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單位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度單位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度單位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1~62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掌握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學會根據(jù)進率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和主動參與、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掌握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靈活多樣的換算方法準確、迅速地進行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投影片(或小掛板)
學生:每人準備直尺一把、7厘米長的一張紙條、1米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出來?(從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從小到大說。)
2.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3.填空(投影或掛板出示).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10分米=()米10厘米=()分米10毫米=()厘米1米=()厘米然后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的?
二、操作體驗
1.教學例3
。1)獨立操作。
師:請每個同學動手量一量桌上的“紙條”長幾厘米。(教師事先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7厘米的.紙條)
學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
(2)指導正確的測量方法。
強調:測量紙條的長度時先用紙條的左端對準0刻度,看紙條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數(shù)幾,紙條就是長幾厘米。
。3)研究問題。
提問:把紙條的長度單位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可能會有多種方法,只要正確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
。4)質疑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7厘米=70毫米)為什么?
明確:因為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書:7厘米=70毫米)
。5)追問:70毫米=()厘米,該怎樣想?
借助線段圖進行講解。
明確:因為10毫米=l厘米,70毫米就是7個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說明,一個關系式(如1厘米=10毫米)正反兩個方面都可以用。
。6)練習:先填空,再說出思考過程。
2厘米=()毫米4分米=()厘米3米=()分米
提問:通過上面的習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板書: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圖。
。2)提問:一張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單位怎樣表示?
同桌同學討論,匯報交流。板書:80厘米=8分米
強調:因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個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3)練習,說出思考過程。
20毫米=()厘米60分米=()米
5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
質疑:通過這幾道習題,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板書:
三、鞏固應用
1.6千米=米4000米=千米
2.園林工人要在一條路旁植樹,每5米劃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劃分多少段?
3.2千米=米3000米=千米
4千米=米6000米=千米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課題:長度單位的換算)
怎樣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五、課外實踐作業(yè)
量出100米的距離,試走一下這100米要走多少步?用幾分鐘?
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ㄒ唬┙M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ǘ┙M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今天,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長度單位教案3
課題二: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68頁例3、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十七的第3、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7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將紙條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量一下紙條的長度是幾厘米。對量得不正確的加以指導。
教師:這張紙條的長是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呢?(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板書:7厘米=(70)毫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想的?(可讓學生先討論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見。)
可能有的學生用數(shù)的方法,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的。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應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
2.教學例4。
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寫字臺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書。
教師:這個寫字臺高多少厘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啟發(fā)學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個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師還要說明: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七的第3、4題。
1.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重點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2.第4題,教師巡視,重點觀察第2小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第2小題應該怎樣做。使學生知道:只有相同長度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
如果有時間,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該題答案是:兩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70毫米(40+40-5-5=70),三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100毫米(40+40+40-5-5-5-5=100)。
長度單位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68頁例3、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十七的第3、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7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將紙條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量一下紙條的長度是幾厘米。對量得不正確的加以指導。
教師:這張紙條的長是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呢?(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板書:7厘米=(70)毫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想的?(可讓學生先討論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見。)
可能有的學生用數(shù)的`方法,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的。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應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
2.教學例4。
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寫字臺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書。
教師:這個寫字臺高多少厘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啟發(fā)學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個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師還要說明: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七的第3、4題。
1.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重點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2.第4題,教師巡視,重點觀察第2小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第2小題應該怎樣做。使學生知道:只有相同長度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
如果有時間,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該題答案是:兩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70毫米(40+40-5-5=70),三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100毫米(40+40+40-5-5-5-5=100)。
長度單位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p.3~4頁的例3及練習一4~5題認識長度單位----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認識米尺,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 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學具準備:
長短不一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通過上幾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測量物體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
1.那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比劃一下(和一根手指的寬差不多)
2.請小朋友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你是怎么表示的?(我是從0到2;或2到4等等)
3.要知道數(shù)學書的長和寬怎么辦?(要用尺子量)全體學生動手操作,并指名學生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1、要知道黑板的長是多少?怎么辦?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請一名學生拿著學生尺到講臺前量出黑板的長度,看看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你有什么感覺?(很麻煩,不夠準確)那怎么辦?學生想辦法
2、然后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
“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
“那量教室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3、小結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短的尺子量,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長等比較長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三、新課。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以及進率。
。1)、教師拿出米尺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仔細觀察米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數(shù)完后,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數(shù)的?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3)、比一比大約多長是1米,量一量1米到你的什么地方。
。4)、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教室里的哪些物體大約是1米,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5)、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2.用米量。
。1)認識各種的度量工具
課件出示各種的工具(盤尺、布尺、鋼卷尺……),介紹他們的用途
。2)估一估
教室的長大約幾米?學生估計,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量一量
這么多的工具,你準備選用哪一種?讓不同選法的人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可以請助手)得出合適的答案
出示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然后請兩名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量時,要告訴學生要量的物體的左端要對準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對著卷尺上的刻度幾米多少厘米,要量的物體的長度就是幾米多少厘米。學生量完后,把結果告訴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書上。
。4)讓學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長度,看大約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第4題的第1、3個測量活動,可以讓學生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身高和課桌的寬,填在教科書上。小床的長度可以讓學生當作作業(yè)回家量。
2、小組合作完成第6題。
3.第9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校對。
五、總結。
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呢?
長度單位教案6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的長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來量,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具:1角硬幣 回形針 小方快 小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二年級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師國慶節(jié)到了,聰聰和明明正在準備宣傳板報,看多漂亮。ǔ鍪緵]有花邊的板報)咦,好象還缺點什么。貼上美麗的 花邊吧。一會兒,他們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貼了兩種花邊的板報),聰聰說:我的貼得快。明明說我的貼得快。同學們你們說誰的速度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1:聰聰?shù)乃俣茸羁臁KN的花邊長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貼的花邊長些。
生3:一樣快。他們貼的花邊一樣長。
師:到底誰貼的花邊長?我也看不出來。你們有什么辦法比出花邊的長短呢?
生:可以用鉛筆來量一量
師:你的辦法真好!當我們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體的長短時,就可以找一個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長度。
師:比如,我們要量著本數(shù)學書的寬,(出示數(shù)學書,老師帶著學生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寬)也就是這條邊有多長,我們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來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師:不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來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們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兩人一組,沒個同學選取一種物品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開始吧。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數(shù)學書的寬)
師:都量完了嗎?請你上去量給大家看看。(點一生帶回形針上展示臺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
師:請大家仔細看看,他量怎么樣?
師:你也是這樣量的嗎?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有幾個物品那么長?
生1:數(shù)學書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
生2:數(shù)學書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數(shù)學書的寬有2把小刀那么長。
生4:數(shù)學書的寬有15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都是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1:因為我們用的物品不一樣有的是回形針、有的是硬幣。
師;對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有的人量的結果又相同,這是為什么?
生:他們用的.餓物品是一樣的。
師:看來我們要得到相同的結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
師;好,我們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好嗎?
(學生動手量,師巡視指導)
師:都量完了把誰來說一說你們組量的結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長
生2:文具盒有9個硬幣那么長
生3: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4:文具盒有20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請觀察并比較一下兩次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怎么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小組交流討論)
生1:課本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師:為什么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生:因為兩次用的物品不一樣。
生:文具盒比課本的寬要長,正好7個回形針比5個回形針長。
師:你們聽清楚他們說的嗎?請你在說一遍。
師:你們真會觀察,用同樣的物品做單位來測量就能很快比出物體的長短。(板書)
師:剛才我們在量數(shù)學書的寬,文具盒的長的時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長度單位(出示課題:長度單位),才使得我們量出的結果各不相同,還與事實不符。所以,我們在去量物體長度的時候,選擇做標準的物品就應該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樣的物品
……
師:對,要用統(tǒng)一的物品,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要把長度單位統(tǒng)一。(補充課題:統(tǒng)一)
師:我們把課題一起來讀一遍。(學生讀)誰來說一說統(tǒng)一長度單位是什么意識?
三、有趣的故事。
師: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知道統(tǒng)一長度單位非常重要,讓我們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們?yōu)槭裁匆蚣埽?/p>
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不打架?
四、標準的選擇
師: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同學們認為選擇什么物品做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1:小刀
生2:硬幣
生3:小方塊
師:量較長的物體,我們就用較長的物品做單位,量較短的物體,我們就用較短的物品做單位。如果要量這張小賀卡的邊,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小方塊
師:好,我們就用小方塊做單位來量賀卡的長邊和短邊
學生操作后匯報
師:賀卡的長邊有——14個方塊長,賀卡的短邊有——10個方塊長,長邊比短邊多幾個方塊長?(4個)
五、鞏固練習
(1) 師:先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幾種蔬菜——(師演示課件:由凌亂到整齊。)
這里的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長呢?這到題是我們課本第2頁“做一做”的第一題,請同學門在書上完成
(2)同學們在看,這里有一些文具——
(師出示課件:)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多少個方塊長?
六、小結略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課堂實錄 來自數(shù)學網(wǎng)的精品推薦。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sxsk/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課堂實錄來自數(shù)學網(wǎng)的精品推薦。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sxsk/
長度單位教案7
教學內容:
用厘米作單位測量長度
教學目標:
1、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
2、在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能正確使用尺子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斷尺測量
教學準備:
直尺、小棒1厘米,7厘米小棒、吸管,紙條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chǎn)生需要
通過聽故事《阿福作新衣》的故事引發(fā)沖突,從而產(chǎn)生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引出課題《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觀察體驗,探索方法
。ㄒ唬┝私馊藗兂S脕頊y量物體長度工具:米尺。
1、通過觀察,同桌交流,集體匯報發(fā)現(xiàn)直尺上的(數(shù)字,刻度線,字母)等,達到初步認識直尺的目的。
2、認識1厘米
。1)認識直尺上的1厘米
先課件演示01間的1厘米長的線段,認識1厘米的長度。然后通過學生找一找直尺上還有哪一段長1厘米?同桌相互指一指,說一說,然后集體匯報認識直尺上的1厘米的長度。并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通過比一比初步建立直尺上1厘米的表象。
。2)感受生活中的1厘米
通過找一找的活動真正建立實際生活中1厘米的'表象。師: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杯子中1厘米的小棒,觀察它長度是長還是短?(短)再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或物體上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大約是1cm?
。3)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讀一讀。感受一下文字和用字母的優(yōu)越性。
3、認識幾厘米
(1) 找一找:同桌合作在你直尺上分別找出哪一段長2厘米,5厘米。
(2) 分組練習,歸納出讀數(shù)的一般方法,初步體驗從0起讀數(shù)的優(yōu)越性。
。ǘ┯美迕鬃鲉挝粶y量物體長度
1、探究測量方法。
。1)學生自主測量紙條,并把長度記錄到紙條上。
生獨立操作,師作巡視和作一定的指導。
(2)同桌交流量法和結果。
(3)抽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量法,并優(yōu)化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量的?用實物投影展示,教師傾聽并引導學生表述。 及時請學生評價方法的對錯。還有不同的量法嗎?通過對比優(yōu)化學生的方法。 請小朋友們想想,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注意什么呢?(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著幾,要仔細看清楚)
2、量小棒和吸管,并記錄到課練本上。鞏固測量方法。
3、測量紙條的長度,了解不是整刻度的該怎么讀數(shù)。
三、強化訓練,深入拓展。
1、完成練習十三1題。認刻度。
2、斷尺測量,量出橡皮的長度。
3、判斷測量方法和結果。
4、估計,并測量書的長度。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測量的這些物體的長度,你感覺在生活中屬于長還是短?一般情況下,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單位。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這節(jié)課表現(xiàn)最棒的組是哪組呢?
長度單位教案8
教學內容:練習三十的第11—15題。
教學目的:
1、通過長度單位間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
2、通過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3、通過解答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做練習三十的第11題。讓學生做在書上。
二、混合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2題。
這題是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做題前,讓學生分清面積單位還是長度單位。
、500厘米=( )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鐬槭裁500厘米=50分米, 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練習三十的第13題。
先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應該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三十的`第14題。
這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有關計算面積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粉刷這面墻壁,實際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谶@部分的面積怎樣計算?
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三十的第15題。
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畫,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不同畫法板書出來。
長度單位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6—7頁,
教學目標:
鞏固厘米和米的認識,它們之間的進率以及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針,準備一條長十幾厘米的紙條。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題
完成課本圖中鉛筆的長,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鉛筆的長度。注意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適當復習。
第二題
量一量自己的鉛筆,練習本,和準備好的墨水盒。延伸練習,量一量其他的東西。
第三、四、五題
第3、4、5題,是實際測量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實際的測量需要選擇該用什么工具。
第六題
先估測再實測,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的觀念。
第七、八題
根據(jù)對線段定義的理解判斷圖形是否是線段,先讓學生復習線段的定義,以便判斷。先估測再實測,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的觀念。
第九題
第一次出現(xiàn)帶單位計算。計算第一題時,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進行計算,如14厘米的紙條剪去8厘米,還剩幾厘米。再類推到第2小題。
第十題
利用學生的視覺差,讓學生判斷。
第二單元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筆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shù)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8—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和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材的能力、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和全年級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嗎?(出示主題圖)可是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么辦呀?
師:你認為哪兩個班可以坐一輛車?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這些算式我們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你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嗎?
二、新授
1、教學例1、例2
(1)讓學獨立完成
請你從這四道算式中任選一道,用列豎式的方法去計算,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課本的第9頁,也可以問問旁邊的小朋友。
請四個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練習本上做
請板演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組討論
在剛才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來的,列豎式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請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駔里說說。
學生匯報
2、教學例3
。1)36+34=70
這里還有一題,你是怎么算的?(先算個位上的6+4=10,怎么寫呢?在個位寫幾?十位呢?在個位寫0,向十位進一,在十位上寫個小小的1,表示1個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來就是70。
。2)36+35
大家能通過計算幫助學校解決坐車的難題,真了不起,可我還有個難題,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輛車嗎?為什么?
請你列豎式計算,并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嘗試)
你是怎么算的?還有誰想說說自己的算法,為什么這道題,你是都是從個位算起,不是從十位算起?
小結算法:列豎式計算時,除了要注意我們前面說的,還要注意什么?
3、出示課題
師:這三道算式和最后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筆算,筆算就是列豎式計算。(板書課題)
你認為什么時候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比較好?
全課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三、練習
1、利用今天學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皮卡丘就想請大家?guī)蛡忙,它想買兩件小家電,我們陪他到家電城看看好嗎?
誰為它介紹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請你幫宛選兩件小商品,用豎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錢?
2、皮卡丘謝謝大家的幫忙,它請我們四人小組每個小朋友輪流提一個用加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讓其他三個小朋友列豎式計算,提問題材的小朋友還要負責批改,最后還請你們評價一下你們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樣
長度單位教案10
一、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二、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點:
1、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五、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六、單元教法設計
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tǒng)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1、2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學會量物體的正確方法,知道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擺放,要放平擺直
2、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3、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4、鼓勵學生先估測再測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用實物測量,體會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感知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課件,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小刀,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 演示“小馬過河”課件,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能不能幫幫小馬,讓她順利過河?
二、 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可以是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或者小正方體,同學們一起來量一量我們數(shù)學課本的寬,好嗎?
師:同學們量得數(shù)學課本的寬是多少?告訴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量的啊?
生:……
。ń處煱褜W生的回答板書寫到黑板,出現(xiàn)了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的情況)
師:同學們請觀察這里(教師指著板書),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生:……
師:哦,對了,我們發(fā)現(xiàn)啊,同樣是數(shù)學課本的寬,但是,為什么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xiàn)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不同長度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體。课覀円黄饋砹苛繑(shù)學書的長,鉛筆盒的.高吧。
……(教師把結果板書到黑板)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呢?(教師指著板書)
師:對了,同學們觀察的真好。學校課本的寬是5把小刀長,鉛筆盒也是5把小刀長,它們一樣長嗎?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xiàn)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三、 拓展延伸
。ㄔ摥h(huán)節(jié)的被測量物體不是非常的規(guī)則,主要拓展一下估測和測量方法)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寬呢?同學們先估測一下,然后再認真測量,看看自己的估測對不對?
師: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
四、 聯(lián)系實際,活動體驗
。ㄔ摥h(huán)節(jié)除了鼓勵學生估測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知道,有些物體,可能不是一個一個地擺,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師:同學們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學們在教室里頭,找找自己喜歡的物體,先估測一下它大概多長,多寬或多高,然后再測量一下,好嗎?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嗎?
五、 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幫助啊?今天學到的知識,你覺得它有什么用啊?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
二年級上冊第3―5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讓學生了解刻度線的概念,會認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學生掌握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并體會多種方法測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準備:厘米尺,課件,長短一樣、顏色不同的線繩(學生每人2根)
教學過程:
長度單位教案11
課題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68頁例3、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十七的第3、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7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將紙條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量一下紙條的長度是幾厘米。對量得不正確的`加以指導。
教師:這張紙條的長是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呢?(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板書:7厘米=(70)毫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想的?(可讓學生先討論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見。)
可能有的學生用數(shù)的方法,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的。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應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
2.教學例4。
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寫字臺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書。
教師:這個寫字臺高多少厘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啟發(fā)學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個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師還要說明: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七的第3、4題。
1.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重點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2.第4題,教師巡視,重點觀察第2小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第2小題應該怎樣做。使學生知道:只有相同長度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
如果有時間,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該題答案是:兩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70毫米(40+40-5-5=70),三個鐵環(huán)連在一起長100毫米(40+40+40-5-5-5-5=100)。
長度單位教案12
教學內容: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小木塊、曲別針、硬幣、鉛筆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上數(shù)學課,數(shù)學課上我們都經(jīng)常用到些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課本、練習本、鉛筆、鉛筆盒等。
我們每天都用它,可以說是在熟悉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它們有多長嗎?咱們來量一量好嗎?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二、測量統(tǒng)一長度
1、(1)我們先來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ㄆ溜@數(shù)學課本)你們認為該怎樣量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邊的物品來量。
同學們,別鎮(zhèn)、三角形、和小方塊,你們任選一種來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測量方法)
(2)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2、分組匯報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問: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數(shù)學課本的寬,而結果卻不一樣呢?
4、小組討論匯報
5、再次讓選用統(tǒng)一物品測量的學生展示測量結果。
小組討論看能得到什么啟發(fā)。
6、小結: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做標準進行測量。
三、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你喜歡的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匯報結果提出為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課本的常識5個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總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和實際不服,應該選用統(tǒng)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3)單項練習課本與鉛筆盒哪個更長一些,請同學們用小木塊測量一下。
匯報測量結果
四、練習
做一做第1題:提示學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東西對準各自的豎線比一比。
做一做第2題: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測量。
做一做第3題:
用正方體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腦子里完成。
五、總結: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些什么?
六、安排作業(yè):做一做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 學 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3.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4.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5.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刻度尺。
二、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主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三、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五、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一1~3題,第6題做在課本上。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 學 過 程
一、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
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二、展開認識米
1.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1)介紹米尺
。2)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實踐活動
1.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jiān)督幫助。
2.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四、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
五、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一4、5題。第8、9題做在課本上。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教學具準備:尺子、課件等。
教 學 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你能說出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嗎?
(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2、我們在畫這些圖形的時候,他們的邊都是由線段組成的。
告訴學生上面這些都是線段。
二.測量線段的長度
1.用尺子量一量課本第五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把兩德的結果些在書上。
2.線段與曲線的對比認識
3.線段“直”的特征。
三、屏顯: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分組討論
……
通過剛才的討論,你多線段有哪些認識?
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在紙上任意畫一條線段。
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線段的畫法。
四、指導線段的畫法
五、猜一猜游戲
課件出示同一條線段(橫著和豎著的)猜一猜哪條線段長一些?
引起學生的爭論,爭論后課件演示:把兩條線段重合比一比。
六、學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兩張同樣長的紙條式一式,要一張橫著,一張豎著看。
七、動手做一做
請同學們任選一條鐵絲,做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并量出每條線段的長度。
誰能找出我們生活當中物體上的線段。
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有關知識,你對線段有了哪些認識?
九、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第7、8、10題,填在書上
線段-第二課時反思:
利用已學知識引入,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比一比等多種實踐方式,只管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線段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聯(lián)系實際,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線段問題,讓小組進行自評、互評,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意識.
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既抽象又實際,教學時要緊扎線段的兩個特征,除了設計與生活情境結合的直觀學習線段外,還應引導學生力所能及地從實物到想象,從具體到抽象,從而引起質疑提出疑問.通過討論來提高認識.并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線段,進而畫線段.
整節(jié)課的設計可以從觀察實物到想象、推理、討論.如對線段"端點"的認識:"有盡頭的""這些東西在兩端有兩個頭""線段是細細的自來水、線"等.
由于實踐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整節(jié)課應提倡學習方法多樣化,充分尊重學生的想象與自主.
。ǚ此嫉谝徽n時)
長度單位是學生首次認識到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為替以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打好基礎,本節(jié)課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生直觀感受上尤為重要。
課的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從生活實例出發(fā),讓學生體會到測量長度單位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展開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比一比等多種實踐方式,直觀感受1厘米的長度,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長度觀念。
我覺得本節(jié)課可以說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當學生有了學習的沖動和知識基礎后,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對厘米這個長度單位逐漸加深認識并能懂得應用,尤其要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強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整節(jié)課可以有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等多個活動,課后可以布置練習延伸。
長度單位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我是小小設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ǘ┌鍟褐钡
(三)導入新課。
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ㄋ模⿲W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慢。設置課前的擺繩子游戲,難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通過擺、拉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感知曲與直的不同,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線段是直的。強調看成、作為,注重數(shù)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線段有兩個端點!
二、創(chuàng)設活動,探究新知
。ㄒ唬┱乙徽遥幻簩ふ疑钪械木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通過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出線段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線段是直的感知,幫助學生從直觀事物到抽象數(shù)學概念,建立初步的數(shù)學模型,嘗試站在數(shù)學的角度上感知世界。欣賞活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便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探究!
。ǘ┱乙徽,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試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將形象、直觀的線段內化成抽象的概念。而學生剛剛學習物體的測量,運用測量線段為后面的畫線段做好鋪墊。】
。ㄈ┪沂切⌒≡O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
5.你們還想設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
6.同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
7.(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ㄒ唬┙滩牡5頁的做一做第1題。
1.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qū)別線段。
2.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
。ǘ┙滩牡5頁的做一做第2題。
1.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
3.可以適當?shù)卣f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
。ㄈ┙滩牡6頁的做一做第1題。
1.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
3.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
。ㄋ模┙滩牡6頁的做一做第2題。
1.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的意思。
2.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6.結合圖形做一些練習:
。1)花在距離氣球()厘米的地方。
。2)氣球在距離樹()厘米的地方。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課本,從曲、直來區(qū)分線段,從過兩點畫一條線段等知識設計練習,不同的題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了新知,檢測了教學效果。展示學生的作品,適當?shù)馁澰S,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果時間充足還可以讓他們用各種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線段設計更復雜的圖案。】
四、總結評價,完善板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課外延伸
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
長度單位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每組1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
教師:哪兩位同學愿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jīng)過剛才的測量,有什么感覺?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教師:請大家看教科書第62頁的第一段話,把它讀一讀。學生讀后,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索新知
1、1米的概念
教師:每組有1把米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請小組內同學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長。)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實際長度。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教室里門的寬度約1米、日光燈管的長度約是1米、我的身高約是1米、老師課桌的長度約是1米。)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了1米有多長(舉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呢?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人的身高,量門、窗的長、寬,量樹木的高、樓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單位。
教師:對,量這些比較長(高)的物體或距離,我們通常用米作單位。
2、教學例1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并且把測得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待會兒我們再交流。學生測量,記錄。
教師:請各小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測得的結果是多少。
各小組交流測得的黑板的長和寬的`米數(shù)及測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與黑板的一端對齊。
。2)用米尺緊靠黑板邊,量一次作上一個記號,下一次從這個記號量起。
。3)測完后把每次測的米數(shù)加起來就分別得到黑板的長和寬。
黑板的長約3米,寬約1米。
三、鞏固練習
1、教學第64頁課堂活動第1題
教師:下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請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的表中。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樣測量身高?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請被測量的同學站直,用卷尺從他的腳后跟到頭頂進行測量。請被測量的同學靠墻站直,用一本書平壓頭頂觸到墻作好記號,再用米尺測量墻的這個高度就是同學的身高。測量時被測量的同學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從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教師參與。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從填好的表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教學課堂活動第2題
請你找出教室里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并實際量一量。學生量后再告訴同學或老師,看你估計得對不對。
四、課堂作業(yè)
獨立完成練習十三第1~2題。第2題學生填后請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填。
五、反思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長度單位教案15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shù)、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fā)現(xiàn)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shù)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長度單位教案】相關文章: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4-26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9-26
《長度單位》數(shù)學教學反思05-13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15篇02-06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4-08
二年級數(shù)學長度單位教案09-28
二年級數(shù)學長度單位教案優(yōu)秀[3篇]11-22
二年級長度單位教學反思11-09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