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思路:
文章的人文氣息和抒情色彩很濃,如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缺乏人文氣息。
初步設計以情境導入,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教學始終,力求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學課時:
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文章流露的真摯感情。
2、理解標題的雙關含義。
3、掌握本文的結構。
難點:第3點
多媒體:PPT制作歌曲《送別》夾竹桃圖片電影《城南舊事》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送別》,詢問學生聽完后有什么感覺?
歌曲用音樂的語言告訴學生這是一種離愁別緒,離別的惆悵和失去親人的悲傷,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失意悵惘盡在不言之中,而課文使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而已。
。ǔ潭雀叩陌嗫梢匀嘞葘W唱這首歌,程度差的班較困難)
只要學生領會到這層感情基調,就進行課文賞析了。
二、 標題的解讀,運用討論的方式。
1、 雙重含義
質疑:重音應放在哪里?落了——花兒凋謝了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謝了
詢問: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2、 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線索的作用,類似學過的課文《紫藤蘿瀑布》。
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3、 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討論得出的結論大概幾點:
a、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b、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c、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d、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由上述幾點闡發(fā)出來的'觀點點到為止即可。
三、 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jīng)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問題a,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即可。
回憶爸爸的事:
1、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
2、爸爸愛花的情形
3、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jīng)過
問題b,有四處:
1、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
2、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
3、“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
4、“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問題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作業(yè):采訪爸爸,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作為父親的感想,寫成小作文,明天交。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好!現(xiàn)在我們先聊一個數(shù)學話題,能告訴老師什么叫平分嗎?(板書平分)。
生:平分就是分成相等的兩份。
師:世界上哪些事物可以平分?
(生自由談。)
(再板書生命)看了“平分生命”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生:生命怎么可能平分呢?
生:“平分生命”一定含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師:說得好,那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沒讀通順、沒讀過癮,別停下來。(學生讀書)。
師:讀了這個故事,我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猜猜老師想提的問題是什么?再讀讀書,猜一猜,看看誰是今天的問題專家。
生1:老師,您也許會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2:“平分生命”贊揚了一種什么精神?
生3:文中小男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都想猜出正確問題,老師微笑不語)
師:你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看來剛才大家讀書的時候都思考了。我們就應該這樣讀課文,但是每個人在讀書時認識不同,所產(chǎn)生的疑問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讀了文章,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樣嗎?
(學生很意外)能說說嗎?
生:讀了文章,我很感動,喜歡這個小男孩。
生:我覺得這個小男孩很了不起。
師:和老師想法一樣,你喜歡他什么呢?
生:他很勇敢。
師:概括得好,請同學到文中找找表現(xiàn)男孩勇敢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
師:把你畫的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讀后還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四人小組合作時,要互相幫助,按1—4號順序說。
生:小組內(nèi)交流。
師:同學們推薦剛才發(fā)言最出色的同學,說給全班同學聽。 (學生發(fā)言)。
······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再回到課文中,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這個年僅10歲的男孩面對死亡而如此勇敢?
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
生:默讀課文,畫句子。
師:畫好之后,咱們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們會知道更多。
生1:我畫的句子是: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fā)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這句話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為妹妹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偉大情懷,他以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生2:“醫(y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這是小男孩的話,這句話是小男孩顫抖地問出來的,因為他以為自己活不長了,他年僅10歲畢竟害怕死亡,這句也表現(xiàn)他對妹妹深深的愛。
生3:“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
師:小組討論一下。
師:猶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這僅僅是短短的一會兒,是親情促使男孩下定了死亡的決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點了點頭”看似簡單,細品,就會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力量。
師:請同學們結合文中圖片感受一下貝貝的表情及心理變化。
師:剛才同學們匯報了描寫男孩的神態(tài),言行的語句,也都談了自己的體會,我建議同學們來扮演小男孩,分角色讀讀課文,你們愿意嗎?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男孩害怕、勇敢、驚喜等心情,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師:同學們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說一句什么話?說一說。
生1:兄妹親情,平分生命。
生2:愛是人間永恒的話題。
生3:有愛才不會孤單。
生4:只要有愛,才有美好的一切。
生5:親情是勇氣的源泉。(眾生鼓掌,師點頭微笑)。
師:親情是可貴的、偉大的,同學們無時無刻不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講一講你或別人充滿親情的小故事吧。
生:講故事(略)。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充滿了情與愛;丶乙院,請將你感受到的親情傳達給你的親人吧!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獲幸福的。
教學案例分析:
以疑促讀 營造情景氣氛
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chuàng)設一種恰當?shù)那榫,通過對情景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一開始,教師富有新意的導入,以聊天的形式將學生輕松的帶入文本,以疑促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欲望。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學生都愿做老師的知心人,又都想成為“問題專家”,調動了學生讀書思考質疑的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安排學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處,給予了每個學生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從而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重視學生、關愛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變生硬灌輸為師生共同探討,使枯燥的課堂充滿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情緒受壓抑,思維閑置,學習效果差,所以,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多組織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
本節(jié)課情景教學的設計,我認為有效地把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兄妹親情的偉大。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同時也對親情的愛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能用書后的詞語造句。
3.通過探究式閱讀,自主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愛因斯坦?jié)撔目茖W研究,不拘生活小節(jié)的品質和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設計特色:
探究式課堂教案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猜題導入
1.板書課題
2.讓學生就題目猜測應該寫些什么,想表現(xiàn)誰。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說明要求:讀通、讀順;能說出課文寫了什么、想表現(xiàn)誰;說出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
2.讀后檢查;讓學生選讀一段,了解讀通情況;用一句話說說自己讀后的收獲。
三、鞏固字詞
1.音:指讀生字并組詞,正音辨形(蓄——畜)
2.形:認識“裹”的字型規(guī)律(有:哀、衷)
3.義:讀第3題,說說詞義。(注意采用多種方法,不讀解釋)
四、再讀理序
1.分節(jié)指讀
2.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的先后順序)
3.分段,說說段意。
4.概括小標題(板書)
相撞——相遇——相邀——相處
五、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辨字組詞(自己編題)
3.分段,寫段意。
實踐作業(yè):
找資料,寫一段介紹愛因斯坦的話。
第二課時
一、揭示探究主題
1.名言激趣:愛因斯坦是名人,老師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老師看大家能否結合課文,提出一個做有價值的問題呢?(讓學生自主圍繞課文提問)
2.揭示主題:關于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父親、小女孩、愛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個小主題,通過閱讀課文、找資料來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確重點:應該以哪一個為重點研究主題?(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題
1.先各自讀書,研究重點主題;再研究另一個主題。
2.小組合作:交流、完善結果,要求有一人說出結果。
三、交流推進探究
1.父親的看法;認為是——引導學生展示上節(jié)課收集的資料,進行證明。
2.小女孩的看法:認為不是——讀第2自然段,說自己的理由——根據(jù)第2、3段,說說自己的.理由——辯論:愛因斯坦為什么連衣服也穿不整齊?(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jié)的品質)——角色表演,表現(xiàn)、體會愛因斯坦對孩子的關愛(讓學生選一個內(nèi)容表演,評價是否表現(xiàn)出愛因斯坦的兩個品質。)——朗讀,表現(xiàn)(選一個部分讀)——引導: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的人?(天真、可愛,不迷信權威,與人交往有禮貌,有辦法等。)
3.愛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說明什么;讀有關句子——說說自己的認識(謙虛)——小結:謙虛是他成為偉大的人的一個原因,謙虛就是偉大的人更偉大。
4.我們的看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結。
四、總結表現(xiàn)結果
1.學生小結: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確的,因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問題的角度。
2.自由表現(xiàn):選擇一個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情朗讀、角色表演、邊讀邊演)來表現(xiàn)出你對課文的理解。
五、作業(yè)
實踐作業(yè):與人合作,寫成課本劇并進行角色表演。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02-21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
(精選)語文教案08-17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0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樂園教案06-08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2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24
語文教案[精選]10-19
【精選】語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