個人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個人也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方法二:大虎拿出兩條魚給小虎,二虎拿出1條魚給小虎,這樣每個人都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

  5條是大虎釣魚的條數嗎?是二虎和三虎釣魚的條數嗎?我們給他起個名字,5條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釣魚的平均數,我們可以說他們平均每人釣了5條魚。

  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來她們也去釣魚了,花花姐妹可是釣魚的高手。大虎:“你們平均每個人釣了多少條魚?”

  2、這是花花姐妹釣魚的條數,你估計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約釣到多少條魚?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釣了多少條魚呢?

  三、歌唱比賽,理解平均數的必要性。

  1、森領卡拉OK大賽就要開始了,許多小動物都趕著去觀看比賽呢!

  2、森林里好多鳥類都參加了比賽,最后的決賽是在黃鸝和百靈鳥之間進行的,讓我們來看看決賽成績。這是四位評委為黃鸝打出的分數,分別是96、85、90、93,當最后一位選手百靈鳥登臺演出的時候,評委之一的貓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評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評委為百靈鳥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賽結束了,組委會正在做最后的頒獎準備,

  3、你知道誰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嗎,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理由。

  4、黃鸝是4位評委打出的分數,而百靈鳥是3位評委打出的分數,因為評委的人數不同,所以算總分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賽是取平均分來決定比賽成績的。

  四、生活中靈活應用平均數

  看完卡拉OK比賽,三位貓兄弟覺得天氣太熱,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飲店買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難題了?(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雪糕呢?)

  這是小熊冷飲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的情況,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五、平均數的應用

  看完卡拉OK比賽,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電視,突然他們被一則招聘啟示吸引住了,(讀招聘啟示)森領國王足球隊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隊,作為狂熱的足球愛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當然都想加入森林國王足球隊啦,這是三兄弟最近5個賽季的進球數,你認為他們當中誰更有可能被森林國王足球隊選中?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6-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8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1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1

小學數學教案03-17

小學數學教案(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