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jié)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增進對樹的了解。
2、制作樹的朋友。豐富主題墻面的環(huán)境的布置。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做“樹的朋友”的調查。
2、圖片:太陽和樹、雨水和樹、松鼠蹲在樹上吃松果、藤條纏繞在樹上、有鳥窩的樹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體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交流調查表
1、每位幼兒都調查過樹的朋友,知道樹有哪些朋友了嗎?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
3、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上。
二、樹的朋友真正多。
1、根據幼兒的.交流,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樹的朋友?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系。
3、啟發(fā)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怎么樣分配角色 ,表演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每個小組的表演,說說他們分別演了哪幾件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樹旁靜靜地開放,一只小松鼠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一頭熊在樹洞里東面,一只啄木鳥在為樹捉蟲等等。
三、豐富“樹的朋友”的主題墻面。
1、引導幼兒觀察“樹朋友的家”的主題墻面,啟發(fā)幼兒把“樹的朋友”增加到原來的主題墻面上。
2、幼兒自選內容,制作某一樣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主題墻面。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化過程。
2、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體特性。
活動準備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體飲料,各種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品,如面粉、白砂糖、鹽、粉筆、紙片、糖紙、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三杯白開水
(1)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勺白糖攪拌至糖化在水中。
。2)另一個杯子中放進一勺鹽,攪拌一會至鹽完全化在水中。
(3)讓幼兒品嘗三杯水的味道。
討論:三杯水的味道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糖和鹽哪兒去了?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討論:什么東西在水中能化?什么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讓幼兒用準備好的固體飲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杯子中的變化。
4、比較怎樣化的快。
帶領幼兒比較不同條件下的'溶解情況。
。1)兩塊同樣多的肥皂分別放進熱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塊肥皂化的快。
(2)同樣多的一塊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進一種水(熱或冷)中,它們化的一樣快嗎?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化現象,并積極動手操作。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一、通過游戲、討論等活動,讓幼兒感知、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名稱及材料。
二、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收集各種口袋(塑料袋、網袋、布袋、紙袋、蛇皮袋、麻袋等)。
二、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魚、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條。
三、知識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參觀菜場、垃圾場、醫(yī)院、馬路,并與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玩口袋,認識了解各種口袋的名稱及材料。
1。幼兒游戲玩各種口袋。
2。幼兒認識各種口袋。
3。幼兒根據材料的不同為口袋分類。
二、操作活動:嘗試了解口袋的用處,并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
1。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討論口袋的用處。
2。幼兒嘗試用各種各樣的口袋裝物品,并記錄自己的嘗試結果。
3。師生共同小結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三、結束活動: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總體評價意見:
優(yōu)點:
1、在豐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兒活動的多樣性,在不同材質口袋的對比中,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幼兒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質的口袋的特性。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記錄等活動來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
3、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真正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4、教師能注重在活動中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不斷提高幼兒的活動情趣。
5、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幼兒始終在玩中學,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指導思想。
活動建議:
如果能讓幼兒分組記錄,就不會太擁擠,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了解幾種常見小動物耳朵的特點,激發(fā)幼兒對探索動物耳朵的興趣。
2、 初步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制作動物的耳朵,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兔、大象、小熊、小雞、小狗、小馬、小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它是誰
1、出示小兔的背影,猜猜是誰來了?
小結:原來小兔的長長的半圓形的耳朵是長在頭頂上的。
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頂上的?
2、出示被遮住一半的大象,猜猜又來了誰?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長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的?(大象的耳朵長在頭的`兩邊,大大的像扇子)
小結:原來大象的耳朵大大的長在頭的兩邊,小朋友想想還有什么動物,它的耳朵也是長在頭的兩邊的?我們小朋友的耳朵長在哪里?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現在誰來了?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樣?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狀的,長在哪里?(小熊的耳朵是半圓形的,長在頭角上)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角上的?
4、原來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除開形狀不一樣,長的地方也有不一樣,但是它們有非常敏銳的聽覺。
二、探索其它動物耳朵的興趣
1、看又來了一只小雞,咦,小雞有沒有耳朵?它的耳朵長在哪里?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小雞是有耳朵的,小雞是沒有外耳,只有內耳,但它們同樣都可以聽到聲音。
2、還有什么小動物和小雞一樣,只有內耳,沒有外耳?
三、扮演小動物
1、今天我們知道了小動物的耳朵有這么多不一樣的地方,有的長的位置不一樣,有的形狀不一樣,小朋友,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的耳朵,是什么樣的?長在哪里的?想不想來做一做,學一學?
2、幼兒動手制作,扮演小動物。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動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長在什么位置?形狀又是怎樣的?
3、小動物狂歡 哇,有這么多小動物,我們和小動物一起唱歌跳舞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對于這樣的活動孩子十分喜歡,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與耳朵相關的一些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fā)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fā)現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驗:在哪里發(fā)現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構,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9-19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4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5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