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岳陽樓記教案

時間:2024-10-23 15:50:34 教案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岳陽樓記教案(范例15篇)

岳陽樓記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并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重點難點:

  1.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品味語言的音律協(xié)和之美。

  3.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nèi)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yōu)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一)音讀。讀課文,用智慧的眼光發(fā)現(xiàn)自己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音、字形,小組交流時補充。字音:略字形:〖百廢具興(俱)橫無際涯(崖)朝暉夕陰(輝)憂讒畏譏(饞饑)靜影沉璧(壁)寵辱偕忘(龐)〗

 。ǘ┳g讀。再讀文章,結(jié)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ò購U具興:“具”同“俱”,全,都。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一詞多義:

  極:南極瀟湘此樂何極感極而悲觀: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賦: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一:洞庭一湖一碧萬頃長煙一空國:去國懷鄉(xiāng)死國可乎國恒亡以:不以物喜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性活用: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同義詞:文中與“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詞語是,它的意思是

  (4)虛詞:然則北通巫峽若夫霪雨霏霏則有心曠神怡

 。ㄈ├碜x。三讀文章,按要求整理,積累詞匯,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1.四字短語:

 、賹戨泳┱兊模海ㄕㄈ撕桶購U具興)

 、趯懱鞖獾模海ǔ瘯熛﹃庼牿B月不開陰風怒號春和景明日星隱耀長煙一空)

 、蹖懚赐ズ乩砦恢玫模海ū蓖ㄎ讔{南極瀟湘)

  ④寫湖水的':(浩浩湯湯濁浪排空波瀾不驚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橫無際涯一碧萬頃)

 、輰憚游锏模海ɑ[猿啼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迣懼参锏模海ò盾仆√m郁郁青青)

  ⑦寫心情的:(感極而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此樂何極)

  2.句子:

 、賹ε季洌ú簧儆3句):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诒扔骶洌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質(zhì)疑的詞句意思:

 。ㄋ模┪鲎x。仔細閱讀第三、四兩段,仿照例句,從備選項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景寫幾句話。

  三、精講點撥。(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yōu)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nèi)研讀(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nèi)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jié)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diào)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jié)。(3分鐘)

  各人小結(jié)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

  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nèi)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yè)

  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今天在上完初中階段篇幅較長、內(nèi)容最豐富、思想性很強的名篇《岳陽樓記》之后,我對自己的改革措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成就感。為此,把自己的教學后記書寫出來,談幾點認識和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

 。薄⒁宰灾鲗W習為主,小組活動為輔: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閱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而預習的方

  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jié)合。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分層次活動,要明確活動的方式:

  在自主學習和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前,得正確劃分每個小組的成員結(jié)構(gòu),要兼顧好、中、差的學生進行合作。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合作對象,對自己組內(nèi)的成員有信心和信任感。

 。场⒑献鲗W習是要相互促進,達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對別人的依賴: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要開放教學空間和時間,放松學生的課堂氣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給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和搞活活動的方式。

岳陽樓記教案2

  教學設(shè)想:

  這首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率部準備渡河東征。在到達清澗袁家溝后,他親赴黃河畔觀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風光,俯瞰北國大好河山,于是揮毫潑墨繪出這壯麗的畫卷。

  毛澤東在此詞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僅在舞動,在奔馳,有著進取、挑戰(zhàn)的姿態(tài)和意志,要與高遠、闊大、威嚴而神秘的“天公”比試高低,而且似乎勝利了。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給人以豪邁感和崇高感。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彼婆派降购,充分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風流人物,只能是無產(chǎn)階級及其領(lǐng)導的全體人民。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偉大動力。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內(nèi)容,理解詞的內(nèi)涵。

  2.領(lǐng)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教學重點:詞的思想內(nèi)容、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激情,產(chǎn)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 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課時安排: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澤東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苯裉煳覀儗W習《沁園春 雪》。

  二、聽范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教師范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2.檢查字音

  沁qìn 數(shù)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誦讀課文,理解詞意。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nèi)容?

  討論并歸納: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nèi)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lǐng)起”,俗稱“領(lǐng)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lǐng)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領(lǐng)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nèi)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4.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出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5.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shù)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7.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lǐng)字?管到哪句?

  討論并歸納:

  “惜”。統(tǒng)領(lǐng)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8.結(jié)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組討論,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

  學生的發(fā)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

  9.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fā)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11.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承上啟下的作用。

  12、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13、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shù)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背熟課文。

  14、總結(jié)全文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xiàn)出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jié)合。

  15、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詩,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板書設(shè)計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上闕:寫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下闋:議論、抒情————論古英雄的不足

  贊當代革命英雄

  課后反思

  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shè)計、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這堂課我運用了聽范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范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熏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著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于形象性。由于引導得當,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言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岳陽樓記教案3

  【學習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提高在比較中鑒賞詩文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進入詩文意境。

  3、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1、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方法】:

  通過對比分析,提高學生學習和鑒賞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并導入新課:

  1、檢查背誦《詩兩首》。

  2、《岳陽樓記》作者簡介:

  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萬歷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安派。其績稍遜于宏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diào)的主張。

  二、感知課文:

  1、請學生根據(jù)課文注解,理解課文內(nèi)容。

  提示:第一段寫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寫作者由洞庭湖上風景變幻而引發(fā)自己的的聯(lián)想和感慨。

  2、根據(jù)課文回答問題:

 。1)、洞庭湖水勢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識為我們客觀準確地回答了此問題,他在文中談到如此盛大的水勢,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匯集了,才有湖的規(guī)模。

  第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蕩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tài)”。

  第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

  第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

  第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余,比較單調(diào);有了君山,就富于變化了。

  結(jié)論是: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因景變而發(fā)生感情變化的'句子,對于這情感的變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為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為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3)、作者在文中還聯(lián)系了哪些歷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確:作者在文中還聯(lián)系了宋朝藤子京、范仲淹,聯(lián)系了修建岳陽樓的藤子京因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在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提示:用這樣的聯(lián)系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jīng)歷,表現(xiàn)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認為藤子京不應該哭,因為他已經(jīng)在中央朝廷為著名的諫議,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績可報了,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發(fā)都白了,還沒有為保衛(wèi)國家作出什么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xiāng),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這不僅是為自然現(xiàn)象而哭,更是為個人政治遭遇而哭!他這種敢哭敢笑的個性追求,即他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追求的“獨抒性靈”。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熒餐懻撎骄浚

  1、孟浩然、袁中道表達的思想境界與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親朋離散、老病異鄉(xiāng)和遠在視線之外的戰(zhàn)亂(戎馬關(guān)山)、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詩文只限于自己個人的政治命運,思想境界很狹小。

  2、從袁文中看,袁中道實地游歷了岳陽樓,而據(jù)考證,范仲淹當年并未到岳陽,只是參照家鄉(xiāng)太湖和有關(guān)詩文資料,調(diào)動想象,寫成了這篇散文(參見汪曾褀《蒲橋集·湘行二記》,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寫的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觀比范仲淹筆下的更為細致具體?

  明確: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為具體,不過詩意性不強,客觀性很強,如文章中明確點出在枯水季節(jié),洞庭湖并不怎么宏偉,不過像一匹綢緞而已,這表現(xiàn)出了散文的寫實性、知識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豐富,已經(jīng)盡可能強化了詩意,詩化的抒情風格很明顯。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勝過了袁文,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勝過了袁文。在范文中,因為豐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開闊(它立足于國家命運,而非個人沉。,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極大地表現(xiàn)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點,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勝過了袁文。

  3、對比所學內(nèi)容(本課《詩兩首》、杜甫《登岳陽樓記》與本課《游岳陽樓記》、范文《岳陽樓記》),歸納概括詩歌與散文的異同。

  提示:

 。1)、詩言志,“志”是獨特的情感世界、個人的感情,甚至兒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彥、柳永那樣的離經(jīng)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發(fā)的。而文以載道,文章的社會功能,比詩歌嚴肅得多,也沉重得多!暗馈眲t不是個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規(guī)范化的意識形態(tài),它滲透著作者對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帶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nèi)容,沒有什么區(qū)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nèi)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zhì)地都改變了。詩歌是想象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

  【課堂小結(jié)】:

  通過古代詩文的對比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相信這樣的魅力將吸引我們同學不斷探究祖國燦爛的文化瑰寶。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汲取前人文化精髓,巧妙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像古人那樣,“我手寫我心”,不斷地創(chuàng)作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

  【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閱讀練習·探究”。

  2、完成《伴你學語文》P50--P51第一、二、三、四題(作業(yè)本)

  【板書設(shè)計】:

  散文一篇:(散寫實)

  游岳陽樓記 袁中道

  第一段:洞庭湖水奇。

  第二段:景色變壞,心情變糟,追溯古人,涕淚而下。

岳陽樓記教案4

  一、檢查背誦及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賞析文章

  1、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僅僅是為了介紹岳陽樓的美景嗎?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明確:借寫岳陽樓的美景表達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和曠達的胸襟,以及對滕子京的勸勉之情。

  第五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薄伪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薄獣邕_胸襟

  “微斯人,吾誰與歸?”——勸勉之情

  2、從文中找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語句,看看是怎樣描寫岳陽樓的`景色的。

  明確:第二段總寫洞庭湖的全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來描寫洞庭湖的壯麗景象。

  空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洞庭湖湖面的廣闊浩渺

  時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洞庭湖景象千變?nèi)f化

  二、三兩段具體地描寫了岳陽樓的一陰一晴,一明一暗的兩種景象。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在描寫岳陽樓景色同時也有抒發(fā)了情感,從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這些語句抒發(fā)了什么情感以及它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明確: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憂樂觀: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三、小組研討

  1、你是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云:“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義。

  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以后能關(guān)心民間疾苦,以俸祿在家鄉(xiāng)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后無余財;在朝廷則敢于直言進諫,雖屢遭貶滴,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為證明他確實有這樣抱負。

  2、你能列舉一些和范仲淹一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人嗎?說說他們的事跡。

  四、齊讀課文,想一想

  1、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點?

  明確: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煉。

  2、作者是如何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的?

  明確:本文內(nèi)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待,又有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辟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簡馭繁,巧妙地轉(zhuǎn)換內(nèi)容和寫法。如以“千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shù)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回百轉(zhuǎn),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本第27課做完。

岳陽樓記教案5

  [教學目的]

  1 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2 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

  3 領(lǐng)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是歷來受到人們稱頌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語言文字精練優(yōu)美,有許多好東西值得學習。為理解好這篇文章,先要對本文寫作的情況有所了解。下面我對此作點簡略的介紹。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官至朝廷的“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在當政期間提出過十條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憑借政治特權(quán)當官、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嚴格執(zhí)行政令等項,他還主張興修水利以利民生;他為官清廉,關(guān)心國計民生,關(guān)注邊防戒備。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卻遭到朝中頑固勢力的反對,結(jié)果,他的改革計劃全部告吹,一腔熱情付諸東流,后來他不僅被罷免了“參知政事”的官職,還被貶到外地去做地方官!对狸枠怯洝肪褪撬毁H到鄧州(今河南鄧縣)做知州時寫的。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職,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陽樓記》中提到的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考中進士,是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西北邊境任職,率領(lǐng)軍民抗擊西夏入侵,因受誣告而被貶到岳州任知州(太守)。他重修岳陽樓,致信范仲淹,請范仲淹寫篇文章以作紀念。于是,在鄧州任上的范仲淹應約撰寫了此文。

  我們可以看到,范仲淹寫此文時,正與滕子京有同樣的遭遇。

  二、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字音、節(jié)奏)

  三、正音(逐段正音,學生會讀)

 。1)滕(téng) 謫(zhé) 屬(zhǔ)

  (2) 夫(fú) 銜(xián)湯湯(sh。睿纾┭模ǎⅲ

  暉(huī) 騷(s。铮 (3)霪(yín)

  (3) 霏(fēi) 號(háo) 檣(qiáng) jí)

  (4) 讒(chán) 鷗(ōu) 芷(zhǐ)

  (5) 。ǎ舁睿纾 郁(yù) 怡(yí)

  (6) 噫(yī) 嗟夫(juē fǘ)

  四、學生各自誦讀課文一遍

  五、學生朗讀 叫兩名學生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把字音、節(jié)奏讀準確。朗讀畢,講評之。

  布置作業(yè)

  1 熟讀課文,初步領(lǐng)會文章內(nèi)容。

  2 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對段意的理解寫在筆記本上。文中有不懂之處劃上記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疏通第一段

  1. 叫一名學生朗讀第一段

  朗讀前先提出要求:同學們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一段記述什么事?寫了岳陽樓的什么?”

  2. 詞語、句子:“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薄爸啞保嘿H謫,降官!笆亍保赫乒,這里指作州郡的長官!霸健保河,到。“明年”:第二年!巴ā保簳惩ǎ槷!昂汀保汉晚,諧和!鞍購U具興”:各種應辦之事全部興辦起來;“具”,通假“俱”,皆,全;“興”,興起。“乃”:于是!芭f制”:原有的規(guī)模;“制”,式樣!坝凇保涸凇!皩佟保和佟皣凇保懈。“以”:而!爸保核钢匦拊狸枠沁@件事。

  3. 內(nèi)容提問一 第一段記述什么事?寫了岳陽樓的什么?

  講解 第一段記述作者撰寫此文的緣由:應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寫。這段寫岳陽樓的重修、增制。

  提問二 這段為什么先寫滕子京被貶謫降任以及他到任后卓有政績?

  講解:作者特意先寫滕子京被貶謫降任,這不僅是在記述此一事,更是暗寫自己內(nèi)心對此之憤懣不平;寫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內(nèi)就卓有政績,表明了作者深懷情誼對朋友稱譽,慰勉。

  從全文看,先記述此一事與后面的抒情議論有關(guān)系。若無此,后文之抒情議論會顯得徒然無由。

  二、疏通第2段

  1. 叫一名學生朗讀第二段。

  朗讀前提出要求:同學們在明白本段句意后回答“第二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

  2 .詞語:“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夫”:指示代詞,那。“勝狀”:佳景;“勝”,事物優(yōu)越美好的叫勝;“狀”,景色!耙弧保喝!般暋保汉,包含。“浩浩”;水勢盛大。“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皺M”:充溢,意為廣闊!把摹保哼呺H!皶煛保喝展猓@里意為陽光照耀!瓣帯保喊,指天色昏暗。“氣象”:自然景色!皠t”:乃是!按笥^”:壯觀,雄偉的景象;“觀”,景色象!皞洹保和耆,詳盡!叭粍t”:既然這樣,那么!巴ā保旱竭_。“極”:窮盡,這里意為直到!斑w客”:降職外調(diào)的官吏!膀}人”:詩人,這里指失意的詩人!坝凇保涸凇!拔铩保鹤匀痪拔。“得無”:能不。

  3 .內(nèi)容

  提問 第二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

  講解 :第二段描寫登上岳陽樓看到的壯闊湖景,提出一個看法。這段包含兩層意思:①“予觀夫巴陵勝狀……大觀也!泵鑼懙巧显狸枠强吹降亩赐ズ械膲邀惥吧。那寬廣無邊的洞庭湖,包含遠山,吞容長江,湖水浩浩蕩蕩,漫汗無涯,早晨陽光照耀,傍晚云翳籠罩,萬般景色,美不勝收。②“前人之述備矣……得無異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領(lǐng)起后文!疤瀑t今人”登臨岳陽樓,觀賞湖景,吟詩作賦,已是篇什豐盛,描繪詳盡;然而,負屈被貶的官員,坎坷失意的詩人,登樓觀覽這“氣象萬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觸,別出新章嗎?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內(nèi)容。

  三、疏通第3段

  1. 全班同學齊讀第三段

  齊讀前提出要求:同學們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三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這段的內(nèi)容與上段有何聯(lián)系?”

  2. 詞語、句子:“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薄叭舴颉保哼B詞,用在一段的開頭,引起論述,可譯為“像那”!蚌保壕糜!蚌保河暄┘婏w的樣子!伴_”:舒展,這里指天放晴!瓣庯L”:陰慘慘的風!疤枴保悍怕曢L鳴!皾崂恕保簻啙岬睦藵!芭趴铡保毫杩眨瑳_向天空;“排”,推,沖擊!耙保汗廨x!皾摗保弘[藏!皺{”:船桅。“楫”:船槳。“摧”:摧折。“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摆ぺぁ保夯薨。“斯”:這!耙病保河迷诰渲校硎就nD。“則”:就。“去”:離開!皣保簢肌!皯n”:擔心!白嫛保赫f別人的壞話,這里指讒言誣陷!白I”:非議,詆毀。“蕭然”:蕭瑟凄涼的樣子!案袠O”:傷感到極點!罢摺保骸那闆r,它的定語是“去國懷鄉(xiāng)……感極而悲。”

  3 .內(nèi)容

  提問 第三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這段的內(nèi)容與上段有何聯(lián)系?

  講解 :第三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凄涼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這段包含兩層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嘯猿啼。”描寫久雨陰晦,洞庭湖上風疾浪翻,滿目蕭瑟凄涼的景象。②“登斯樓也……而悲者矣!泵鑼憽斑w人騷客”臨此景而生傷感之情。

  這段所寫是上段所言“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一種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 背誦第1—3段。

  2 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對段意的理解寫在筆記本上,有不懂之處劃上記號。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jié)課所留的背誦作業(yè)

  1. 叫兩名學生背誦。背誦畢作講評。

  2. 叫一名學生到黑板前聽寫板書以下詞語:“百廢具興”、“銜(遠山)“朝暉夕陰”、“霪雨霏霏”、“檣傾楫摧”、“薄幕冥冥”、“憂讒畏譏”。

  3 .叫一名學生解釋以上聽寫的詞語

  二、進解課文第4—6段

  〈一>疏通第4段

  1. 叫一名學生朗讀第四段

  朗讀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四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本段內(nèi)容與前文有何聯(lián)系?”

  2. 詞語、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至若”:連詞,表示另提一事,可譯為“至于”,“又如”。“和”:溫和,和煦!熬啊保喝展狻!绑@”:震驚,這里指波浪翻騰。“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光”,景色!耙弧保喝!板\鱗”:美麗的魚兒;“鱗”,借代魚。“芷”:一種香草。“汀”:小洲。“郁郁”:濃郁,形容芳香!扒嗲唷保盒稳菝ⅰ!岸保哼B詞,順接。“或”:有時。“長煙”:指空中的云霧!耙豢铡保和耆!案」狻保焊拥乃娴脑鹿狻!败S金”:閃著金光!办o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靜靜的`月影!俺凌怠保盒稳菟械脑掠跋癯猎诤械囊粔K白玉;“璧”:平圓形的玉!昂螛O”:哪有窮盡!靶臅缟疋保盒那闀晨欤弧皶纭,開朗,“怡”:和悅,愉快。“偕”:一起!鞍选保撼,端!芭R”;面對“洋洋”:得意喜樂的樣子。

  3. 內(nèi)容 提問 第四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本段的內(nèi)容與前文有何聯(lián)系?

  講解:第四段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覽之的喜悅心情。這段包含兩層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描寫春光明媚,春風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麗動人的景象。②“登斯樓也……其喜洋洋者矣!泵鑼憽斑w人騷客”臨此景而心曠神怡,陶然而樂之情。

  這段所寫是前文所言“……得無異乎”的另一種情況。

  <二>疏通第5段

  1 .全班同學齊讀第五段

  齊讀前提出要求:明白句意后回答“第五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這段的內(nèi)容為什么極為重要?”

  2. 詞語、句子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嗟夫”:表示感嘆。“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盎颉保夯蛟S!

  為”:作,這里指心理活動!安灰晕锵,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悲傷喜悅,不因為個人處境的好壞而喜悅悲傷;這兩句運用了互文見義的修辭方法;“以”,因為!熬印保禾幱,位于。“廟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廟堂”,宗廟明堂,指朝廷。“處江湖之遠”:指被貶謫到邊遠地方作地方官。“是”:這!斑M”:指在朝中作官!耙唷保阂病!巴恕保褐甘煌颂幗。“然則”:既然這樣,那么!捌洹保捍蟾!氨亍保阂欢!跋取保合扔冢坝。“天下”:指天下的人。“后”:后于!班妗保罕硎靖袊@!拔ⅰ保悍牵皇!八谷恕保哼@樣的人;“斯”,此!拔嵴l與歸”:我和誰同道呢?“誰與”,與誰,介賓結(jié)構(gòu)中的疑問代詞賓語前置;“歸”,歸聚,同道。

  3. 內(nèi)容

  提問 第五段寫什么?包含幾層意思?這段的內(nèi)容為什么極為重要?

  講解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段包含兩層意思:①“嗟夫……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展示“古仁人”的高尚堅毅的思想品格。②“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明示志向,砥礪友人。

  這段的內(nèi)容極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前文言“遷人騷客”之悲,之喜,是為了與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對比,以更加鮮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人”為楷范的誠篤主張與堅定志向。

  <三>疏通第6段: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講解 最后注明撰文的時間!皶r”:時候,時間。

  三布置作業(yè)

岳陽樓記教案6

  (板書課題、作者,文化樓、精神樓)

  教師:學課文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包括岳陽樓在內(nèi)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一些概況。請上網(wǎng)搜集資料的同學簡單介紹一下。

  學生甲:我國古代四大名樓指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和山東的蓬萊閣。

  學生乙:不是蓬萊閣,應該是鸛鵲樓。

  教師:一般說來,應該是山西的鸛鵲樓。

  學生甲:(繼續(xù))我提的問題是:你能列舉出有關(guān)四大名樓的詩歌嗎?

 。▽W生神色興奮,議論紛紛,但背誦不出)

  教師:被稱為全唐詩的第一首、王之渙的《登鸛鵲樓》,開頭一句是“白日依山盡——”

  學生: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教師:李白有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怎么說?

 。▽W生七嘴八舌,背不出的急得跺腳)

  學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教師:唔,不錯。初二時我們還學了崔灝的《黃鶴樓》,開首一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

  學生: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聲音參差不齊,有學生笑了。教師提醒)——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教師:前面學,后面忘,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可見,平時的積累是多么重要。余下的,老師給你們簡單搜集了,請看——(投影四大名樓及詩篇等)

  教師:關(guān)于滕王閣,最著名的莫過于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最著名的是“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今后大家上高中或大學,肯定要學到。所以啊,書是一定要好好讀的。至于岳陽樓,《岳陽樓記》是我們馬上要學的,F(xiàn)在我想考考大家的是:這四大名樓中哪一座不屬于我們江南?

 。▽W生興奮,注意力集中,小聲猜測)

  學生甲:是滕王閣。

  學生乙:不對,滕王閣在江西,在長江一帶。

  學生丙:是鸛鵲樓,因為它在山西,在黃河一帶。

  教師:很好,你們的地理概念還是蠻清晰的。所以啊,學習語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下面,我還想請同學介紹一下本文的作家作品、寫作背景。

  學生甲: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人,10進士,是仁宗朝政治改革派的中心人物,深為歐陽修欽佩和擁護。景佑年間被貶饒州;慶歷新政失敗后,貶鄧州、杭州、青州等地。范仲淹在當時的士大夫中聲望極高,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很有成就,寫景抒情文《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盛傳不衰的登臨杰作;他以政治家、軍事家特有的情懷創(chuàng)作的《漁家傲》,突破了詞專寫男女風月的界限,開蘇軾辛棄疾豪放詞之先河。但可惜,范仲淹創(chuàng)作的數(shù)量不是太多,因此,我們學習他的文章,會倍覺珍貴。

  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貶居鄧州,此時他身體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慶歷六年六月,他就在鄧州的花洲書院里揮毫撰寫了著名的《岳陽樓記》。范仲淹用冼煉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色,尤其是陰晴變化引起登臨者的或喜或悲之情,歸結(jié)到“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己任,表現(xiàn)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這跟歐陽修寫作《醉翁亭記》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從青年時代開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個有益于天下的人。為官數(shù)十載,他在朝廷犯顏直諫,不怕因此獲罪。他發(fā)動了慶歷新政,這一政治改革,觸及到北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制度的各個方面,雖然由于守舊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卻開了北宋士大夫議政的風氣,傳播了改革思想,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

  教師:你介紹得十分全面,告訴大家,這段資料從哪里來?

  學生甲:就是老師你寫在《常州教育報》上的,大家手頭都有。(學生們笑起來)

  教師:所以,上網(wǎng)、讀報,也是我們獲取語文知識的一個途徑。下面,請大家仔細聽老師朗讀,感知文章寫了哪些內(nèi)容。

 。ń處煶錆M激情地朗讀全文,學生聽得很專注,聽完了,大家吁出了一口氣。)

  教師:請大家集體朗讀全文,要求讀出節(jié)奏和氣勢。

  學生:集體朗讀。

  教師:還不錯,太快了點。請看小黑板,哪位同學上來完成拼音漢字互寫?

  (一學生上去書寫,其他同學指指點點,表示有意見)

  教師:有不同意見的,請說明。(學生糾正兩處錯誤)

  教師:我這兒有兩副對聯(lián):(出示投影)

  洞庭西下八百里,四面河山歸眼底,淮海南來第一樓。萬家憂樂到心頭。

  請大家選擇:如果形容岳陽樓氣魄雄大,該選哪一則;如果用來概括全文內(nèi)容,哪一則最恰當?(學生又開始議論)

  學生:前者選第一則對聯(lián),后者可以概括全文內(nèi)容。(大多數(shù)學生贊同)

  教師:既然這樣,這“四面河山”可以具體到文中哪些段落呢?

  學生甲:第二小節(jié)開頭到“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學生乙:第三小節(jié)也是。

  學生丙:第四小節(jié)還是。

  教師:(板書寫景部分)岳陽樓有此“大觀”,才會讓“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這里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體現(xiàn)在哪八個字上?“遷客騷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產(chǎn)生的思想感情如何呢?(學生尋求答案,舉手了)

  學生甲:“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是說它交通便利,所以遷客騷人很容易來。

  學生乙:當他們看到陰沉沉的天氣和蕭條的景色時,心情就很壞,文中用“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來概括。

  學生丙:當他們看到春和景明的景色時,就“喜氣洋洋”,端起酒杯喝起酒來了。(學生笑,)

  教師:很好,能各用原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他們的感情嗎?

  學生:(集體)“悲”和“喜”。(聲音拖得很長;教師板書兩字)

  教師:不錯。請大家鑒賞一下這副畫,是黃紅同學畫的,怎么樣?

  (學生伸長脖子看,議論)

  學生甲:上面畫了幾只破船,還有陰沉沉的天色、湖水。就是沒把“濁浪排空”畫出來。

  學生乙:還可以,那個顏色好。

  教師:我同意,如能畫出“濁浪排空”的樣子,那就更好。大家繼續(xù)思考,作者寫“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僅此而已嗎?

  學生:不,是為了寫后面的“古仁人”,寫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情。

  教師:你能解釋這話的意思嗎?

  學生: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這跟“遷客騷人”的感情不一樣。

  教師:很好。(板書)具體說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理解?

  學生:(集體,迫不及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教師:意思是—

  學生:(集體,整齊不夠)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老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君主。這樣做官也擔憂,不做官也擔憂。

  教師:不錯,你們預習得真不錯。我再問大家一句,這“古仁人”整天擔憂,他們就沒有快樂的時候了嗎?

  學生:(集體)不,他們在應該快樂的時候才快樂。(有一部分人笑起來)

  學生甲:應該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享樂之后再享樂”。

  教師:對。如果我們來分析兩者憂樂的出發(fā)點,那么“遷客騷人”是“個人憂樂”,而“古仁人”應是怎樣的呢?請用上面對聯(lián)中的四個字回答。

  學生:應是“萬家憂樂”。

  教師:很好。(板書)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本文并非單純寫景,寫景是為了引出“遷客騷人”及他們的“悲喜”之情,而這又是為了引出后邊的“古仁人”及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的思想傾向顯而易見。最后自然得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句,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教師: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再來讀文章,會讀出更好的語氣和感情來。

  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

  教師:大有進步。我們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能時時處處憂國憂民,這種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對我們后人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教育;赝腥A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歷史,這樣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嗎?(學生相互商量)

  學生甲:唐朝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學生乙:南宋陸游的《示兒》說-------“但悲不見九州同------”(背不出,教師帶領(lǐng)大家一起背)

  學生丙: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也是。(集體背)

  學生丁: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也是。

  教師:多好的例子,典型的“萬家憂樂”!

  學生:還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來書寫愛國愛民的篇章,令我們肅然起敬。▽W生舉出更多的例子)

  教師:舉了這么多例子,我們也應從中受到教益,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下面是老師給大家搜集的這方面的格言,請大家讀一讀,品一品,課后摘錄下來:(出示投影片,學生在教師帶領(lǐng)下集體讀,情緒激昂。)

  儒家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明朝東林黨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清朝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孫中山:天下為公

  毛澤東:

  糞土當年萬戶侯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國共產(chǎn)黨人:解放全人類

  教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請大家課后以兩人小組為單位,口譯全文,不懂處作好記號。下課!

岳陽樓記教案7

  【教學安排】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們就提前背誦了初二下期的課文《岳陽樓記》。

  二、第一課時,創(chuàng)意朗讀。主要方法和上一屆的《絕唱——》美文誦讀課的方式相近。以美讀初步進入課文。特別難忘的是廖思琦小組用書法、舞蹈詮釋了文本之美。很有創(chuàng)意。參加創(chuàng)意朗讀的還有冉雪立、鄭可、龍?zhí)旌印⒂嗲锓、楊森瑞。領(lǐng)讀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龍?zhí)旌。應該說,在進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讀的準備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課時,咬文嚼字,從“大美”入手討論《岳陽樓記》之美。名篇的解讀如汗牛充棟,教案設(shè)計也豐富多彩。我想,“大美”這個角度應該是一個比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學生應該有比較厚重的收獲。從課堂教學實效來看,我的教學預測基本準確。

  四、課外完成練習冊《點金訓練》。我的天,從應試教育這個角度來看,這本輔導書編得實在太好了。所有基礎(chǔ)知識幾乎條分縷析地一網(wǎng)打盡,還和中考聯(lián)系得很緊。這根本就是一本變了臉的教參。我想,學生手里拿著這樣一本書,教師如果對文本沒有獨特的詮釋,真的是不敢上課啊!這本書要求學生認真做,自己批改。我認真檢查,但從不評講。實在太無聊了。純粹應付考試的東西,我都反感。如果中考不這樣考,我絕對不會讓學生做。課外練習的最好方式,還是應該繼續(xù)閱讀同類作品或者閱讀同類解讀作品。

  所以,還是在戴著鐐銬跳舞。努力爭取跳得好點兒罷了。

  【第二課時課堂實錄片段】

  師:讀了《小石潭記》和《岳陽樓記》,請談談你從整體上感覺到的它們的不同。

  生:《小石潭記》是純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陽樓記》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單獨的記敘段、描寫段、抒情議論段。

  生:《小石潭記》作者的情感的變化很微妙,而《岳陽樓記》作者情感的變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記》的主色調(diào)有些憂傷,而《岳陽樓記》的主色調(diào)很開朗鮮明。

  生:《小石潭記》很“小”,旅程很短,景點很小,作者情感很細膩,是一種“小美”。而《岳陽樓記》給人大氣磅礴的感覺。是一種大美。(特別記憶:這句話是王夢雨同學說的,太經(jīng)典了。我們基礎(chǔ)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夢雨越來越有靈氣了。向她敬禮。)

  師:同學們真有洞察力!《岳陽樓記》是一種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傳遞這種大美的呢?今天我們就圍繞著這個問題來探討。請同學再此朗讀,圈點勾畫,不要討論,獨立思考,然后暢所欲言。

  (生高聲朗讀)

  生(沈丹婷):作者寫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從“銜遠山,吞長江”看出來的。

  師: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據(jù),不能只說結(jié)論。

  生:“銜”字和“吞”字很有氣魄。

  生:為什么有氣魄呢?還要深入。

  生:能夠把山銜著,把浩浩蕩蕩的長江吞進肚子里去,還不夠氣魄嗎?

  師:哦,是吞進肚子里面去嗎?

  生:應該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長江都浩大的時候,才用這個詞。

  師:我想如果我來寫,我就寫“連遠山,接長江”或者“咬遠山,吃長江”,如何?

  生(王悅):不好!般暋焙汀巴獭庇袆討B(tài),似乎可以讓我們看到水波動蕩的感覺,“連”和“結(jié)”就沒有動態(tài)美了!耙А焙汀俺浴苯o人的感覺很兇惡,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沒有“銜”那么悠閑大氣,雍容大度。

  (中途不斷組織引導學生朗讀關(guān)鍵詞語關(guān)鍵句,略,朗讀一直貫穿全課,下文也略)

  生(楊森瑞):我覺得不應該忽略“山”是“遠山”,山是聯(lián)綿不絕的。洞庭湖和聯(lián)綿不絕的山連接在一起,更顯闊大。

  師:很有見解!同學們再聯(lián)系前后文看看。

  生:作者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這個“一湖”讓我感覺特別有氣魄,作者對洞庭湖充滿了肯定。如果改成為“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湖”。意思沒有變,但是氣魄就差了。

  師:這叫做數(shù)詞傳神,一詞傳神。

  生:作者稱巴陵為“勝狀”、“大觀”,這些詞語都讓我感覺到是一種大美。

  師:是。有規(guī)模的美才能稱為“大觀”!都t樓夢》中的大觀園就是這么來的——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名應賜大觀園。

  生(梁明媚):我從“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中也感受到大美!氨薄焙汀澳稀北磉_出了地域的廣大!巴ā焙汀皹O”更讓讀者感覺無邊無際。

  師:讓地域的大來表達大美,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生: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生(吳語寒):“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就從高低遠近的角度把空間距離拉得特別大,更顯示出無論處于何種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為己任的闊大情懷。

  生(周子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下”這個詞語的應用,它讓我們感受到無限廣闊的生活世界和無限廣闊的內(nèi)心世界。

  師:說得太好了!后來張藝謀在電影《英雄》中讓無名手書“天下”二字,說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啟示呢。

  生:還有反復出現(xiàn)的“憂”和“樂”,似乎寫盡了人生的所有情懷。

  師:“進”和“退”也幾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選擇。人生百態(tài)都寫盡了。

  生(龍?zhí)旌?:剛才同學們說的句子都能夠讓我們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廣大,覺得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但是我從“予觀夫巴陵勝狀”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為“予”在“巴陵勝狀”的襯托下似乎也變得高大了。

  師:這樣的感受很獨特啊!這里面有正襯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襯托英雄的高潔挺拔一樣。(后來想到應該這樣點評: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也如是。我見岳陽湖多雄壯,料岳陽湖見我也如是?上М敃r沒有能夠反應過來)

  生:“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時間很長。

  生(楊珮璇):“濁浪排空”也讓我感覺境界很闊大。

  師:請咬文嚼字。

  生:“濁浪”很有氣勢。

  生:“排”字非常有力量。

  師:改成為“濁浪擊空”如何?

  生:不行!芭拧庇信派降购V,而“擊”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狹窄了。

  師:這讓我們想起毛澤東的“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橫”字的氣魄。

  生:還有文中選擇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師:是啊,如果不是“虎嘯猿啼”而是“雞飛狗跳”,你可以比較,浩然之氣就少得多了。(生讀,全班哈哈大笑)

  生:還有“蕭然”的是“滿目”,感慨是感慨到“極點”,也是一種大。

  生(冉雪立):“靜影沉璧”居然也讓我感覺到大,這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師:結(jié)合前后句子來分析。

  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須特別平靜。

  師:這個時候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水面確實很安靜。

  生:“皓月”讓我感覺月亮特別大,特別白特別飽滿。

  師:這里沒有波瀾壯闊驚濤駭浪,但是我們還是感覺到一種大美。就如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

  生:而不言。

  師:對啊,寧靜中也能創(chuàng)造大美,心靈的'回聲雖然無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師:會不會有人覺得沙鷗、錦鱗、岸芷汀蘭是小的呢?

  生:這些景物確實都不大,但是,從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們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規(guī)模的。否則就不會出現(xiàn)“翔集”“郁郁青青”的壯觀了。

  師:有見解!(課后想到應該這樣來點評:景語皆情語,如果不是心胸的闊大,心態(tài)的樂觀,同樣是鳥,那可能就是“揀盡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鳥了)

  師:能說說文中的人之“大”嗎?

  生:范仲淹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沒有他豪邁的心胸,就不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個“大人”,雖然遭到貶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夠讓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師:滕子京也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

  生:“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這個“多”字很重要。這一類人很“多”,范仲淹這樣寫,用“多”來反襯出了像他們這樣心憂天下的人很少。

  師: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嘆到:微斯人,吾誰與歸?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師:同學們,這是一種人生的寂寞感,其實這里邊也有大。

  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圍就很空曠。

  師: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偉人的選擇就顯得越發(fā)的可貴。

  師:少與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討論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想到了魯迅的《自序》中的名句: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這篇文章在學習《藤野先生》的時候我作為拓展材料給學生讀過。沒有時間在課堂上提起,但是,學生心中應該有烙印的;蛘邥谖磥淼娜兆永锘砣回炌ǖ)

  師:是啊,同學們,我們在抗震救災的這個時候來學習《岳陽樓記》,大家的感受應該更深。在民族的大災難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誰與歸”,而是大災有大愛,大災出英雄,中華民族空前團結(jié),無數(shù)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同學們,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文字但愿能夠給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氣。希望同學們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懷,大眼光,大氣魄,大追求。

  (因為沒有時間了,我推薦的二十句有“大情懷”的愛國名句沒有能夠拿出來,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積累時間讓學生們讀一讀,背一背。這些詩句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需待合棺。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陽樓記教案8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學習品味、鑒賞課文。

  4、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

  二、學習最后一段,體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內(nèi)蘊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fā)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zhuǎn),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組學習討論。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4)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也許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明確: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guān)系。他們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相關(guān)的。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明確:有。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zhuǎn)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lián)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梢娺@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

  三、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課文各段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一段敘事:是全文的引子,簡介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下文的寫景、議論、抒情都圍繞如何對待貶謫而展開。

  第二段寫景:總寫洞庭湖的景觀,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三、四段寫景、抒情:分寫洞庭湖或陰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覽物”者的不同感受,為下文發(fā)表議論、申述抱負作好鋪墊。

  第五段議論、申志:緊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達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

  2、理清課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為第一部分,交代出寫作背景、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為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評價作者的思想觀點和現(xiàn)實意義?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表現(xiàn)。他的憂君思想固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那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鑒和教育意義。

  4、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簡介背景: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終于被貶謫守岳州,心里很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fā)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yǎng)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過對遷客騷人登樓時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政治抱負。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能時時處處憂國憂民,這種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對我們后人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教育;赝腥A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歷史,這樣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嗎?

  “古仁人”思想。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唐李賀)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

  讀一讀品一品: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

  儒家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明朝東林黨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清朝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孫中山:天下為公

  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戶侯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國共產(chǎn)黨人:解放全人類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四、品味、欣賞課文

  1、欣賞課文錄音。

  2、以岳陽樓為題材的優(yōu)美詩文美不勝收,這篇文章能夠流傳千古,一定有獨特的魅力,請試著從以下方面說說它好在哪里?

  (1)立意、構(gòu)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詩情畫意)

  (3)語言美(用詞、句式、修辭、節(jié)奏)

  (4)表達方式。

  3、小組學習、討論。

  4、集體交流。

  5、教師小結(jié)。

  (1)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勸慰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起來。

  (2)駢散結(jié)合。

  駢偶句:是指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行文相鄰、字數(shù)相等的兩句話。

  散句:是相對于駢偶句而言,駢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煉,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五、課堂練習

  1、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sh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成語填寫)。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2、《岳陽樓記》選自《》,作者,字希文,宋朝家、家。

  3、《岳陽樓記》為歷代名篇,文章以凝練優(yōu)美的語言勸勉友人學習古仁人的“”的高尚情操,并抒發(fā)了“”的遠大政治抱負。

  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對對聯(lián)。

  (1)一心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書寫岳陽樓

  (3)春和景明畫霪雨陰風圖

  (4)遷客因物而喜騷人為己而悲

  (5)為國為民:要學仁人志士莫做遷客騷人

岳陽樓記教案9

  教學目的

  1、熟讀成誦,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領(lǐng)會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3、理解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4、掌握重點字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的寫法;

  2、理解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

  2、學生收集與岳陽樓相關(guān)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誦詩導入

  1、展示詩歌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2、學生誦讀詩歌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3、導入語

  事實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陽樓留下的`我們讀到的這兩首名詩,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但是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卻另辟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他的名篇《岳陽樓記》從此名于世,傳于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聽朗讀,感知課文。

  2、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在學生朗讀結(jié)束以后提問:作者洋洋灑灑寫了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課文原文回答。

  3、學生在理解文章表達的感情基礎(chǔ)上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析文章結(jié)構(gòu),領(lǐng)會文章寫法

  [點撥]板書(一)交代,寫作緣由——敘述;(二)描寫岳陽樓景色——寫景抒情;(三)表達自己的胸襟抱負——議論。

  2、賞文章美景,體會文章語言

  (1)岳陽樓的景色是怎樣的?文章共幾處寫了岳陽樓的景色?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去寫的?

  [點撥]全文共寫了三處景色:一處是課文第二段描寫洞庭湖的景象;二處是課文第三段想象陰天岳陽樓的景象;三處是課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陽樓的景象。

  (2)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洞庭湖煙波浩淼的水勢,又要想象一陰一晴兩幅畫面?

  [點撥]通過描寫洞庭湖景色的陰晴變化,引出遷客騷人一憂一喜的兩種心情,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鋪墊。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兩種情景,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贊同還是反對?為什么?

  (2)作者對“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樣的看法?表達了怎樣的志向?

  [點撥]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與“遷客騷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不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四、課文延伸,拓展提高

  1、你還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哪些人是憂國憂民的楷模?請舉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

  2、今天我們?nèi)绾卧u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五、課堂小結(jié),作業(yè)布置

  1、小結(jié)語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這篇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就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

  2、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chuàng)作)。

岳陽樓記教案10

  教學目的:

  一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長定語句)

  “其必曰……乎!保ū硎敬y語氣的陳述句)

  三了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四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五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教學設(shè)想:

  一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引導。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ㄖ笇ё宰x)

  一導入新課。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必須認真思考的。

  關(guān)于岳陽樓和作者,請先看本文的題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關(guān)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節(jié)引,字句略有改動),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nèi)容很有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掛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彼乐,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ㄖ付ㄕZ文學習好的學生讀講。)

  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fā)憤苦讀?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chǔ)是什么?

  二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見“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么?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課外作業(yè)。

  1。把小黑板上關(guān)于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

  2。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ń套x第1—4段)

  一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根據(jù)上一課布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課本注解為“到了第二年”(即慶歷五年),而據(jù)《岳州府志》載《宗諒求記書》,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在慶歷六年,所以這句中的“越”還是按它的本來意義作“過”講為妥,“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即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歷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diào),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fā)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2。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后心情不好,準備修好岳陽樓后“憑欄不慟數(shù)場”?勺髡咂谖恼碌囊婚_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有深意?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对狸枠怯洝匪詡髡b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于“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注意不要跟轉(zhuǎn)折連詞“然而”搞混!叭粍t”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diào)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里,那么他們看到這景色后產(chǎn)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教學參考書》把這句中的“然則”譯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間因果相承的關(guān)系,值得商榷。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于現(xiàn)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2。思考與討論。

 。1)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guān)系。吞長江——長江流經(jīng)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guān)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般暋薄巴獭弊诌B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shù)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本節(jié)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guān)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guān)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斑w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guān)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chǔ)。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xiāng)”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jié)構(gòu)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chǎn)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chǎn)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景”的本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躍”兩個動詞分別作名詞“光”和“金”的定語,構(gòu)成兩個偏正短語。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tài)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語法結(jié)構(gòu)、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不過它寫的是靜態(tài)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鞍选弊鹘樵~是后起的用法(把門關(guān)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2。思考與討論。

  (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xiàn),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xiàn)“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ǖ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2)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jié)構(gòu)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shè)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lián)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lián)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fā)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布置作業(yè)。

  完成“朗讀·背誦”一、二。

  第三課時:

 。ń套x第5段,總結(jié))

  一檢查作業(yè)。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這里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叭粍t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蓪訉訂l(fā),設(shè)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fā)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zhuǎn),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里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fā)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guān)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zhuǎn)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lián)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朗讀全文。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lǐng)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四總結(jié)性練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薄()暮冥冥

  浩浩湯湯()岸芷。ǎ┨m

  郁郁青青()寵辱偕()忘

  嗟夫()屬()予作文以記之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ü湃嗜耍┎灰驗橥馕铮ê脡模┖妥约海ǖ檬В┒蛳不虮;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么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這兩段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并說明它們是怎樣構(gòu)成對偶的。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附:“總結(jié)性練習”參考答案

  1。(略)

  2。有兩處譯得不正確:(1)“是進亦憂”把“是”譯成“真是”不對。“是”是代詞,相當于“這”,可譯為“這(真是)……”。(2)“然則”誤譯為“然而”,應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3。第3、4段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4。兩句相對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本句自對:

  政通—人和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去國—懷鄉(xiāng)

  憂讒—畏譏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岸芷—汀蘭

岳陽樓記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能夠背誦課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通過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

  3、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知識,背誦課文,理解文章寫景抒情、對比表現(xiàn)主旨的特點。

  教學難點:領(lǐng)會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nèi)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猜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說感受

  1、運用多媒體,播放古典音樂,出示岳陽樓圖片,并提問:“同學們,你認識這座建筑嗎?它有什么特點?如果你此刻站在這座高樓上,你會想到些什么?”讓幾位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結(jié):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大家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經(jīng)歷,范仲淹作為封建時代有志文人士大夫的代表,面對此情此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和范老先生一起做一次洞庭之旅,真切的去感受,去聆聽作者拳拳心語!

  2、背景資料展示。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guān)的資料,教師補充,互相交流。

  二、理讀——整體感知理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分享收獲與問題,并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列出。

  2、學生自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義,畫出句讀。如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教師巡視,幫助解決疑難。

  點撥:指導明確重點詞句。注意通假字(具、屬)、詞類活用(先、后)和古今異義(氣象、微)的現(xiàn)象。

  3、示范朗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在文中進行批注,歸納段意,理清文章脈絡。

  點撥:(1)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2)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chǎn)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3)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fā)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4)點明作“記”的時間。

  三、析讀——品析內(nèi)化讀真情

  總結(jié)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歸納出的問題,以及本課重點而又不易解決的問題一并列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精讀課文,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引導逐個解決。

  1、滕子京遭貶,不忘重修岳陽樓表現(xiàn)了什么?

  2、文中沒有詳細描寫岳陽樓,原因何在?

  3、課文三、四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

  4、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6、本文是如何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點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領(lǐng)會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一、回顧——憶整體析局部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岳陽樓記》,誰簡單介紹一下那里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感受?自由發(fā)言,共同回顧。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作者是具體怎么把岳陽樓寫的如此壯美的。

  二、品讀——含英咀華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仔細品味。

  點撥:體會“銜遠山,吞長江”一句中“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边@段文字運用四字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極力描繪出一幅陰冷的畫面,讀后給人一種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等。

  2、體會本文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特點。簡單介紹駢句、散句的形式特點。

  提問:本文的句式又是如何駢散結(jié)合的?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具體做出總結(jié)。

  3、競賽朗讀,尤其注意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學生互評,看誰能讀出文章的感染力。

  4、配樂齊讀,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三、擴讀——暢所欲言話感悟

  1、感受主旨,討論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現(xiàn)實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是如何理解的`?

  點撥:深入感受作者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政治抱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yǎng)“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2、鞏固練習,擴展閱讀。

  (1)完成課后習題,鞏固基礎(chǔ)文言知識。

  (2)利用工具書、圖書館、網(wǎng)絡等資源搜集寫岳陽樓的詩、詞、文,探究這些文章為何不如《岳陽樓記》有名氣?寫成小報告。

  《岳陽樓記》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刀ㄔ(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二、問題思考

  1、為什么要從滕子京寫起?

  因為是應滕子京之請而作記,所以有必要先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事,也是對滕子京的贊頌,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和當政者的不滿。

  2、第2段如何寫景?"銜"、"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特點概括地描述了岳陽樓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陽樓的勝景集中在洞庭湖,接著從空間寫了浩瀚的湖面,又從時間寫湖上變化萬千的壯麗景象。六個短句,既精煉,又有氣勢。"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作者在這里并沒有對岳陽樓詳加描繪,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備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復;第二,從全文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紹岳陽樓的建造經(jīng)過和它的構(gòu)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3、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作者發(fā)了什么議論?為什么在文章末段發(fā)這樣的議論?

  作者借虛擬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與上文的遷客騷人對照,表明了對兩種悲喜觀的不同態(tài)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際上是否定、批評了遷客騷人的悲喜觀。作者對遷客騷人的批評,也是對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規(guī)勸。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義從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見解,表明自己不為個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懷抱。作者在文章末尾用這樣的精神自勉,其中當然包含對好友的期望。

  5、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guān)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6、說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肮湃嗜酥模虍惗咧疄椤钡摹爱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振起全篇,回答下列問題,體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匐泳爸喪匕土昕ぁ倍爸匦拊狸枠恰,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奮發(fā)有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闊大胸襟,跟一般的“遷客”不同。

 、谧髡哂媚男┰捀爬ㄕf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8、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況后,筆調(diào)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尚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三、寫作手法:

  1、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

  2、大量使用駢句,兼以散句,語言凝練優(yōu)美,句式長短不一,錯落有致,聲調(diào)鏗鏘,富于音樂美。

岳陽樓記教案12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文章的音律美。

  2、學習和積累重要文言詞語的含義,疏通文意。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巧妙結(jié)合的寫法。

  【學習重點】

  同目標1、2。

  【學習難點】

  同目標3。

  一、導入

  1、師:說到樓閣,古代文人騷客都喜歡在著名的風景名勝題詩詞的雅興,如在滕王閣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生:黃鶴樓上有崔灝留下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師:而岳陽樓,我們就會想起那傳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請同學們讀一讀關(guān)于范仲淹的一段資料,可能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有所幫助。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常自誦曰: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fā)憤苦讀?

  范仲淹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chǔ)是什么?

  二、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讀通課文。

  師巡視,找出學生讀錯的字:偕,并讓學生說說在讀時覺得哪些字音讀得沒把握,哪些句子讀起來拗口?

  2、分組分節(jié)檢查讀課文,師指出錯誤處。

  3、聽朗讀錄音,小聲跟讀,感受課文語言特點,體味該如何去讀。

  4、學生齊讀:

  思考:文章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jié)合,指名回答:

  敘的是重修樓之事寫的是洞庭美之景抒的是情

  議論的是先憂后樂。

  學生對抒的什么情,答不上來。

  5、請找出描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來美讀。

  指名讀,范讀,學生參與評議。

  三、疏通詞句體味內(nèi)涵

  1、學生對照注釋,逐句疏通一、二節(jié)文意,有疑難處做好標記,同桌交流集體質(zhì)疑,答疑。

  2、檢查字詞解釋情況:出示:記之(事)

  銜吞(景)

  得無異乎?(情)。相機解答以上的思考題,即敘的什么事,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對意思的表達。

  3、檢查句子解釋情況,師出示: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指名學困生翻譯,有困難的請同學幫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貶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待興?范仲淹為什么樂意為他作記?

  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寥寥幾筆帶過,為什么?用書上原文回答。

  第二節(jié)中有些句子為下文埋下伏筆,起承上啟下作用,請找出來加以說明。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一、二小節(jié)

  2、想象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時情形,并加以描繪。

  【教學反思】

  1、課堂的導入注意了學生對古詩的'積累。

  2、整堂課,以誦讀為主,以讀促悟,而且讀分讀準,讀通,讀美,三個層次,五個環(huán)節(jié)。即自由讀,分組讀,聽錄音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huán)節(jié)。收到了預期效果。這也符合古文的教學特點。

  3、帶點字的選擇也費了些心思:記之(事)

  銜吞(景)

  得無異乎?這幾個字的解釋也正好可以解決上面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句子的翻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

  5、存在的問題:雖然注意了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學法的指導,比如讀書時對于停頓、重音、語氣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導。再比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詞意的變化,詞序的調(diào)整上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后應該注意的。

岳陽樓記教案13

  教材簡析

  《岳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繼承了孟子“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將其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在當時乃至今天都有其深遠的影響。范仲淹在表現(xiàn)這種抱負時,沒有空發(fā)議論,而是在敘事、描寫的基礎(chǔ)上借題發(fā)揮,將敘事、描寫、議論和抒情自然結(jié)合在一起,由此形成這樣一個基本構(gòu)思:由敘事入手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喜一悲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和“古人仁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記的'意圖?梢哉f《岳陽樓記》是層層鋪墊、卒章見志的典范。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葉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時期,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這番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后來始終能以清廉律已,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忘“憂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后得罪宰相呂夷簡,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邊事緊急,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jié)當?shù)厍既,戍邊?shù)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呂夷簡罷相,范仲淹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建議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頓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蔭官,引起腐朽官僚勢力的不滿,攻擊他引用朋黨,迫使離朝,“慶歷新政”即此結(jié)束。后于赴穎州途中病死。

  寫作背景

  岳陽樓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間又幾經(jīng)擴建,規(guī)模宏闊,氣勢壯觀,而且它又地處“銜遠山,吞長江”的洞庭湖濱。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為岳陽樓作記,我們知道,范仲淹少時有大志,雖吃粥度日,仍苦讀不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舉進士后,曾帶兵邊塞,屢建大功,西夏稱他“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相戒不敢犯邊。在朝廷中,他積極主張改革朝政,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個銳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誣告“前在汪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宋史》卷三百三),于慶歷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為一個封建文人,遭到貶謫,不能不產(chǎn)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憤懣、頹喪情緒。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曾說:“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惟悼之嘆,發(fā)于詩作,持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懶數(shù)場!”等樓修好后,他要痛哭幾場哪!范仲淹深知這位平素“尚氣,倜儻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擔心他鬧出事來,經(jīng)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此機會,F(xiàn)在,滕子京知岳州,兩年時間,政績卓著,“乃重修岳陽樓”,便馳書前往鄧州請范代筆,屬文以記勝。這樣一來,范仲淹受朋友委托為岳陽樓作記,就成了規(guī)箴知己的絕好機會,同時,自己也在遭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這篇文章的主題定為抒發(fā)自己的胸襟懷抱,達到規(guī)勸朋友的目的。

  第一課時

  學習要求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檢查預習。

  注音

  滕謫屬銜湯暉述瀟騷霪霏耀

  檣楫摧冥讒蕭瀾芷汀偕嗟噫

  3課文朗讀

  要求(1)讀得流利,讀音正確。

  (2)讀出句中停頓和語調(diào)。

  (3)讀出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志趣。

  (教師組織學生自讀后巡視,解答學生隨時提出的問題)

  誦讀交流:比一比,看誰說的準。組織學生采用個人、小組、或男女生對抗等形式,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

  4作業(yè):完成《練習冊》第156頁

  第二課時

  學習要求

  理解詞義,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解釋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翻譯課文

  方法:組織學生結(jié)合頁下注釋疏通文義,理解課文內(nèi)容。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內(nèi)容或者請學生一人問、一人譯,或者一人讀,一人譯的形式。

 。ǜ矫洌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前人之述備矣。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5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6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7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在翻譯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課后學習:鞏固課文翻譯。完成《練習冊》課堂練習部分。

  第三課時

  學習要求

  梳理課文思路,把握結(jié)構(gòu),通過誦讀體會語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懷。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2、梳理思路

  方法: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提示:全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3、精讀品析

  (1)“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哪些異處呢?造成這些異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做到“覽物之情”無異呢?

  (2)作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為何“喜”,為何“悲”作者這種悲喜觀是怎樣提出的?

 。3)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作者的憂樂觀在今天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嗎?

 。4)根據(jù)你的積累,你能說出幾個符合作者悲喜觀的古仁人嗎?

  4、課后學習完成《練習冊》P159課后測評

岳陽樓記教案14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識記文學常識、理解文章主題。

  3、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深入體會作者寬闊的胸襟和憂國憂民、與民同樂的政治抱負;

  2、能夠拓展遷移,比較、聯(lián)系實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兩位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與民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復習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對重點文言語句的理解賞析能力。

  3、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引入本課學習。

  二、復習內(nèi)容

  知識點梳理:(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不會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ㄒ唬┩僮郑

 。ǘ┕沤癞惲x:

 。ㄈ┮辉~多義:

  (四)詞類活用:

 。ㄎ澹└鶕(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

  讀《岳陽樓記》回答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2、首段交待了什么內(nèi)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5、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6、表現(xiàn)作者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現(xiàn)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么?)

  7、“進”“退”分別照應什么?

  8、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答:

  9、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xiàn)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11、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讀《醉翁亭記》回答

  12、領(lǐng)起全文的句子是:

  13、寫山間早晨、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14、寫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15、第三段寫游瑯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

  16、表現(xiàn)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17、作者到底在“樂”些什么?

  (六)、名句背誦:

  1、表現(xiàn)作者的遠大抱負:

  2、表現(xiàn)作者的曠達胸襟:

  3、洞庭湖月夜美景:

  4、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

  5、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

  6、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句子:

  7、遷客騷人因己而悲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兩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命為上聯(lián),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lián)。

  2、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請對出下聯(lián)。

  四、課堂小結(jié)

  五、作業(yè)布置

  《狀元之星》61頁第6題73頁第3題

岳陽樓記教案15

  二、重點、難點:

  1、學會自讀淺近文言文,體會本文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

  2、品味的語言,體味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了解古代政治家的憂國憂民情懷。

  三、新課講解:

  1、簡介文體:

  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學生回答已學過的“記”)一般指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記下來的一種文體。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小石潭記》《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jié)合起來就像《岳陽樓記》。

  2、簡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狀況及本文寫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fā)奮讀書并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后來曾經(jīng)鎮(zhèn)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于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進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后被貶謫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憤慨。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fā)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yǎng)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3、注音并朗讀課文:

  謫(zhé) 屬(同“囑”zhǔ) 淫(ín) 霏(fēi)

  檣(qiáng) 楫(í) 冥(íng) 讒(chán) 偕(xié)

  4、實詞:

  通假字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一詞多義

 。1)或: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2)居: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

  面山而居:居住。

  (3)通:

  政通人和:順利。

  初極狹,才通人:通過。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北通巫峽:通達。

  中通外直:貫通。

 。4)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聞達于諸侯:謀求。

 。5)為:

  及為忠善者:動詞,做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動詞,做,擔任。

  俱為一體:動詞,是。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當作。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6)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忠之屬也: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7)和:

  政通人和:和睦。

  地利不如人和:和睦。

  春和景明:和煦,和暖。

  詞類活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在……之后。

  5、句式:

 。1)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倒裝句: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多會于此;

  吾誰與歸?

  6、課文分析:

 。1)的結(jié)構(gòu)層次為: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段):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2)寫,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guān)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chǔ)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chǎn)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guān)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4)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a、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b、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c、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zhuǎn)入寫什么?

  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6)第3段的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7)第4段的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8)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9)“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1)“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勸之意。

  (1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3)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shè)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shè)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shè)問“何時而樂”,使又推進一層。設(shè)問后而警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7、小結(jié):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勸勉友人。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ㄒ唬┙o下列加點字注音。

  謫守 屬予作文 浩浩湯湯 淫雨霏霏

  山岳潛形 寵辱偕忘 一碧萬頃 檣傾楫摧

 。ǘ┠瑢。

  1、若夫淫雨霏霏, , ,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 ; ,虎嘯猿啼。

  2、至若春和景明, , ,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而或長煙一空, , ,,漁歌互答,此樂向極!

  3、《岳陽樓記》中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 , , , , ,

  。

  4、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一新,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sh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5、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的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的原句答)

  (三)選擇題。

  1、各組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b、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多會于此 于廳事之東北角

  d、屬于作文以記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指朝廷) b、先天下之憂而憂(然而)

  c、是進亦憂,退亦憂(這樣)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的)

  3、下列短語中的“臨”與“把酒臨風”的“臨”同義的有( )(可多選)

  a、雙喜臨門 b、身臨其境 c、臨危不懼

  d、臨陣磨槍 e、如臨大敵

  4、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a、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b、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c、銜遠山,吞長江 d、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5—11題:選擇下列句子的正確譯文。

  5、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a、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b、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家園又興建起來了。

  c、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順,人都和氣,許多荒廢的事業(yè)又都興辦起來了。

  6、屬于作文以記之。()

  a、囑托我寫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b、囑托我寫來記述唐賢今人的詩。

  c、寫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就歸我了。

  7、而或長煙一空。()

  a、可能有的時候長長的一片煙霧擴散充滿了天空。

  b、或許是細長的煙霧飄散在一片天空。

  c、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失。

  8、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a、沙鷗時而飛開,時而聚攏,美麗的魚時而在水面,時而在水底游動。

  b、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時而在水面,時而在水底游動。

  c、沙鷗都聚集在這里,五顏六色的魚都在游動。

  9、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a、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的兩種心情。

  b、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有仁愛之心的人的思想感情,有的不同于以上的兩種心情。

  c、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于以上的兩種行為。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不因為外物好而歡喜,不因為自己失意而悲傷。

  b、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因為外界環(huán)境好而高興,不因為自己處境不好而悲傷。

  11、微斯人,吾誰與歸?()

  a、這種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嗎?

  b、沒有這種人我歸屬于呢?

  c、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2、對“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項是()

  a、勉勵滕子京以“古仁人”為榜樣,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現(xiàn)作者自己學習“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負和決心。

  c、表達了自己做人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與己共勉。

  d、表現(xiàn)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悵。

  13、“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表現(xiàn)了()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憂國憂民。 b、當官為民都憂慮重重。

  c、順境逆境都悲觀失望。 d、時時處處都擔驚受怕。

  14、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目的是( )

  a、客觀地表現(xiàn)“遷客騷人”登樓觀景的思想感情。

  b、突出不同的景色會對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c、通過對比突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

  d、側(cè)面表現(xiàn)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感情的影響。

  15、下面對課文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被貶職外調(diào)的官員和詩人大多在此相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沒有區(qū)別吧?

  b、“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薄ù藭r)登上岳陽樓,就會想起被貶離京、懷念家鄉(xiāng),擔心遭到誣陷,眼前景物蕭條,感慨致極而心中悲傷。

  c、“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就心情暢快,榮辱都被丟開,在清風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d、“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薄憩F(xiàn)滕子京雖被貶官,但上任后積極有為,僅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16、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予/觀夫/巴陵勝狀 b、銜/遠山,吞/長江

  c、前人/之述備矣 d、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17、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或/異二者/之為

  c、先天下/之憂而/憂 d、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8、對本文寫作目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應朋友之托,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

  b、借作記之機,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c、當時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貶之時,作者要借此文與朋友共勉。

  d、描寫巴陵勝狀,抒發(fā)覽物之情,評說遷客騷人。

  (四)課內(nèi)閱讀。

  文段一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從第一段中找出兩個成語。(1) (2)

  2、重修后的岳陽樓有何變化?答:

  3、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其原因是什么?(請用語段的原話回答)

  4、第二段文字的寫作順序是( )

  a、先寫景,后議論 b、先寫景,后敘事

  c、先敘事,后寫景 d、先議論,后寫景

  5、與“前人之述備矣”相照應的一個句子是

  6、從空間上描寫洞庭湖的句子是

  從時間上描寫洞庭湖的句子是

  文段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從文中找出四對反義詞。

  答:(1)(2)(3)(4)

  2、有關(guān)這段文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寫的《岳陽樓記》。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

  c、文中的“進”和“退”分別照應前文的“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

  d、本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被貶后的苦悶心情。

  3、本段文字使用的表達方式有()

  a、記敘 b、議論 c、抒情

  4、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為”指什么?(默寫)

  答: 和 。

  5、“何哉?”這是針對什么提出來的問題?文中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答:

  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精神?談談你的看法。

  答:

 。ㄎ澹┱n外閱讀。

  岳陽樓記

  ①岳陽樓值得一看。長江三勝,滕王閣、黃鶴樓都沒有了,就剩下這座岳陽樓了。

  ②岳陽樓最初是唐開元中中書令張說所建,但在一般中國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國過去的讀書人很少沒有讀過《岳陽樓記》的!对狸枠怯洝芬婚_頭就寫道:“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雖然范記寫得很清楚,滕子京不過是“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總以為這是滕子京建的。岳陽樓和滕子京這個名字分不開了。滕子京一生做過什么事,大家不去理會,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陽樓,好像他這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滕子京因為岳陽樓而不朽,而岳陽樓又因為范仲淹的一記而不朽。若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會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陽樓,有那么多人對它向往!对狸枠怯洝吠ㄆ獙懙煤芎,而尤其為人傳誦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可以這樣說:岳陽樓是由于這兩句名言而名聞天下的。這兩句話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品德的形成,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蹖戇@篇《記》的時候,范仲淹不在岳陽,他被貶在鄧州,即今延安,而且聽說他根本就沒有到過岳陽,《記》中對岳陽樓四周景色的描寫,完全出諸想像。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他沒有到過岳陽,可是比許多久住岳陽的人看到的還要真切。岳陽的景色是想像的,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yún)s是久經(jīng)考慮,出于胸臆的,真實的、深刻的?磥硪黄钪匾氖撬枷搿S辛霜毺氐乃枷,才能調(diào)動想像,才能把在別處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來。范仲淹雖可能沒有看到過洞庭湖,但是他看到過很多巨浸大澤。他是吳縣人,太湖是一定看過的。我深疑他對洞庭湖的描寫,有些是從太湖印象中借用過來的。

  ④我在別處沒有看見過一個像岳陽樓這樣的建筑。全樓為四柱、三層、盔頂?shù)募兡窘Y(jié)構(gòu)。主樓三層,高十五米,中間以四根楠木巨柱從地到頂承荷全樓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寶柱作為內(nèi)圍,外圍繞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牽制,結(jié)為整體。全樓純用木料構(gòu)成,逗縫對榫,沒用一釘一鉚,一塊磚石。樓的結(jié)構(gòu)精巧,但是看起來端莊渾厚,落落大方,沒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氣,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壓得住,很有氣魄。

 、菰狸枠潜旧砗苊,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勢!半醺唛w臨江渚”,看來和長江是有一段距離的。黃鶴樓在蛇山上,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宜俯瞰,宜遠眺,樓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樓自樓。岳陽樓則好像直接從洞庭湖里長出來的。樓在岳陽西門之上,城門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樓外土墻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腳底,丟一個石子,就能聽見水響。樓與湖是一個整體。沒有洞庭湖,岳陽樓不成其為岳陽樓;沒有岳陽樓,洞庭湖也就不成其為洞庭湖了。站在岳陽樓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來往,漁歌互答,可以揚聲與舟中人說話;同時又可遠看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湖水,遠近咸宜,皆可悅目。“氣蒸云夢澤,a”,并非虛語。

 、尬覀兊窃狸枠悄翘煜掠,游人不多。有三四級風,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沒有起白花。本地人說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安ā焙汀坝俊庇羞@樣的區(qū)別,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可以增加對于“洞庭波涌連天雪”的一點新的理解。

 、咭棺x《岳陽樓詩詞選》。讀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氣魄的還是孟浩然的那一聯(lián),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b”。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c”,化大境界為小景,另辟蹊徑。呂洞賓的絕句:“朝游岳鄂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很有點仙氣,但我懷疑這是偽造的。寫得最美的,還是屈大夫的“裊裊兮秋風,d”兩句話,把洞庭湖就寫完了。ㄗ髡咄粼鳎

  1、本文第②節(jié)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陽樓這三者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出下列詩句依次填入第⑤⑦節(jié)空缺處。(將答案的字母依次寫在答題紙上)

  備選項:a、洞庭波兮木葉下 b、乾坤日夜浮

  c、白銀盤里一青螺d、波撼岳陽城

  3、聯(lián)系上下文看,第⑤節(jié)中劃線的句子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岳陽樓值得一看”的幾條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岳陽樓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岳陽樓記教案11-25

《岳陽樓記》教案07-27

《岳陽樓記》的優(yōu)秀教案08-18

《岳陽樓記》優(yōu)秀教案10-18

岳陽樓記教案優(yōu)秀03-27

《 岳陽樓記》教案優(yōu)秀02-01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09-27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04-02

岳陽樓記讀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