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姆雷特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哈姆雷特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及其作品的社會意義;
2、了解主要人物的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
3、結(jié)合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深入品味欣賞哈姆萊特身上蘊涵的人性魅力及劇本的悲劇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分析哈姆萊特的性格特征。
體味主要人物的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這句話我們都非常熟悉,說的是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在被人接受的過程中具有多義性,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塑造。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筆下經(jīng)典戲劇《哈姆萊特》的選段。通過學習感悟,來看看哈姆萊特在你的眼中會是怎樣的形象。
學習文學作品時,經(jīng)常會說到“知人論世”,就是說我們想理解一部文學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對于外國戲劇也是一樣。那我們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亞。
二、作者簡介和戲劇介紹
1、莎士比亞,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諸多經(jīng)典的戲劇,我們比較熟悉他的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除此之外,他筆下的四大悲劇分別是《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和《哈姆萊特》,四大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終成眷屬》,還有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本瓊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莎士比亞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藝復興喚起了人的覺醒,人們重視個性與思想解放,同時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脹社會混亂的情況出現(xiàn)。莎士比亞對人生和時代作出深入思考后,著力塑造了一些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fā)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環(huán)境和內(nèi)心敵對勢力的力量懸殊斗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萊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亞對這種理想與進步背后隱患和人性弱點的反思。
2、簡單介紹課文選段之前的情節(jié)。
丹麥王駕崩,守夜衛(wèi)兵看見老王幽魂出現(xiàn),告知哈姆萊特王子。而叔父克勞狄斯服喪未滿,即娶其兄嫂繼承王位。哈姆萊特與幽魂對話,獲知叔父謀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萊特裝瘋賣傻為證實真相,導演一出老王被毒殺短劇,請新王與新后觀賞,叔父當場色變,母后以為哈姆萊特瘋了。哈姆萊特在質(zhì)問母親的時候誤殺了大臣,也是自己戀人的父親波洛涅斯。奧菲莉亞遭情人失蹤及喪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新王克勞狄斯送哈姆萊特去英國,哈姆萊特半路回來。課文情節(jié)在此展開。
三、自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
1、正音
梟(xiaō)首棕櫚(lǘ)樹戕(qiāng)害蟊(máo)賊
篡(cuàn)奪玉璽(x301;)繁文縟(r365;)節(jié)嗜(shì)殺
戰(zhàn)栗(lì)吮(sh365;n)吸萬惡不赦(shè)
2、理清人物關系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它主要通過劇中人物臺詞來體現(xiàn)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而情節(jié)又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歷史——是由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而產(chǎn)生的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借助于臺詞來把握戲劇情節(jié)是我們學習戲劇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對話多,有時讀完后情節(jié)不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腦中,而分析人物間關系可幫助我們熟悉劇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運走向。
哈姆萊特:丹麥王子,人文主義者。
老國王:哈姆萊特之父,被弟弟克勞狄斯殺死。
王后:哈姆萊特之母,在老國王死后不久,嫁給老國王弟弟克勞狄斯。
克勞狄斯:哈姆萊特之叔,謀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萊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萊特好友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歐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為哈姆萊特友。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萊特情人。
四、通過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戲劇情節(jié)梗概
1、讓學生復述課文主要情節(jié)。
明確:哈姆萊特回國后,向好友霍拉旭講述叔父陰謀害自己及自己脫險經(jīng)過。新王利用奧菲利亞兄長雷奧提斯喪父失妹之痛,與之共謀比劍時涂劇毒于劍鋒,酒內(nèi)下毒,加害哈姆萊特,不料被皇后誤飲,雷奧提斯自己亦為毒劍所傷,臨死告知哈姆萊特真相,最終哈姆萊特與仇人同歸于盡。
2、學生劃分戲劇情節(jié)的層次,指出劃分依據(jù)。
板書: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
老國王王后新王克勞狄斯大臣波洛涅斯
哈姆萊特陰謀雷歐提斯奧菲利亞
比劍
悲劇
同歸于盡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這是莎士比亞戲劇的經(jīng)典臺詞,是由哈姆萊特發(fā)出的感嘆,它引發(fā)著一代代人的思考,我們知道這句話背后有怎樣的意義嗎?哈姆萊特他究竟在思考什么?這節(jié)我們就來探討臺詞的隱含意義。具體來講,戲劇臺詞體現(xiàn)人物的思想和個性,并且具有動作性,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們重溫課文的重頭戲——比劍部分,看看臺詞之后隱藏著什么。
二、重讀課文重點部分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節(jié)比劍部分。
三、分析討論
1、通過問學生小問題探討情節(jié)發(fā)展。
。1)國王是真心想要使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和解嗎?他是真心希望哈姆萊特勝利嗎?
明確:不是。他只是做好表面文章,為達到其借刀殺人目的而隱藏起險惡用心。
。2)哈姆萊特為什么爽快答應和雷歐提斯比劍?他在比劍之前對雷歐提斯有著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明確:哈姆萊特因自己誤殺其父,而要為自己所為負責,面對自己的命運。加上他對自己的劍術自信,所以爽答應比劍。他對雷歐提斯有著一種歉疚之情。
。3)雷歐提斯聽了哈姆萊特的肺腑之言后,有怎樣的想法?
明確:感情上原諒哈姆萊特,榮譽上必須比劍。
西方長期以來存在著決斗的傳統(tǒng),很小的事也會牽涉到榮譽生命的問題,比如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一位青年把手套甩到伯爵臉上,伯爵就要和他決斗;俄國詩人普希金是和人決斗而死的。這很普遍,雷歐提斯和哈姆萊特有殺父之仇,決斗更勢在必行。
。4)雷歐提斯在比劍中有怎樣的心理活動?造成他怎樣的現(xiàn)實行動?
明確:猶豫不決,矛盾掙扎。感情上和道義上的正直善良使他不忍心下手害哈姆萊特,但他承受著來自國王的壓力,又面臨捍衛(wèi)自己榮譽的局面,所以他比劍中顯得有些退縮不起勁。
。5)國王為什么設置了毒劍害哈姆萊特之后還要安排毒酒?
明確:因為他和哈姆萊特的敵對關系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一定要置哈姆萊特于死地,而他見到雷歐提斯有些不忍動手殺哈姆萊特,為實現(xiàn)自己的險惡目的又設下毒酒。
。6)王后為什么代哈姆萊特喝下那杯酒?可以根據(jù)戲劇情節(jié)和自己理解有不同的猜測。
王后見到哈姆萊特連勝,替他高興。
或者王后為緩和哈姆萊特與國王的關系而接下酒杯。
再或者王后有點察覺到酒有問題,代哈姆萊特承受。
小結(jié):
由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各個人物的行為一步一步導致了最終的結(jié)局。如果不是哈姆萊特覺得愧疚和有自信就不會爽快地答應和雷歐提斯比劍的事;如果不是雷歐提斯不忍心害哈姆萊特,國王也不會再設毒酒;如果不是王后處于好心喝下毒酒,她也不會死;如果不是雷歐提斯和哈姆萊特比劍時都中了毒劍,并且雷歐提斯本性善良不慣使用卑鄙手段,他不會在臨死之際揭露國王的陰謀,真相便難以大白,哈姆萊特也不會驟起殺仇人。人物的品格、心理、行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造成了同歸于盡的結(jié)局。
2、回想剛才提到的復仇傳統(tǒng),思考為什么哈姆萊特有絕對理由找國王決斗,他卻沒有及時去展開行動復仇?聯(lián)系全文和補充材料,試從哈姆萊特的思想和其復仇對象角度尋找原因。
他復仇的對象是他的叔叔,他母親再托付的人,他的繼父,丹麥的新國王。他要做的不僅僅是報了殺父之仇,還要拯救丹麥王國。那么他面對國王勢力,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并且要樹立起正義的榜樣,而不能做犯上作亂弒君殺叔的事情。他所求的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文主義理想者的.必然行動,而不再是宮廷權利的血腥爭斗。
哈姆雷特認識深廣,但卻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個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謬的社會里,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人生命題。這也是人文主義理想者所面臨的無奈和不幸。時代社會的顛倒混亂,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陣痛。君主理想已然破滅,君臣禮儀不復存在,綱紀敗壞,倫常崩潰,世風日下。而封建堡壘卻更加頑固,他找不到拯救這個王國的好方法。
從更深層處說,哈姆萊特的作為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哈姆萊特在第一幕里殺死了克勞狄斯的話,那么這個戲劇就結(jié)束了,可他若像奧賽羅那么沖動,他就不是哈姆萊特了,他的行為是符合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哈姆萊特的復仇對象制約了他的行動,他自己的思想更制約了他的行動。他在不斷的思考中,沒能先做好準備,而是相對消極地迎接到來的命運,這就是“延宕”性格的悲劇。
3、語言分析
。1)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在奮斗中掃除這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明確:內(nèi)心獨白反映性格。這集中地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的思考,他不僅思考現(xiàn)實,還思考人類生命本體的哲學探討。這是一個敢于死和敢于生的問題。人們面對殘酷命運,敢于在反抗與斗爭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擔苦痛,在忍受中實現(xiàn)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臺詞中的睿智修辭
我還沒有向我的腦筋商量一段序幕,腦筋就把全戲安排好了。(擬人)
他這一艘滿帆的快船,也絕不是我們失舵之舟所能追及。(比喻)
他在母親懷抱里的時候,也要先把他母親的奶頭恭維幾句,然后吮吸。(夸張)
思考問題:為什么作者在奧斯里克一節(jié)花大量筆墨?
戲劇是表演給人看的,為緩和氣氛,調(diào)動關注情緒,插入幽默段子。
。3)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著就是了。
明確:臺詞顯示了哈姆萊特內(nèi)心的命運觀,他有一定的天命思想,雖然不是聽天由命,但少了掌握自己命運,去抗爭去扭轉(zhuǎn)的一股勁。
小結(jié):
品評人物形象,從上面所學的作者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臺詞與行為、外貌與神情來思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哈姆萊特的形象。
四、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以《我眼中的哈姆萊特》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附:板書比劍
包藏禍心受拉攏
國王克勞狄斯丹麥王國雷歐提斯
復仇拯救愧疚
謀害不忍
哈姆萊特
思延
考宕
生存還是毀滅
哈姆雷特教案2
一、導入新課: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了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撼呻p翩飛的蝴蝶,寄托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相依的戀情;相向哀鳴的鴛鴦,傳遞著劉蘭芝與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飛雪,昭示著竇娥那感天動地的冤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震撼世界數(shù)百年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萊特》(板書)。
二、相關介紹:
1、關于作者 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英國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文法學!弊x書,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輟學,前往倫敦謀生。他先是在倫敦的劇院里打雜,為看戲的紳士們看管馬匹,后來在劇團做演員、導演、編劇,接觸了社會各階層人士,進一步接觸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和人文主義思想,這些為他后來的戲劇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37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chuàng)作,代表作中歷史劇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馬克思稱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英國戲劇家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2、劇情簡介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主要情節(jié)是這樣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接到了父親暴亡、叔叔繼位、母親改嫁的消息。回國后,父親的鬼魂告訴哈姆萊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裝瘋賣傻,假裝對女友奧菲莉婭十分冷淡?藙诘宜箲岩晒啡R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為了弄清鬼魂的話是否屬實,哈姆萊特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霸嫂、篡位的戲劇。克勞狄斯果然驚恐萬分,倉皇退席。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發(fā)瘋,克勞狄斯就讓王后去找哈姆萊特談話,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聽,王后企圖勸說哈姆萊特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將躲在暗處的首相當成國王殺死。狡猾的克勞狄斯借口保護哈姆萊特,就派他出使英國,想要英格蘭國王在哈姆萊特上岸時就殺掉他。哈姆萊特識破奸謀,偽造信函,脫險回國。奧菲莉婭因父親被殺、情人“變心”而精神恍忽,落水而亡。奧菲莉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萊特極為怨恨,奸王克勞狄斯趁機拉攏他,兩人合謀設計通過比劍殺死哈姆萊特。本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選文是第五幕第二場,為全劇的結(jié)尾部分。
三、課文探究:
學生自讀課文。
問1:哪位同學給我們用簡要的語言復述一下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
明確:哈姆萊特對朋友霍拉旭講述偷換密信、死里逃生的過程,并發(fā)誓要為父報仇。奧斯里克、貴族先后奉國王之命來傳達、詢問打賭比劍之事,哈姆萊特欣然答應?藙诘宜乖O下圈套,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雙雙中毒劍,王后喝毒酒而死,雷歐提斯臨死前揭穿陰謀,哈姆萊特拼盡最后力氣用毒劍刺傷奸王,并逼他喝下毒酒。哈姆萊特死前要霍拉旭傳述自己的故事。內(nèi)容要點可概括為:(1)兩人密談——講述逃生經(jīng)過,發(fā)誓為父報仇;(2)受命比劍——兩人傳旨比劍,王子欣然應允;(3)比劍復仇——雙雙中劍受傷,王后飲鴆而死,奸王被殺身亡。
學生細讀第一部分。
問2:王子察覺奸謀后是如何做的?對于國王、雷歐提斯,他決定做些什么?你從中可看出哈姆萊特怎樣的形象特點?
明確:王子察覺奸謀后,在感慨國王陰險歹毒、自己危機四伏的同時,頭腦中迅速設計了應對的策略——偽造文書,借英王之手除掉兩個傳書來使。這些表明了哈姆萊特的機智善謀。哈姆萊特發(fā)誓要剪除殺父、霸母、篡位、害己的奸王,不讓他繼續(xù)為非作歹。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哈姆萊特為自己在怨憤的雷歐提斯面前情緒失控感到后悔,對于雷歐提斯慘痛的遭遇深表理解,并且想要去取得他的好感和諒解。這些表明了哈姆萊特的真誠善良。
學生細讀第二部分。
問3:面對奧斯里克,哈姆萊特說話的態(tài)度怎樣?貴族詢問比劍,哈姆萊特是如何回答的?這些內(nèi)容顯示了哈姆萊特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奧斯里克講究繁文縟節(jié),說話文縐縐,對上阿諛諂媚,哈姆萊特很討厭、鄙視他,故意地進行有力的嘲諷,比如:說奧斯里克是“水蒼蠅”“畜生的主子”,“擁有大批糞土”;時而說天熱,時而說天冷,弄得奧斯里克狼狽不堪。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正直率真。貴族來詢問是否想好決定比劍,哈姆萊特認為自己定然不會失敗,根本沒有考慮到這是國王的奸謀就欣然應允,并且對不好的預兆,即使是死亡,他也愿意去面對。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自信豪爽、草率魯莽、安于天命(樂天知命)。
學生細讀第三部分。
問4:比劍前哈姆萊特對雷歐提斯的一番表白,表明哈姆萊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哈姆萊特對雷歐提斯的一番表白,語氣誠懇,滿懷愧疚,希求寬恕,顯示了他的誠懇坦率。
問5:兩人的劍術誰更高超?
哈姆雷特教案3
1.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1.品讀人物的方法;
2.啟發(fā)誘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jié)歸納品讀人物的方法。
1.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課前指導學生閱讀作品并寫出短評,課堂上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xiàn),通過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最后歸結(jié)品讀人物的方法。
2.讓學生通過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哈姆雷特》劇本、計算機網(wǎng)絡、《哈姆雷特》課件、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一、課前展示課題(幻燈片1),同時播放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導語:
文學是人類文化寶庫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感染著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前段時間我們閱讀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并且寫出了短評,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來談談閱讀《哈姆雷特》的體會。
對一部戲劇,我們可以從語言、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進行品評。今天我們著重談談《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評人物的一般規(guī)律。
二、展示教學目標:通過討論掌握品評人物的方法。(幻燈片2)
三、引導學生討論:
由于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觀念、閱讀心理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幻燈片3)
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展示《王子復仇記》劇照:哈姆雷特特寫鏡頭。(幻燈片4)
三、學生暢所欲言。
從開頭和結(jié)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
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
從情節(jié)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從全篇情節(jié)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zhuǎn)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
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
福丁布拉斯與哈姆雷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雷特行動上的消極。
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雷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
教師引導:
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創(chuàng)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亞化,稱贊莎士比亞劇作情節(jié)豐富,渾然一體,贊許他歷史劇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zhèn)サ墓P觸對英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轉(zhuǎn)折斯的英國社會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畫。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奈膶W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xiāng)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yè),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負的農(nóng)場主女兒結(jié)了婚,幾年后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后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fā)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nèi)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yè)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借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nèi)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關愛,改稱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jīng)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huán)球劇院,并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并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綿還鄉(xiāng),四年后就與世長辭。
四、展示:名家觀點擷英。
。ɑ脽羝5)
哈姆雷特不單只是個悲劇英雄,而且是一個多思想的少年。(梁實秋)
哈姆雷特挑著理性的燈籠在尋找大寫的人。(蘇聯(lián)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報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遷延不決。(歌德)
教師試評:哈姆雷特具有遠大的理想,他最終的目標不是復仇,而是扭轉(zhuǎn)乾坤。
五、總結(jié)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與創(chuàng)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現(xiàn)實性:
《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麥史》中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劇情寫的是中世紀的丹麥宮廷,但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xiàn)實。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俟防滋厥且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動的憂郁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xiàn)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xiàn)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親。老國王的鬼魂顯現(xiàn),把自己被害的經(jīng)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
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奸王有所察覺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xiàn)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xiàn)。
后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
他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斗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與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斗爭,這是萌芽狀態(tài)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惡勢力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改造社會的巨大任務),以及他本人在個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動的弱點,也是他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
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中,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方法,當然品讀人物形象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不斷的補充。
六、表演短劇
展示:人物表(幻燈片7)
教師評點學生表演,每位同學都已經(jīng)進入角色,基本上能夠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哈姆雷特》教學設計 5
【三維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2.理解本劇的主題。
3.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ǘ┻^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理清哈姆雷特心情變化的過程,從而把握人物的思想與性格,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教師點撥,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劇發(fā)生的過程,進一步分析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難點是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了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撼呻p翩飛的蝴蝶,寄托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相依的戀情;相向哀鳴的鴛鴦,傳遞著劉蘭芝與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飛雪,昭示著竇娥那感天動地的冤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震撼世界數(shù)百年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雷特》
二、作家作品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了,默默無聞。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摹拔膶W學!睂W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xiāng)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yè),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歲的農(nóng)場主女兒結(jié)了婚,幾年后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后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fā)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nèi)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yè)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三、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雷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雷特認為他現(xiàn)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藙诘宜褂X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雷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藙诘宜构惑@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雷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雷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雷特察覺內(nèi)情后中途逃回丹麥;貋砗笾狼槿藠W菲利婭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哈姆雷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雷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心愿。
故事情節(jié)取材于12世紀的一部丹麥史,作者用人文主義的觀點,把這個只是單純?yōu)楦笍统鸬墓适,改寫成一部深刻反映時代面貌、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通過宮廷仇殺的故事,對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封建專制王朝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對王子哈姆雷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者所進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爭,給予了熱情的贊賞和深厚的同情。哈姆雷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第二課時
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1、節(jié)選劇情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霍拉旭不要作聲!誰來了?”)回述哈姆雷特逃回丹麥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從“奧斯里克上”到“他們的水泡就破滅了”)哈姆雷特對奧斯里克的嘲諷。
第三部分(從“一貴族上”到結(jié)束)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比劍決斗,中了克勞狄斯的圈套。
2、劇中人物關系
哈姆雷特(丹麥王子)克勞狄斯(丹麥國王)
王后(哈姆雷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奧斯克里(宮廷大臣)
二、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
問題:節(jié)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俟防滋貜那巴耐局刑踊氐,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②哈姆雷特是否答應與雷歐提斯比劍?
、酃防滋厥欠褚呀(jīng)覺察到雷歐提斯使用的劍有毒?
④雷歐提斯是否會按照克勞狄斯事先設計的計劃行事?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jié)安排有什么好處?
明確:每一個懸念圍繞著和克勞狄斯的毒計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運來展開,這樣處理能緊緊扣住讀者(觀眾)的心,使讀者(觀眾)的心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之中。
2、尖銳的矛盾沖突
問題:“比劍決斗”一共有多少矛盾沖突?
哈姆雷特——克勞狄斯(殺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歐提斯(殺父“害”妹之仇)
總之,兩重矛盾沖突產(chǎn)生尖銳的碰撞,并緊緊圍繞“比劍”(明)和“毒計”(暗)展開,悲劇由此產(chǎn)生!
3、動作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劍)又是一劍;你怎么說?
。ü防滋兀旱靡猓{悶雷歐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歐提斯陛下,現(xiàn)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
。ɡ讱W提斯還不能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希望從國王那里獲得勇氣。)
奧斯里克兩邊都沒有中。
。w現(xiàn)奧斯里克膽小謹慎的個性。)
國王我怕你擊不中他。
(克勞狄斯使用激將法,迫使雷歐提斯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你怎么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話激怒了雷歐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劍。)
4、個性化的語言(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豐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課文中哈姆雷特時而高雅、時而粗俗、時而晦澀難懂的語言,就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他的心理活動和他復雜深沉的個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熱、憂郁彷徨的長篇獨白,更在揭示他內(nèi)心的矛盾的同時,展示了莎士比亞語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莎士比亞還善于運用人物之間富有強烈的對比性的語言,來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間的對比,也有正面同類人物之間的對比。如哈姆雷特的激情和深沉與克勞狄斯的陰沉和邪氣,哈姆雷特的矛盾與優(yōu)柔寡斷和奧菲利婭的單純與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語言都適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個性特點,真可謂各如其人,各有個性。
莎士比亞還善于運用比喻、隱喻等形象化的語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感情的變化。如奧菲利婭在談到哈姆雷特的變化時,就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句,她說:“我是一切婦女中間最傷心而不幸的,我曾經(jīng)從他音樂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現(xiàn)在卻眼看著他的高貴無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銀鈴失去了諧和的音調(diào),無比的青春美貌,在瘋狂中凋謝!”這段語言就極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三、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系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討論)
從開頭和結(jié)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
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從情節(jié)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從全篇情節(jié)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zhuǎn)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
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
福丁布拉斯與哈姆雷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雷特行動上的消極。
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雷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
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的典型。是最令人覺得撲朔迷離的,或者說是最富于哲學意味的。
3、名家觀點
哈姆雷特不單只是個悲劇英雄,而且是一個多思想的少年。(梁實秋)
哈姆雷特挑著理性的燈籠在尋找大寫的人。(蘇聯(lián)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報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遷延不決。(歌德)
教師試評:哈姆雷特具有遠大的理想,他最終的目標不是復仇,而是扭轉(zhuǎn)乾坤。
四、總結(jié)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與創(chuàng)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現(xiàn)實性:
《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麥史》中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劇情寫的是中世紀的丹麥宮廷,但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xiàn)實。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①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動的憂郁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xiàn)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xiàn)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親。老國王的鬼魂顯現(xiàn),把自己被害的經(jīng)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
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奸王有所察覺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xiàn)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xiàn)。
后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
他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斗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與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斗爭,這是萌芽狀態(tài)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惡勢力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改造社會的巨大任務),以及他本人在個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動的弱點,也是他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
寫作特色
1.個性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的語言有這樣幾個特點: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藙诘宜故莻慣于耍陰謀詭計的人,他包藏著可怕的禍心,卻做出親熱和善的樣子。他的一些語言,如“來,哈姆雷特,來,讓我替你們兩人和解和解”“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勝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話。
2.恰到好處的獨白和旁白
為了更好地塑造哈姆雷特的形象,劇本充分發(fā)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每當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xiàn)他的思考,他的認識,他的自責,他的懷疑。而這些獨白和旁白又都恰如其分地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反過來又對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幫助。有些大段的獨白往往會增強劇情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這有助于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3.生動的比喻
《哈姆雷特》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劇作充滿了妙趣和才智,使觀眾享受到了他卓越的語言才華。
五、作業(yè)
俗話說:“一千個觀眾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痹囉谜Z言描繪你心目中的哈姆雷特。(200字左右)
讀你,齒頰留香。仿佛花瓣飄落到水的唇上。
高二語文必修課程《哈姆雷特》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品讀人物的方法;
2、啟發(fā)誘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jié)歸納品讀人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課前指導學生閱讀作品并寫出短評,課堂上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xiàn),通過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最后歸結(jié)品讀人物的方法。
2、讓學生通過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資源
《哈姆雷特》劇本、計算機網(wǎng)絡、《哈姆雷特》課件、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教學程序
一、課前展示課題,同時播放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導語:
文學是人類文化寶庫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感染著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前段時間我們閱讀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并且寫出了短評,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來談談閱讀《哈姆雷特》的體會。
對一部戲劇,我們可以從語言、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進行品評。今天我們著重談談《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評人物的一般規(guī)律。
二、展示教學目標:通過討論掌握品評人物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討論:
由于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觀念、閱讀心理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展示《王子復仇記》劇照:哈姆雷特特寫鏡頭。
三、學生暢所欲言。
從開頭和結(jié)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
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
從情節(jié)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從全篇情節(jié)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zhuǎn)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
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
福丁布拉斯與哈姆雷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雷特行動上的消極。
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雷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
教師引導:
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創(chuàng)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亞化,稱贊莎士比亞劇作情節(jié)豐富,渾然一體,贊許他歷史劇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zhèn)サ墓P觸對英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轉(zhuǎn)折斯的英國社會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畫。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奈膶W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xiāng)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yè),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負的農(nóng)場主女兒結(jié)了婚,幾年后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后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fā)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nèi)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yè)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借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nèi)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關愛,改稱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jīng)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huán)球劇院,并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并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綿還鄉(xiāng),四年后就與世長辭。
四、展示:名家觀點擷英。
哈姆雷特不單只是個悲劇英雄,而且是一個多思想的少年。(梁實秋)
哈姆雷特挑著理性的燈籠在尋找大寫的人。(蘇聯(lián)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報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遷延不決。(歌德)
教師試評:哈姆雷特具有遠大的理想,他最終的目標不是復仇,而是扭轉(zhuǎn)乾坤。
五、總結(jié)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與創(chuàng)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現(xiàn)實性:
《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麥史》中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劇情寫的是中世紀的丹麥宮廷,但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xiàn)實。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①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動的憂郁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xiàn)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xiàn)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親。老國王的鬼魂顯現(xiàn),把自己被害的經(jīng)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
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奸王有所察覺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xiàn)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xiàn)。
后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诠防滋氐谋瘎∈且粋時代的悲。
他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斗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與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斗爭,這是萌芽狀態(tài)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惡勢力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改造社會的巨大任務),以及他本人在個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動的弱點,也是他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
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中,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方法,當然品讀人物形象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不斷的補充。
六、表演短劇
展示:人物表
哈姆雷特教案4
【超前學習】
學習目標
1、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重點難點
1、把握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側(cè)面,正確認識哈姆雷特復仇的意義。
2、體味“比劍”中主要人物間的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
學習難點
哈姆雷特復雜的性格特點。
學習方式
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學生展示——延伸拓展——反饋提升
以學生活動為主,以質(zhì)疑、提問展開討論,學生展示,教師點撥。用語言評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語言,多角度、多層面分析人物形象。
學案設計
以程序性的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要求
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完成學案。
【善后學習】
一、導入新課
To be and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慮得到問題。
——哈姆雷特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學品評的方法。雖然這兩句話并不存在必然的關系,但都由于一部曠世杰作而成為名句。你能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二、依案自學
(一)初步感知
1、交流初讀感受。
《哈姆雷特》共五幕,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五幕第二場(未完),即全劇的結(jié)尾部分,主要情節(jié)是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比劍,是全劇的高潮。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你讀全文的感受。
2、理清人物關系。
你對選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嗎?
請同學們設計人物關系圖。
(二)質(zhì)疑問難
由學生提出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提到全班解決,或老師參與解決。
三、合作探究
。ㄒ唬┖献鲗W習
1、尖銳的人物矛盾沖突
設問1:戲劇的情節(jié),是由戲劇的沖突推動的,而戲劇沖突更多的來源于人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選文中“比劍決斗”有幾組主要矛盾沖突?
設問2:哈姆雷特最終與對手同歸于盡,對于這樣的結(jié)局,你認為他能否避免?
2、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設問3:如何認識雷歐提斯這個人物形象。
設問4:奧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說話文縐縐的宮廷大臣,他來詢問哈姆雷特是否愿意和雷歐提斯比劍時,哈姆雷特狠狠捉弄他一番。這個情節(jié)輕松詼諧,但并不是劇情發(fā)展必需的,怎么看待這類情節(jié)的存在?
設問5:在選文中,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ǘ┏晒故
小組討論后,由小組代表展示發(fā)言,其他成員補充。
四、延伸拓展
感受莎士比亞的精神世界級作品的藝術美。
莎士比亞悲劇的三個特點。
五、反饋提升
以“哈姆雷特,我想對你說”為話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哈姆雷特教案5
[教學目的]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理解本劇的主題。2、了解哈姆萊特的矛盾性格。3、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哈姆萊特復雜的人物性格;品味詩一般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
1564年生于英國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就對戲劇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愛好。20歲后他來到倫敦,先在劇院當勤雜工、馬夫,后在劇團做演員、導演、編劇,晚年回到故鄉(xiāng),1616年逝世。莎士比亞勤奮好學,他接觸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并接受了人文主義(【釋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歡樂,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經(jīng)驗和理性思維。)思想,這些都為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一生共寫了37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歷史劇《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也譯為《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莎士比亞生活在歐洲歷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為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思想領域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文藝對封建文化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就是歐洲歷的“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就是這一時代最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
二、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哈姆萊特》的社會背景是什么?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生活在歐洲歷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哈姆萊特是丹麥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萊特搬到伊麗莎白統(tǒng)治未年的英國現(xiàn)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_不堪,王室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平,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三、悲劇的情節(jié):《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認為他現(xiàn)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藙诘宜褂X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萊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_,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藙诘宜构惑@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萊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并用借刀殺人法,讓監(jiān)視他去的兩個密使帶去一封信。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時就殺掉他,但被哈姆萊特察覺,半路上調(diào)換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殺掉了兩個密使,他自己卻跳上海盜船,脫險回來。哈姆萊特回來后知道情人奧菲利亞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兒子雷歐提斯為父報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臨死遺囑好友霍拉旭傳播他的心愿。
四、聽錄音或分角色朗讀課文,掌握字詞基礎,整體感知。
1、注音積累: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
同衾(qīn)覬覦(jìyú)蜥蜴(xīyì)
2、詞語積累: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舊時指戲曲演員。
傀儡: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
3、理結(jié)構(gòu)。
(一)戲前安排。由開始至“開場詞”之前
。ǘ┻@是寫哈姆萊特精心設計“戲中戲”的準備工作。
(三)戲中。由“開場詞”至“伶后上天保佑我倆永無災悔!”這是“戲中戲”的上演。
。ㄋ模⿷蚝蟆S伞肮啡R特母親,您覺得這出戲怎樣”至文末。這是看戲后各方面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沖突。
五、作業(yè)。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細讀課文,說說你心目中的哈姆萊特。
第二課時
一、哈姆萊特的形象、性格。
檢查上節(jié)作業(yè),學生只就課文而言可能只談到哈姆萊特只是一個復仇者。如果結(jié)合故事的背景可能談到哈姆萊特的復仇也是一種責任,他不能允許現(xiàn)實中的這么多丑惡的東西存在,他有自己的人文主義的理想,可這些理想和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激烈的沖突,所以“生存還是毀滅”成了哈姆萊特的名言。如果能結(jié)合全劇就能談得更全面深刻一點。
教師歸納總結(jié):悲劇主人公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作品通過他與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封建惡勢力的斗爭,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義的先進性、戰(zhàn)斗性及局限性。哈姆萊特是一個個性鮮明、內(nèi)涵豐富的藝術典型。
就出身講,哈姆萊特是丹麥王子,屬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但是他離開朝廷,在號稱新思潮堡壘的德國威登堡大學讀書,并在那里全面接受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對待人類、人生、愛情、友誼等的人文主義觀點。他天資聰穎,為人正直,英俊健康,多才多藝,對世間一切都抱樂觀態(tài)度,是一個“快樂的王子”。在情人奧菲利婭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實際上,他是一個理想的人文主義者。
回到丹麥以后,一系列意外事故接踵而來:父王的暴死,母后的匆忙改嫁,叔父的篡位娶母。這使他感到悲痛、恥辱、氣憤。父王鬼魂對叔父陰謀詭計的揭露,又給他以沉重的.打擊。他越接觸現(xiàn)實,就越感受到整個丹麥充滿了罪惡:宮廷里小人得勢;他的好友搖身一變成了新王的幫兇;而戀人又做了敵人的工具。這一切使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化為泡影,產(chǎn)生了精神危機,變成了一個“憂郁的王子”。但是,他內(nèi)心沒有消沉,沒有絕望,而是面對現(xiàn)實,深入思考,探索答案,尋找出路。
宮廷內(nèi)外的烏煙瘴氣和全國的混亂局面,使哈姆萊特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僅僅是報殺父之仇,而且要重整乾坤。他變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了。為此,他曾以裝瘋來試探敵人,以“戲中戲”來揭露敵人,證實了叔叔克勞狄斯殺父娶母、篡權奪位的罪行。但是他未能采取果斷行動處決敵人,甚至放過了最為有利的時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去實現(xiàn)重整乾坤這一偉大目標,一直處于決心行動百又不知如何行動的矛盾之中,于是哈姆萊特成了一個“延宕的王子”。一直到敵人采取新的陰謀步步緊逼的時候,他才斷然反擊。他首先處理了送他去英國的兩個幫兇,又果敢地迎接決斗的挑戰(zhàn),最后與敵人同歸于盡,報了殺父之仇,而重整乾坤的任務卻沒有完成。
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從客觀上講,首先是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其次,是哈姆萊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萊特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切實際;他受人民愛戴卻又不相信群眾,而是孤軍奮戰(zhàn);他勇敢地擔負起扭轉(zhuǎn)乾坤的重任,卻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對人民的_,擺脫不了宿命論的束縛。這暴露了人文主義者的局限性。
哈姆萊特的形象明顯帶有個人的、時代的色彩。18世紀評論家眼中的哈姆萊特是一個明智、富有理性的人,而19世紀則又成了一個憂郁的、夢幻的、冥想的、缺少行動的青年,是一個感傷主義者。到了20世紀,他又成為現(xiàn)代派的悲觀絕望的虛無主義者,或者成為富有斗爭的革命者。
二、鑒賞課文要點。
。ㄒ唬⿷蚯啊
演戲前哈姆萊特的語言,特別是回答國王“你過得好嗎,哈姆萊特賢侄?”的話以及對奧菲利婭的話有何特點?
多是瘋話,這是哈姆萊特故意裝出一副因癡情而精神失常的樣子,胡言亂語。目的是讓人們尤其是國王認識到哈姆萊特是因戀愛失意而瘋了,從而放松對王子復仇的警惕。
(二)戲中。
上演“戲中戲”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試探叔父克勞狄斯殺父娶母、篡權奪位之罪行。
。ㄈ⿷蚝蟆
1、國王看戲時有何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
國王先問“情節(jié)”:有沒有要不得的地方?因為他擔心殺人陰謀被人揭穿。
2、國王看戲后有何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
國王臉色陰沉、坐立不安,不等戲演完就站起來,并大聲吩咐人點起火把來;厝ヒ院蟆胺浅2皇娣薄鞍l(fā)脾氣”。這一切反常的表現(xiàn)都表明了罪惡被人揭穿時煩躁、害躁的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
總之,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戲劇情節(jié)是豐富的。這場戲包含著幾組矛盾線索。在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情節(jié)主線外,還寫了他與奧菲利婭間的不幸愛情,他和霍拉旭間的真誠友誼,羅森格蘭茲、吉爾登斯吞對哈姆萊特的友誼的背叛。揭示了社會矛盾的紛繁復雜,也增強了劇作的可讀性。
三、大量運用比喻修辭格,使劇本具有了像詩一樣的語言。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鐵匠的鉆石那樣黑漆一團了”(殘酷的現(xiàn)實使哈姆萊特的理想變得黯然失色);暗喻如“我過的是變色蜥蜴的生活”(應付以國王為代表的人所過的裝瘋生活);借喻如“一響空槍”(一場假戲)。
課文中類似的比喻句還有:明喻如“(開場詞很短)正像女人的愛情一樣”;諷刺情人奧菲利婭對哈姆萊特感情的背叛。借喻如“讓那有毛病的馬兒去驚跳退縮吧,我們的肩背者是好好的”,借“有毛病的馬兒”喻“國王”。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的機智、幽默,這種語言風格與哈姆萊特裝瘋時的精神狀態(tài)相一致。
哈姆雷特教案6
【三維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2、理解本劇的主題。
3、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ǘ┻^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理清哈姆萊特心情變化的過程,從而把握人物的思想與性格,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教師點撥,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劇發(fā)生的過程,進一步分析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難點是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設想】
本文節(jié)選自莎士比亞名劇《哈姆萊特》第三幕第二場“城堡中的廳堂”,主要寫了哈姆萊特為替父報仇,親自導演了一出“戲中戲”,以此來試探奸王克勞狄斯,結(jié)果證實了奸王的罪惡,于是哈姆萊特堅定了復仇的決心,由于是節(jié)選部分,所以教師必須對全劇內(nèi)容、時代背景、作者及其代表作、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有所介紹,以便加深學生對全文主旨的理解;課前可安排學生先自讀全劇,把握大體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來認真閱讀課文,才能更好地把握哈姆萊特的形象,品味詩化的語言。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2.把握全劇內(nèi)容,鑒賞本文扣人心弦的劇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劇故事。誰來為大家舉例?
教師歸納:梁山伯與祝英臺、劉蘭英與焦仲卿、賈寶玉與林黛玉…… 同學們舉的多是愛情悲劇,除此以外還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哪四部?
教師歸納:《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其中又以《哈姆萊特》最為著名。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1、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被馬克思譽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他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巧合的是,又卒于1616年4月23日。于是,英國人便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
2、主要作品,分為三個時期:
。1)早期(1590~1600年):這時期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xiàn)。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xiàn)出明朗、樂觀的風格。
人文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先進性。但它強調(diào)個人意志,其物質(zhì)基礎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謂人文主義,從原意講,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借助于古典知識──主要是希臘哲學與藝術,來反駁經(jīng)院哲學與神學,提倡人的個性發(fā)展與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種與以神為本位的神本主義相對立、反對野蠻、愚昧與迷信的世界觀。但現(xiàn)在,人文主義已泛化成一種強調(diào)人的作用、地位與作用的世界觀或意識形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
人文主義的特征是:提倡個性解放,尊重人權,尊重人的價值,反對神權,反對愚昧和迷信。
①歷史劇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譴責封建暴君,歌頌開明君主,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據(jù)的開明政治理想。
②喜劇如《仲夏夜之夢》(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歡喜》(16O0)等,描寫溫柔美麗、堅毅勇敢的婦女,沖破重重封建阻攔,終于獲得愛情勝利,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歌頌自由愛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縛的社會人生主張。
、劬瓦B這時期寫成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也同樣具有不少明朗樂觀的因素。
(2)中期: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chuàng)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yōu)殛幱舯瘧崳渌鶎懙谋瘎∫膊皇侵卦诟桧炄宋闹髁x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創(chuàng)作了四大悲。骸独顮柾酢贰ⅰ豆防滋亍、《奧賽羅》、《麥克白》,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3)晚期: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xiāng)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chuàng)作風格也隨之表現(xiàn)為浪漫空幻!缎涟琢帧(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寫失散后的團聚或遭誣陷后的昭雪、和解!侗╋L雨》(1611)寫米蘭公爵用魔法把謀權篡位的弟弟安東尼奧等所乘的船攝到荒島,并寬恕了他,其弟也交還了王位。一場類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風暴,在寬恕感化中變得風平浪靜。
3、莎翁悲劇的特點:
、俦仨氁杂⑿廴宋锏乃劳龆Y(jié)束。主人公雖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為之奮斗的理想?yún)s勝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劇主人公之死給人以悲壯感,而不是單純的悲哀、悲觀。
、诒瘎〉闹魅斯仨毷琴F族。
、郾瘎∪宋锏男袆颖仨毘鲎运麄儽救说囊庵竞蛢(nèi)心,即悲劇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結(jié)局,不能歸咎于客觀原因,而應由自己負責(《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個例外)。
三、《哈姆萊特》介紹
1、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哈姆萊特是丹麥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萊特搬到伊麗莎白統(tǒng)治末年的英國現(xiàn)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王室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平,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2、《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也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一部悲劇,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哈姆萊特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他本應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現(xiàn)實社會卻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
3、戲劇情節(jié)介紹。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整體感知
文章選自第三幕第二場“戲中戲”部分,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哈姆萊特安排“戲中戲”的目的是什么?
2、戲上演前,哈姆萊特特特意作了哪些安排?
3、奸王看戲時有什么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看戲后呢?
點撥:
1、目的是試探叔父克勞狄斯殺父娶母、篡權奪位之罪行。
2、①讓演員演一出情節(jié)跟自己父親死狀和死因相似的戲;②讓好友霍拉旭觀察奸王的容色舉止;③裝瘋賣傻,對奸王、母親旁敲側(cè)擊。
3、國王先問戲的“情節(jié)”:有沒有要不得的地方?又問戲名,擔心自己的罪惡被揭穿。后來又臉色陰沉,坐立不安,不等戲演完就站起來,并大聲吩咐人點起火把來,戲未演完即匆忙離開;厝ヒ院蟆胺浅2皇娣薄鞍l(fā)脾氣”。
這一切反常的'表現(xiàn)都表明了他做賊心虛、殺人陰謀被人揭穿時的被人揭穿時煩躁、焦慮的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
六、問題探究
1、演戲前哈姆萊特的語言,特別是回答國王“你過得好嗎,哈姆萊特賢侄?”的話以及對奧菲利婭的話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點撥:
。1)多是瘋話,這是哈姆萊特故意裝出一副因癡情而精神失常的樣子,胡言亂語。
。2)目的是讓人們尤其是國王認識到哈姆萊特是因戀愛失意而瘋了,從而放松對王子復仇的警惕。
2、你認為造成哈姆萊特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后自由發(fā)言。)
點撥:
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從客觀上講,首先是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其次,是哈姆萊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萊特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切實際;他受人民愛戴卻又不相信群眾,而是孤軍奮戰(zhàn);他勇敢地擔負起扭轉(zhuǎn)乾坤的重任,卻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對人民的暴動,擺脫不了宿命論的束縛。這暴露了人文主義者的局限性。
3、戲劇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矛盾?(學生討論、交流后自由發(fā)言。)
點撥:戲劇以中世紀丹麥王宮艾爾西城堡內(nèi)外為背景,實際上廣泛地反映了英國的各種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以哈姆萊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理想與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封建反動勢力之間的矛盾。
七、小結(jié):
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戲劇情節(jié)是豐富的。這場戲包含著幾組矛盾線索。在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情節(jié)主線外,還寫了他與奧菲利婭間的不幸愛情,他和霍拉旭間的真誠友誼,羅森格蘭茲、吉爾登斯吞對哈姆萊特的友誼的背叛。揭示了社會矛盾的紛繁復雜,也增強了劇作的可讀性。
八、布置作業(yè):
1、分析哈姆萊特這一人物形象
2、完成“思考·探究·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把握全劇內(nèi)容,鑒賞本文扣人心弦的劇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豐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課文中哈姆萊特時而高雅、時而粗俗、時而晦澀難懂的語言,就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他的心理活動和他復雜深沉的個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熱、憂郁彷徨的長篇獨白,更在揭示他內(nèi)心的矛盾的同時,展示了莎士比亞語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莎士比亞還善于運用人物之間富有強烈的對比性的語言,來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間的對比,也有正面同類人物之間的對比。如哈姆萊特的激情和深沉與克勞狄斯的陰沉和邪氣,哈姆萊特的矛盾與優(yōu)柔寡斷和奧菲利婭的單純與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語言都適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個性特點,真可謂各如其人,各有個性。我們來看看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二、本文語言特點
學生探討本文語言特點,教師加以引導。
點撥:大量運用比喻修辭格,使劇本具有了像詩一樣的語言。
莎士比亞善于運用比喻、隱喻等形象化的語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感情的變化。
1、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鐵匠的鉆石那樣黑漆一團了”(殘酷的現(xiàn)實使哈姆萊特的理想變得黯然失色);暗喻如“我過的是變色蜥蜴的生活”(應付以國王為代表的人所過的裝瘋生活);借喻如“一響空槍”(一場假戲)。
2、課文中類似的比喻句還有:明喻如“(開場詞很短)正像女人的愛情一樣”,諷刺情人奧菲利婭對哈姆萊特感情的背叛。借喻如“讓那有毛病的馬兒去驚跳退縮吧,我們的肩背者是好好的”,借“有毛病的馬兒”喻“國王”。
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的機智、幽默,這種語言風格與哈姆萊特裝瘋時的精神狀態(tài)相一致。
五、分析《哈姆萊特》的影響、主要人物形象
1、影響:
《哈姆萊特》這個悲劇是莎士比亞的中心作品,最豐富的作品;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已經(jīng)在西方成為家喻戶曉的形象。世界各國的導演和批評家往往把這出戲當作自己的畢業(yè)課題;翻譯家總想譯一譯這部作品;演員總想演一演這個角色。三個多世紀以來出現(xiàn)了種。種不同的解釋,種。種不同的譯本,種。種不同的演出,真是五光十色。
《哈姆萊特》可以說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中被人們討論最多的一部悲劇了。并且還由此而產(chǎn)生了一句諺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可見它的影響是多么的深遠。
2、哈姆萊特的形象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讀完本文后,并請結(jié)合全劇,說說你心中的哈姆萊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學生暢所欲言。
提示:哈姆萊特和克勞迪斯名為叔侄,實為仇人;哈姆萊特和葛忒露德雖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敵的隔閡。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為叔嫂后為夫婦,二人間又有毒殺親夫和企圖謀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個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樣既有自身的矛盾又與哈姆萊特一家關系錯綜復雜。
波洛涅斯既是國王幫兇又是哈姆萊特摯愛的女友的父親。
奧菲利婭摯愛哈姆萊特又與父親有骨肉親情。
雷歐提斯本是哈姆萊特朋友,后又因與其有殺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見,主人公哈姆萊特的復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個錯綜復雜的極為矛盾的環(huán)境中,他既擔負著復仇的使命,又承受著親情、愛情、友情等復雜感情的折磨。
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作品通過他與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封建惡勢力的斗爭,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義的先進性、戰(zhàn)斗性及局限性。哈姆萊特是一個個性鮮明、內(nèi)涵豐富的藝術典型。
哈姆雷特教案7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用心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讀懂課文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
3、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國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時代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奈姆▽W校學習,后因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20歲后到倫敦,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后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并最終成為劇院股東;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1616年在其52歲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代表作:悲劇有《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歷史劇有《亨利四世》。十四行詩有《愛人的怨訴》。
題目解說
“哈姆雷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這部戲劇講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雷特為父親復仇,最后與仇人同歸于盡的故事,表現(xiàn)了莎士比亞對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注。
寫作背景
莎士比亞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逐漸興起的交替時代。當時矛盾斗爭激化已隱約可聞。哈姆雷特是古代丹麥的王子,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雷特搬到伊麗莎白統(tǒng)治末年的英國現(xiàn)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封建王室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劇情梗概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雷特認為他現(xiàn)在的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整個社會和國家。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克勞狄斯覺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雷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藙诘宜构惑@恐萬分,倉皇退席。
哈姆雷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雷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雷特察覺內(nèi)情后中途逃回丹麥;貋砗笾狼槿藠W菲利婭因父親死亡、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哈姆雷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妹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被毒劍刺中,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雷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愿。
合作探究案
1、是默默承受,還是挺身反抗?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這集中體現(xiàn)了哈姆雷特的思考,他不僅思考現(xiàn)實,還進行人類生命本體進行哲學探討。這是一個敢于死還是敢于生的問題。人們面對殘酷命運,敢于在反抗與斗爭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擔苦痛,在痛苦中實現(xiàn)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哈哈!你貞潔嗎?”你認為哈姆雷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口氣?
因為奧菲利婭受人利用,要試探哈姆雷特,于是把哈姆雷特送給她的東西還給他。結(jié)果,戲演得過頭了,使哈姆雷特認為奧菲利婭拋棄了他。此外,哈姆雷特也有故意傷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對自己絕望,達到裝瘋而又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目的。所以他才說出如此傷害奧菲利婭的話來。
3、莎士比亞借奧菲利婭之口是如何評價哈姆雷特的?
莎士比亞用了七個短語從七個角度來極力贊美哈姆雷特,使他近乎完人。盡管哈姆雷特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仍不失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擔重任并堅持完成。他是一個英雄,同時也是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
4、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具有哪些個性?
哈姆雷特是個富于理想、敢于行動的人,勇敢果斷使他具有“英雄”的個性,但在文段中卻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遲疑”“憂郁”“孤獨”——他既是個身負為父復仇、扭轉(zhuǎn)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斷”的王子,又是個具有“延宕”遲疑多慮性格的“憂郁”王子。這種并不單一的個性,正是他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
5、哈姆雷特在奧菲利婭面前裝瘋賣傻,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通過哈姆雷特關于“生存還是毀滅”的內(nèi)心的獨白,揭示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另一方面作者通過不知內(nèi)情的奧菲利婭的傷心扼腕,表達了對哈姆雷特的贊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矚目的中心”。作者刻畫的是一個劃時代的人文主義的代表。
6、如何理解這一場戲中哈姆雷特關于生命的思索?
這段內(nèi)心獨白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哈姆雷特關于生和死的思考:是默默忍受命運還是挺身反抗苦難?死了,如果什么都消失了,是最好的結(jié)局,但是死后是否還會有夢,無從知曉。第二層是說人們因恐懼死后的不可知,而甘愿忍受現(xiàn)實的種種苦難,也借此揭示了現(xiàn)實的黑暗與不公。這段內(nèi)心獨白,反映了哈姆雷特想要復仇,而又遲疑、延宕的矛盾心理。
7、結(jié)合劇本,思考哈姆雷特的性格為什么這么復雜。
因為他身遭變故,理想破滅,他想要復仇,然而任務是如此艱巨,對手是如此強大,他主觀上反對暴力卻又脫離群眾,造成他在積極行動之中常常產(chǎn)生力不從心和失敗的感覺,因而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通過他的獨白,我們看到了他對人生的思索,他的煩惱、失望、苦悶、彷徨以及他對周圍現(xiàn)實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這里,哈姆雷特不是一個理想的說教者,不是一個時代精神的傳聲筒,而是反映時代共性的典型的“這一個”,他有著豐富復雜、矛盾統(tǒng)一的性格內(nèi)涵。
8、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矛盾沖突是什么?如何認識這一主要矛盾沖突?
全劇的矛盾沖突主要是圍繞哈姆雷特與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產(chǎn)生、進行的。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也將哈姆雷特與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放在主要矛盾沖突的位置上。戲中奧菲利婭與哈姆雷特之間因無法溝通產(chǎn)生誤解后的矛盾沖突,以及哈姆雷特內(nèi)心關于生存還是毀滅的矛盾,都是圍繞這一主要矛盾沖突產(chǎn)生、展開的。
這些矛盾沖突實際上是當時現(xiàn)實矛盾的真實反映。這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社會過渡時期新、舊兩種社會力量的較量。從表面來看,矛盾沖突在一對戀人之間展開,但表現(xiàn)的卻是對人生的思索。通過矛盾沖突塑造了一個內(nèi)心深沉、有著痛苦與彷徨的復雜情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過人物,展示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圖畫,深刻地反映了先進的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當時黑暗現(xiàn)實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
哈姆雷特教案8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用心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讀懂課文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
3、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國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時代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奈姆▽W校學習,后因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20歲后到倫敦,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后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并最終成為劇院股東;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1616年在其52歲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代表作:悲劇有《哈姆萊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歷史劇有《亨利四世》。十四行詩有《愛人的怨訴》。
題目解說
“哈姆萊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萊特》這部戲劇講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萊特為父親復仇,最后與仇人同歸于盡的故事,表現(xiàn)了莎士比亞對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注。
寫作背景
莎士比亞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逐漸興起的交替時代。當時矛盾斗爭激化已隱約可聞。哈姆萊特是古代丹麥的王子,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萊特搬到伊麗莎白統(tǒng)治末年的英國現(xiàn)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封建王室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劇情梗概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認為他現(xiàn)在的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整個社會和國家。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藙诘宜褂X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萊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藙诘宜构惑@恐萬分,倉皇退席。
哈姆萊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萊特察覺內(nèi)情后中途逃回丹麥。回來后知道情人奧菲利婭因父親死亡、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哈姆萊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妹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都被毒劍刺中,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萊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愿。
合作探究案
1、是默默承受,還是挺身反抗?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這集中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的思考,他不僅思考現(xiàn)實,還進行人類生命本體進行哲學探討。這是一個敢于死還是敢于生的問題。人們面對殘酷命運,敢于在反抗與斗爭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擔苦痛,在痛苦中實現(xiàn)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哈哈!你貞潔嗎?”你認為哈姆萊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口氣?
因為奧菲利婭受人利用,要試探哈姆萊特,于是把哈姆萊特送給她的東西還給他。結(jié)果,戲演得過頭了,使哈姆萊特認為奧菲利婭拋棄了他。此外,哈姆萊特也有故意傷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對自己絕望,達到裝瘋而又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目的。所以他才說出如此傷害奧菲利婭的話來。
3、莎士比亞借奧菲利婭之口是如何評價哈姆萊特的?
莎士比亞用了七個短語從七個角度來極力贊美哈姆萊特,使他近乎完人。盡管哈姆萊特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仍不失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擔重任并堅持完成。他是一個英雄,同時也是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
4、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姆萊特具有哪些個性?
哈姆萊特是個富于理想、敢于行動的人,勇敢果斷使他具有“英雄”的個性,但在文段中卻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遲疑”“憂郁”“孤獨”——他既是個身負為父復仇、扭轉(zhuǎn)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斷”的王子,又是個具有“延宕”遲疑多慮性格的“憂郁”王子。這種并不單一的個性,正是他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
5、哈姆萊特在奧菲利婭面前裝瘋賣傻,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通過哈姆萊特關于“生存還是毀滅”的內(nèi)心的獨白,揭示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另一方面作者通過不知內(nèi)情的奧菲利婭的傷心扼腕,表達了對哈姆萊特的贊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矚目的中心”。作者刻畫的是一個劃時代的人文主義的代表。
6、如何理解這一場戲中哈姆萊特關于生命的思索?
這段內(nèi)心獨白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哈姆萊特關于生和死的思考:是默默忍受命運還是挺身反抗苦難?死了,如果什么都消失了,是最好的結(jié)局,但是死后是否還會有夢,無從知曉。第二層是說人們因恐懼死后的不可知,而甘愿忍受現(xiàn)實的種種苦難,也借此揭示了現(xiàn)實的黑暗與不公。這段內(nèi)心獨白,反映了哈姆萊特想要復仇,而又遲疑、延宕的矛盾心理。
7、結(jié)合劇本,思考哈姆萊特的性格為什么這么復雜。
因為他身遭變故,理想破滅,他想要復仇,然而任務是如此艱巨,對手是如此強大,他主觀上反對暴力卻又脫離群眾,造成他在積極行動之中常常產(chǎn)生力不從心和失敗的感覺,因而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通過他的獨白,我們看到了他對人生的思索,他的煩惱、失望、苦悶、彷徨以及他對周圍現(xiàn)實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這里,哈姆萊特不是一個理想的說教者,不是一個時代精神的傳聲筒,而是反映時代共性的典型的“這一個”,他有著豐富復雜、矛盾統(tǒng)一的性格內(nèi)涵。
8、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矛盾沖突是什么?如何認識這一主要矛盾沖突?
全劇的矛盾沖突主要是圍繞哈姆萊特與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產(chǎn)生、進行的。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也將哈姆萊特與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放在主要矛盾沖突的位置上。戲中奧菲利婭與哈姆萊特之間因無法溝通產(chǎn)生誤解后的矛盾沖突,以及哈姆萊特內(nèi)心關于生存還是毀滅的矛盾,都是圍繞這一主要矛盾沖突產(chǎn)生、展開的。
這些矛盾沖突實際上是當時現(xiàn)實矛盾的真實反映。這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社會過渡時期新、舊兩種社會力量的較量。從表面來看,矛盾沖突在一對戀人之間展開,但表現(xiàn)的卻是對人生的思索。通過矛盾沖突塑造了一個內(nèi)心深沉、有著痛苦與彷徨的復雜情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過人物,展示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圖畫,深刻地反映了先進的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當時黑暗現(xiàn)實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
哈姆雷特教案9
【文本解讀】
在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懷有高貴的理想,卻不得不面對人性墮落、良知泯滅的黑暗現(xiàn)實,并與之殊死抗爭。閱讀時,注意梳理哈姆雷特與現(xiàn)實之間的各種沖突,理解劇作家在這個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的深刻批判。
哈姆雷特被稱為“憂郁的王子”,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常被深沉的無力感和幻滅感籠罩。閱讀時,要注意哈姆雷特言行舉止中表現(xiàn)出來的“憂郁”,嘗試分析他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莎士比亞,了解整部劇的基本劇情。
2、把握緊張激烈的戲劇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
3、品味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內(nèi)心沖突,探討人物心理與行為如何推動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
【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我們都非常熟悉,說的是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在被人接受的過程中具有多義性,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塑造。我們今天,就要學習莎士比亞筆下經(jīng)典戲劇《哈姆雷特》的選段。通過學習感悟,來看看哈姆雷特在大家眼中會是怎樣的形象。
一、知人論世
1、了解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于英國斯特拉特福鎮(zhèn)的一個商人家庭。莎士比亞勤奮好學,他接觸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并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這些都為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一生共寫了37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2、莎士比亞的悲喜劇
、偎拇蟊瘎
莎士比亞的劇本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語言,其作品的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豆防滋亍贰秺W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亞悲劇創(chuàng)作最高成就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譽最高,成為世界戲劇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
②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代表了其喜劇藝術的最高成就。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友誼,如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亞通過塑造安東尼奧的形象,贊美了友誼和仁愛精神,又通過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的愛情故事,說明了真愛的純潔與樸實。
3、《哈姆雷特》內(nèi)容概述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就讀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時接連遇到了叔父克勞狄斯即位和叔父與母親喬特魯?shù)略诟赣H葬禮后一個月匆忙結(jié)婚的一連串事變,這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緊接著,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崗時出現(xiàn)了父親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說明自己是被克勞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為自己復仇。隨后,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并通過"戲中戲"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由于錯誤地殺死了心愛的奧菲莉亞的父親波羅涅斯,克勞狄斯試圖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機逃回丹麥,卻得知奧菲莉亞自殺并不得不接受了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斗。決斗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shù)乱蛘`喝克勞狄斯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狄斯并囑托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后來人。
4、相關背景
莎士比亞寫《哈姆雷特》的時候,英國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這時,宮廷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王室同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深深感到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他通過這個古老的宮廷仇殺的故事,對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專制王朝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對王子哈姆雷特這個人文主義者所進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爭,給予了熱情的贊賞和深切的同情。這部杰出的悲劇直到今天仍然感動著、鼓舞著世人。
5、解題
①哈姆雷特,男主人公。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鞭撻(tà)懺悔(chàn)罪孽(niè)
嫁奩(lián)延宕(dànɡ)創(chuàng)痛(chuānɡ)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鑒賞情節(jié),分析性格
1、分析整個劇本,歸結(jié)起來看,全劇主要是圍繞什么沖突進行的?劇本中所展示的沖突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
、偃珓≈饕菄@哈姆雷特與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沖突進行的。課文節(jié)選的這場戲,將哈姆雷特與國王之間的沖突放在主要沖突的位置上。劇中奧菲利婭與哈姆雷特之間因無法溝通產(chǎn)生誤解后的沖突,及哈姆雷特內(nèi)心“生存還是毀滅”的矛盾,都是圍繞這一主要沖突展開的。
、谡n文中的沖突都是當時現(xiàn)實矛盾的真實反映。在當時來講,這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社會過渡時期新、舊兩種社會力量的較量。從表面來看,沖突是在一對戀人之間展開的,但表現(xiàn)的卻是對人生的思索。通過沖突,塑造了一個內(nèi)向深沉、有著痛苦與彷徨等復雜情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過人物,展示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深刻地反映了先進的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黑暗現(xiàn)實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
2、劇中國王和奧菲利婭的父親設下圈套,讓奧菲利婭探問哈姆雷特內(nèi)心的秘密。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哈姆雷特也只得裝瘋賣傻。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一方面,作者通過不知內(nèi)情的奧菲利婭的傷心扼腕,表達了對哈姆雷特的贊美之情,刻畫了一個劃時代的人文主義的代表。另一方面,作者通過哈姆雷特的內(nèi)心獨白,揭示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
3、在本場中,奧菲利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天真柔弱,單純多情。她既真心愛著哈姆雷特,又甘心做波洛涅斯的工具。
4、綜合全劇來看,你認為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示例一)明智、富有理性的形象。哈姆雷特是一個明智的、富有理性的人,他并沒有任由感性支配,沖動地為父親報仇,而是反復思索,先是確定叔父是否殺了自己的父親,然后才考慮如何去復仇。
。ㄊ纠⿷n郁、帶有感傷主義色彩的形象。哈姆雷特是一個憂郁的、帶有感傷主義色彩的人。他時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為人類和自己的命運而感嘆萬分。
。ㄊ纠┍^絕望的虛無主義者、富有斗爭精神的革命者。哈姆雷特既是一個悲觀絕望的虛無主義者,也是一個富有斗爭精神的革命者。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絕望的“世紀末”各種各樣文學和文化思潮的烙印。
【思考2】鑒賞語言
1、結(jié)合課文分析,話劇主要是通過什么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試舉一例說明。
明確個性化的語言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如:“國王:(旁白)啊,這句話是太真實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婦的臉,還不及掩藏在虛偽的言辭后面的我的行為更丑惡。難堪的重負!”這段臺詞真實地揭露了國王的內(nèi)心世界,把國王的虛偽、丑惡和內(nèi)心的不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文中多次運用了借喻的手法。
借喻指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xiàn),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由于只有喻體出現(xiàn),所以借喻能產(chǎn)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請指出下面三個句子的喻體和本體。
、僭谀撬赖乃呃,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
、谀菑膩聿辉幸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
、鄢嫉难劬ΑW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
明確:
、儆黧w:睡眠。本體:死亡。
②喻體: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本體:死亡。
、塾黧w: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本體:哈姆雷特。
3、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說話時有何特點?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明確①哈姆雷特故意坐在奧菲利婭身邊裝出一副因癡情而精神失常的樣子,胡言亂語。
、谀康氖亲屓藗冇绕涫菄跽J識到哈姆雷特已經(jīng)因為戀愛失意而瘋癲了,從而放松對王子復仇的警惕。
4、理解下面兩段臺詞的含意。
(1)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矚目的中心,這樣無可挽回地隕落了!
明確這段臺詞是奧菲利婭對哈姆雷特的高度評價和由衷的失望,表現(xiàn)了奧菲利婭對愛情的真誠和心靈的單純。
。2)我說,我們以后再不要結(jié)什么婚了;已經(jīng)結(jié)過婚的,除了一個人以外,都可以讓他們活下去;沒有結(jié)婚的不準再結(jié)婚,出家去吧,去。
明確這段臺詞是哈姆雷特的暗示,表達了對叔父和母親結(jié)婚的反對,特別是對現(xiàn)任國王克勞狄斯的痛恨。
5、本場臺詞中有很多獨白和旁白,這對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在劇情和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xiàn)他的思考、認識、自責與懷疑。
【思考3】深度探究
1、歷代評論家和大作家都有關于哈姆雷特長于思考而短于行動的議論,以致最后犧牲掉自己的生命。歌德也認為哈姆雷特缺乏行動的能力。你如何看待哈姆雷特的憂郁和拖延?
明確哈姆雷特是古代丹麥的一個王子,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文主義形象。他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現(xiàn)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nèi)心又是矛盾的,因為他想的不光是為父報仇,還要扭轉(zhuǎn)整個乾坤。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加上他過于內(nèi)向、審慎的性格及單槍匹馬的處境,他開始猶豫,想要行動卻行動不起來。因此,他最后只能與敵人同歸于盡。他的悲劇成因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nèi)在性格軟弱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2、《哈姆雷特》一劇的最后,哈姆雷特掉入克勞狄斯設計的比劍圈套,最后敵對雙方同歸于盡。對于這種結(jié)局,你認為能否避免?
明確綜合全劇來看,哈姆雷特做事沒有計劃性,草率而且冒失,他總是被事件推著走,不能事先做好周密的安排和準備。他的對手克勞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陰謀詭計;和他相比,哈姆雷特勢單力孤,魯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的計劃主動進攻敵人。劇中,他答應比劍,就意味著克勞狄斯的陰謀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劍過
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變數(shù)”,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歐提斯也被他用毒劍刺中等,才使他有機會在臨死之際用毒劍向克勞狄斯發(fā)出致命的一擊。所以說,哈姆雷特是很難避免這種厄運的。
【思考4】閱讀與思考
偉大的莎士比亞
格林布拉特
宏程心路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亞來到了當時英國最大的城市——倫敦。據(jù)說莎士比亞最初幾年的職業(yè)是當雜役,在劇院門口為觀眾看馬。后來,在劇院里當上了勤雜工。在工作過程中,導演發(fā)現(xiàn)他口齒伶俐,頭腦靈活,就讓他在幕后給演員配臺詞,當戲中的配角不夠時,也讓他上臺跑龍?zhí)住u漸地,在跑龍?zhí)椎倪^程中,莎士比亞的戲劇才能得到了發(fā)揮。莎士比亞本來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又加上長時間在劇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戲劇天分,不久,他便開始了劇本的寫作。
劇團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劇院,就得不斷有新的劇目上演,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才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很快,他創(chuàng)作的《亨利六世》終于在倫敦上演,觀眾蜂擁而至,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從此,他成為一名當時少見的靠寫作劇本就能生存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收入也日漸豐裕。
慧眼識英杰
有一天,正在臺上演出的莎士比亞引起了一位貴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頓伯爵。雖然伯爵當時還不滿20歲,卻已成為伊麗莎白時代最高貴的望族。伯爵是個戲迷,他發(fā)現(xiàn)今天這出戲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員,并有些特殊的東西吸引著他。經(jīng)打聽,伯爵發(fā)現(xiàn)這名普通的小演員竟能寫出詩歌,便請團長引見了莎士比亞,并邀請他到自己的府上參加文學聚會。
就這樣,莎士比亞成了南安普頓伯爵家里的?停舻募液退c這些貴族青年的聚會,似乎成了一所“學院”。在這里,他不僅受到藝術的熏陶,還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為他以后作品中對貴族生活生動的描繪奠定了基礎,這對莎士比亞后來的創(chuàng)作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只暴發(fā)戶式的烏鴉”
到1592年的時候,莎士比亞在倫敦的戲劇界已經(jīng)小有名氣了。因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學才子羅伯特格林的嫉妒。格林在《千悔換一智》中有這樣一段話:
“別相信他們(指演員們),因為他們當中有一只用我們的羽毛裝飾起來的暴發(fā)戶式的烏鴉,用一張演員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寫了幾句虛夸的無韻詩就自以為能同你們當中最優(yōu)秀的作家媲美。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打雜工,卻恬不知恥地以為英國只有他才能震撼舞臺!
格林的這段話是在影射莎士比亞。格林稱莎士比亞為“暴發(fā)戶”,說明當時莎士比亞在劇壇上已經(jīng)很引人注目了!耙恢挥梦覀兊挠鹈b飾起來的烏鴉”,說明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坝醚輪T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說莎士比亞有“虎狼之心”,恰恰反映了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上堅持自己的風格,敢于同對手抗衡。說莎士比亞是個“打雜工”,反映出他的多才多藝,既當演員,又當劇作家!疤癫恢獝u地以為英國只有他才能震撼舞臺”,這句話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亞,因為莎士比亞(Shakespeare)這個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大學才子”停止創(chuàng)作之后,莎士比亞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國舞臺的人。
悲劇不悲
1601年,莎士比亞清楚地看見了社會的黑暗和罪惡。創(chuàng)作歷史劇和喜劇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又使他有足夠的藝術功力去反映現(xiàn)實,表達自己的思想。于是,他開始轉(zhuǎn)向悲劇創(chuàng)作。
雖然莎士比亞的悲劇人物的結(jié)局最終都是死亡,但這并不意味著莎士比亞已經(jīng)放棄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都體現(xiàn)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和樂于助人、善良真誠、勇于犧牲的美好品德。莎士比亞對美好的人性并沒有失去希望,仍對人類前途充滿信心。
完璧微瑕
莎士比亞有代表作《哈姆雷特》,劇中丹麥國王的弟弟以水銀灌入國王耳中將他毒死,從而引出王子復仇的動人故事。莎翁在這里有個小小的錯誤:水銀不會置人于死地。一般所說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汽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銀在常溫下絕不會蒸發(fā)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汽。
在《裘里斯凱撒》中,凱撒問勃魯托斯:“現(xiàn)在幾點鐘啦?”勃魯托斯回答說:“已經(jīng)敲過8點了。”可是敲點報時的鐘,是在凱撒被刺約1400年后才發(fā)明的。
。ü(jié)選自《莎士比亞新傳》,有刪改)
。ㄏ嚓P銜接)
他通過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復雜的關系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范圍。
。ㄟx自《莎士比亞戲劇集序》)
問題:莎士比亞在戲劇創(chuàng)作方面具有哪些特點?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分析。
明確:①多才多藝,有文學天賦。能創(chuàng)作劇本,并且獲得極大成功;既能當演員,又能創(chuàng)作戲劇,寫詩歌等。②善于觀察和運用。他成了南安普頓伯爵家里的?秃,不僅受到藝術的熏陶,還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為他以后作品中對貴族生活生動的描繪奠定了基礎,對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具有很大的影響。③善于從前人那里學習和借鑒。格林曾說莎士比亞是“一只用我們的羽毛裝飾起來的烏鴉”。④在創(chuàng)作上堅持自己的風格,敢于同對手抗衡。格林曾說他“有虎狼之心”。⑤他對美好的人性充滿希望,對人類前途充滿信心。他的悲劇不“悲”。
四、明晰主旨
哈姆雷特被稱為“憂郁的王子”,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常被深沉的無力感和幻滅感籠罩。在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懷有高貴的理想,卻不得不面對人性墮落、良知泯滅的黑暗現(xiàn)實,并與之殊死抗爭。
五、拓展閱讀
被消費的莎士比亞
1899年,第一部莎士比亞作品已經(jīng)出現(xiàn),那是一部只有90秒的默片《約翰王》,此后一百多年的電影史就上演了一百多年莎士比亞的作品,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的電影業(yè)把莎士比亞的37部戲劇全部進行了改編,總共拍攝了600多部電影。
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更是掀起一場改編莎士比亞的熱潮,拍攝了許多解構(gòu)、戲仿甚至是反諷的現(xiàn)代版莎士比亞電影,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去演繹莎士比亞原著的精神。諸如阿爾帕西諾1996年拍攝的《尋找理查三世》就用半戲劇半紀錄的手法,夾敘夾議的拍攝了帕西諾和美國演員排學莎翁劇本《理查三世》的整個過程。而根據(jù)同一個戲劇改編的電影《理查三世》則將時間背景由原著中1483—1485年轉(zhuǎn)換到1930年,以此暗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由萊昂納多主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運用了戲仿、拼貼等實驗手法,通過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探討當代人生活的實質(zhì)。莎士比亞的電影也被嫁接到跨文化的語境中,黑澤明曾將《麥克白》和《李爾王》改編成影片《蜘蛛巢城》和《亂》,在戰(zhàn)國時代的日本城池中表現(xiàn)莎翁作品的人文精神。中國也有兩部基于《哈姆雷特》改編的電影,一部是馮小剛的《夜宴》,一部是胡雪樺導演的藏語版的《喜馬拉雅王子》。
“一個人總是不知不覺就熟悉莎士比亞了!痹凇堵狗茽柕虑f園》中,簡奧斯丁借書中人物之口道出莎士比亞在當時的普及性!堵狗茽柕虑f園》的故事發(fā)生在1811年,莎士比亞死后近200年,而簡奧斯丁,這位莎翁的老鄉(xiāng),在書中暗示莎士比亞仍是“我們”的同代人。美國學者馬喬里加伯曾在她的著作《莎士比亞與現(xiàn)代文化》中指出“莎士比亞的永恒性在于他的適時性”,所以雖然莎士比亞生存的古典時代消逝了,但他的作品卻順利的被現(xiàn)代文化接受。而就在現(xiàn)在的英國,一個為了紀念莎士比亞去世400周年的,重寫莎士比亞出版項目正在進行中。若干頗有名氣的作家們各自領取一本莎翁的作品進行重新寫作。出版商強調(diào)“這些新經(jīng)典一方面將會遵循原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會給予再創(chuàng)作者充分的自由發(fā)揮空間”。
在漫畫與廣告中,莎士比亞的元素也是無所不在。美國DC漫畫公司旗下的《綠箭》系列故事就常被粉絲質(zhì)疑借鑒于《哈姆雷特》,日本則有專門的莎士比亞漫畫類別,這類漫畫在向韓國和歐美推銷時總是最為搶手。莎士比亞的臺詞也常被巧妙的應用到于廣告,殺死了國王的麥克白夫人為了擺脫罪惡感而喊出的“洗掉吧,這該死的污點!”,被用于去污劑、痤瘡膏、半導體清潔技術,甚至是遮瑕筆的廣告中。
實際上,無論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娛樂,莎士比亞已經(jīng)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在英語世界中,“莎士比亞”甚至成了一個形容詞,它或者表示偉大的,或者表示不幸的,可以形容那些和莎士比亞完全無關的人與事。莎士比亞和當下生活無縫銜接的又一力證,是在這個重商主義的年代里,莎士比亞的戲劇甚至被用來教授企業(yè)高管經(jīng)商之道,馬喬里加伯的《莎士比亞與現(xiàn)代文化》寫到最激勵商業(yè)領袖的是《亨利五世》,因為其中的主人公同樣是個領袖,讓一個團隊產(chǎn)生凝聚力,并克服了看起來根本無法克服的困難。
。ㄟx自《新京報》20xx年04月20日版,有刪改)
六、素材積累—莎士比亞名句
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2、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3、笑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4、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
5、生命是一支織梭。
6、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7、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8、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9、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七、作業(yè)
完成配套練習。
哈姆雷特教案10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體會課文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用心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
3、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學習重難點】
1、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3、認識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
4、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知識積累】
一、莎士比亞(1564-1616):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者之一。在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作品:四大悲。骸豆防滋亍贰秺W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四大喜。骸吨傧囊怪畨簟贰锻崴股倘恕贰督源髿g喜》 《無事生非》
歷史。骸逗嗬氖馈 《亨利五世》《亨利六世》 《理查二世》《理查三世》 《約翰王》
傳奇。骸抖斓墓适隆贰侗╋L雨》《辛白林》
二、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chǎn)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xiàn)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
三、關于《哈姆雷特》:
1、《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
2、劇情簡介: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求學。他是個樂觀、充滿理想的青年。但是,父王老哈姆雷特突然身亡、叔父克勞狄斯登上王位、母親改嫁新王等一連串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擊了他。他對這個世界感到厭倦,更使他煩惱的是,他不清楚父親的死因。哈姆雷特回國奔喪,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勞狄斯害死的?藙诘宜钩脟跷缢瘯r,用毒草汁滴入他的耳朵里,毒死國王。鬼魂要哈姆雷特為他報仇,但不要傷害王后,讓上天去裁決她。從此,哈姆雷特裝出狂妄怪誕、精神失常的樣子。哈姆雷特的戀人奧菲利婭把他的行為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又報告了國王克勞狄斯。克勞狄斯對哈姆雷特的“發(fā)瘋”表示懷疑,多次授命朝臣刺探虛實。哈姆雷特渴望復仇,但一直得不到機會。正在他猶豫之際,王宮里來了一班戲子,哈姆雷特乘機安排了一場戲,邀請奸王和王后一起觀看演出。這出戲講的是一件發(fā)生在維也納的謀殺案:一個公爵的近親覬覦公爵的權位和財產(chǎn),在花園里把公爵毒死,又騙取了公爵夫人的愛情。哈姆雷特發(fā)觀奸王觀看演出時臉色陰沉,坐立不安,中途離座而去。鬼魂的話已經(jīng)證實,奸王確是弒君篡位的惡棍。詭計多端的克勞狄斯為摸清哈姆雷特“演戲”的意圖,授意王后找哈姆雷特談話。可是他又怕王后與王子有母子之情,對自己隱瞞真實情況,便派波洛涅斯躲在內(nèi)宮帷幕后面偷聽。王子要母親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靈魂,帷幕后面的波洛捏斯內(nèi)心恐慌,大喊救命。哈姆雷特以為這是奸王,一劍刺去,波洛涅斯隨即喪命。奸王以哈姆雷特殺害御前大臣為借口,把他“護送”去英國,妄圖借刀殺人,要英王加以殺害。不料王子的船遇到海盜,被放回本國。王子走后,奧菲利婭因傷心過度,發(fā)狂落水而死。不久,哈姆雷特和波洛涅斯之子雷歐提斯在奧菲利婭的葬禮上相遇。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雷歐提斯向哈姆雷特提出挑戰(zhàn)。陰險的克勞狄斯“建議”他倆比劍,唆使雷歐提斯在劍上涂上毒藥,自己又置備毒酒,陰謀讓哈姆雷特或死于劍下,或飲毒酒身亡。比劍休息時分,雷歐提斯乘其不備,用毒劍刺傷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頓時警覺,奪過此劍刺中了雷歐提斯。雷歐提斯臨死有所醒悟,揭露了克勞狄斯的陰謀。同時王后因誤飲了毒酒而死。哈姆雷特怒不可遏,拼出全力刺向克勞狄斯。王子終于和弒君奪位的野心家同歸于盡。
三、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的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精神
【自主學習】
1、注音積累:
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ěi)
同衾(qīn)覬覦(jìyú)蜥蜴(xīyì)
2、詞語積累:
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舊時指戲曲演員
傀儡: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
【課堂探究】
學生活動一:閱讀課文,劃分劇情結(jié)構(gòu),歸納各部分意思
學生活動二:探討劇中人物及關系。
哈姆雷特教案11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3、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戲劇人物、戲劇語言的分析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歷史。骸逗嗬氖馈罚ㄉ舷拢逗嗬迨馈贰逗嗬馈罚ㄉ现邢拢独聿槎馈贰独聿槿馈贰都s翰王》
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
悲。骸豆防滋亍贰秺W賽羅》《李爾白》《麥克白》
傳奇劇:《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著名悲劇之一。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保斞福
二、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雷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具體情節(jié)略。
哈姆雷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2、節(jié)選劇情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霍拉旭不要作聲!誰來了?”)
第二部分(從“奧斯里克上”到“他們的水泡就破滅了”)
第三部分(從“一貴族上”到結(jié)束)
3、劇中人物關系
哈姆雷特(丹麥王子)克勞狄斯(丹麥國王)
王后(哈姆雷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奧斯克里(宮廷大臣)
四、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
問題:節(jié)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jié)安排有什么好處?
2、尖銳的矛盾沖突
問題:“比劍決斗”一共有多少矛盾沖突?
3、動作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劍)又是一劍;你怎么說?
(哈姆雷特:得意,納悶雷歐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歐提斯陛下,現(xiàn)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雷歐提斯還不能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希望從國王那里獲得勇氣。)
奧斯里克兩邊都沒有中。(體現(xiàn)奧斯里克膽小謹慎的個性。)
國王我怕你擊不中他。(克勞狄斯使用激將法,迫使雷歐提斯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你怎么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話激怒了雷歐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劍。)
4、個性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ㄕ埻瑢W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系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討論)
趣味探究竇娥與哈姆雷特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學史中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因此關、莎二人的戲劇作品常被用于比較研究。竇娥與哈姆雷特,這兩個著名的悲劇形象分別誕生于13世紀的中國和17世紀初的歐洲,在反封建的斗爭精神方面存在著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發(fā)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zhì)上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顯現(xiàn),把自己被害的經(jīng)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的父親。奸王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xiàn)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xiàn)。
哈姆雷特的主要對手是克勞迪斯,克勞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惡德。從這一點看,竇娥與哈姆雷特悲劇的根源都在社會。
但竇娥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能選擇,哈姆雷特則不同。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因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而遲遲不能采取積極行動,最后只能憑一時沖動,抱著宿命論觀點行動起來,以至于最終和所愛的、所恨的人同歸于盡。他的悲劇不僅僅在社會,還在人性本身。
高二《哈姆雷特》教案 9
教學重點:
1、通過戲劇沖突和精彩對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2、品位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藝術。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哈姆雷特關于“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
2、理解哈姆雷特性格的典型性。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活著,還是去死,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防滋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鞲袼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學品評的方法。雖然這兩句話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都由于一部曠世杰作而成為千古名句。哈姆雷特(板書)
二、作家作品
作者: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作品:
歷史。骸逗嗬氖馈罚ㄉ舷拢逗嗬迨馈贰逗嗬馈罚ㄉ现邢拢独聿槎馈贰独聿槿馈贰都s翰王》
喜。骸吨傧囊怪畨簟贰锻崴股倘恕贰稛o事生非》《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皆大歡喜》
悲。骸豆防滋亍贰秺W賽羅》《李爾白》《麥克白》
傳奇劇:《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著名悲劇之一。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保斞福
三、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雷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雷特認為他現(xiàn)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藙诘宜褂X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雷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克勞狄斯果然驚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雷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雷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雷特察覺內(nèi)情后中途逃回丹麥;貋砗笾狼槿藠W菲利婭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哈姆雷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雷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心愿。
2、節(jié)選劇情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
回述哈姆雷特逃回丹麥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
哈姆雷特對奧斯里克的嘲諷。
第三部分
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比劍決斗,中了克勞狄斯的圈套。
3、劇中人物關系
哈姆雷特(丹麥王子)克勞狄斯(丹麥國王)王后(哈姆雷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奧斯克里(宮廷大臣)
四、布置作業(yè)
課下閱讀《哈姆雷特》全文。
第二課時
一、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
問題:節(jié)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俟防滋貜那巴耐局刑踊氐湥却膶⑹窃鯓拥拿\?
、诠防滋厥欠翊饝c雷歐提斯比劍?
、酃防滋厥欠褚呀(jīng)覺察到雷歐提斯使用的劍有毒?
、芾讱W提斯是否會按照克勞狄斯事先設計的計劃行事?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jié)安排有什么好處?
明確:每一個懸念圍繞著和克勞狄斯的毒計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運來展開,這樣處理能緊緊扣住讀者(觀眾)的心,使讀者(觀眾)的心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之中。
2、尖銳的矛盾沖突
問題:“比劍決斗”一共有多少矛盾沖突?
哈姆雷特——克勞狄斯
哈姆雷特——雷歐提斯
總之,兩重矛盾沖突產(chǎn)生尖銳的碰撞,并緊緊圍繞“比劍”(明)和“毒計”(暗)展開,悲劇由此產(chǎn)生!
3、動作化的語言
4、個性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二、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系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
動的憂郁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xiàn)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xiàn)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現(xiàn)在一般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3、名家觀點
三、作業(yè)
俗話說:“一千個觀眾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試用語言描繪你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板書設計;
高二《哈姆雷特》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歐洲文藝復興及莎士比亞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情況。
2、了解整部劇的基本劇情,理清戲劇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發(fā)展。
3、分析哈姆雷特的藝術形象,學習人物品評方法。
4、吸收人文主義思想精華,領會劇作思想意義。
5、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內(nèi)心沖突,探討人物心理與行為如何推動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
教學難點
體味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問題引入法帶動學生展開討論,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做總結(jié),教師點撥。以查找法搜索有效而經(jīng)典的臺詞,用語言評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語言,多角度、多層面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我們都非常熟悉,說的是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在被人接受的過程中具有多義性,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塑造。我們今天,就要學習莎士比亞筆下經(jīng)典戲劇《哈姆雷特》的選段。通過學習感悟,來看看哈姆雷特在大家眼中會是怎樣的形象。
我們在學習文學作品時,經(jīng)常會說到“知人論世”,就是說我們想理解一部文學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對于外國戲劇也是一樣的。那么,我們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亞。
二、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諸多經(jīng)典的戲劇,我們比較熟悉他的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除此之外,他筆下的四大悲劇分別是《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和《哈姆雷特》,四大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終成眷屬》,還有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本·瓊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三、時代背景
莎士比亞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藝復興喚起了人的覺醒,人們重視個性與思想解放,同時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脹社會混亂的情況出現(xiàn)。莎士比亞對人生和時代作出深入思考后,著力塑造了一些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fā)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環(huán)境和內(nèi)心敵對勢力的力量懸殊斗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豆防滋亍氛砹松勘葋唽@種理想與進步背后隱患和人性弱點的反思。
四、簡單介紹戲劇情節(jié)
丹麥王駕崩,守夜衛(wèi)兵看見老王幽魂出現(xiàn),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勞狄斯服喪未滿,即娶其兄嫂繼承王位。哈姆雷特與幽魂對話,獲知叔父謀害父王之真相,哈姆雷特裝瘋賣傻為證實真相,導演一出老王被毒殺短劇,請新王與新后觀賞,叔父當場色變,母后以為哈姆雷特瘋了。哈姆雷特在質(zhì)問母親的時候誤殺了大臣,也是自己戀人的父親波洛涅斯。奧
菲莉亞遭情人失蹤及喪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雷特察覺內(nèi)情后中途逃回丹麥;貋砗笾狼槿藠W菲利婭因父親死亡、愛人遠離而發(fā)瘋落水溺死。哈姆雷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妹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結(jié)果,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被毒劍刺中,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
1、理清人物關系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它主要通過劇中人物臺詞來體現(xiàn)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而情節(jié)又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歷史——是由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而產(chǎn)生的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借助于臺詞來把握戲劇情節(jié)是我們學習戲劇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對話多,有時讀完后情節(jié)不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腦中,而分析人物間關系可幫助我們熟悉劇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運走向。
哈姆雷特:丹麥王子,人文主義者。
老國王:哈姆雷特之父,被弟弟克勞狄斯殺死。
王后:哈姆雷特之母,在老國王死后不久,嫁給老國王弟弟克勞狄斯。
克勞狄斯:哈姆雷特之叔,謀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雷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雷特好友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歐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為哈姆雷特友。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哈姆雷特情人。
2、整體感知
概述第三幕第一場的主要情節(jié)、人物及場景:
六、布置作業(yè)
1、閱讀《哈姆雷特》原著。(朱生豪翻譯)。
2、欣賞《哈姆雷特》電影。
哈姆雷特教案12
教學目標
1、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側(cè)面,正確認識哈姆萊特復仇的意義。
2、體味“比劍”中主要人物間的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
教學難點
哈姆萊特復雜的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問題引入法帶動學生展開討論,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做總結(jié),教師點撥。用語言評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語言,多角度、多層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
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
——哈姆萊特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學品評的方法。雖然這兩句話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都由于一部曠世杰作而成為千古名句。
。≒PT展示:哈姆萊特)
二、復雜的劇中人物關系
1、了解《哈姆雷特》的基本劇情(PPT)
明確:《哈姆雷特》描述丹麥王駕崩,守夜衛(wèi)兵看見老王幽魂出現(xiàn),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勞迪服喪未滿,即娶其兄嫂繼承王位。王子與幽魂對話,獲知叔父謀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裝瘋賣傻為證實真相,導演一出老王被毒殺短劇,請新王與新后觀賞,叔父當場色變,母后以為王子瘋了。王子在質(zhì)問母親的時候誤殺了大臣,也是自己戀人的父親波洛涅斯。奧菲莉亞遭情人失蹤及喪父之痛投河自殺,引起兄長雷奧提斯心頭之恨,與克勞迪王共謀比劍時涂劇毒于劍鋒,酒內(nèi)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誤飲,雷奧提斯自己亦為毒劍所傷,臨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報了父仇,自己亦壯烈犧牲。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解①,大致了解選文部分的情節(jié)。
3、你對選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嗎?
(展示PPT)
瀏覽,理清人物關系,了解矛盾沖突
、、劇中人物 (PPT)
哈姆萊特 王子
克勞狄斯 王子的叔父,弒君篡位者
喬特魯?shù)?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歐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奧菲莉婭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摯友
奧斯里克 大臣
羅森格蘭茲 王子同學,背叛王子
吉爾登斯吞 王子同學,背叛王子
、凇⒂懻撊宋镪P系(PPT)
王子哈姆萊特與國王克勞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萊特與王后喬特魯?shù)拢菏悄缸,又有著母嫁仇敵的隔閡;?
哈姆萊特與奧菲利婭:是戀人,又有因誤殺奧菲利婭的父親所產(chǎn)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
國王克勞狄斯與王后喬特魯?shù)拢涸瓰槭迳┖蠼Y(jié)為夫妻,但克勞狄斯有著毒殺喬魯特親夫和企圖謀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國王克勞狄斯的幫兇,又是奧菲利婭的父親。?
哈姆雷特教案13
教學目標:
、艑W會通過戲劇沖突和精彩對白把握典型藝術形象
、菩蕾p戲劇的語言藝術
、钦莆招蕾p戲劇的一般技巧
、韧ㄟ^哈姆雷特的學習,學會正確的認識我們自己
教學重點:
⑴通過戲劇沖突和精彩對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破肺簧勘葋啈騽〉恼Z言藝術
教學難點:
、湃绾卫斫夤防滋仃P于“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
、评斫夤防滋匦愿竦牡湫托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當人們提及文學名著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敬畏之心,敬其恒久的藝術魅力,畏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名著距離我們很近。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真正走進名著,深入名著,來一起欣賞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劇作《哈姆雷特》。
板書:《哈姆雷特》
二、復習提問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矛盾沖突的雙方是哪些人物?
2、哪位同學能回憶一下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
三、布置任務:圍繞下面的問題分組討論:(幻燈片)
1、戲劇沖突是戲劇的要素之一,常?梢苑譃橥庠跊_突和內(nèi)在沖突。
、旁谶@場戲中,主要外在沖突是否表現(xiàn)為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的沖突?為什么?
、茮_突雙方力量對比上有什么特點?
、窃谶@種情況下,哈姆雷特堅持個人復仇。結(jié)合時代背景,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點?
2、戲中,哈姆雷特的內(nèi)在沖突表現(xiàn)得非常激烈,請仔細閱讀“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說說激烈的沖突來自于哈姆雷特對哪些問題的思考?思考的結(jié)果如何?這體現(xiàn)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哈姆雷特,奧菲利婭的對白,說的都是瘋話嗎?為什么?請舉例說明。這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4、在奧菲利亞的獨白中,哈姆雷特過去是怎樣的形象?莎士比亞為什么借奧菲利亞之口對哈姆雷特極力贊美?
四、完成任務:
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學生自主回答為主)
明確上面問題的答案:
1、(1)不是。因為哈姆雷特的直接復仇對象是國王。他與國王之間的'矛盾沖突應為主要沖突。奧菲利婭因不明真相并以為哈姆雷特真的瘋了而無法與哈姆雷特溝通的矛盾仍從屬于哈姆雷特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因為她是被人利用。
(2)懸殊強大(強大到一個封建集團)弱。ㄈ跣〉揭粋人)
(3)個人英雄主義強調(diào)個人力量的偉大,表現(xiàn)了對人的自我的極大的肯定。新興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2、生存與毀滅思想與行動
他選擇生存,選擇復仇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選擇了行動與堅持
特點:在面對巨大的挫折時,他善思、憂郁、延遲、
3、不是。因為哈姆雷特的很多話都是直逼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了現(xiàn)實問題。如:對美麗與貞潔的思考,反復強調(diào)奧菲利婭進尼姑庵,嘲諷天下女人煙視媚行、淫聲浪氣等。
性格:偏執(zhí)。他曾母親改嫁而感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4、莎翁用了七個短語從七個角度來極力贊美哈姆雷特,使他近乎完人。
盡管哈姆雷特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仍不失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擔重任并堅持完成它。他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的化身,莎士比亞深愛著筆下這個人物,他代表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進步思想,代表著正義向邪惡的封建的集團挑戰(zhàn)。他是一個英雄,同時也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并非完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典型。
五、總結(jié)哈姆雷特人物性格(以學生自主回答為主)
六、學生現(xiàn)場戲劇片段表演(表演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的對白)
七、學生評議
從藝術形象的角度分析是否符合哈姆雷特的性格
八、名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ㄟM一步明確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的典型性)
德國詩人海涅說:“我們認識這個哈姆雷特,好象我們認識我們自己的面孔,我們經(jīng)常在鏡子里看到他”,并說看到的“正是我們自己的相貌”。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認為任何人都會同情哈姆雷特的原因是:“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在哈姆雷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點。”
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幾乎把哈姆雷特從個人擴大到全人類,他說哈姆雷特“是偉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法國文豪雨果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哈姆雷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又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雷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雷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
九、在戲劇中,一個鮮明的藝術形象是靠精彩的藝術對白來實現(xiàn)的。下面就讓我們來品位一下《哈姆雷特》的語言藝術。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曹禺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史上的奇才。
試比較《哈姆來特》(節(jié)選)與《雷雨》(節(jié)選)戲劇語言特點的異同
明確:
。1)相同點:都是主要靠人物對白來表現(xiàn)突出人物性格的舞臺藝術。
。2)不同點:〈〈哈姆雷特〉〉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內(nèi)心獨白來突出人物性格;而〈〈雷雨〉〉主要運用有力的舞臺說明和簡潔的人物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
莎翁的戲劇,大量地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華美,抒情性濃郁;〈〈雷雨〉〉的語言比較樸實自然,生活化。
十、總結(jié)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研讀戲劇的鑒賞技巧,觀看經(jīng)典名著影片〈〈哈姆雷特〉〉,完成對世界經(jīng)典的深入品讀。
哈姆雷特教案14
通過讀完《哈姆雷特》,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中世紀的封建社會,文藝復興晚期英國和歐洲社會的真實面貌。戲一開頭,就展示給我們一個丑陋的又非常真實的社會背景,現(xiàn)任國王通過陰謀殺死了老國王,接著又用他的巧舌如簧娶了原先的嫂子,美名曰“雖然我們親愛的王兄新喪未久,我們應充滿悲痛,可是后死者責任的重大,不能不違逆性情,所以在一種悲喜交情的情續(xù)下,讓幸福和憂郁分據(jù)了我的兩眼,殯葬的挽歌和結(jié)婚的笙樂同時并奏,用盛大的喜悅抵消沉重的不幸”。整個世界仿佛充滿了污濁。
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讓原本善良、豁達、開朗、正義的他成了時代的犧牲品,因為他對父親的愛使他無法忘記殺父之仇。從最初的無奈“上帝!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么可惡、陳腐、乏味而無聊!哼!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草”到后來的被世俗逼迫的不得不執(zhí)行他的.使命“我親愛的父親被人謀殺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復仇,我這做兒子的卻像一個下流女人似的,只會用空言發(fā)發(fā)牢騷!活動起來吧我的腦子。我要讓他幽深黑暗不見天日的靈魂永墮地獄”于是他裝瘋賣傻,通過騙過世人的眼光來完成他的使命。最后他雖然殺死了國王但自己也犧牲了。
哈姆雷特的形象可歌可泣,他身上的正義感,對朋友的真誠,在那個等級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他可以把仆人當好朋友看待跟他平起平坐。對愛情的專一,當奧菲莉亞死后入葬時他不顧自己危險的處境跳入墓中與她擁抱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正如這篇作品的作者莎士比亞說,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讓我們看出了社會,看出了自己,看出了他人。
這部劇雖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但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存在著類似的事件,看似離奇可真實的存在,許多人因為貪圖更多的權和利,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致使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豆防滋亍愤@部劇充滿了人文主義的精神,它用悲劇警示著后人應怎樣做人,如何做人!我們應該避免類似悲劇的發(fā)生,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人情味,人與人之間少一分算計,多一分真誠,做一個善良、正義的人!
哈姆雷特教案15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名著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問題探究梳理情節(jié),使學生對“悲劇”這一戲劇的主要體裁有一定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問題反推法把握情節(jié)與矛盾沖突;討論、總結(jié)品讀人物與鑒賞語言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認識哈姆雷特復仇的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悲劇實質(zhì),即主人公悲慘結(jié)局的不可避免性與矛盾沖突的不可調(diào)和性。
2、難點:《哈姆雷特》的藝術價值。
教學方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課堂上教師以提問者的身份出現(xiàn),以問題引入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帶動學生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展開討論,學生總結(jié),教師點撥。
2、以探討的方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分析人物性格。
3、用朗讀點評法深入鑒賞分析戲劇語言。
4、四個組進行回答評比,回答組加分,辯論加分。評答手。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師課前準備
1、準備問題卡片和PPT課件。
2、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做成小卡片用便利貼粘在書上,卡片內(nèi)容為以下四項:
A、莎士比亞簡介及其主要作品
B、《哈姆雷特》內(nèi)容簡介
C、本課生字、生詞
D、悲劇的定義
3、布置學生通讀全劇和本課,在課文中劃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旁邊作簡要評注。
學生課前準備
1、課外找資料通讀《哈姆雷特》全劇劇本。
2、搜集資料完成小卡片內(nèi)容整理粘貼在書上。
3、朗讀課文節(jié)選部分,劃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書上做評注。
教師課中活動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2、導入
3、分發(fā)問題卡片
4、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劇情,理解悲劇的實質(zhì)之一。
問題一:哈姆雷特最后是怎樣死的?請為哈姆雷特尋找殺人兇手?
問題二:節(jié)選部分還有沒有殺害哈姆雷特的陰謀?有沒有成功?舉例
問題三:如果比劍殺害哈姆雷特也沒有成功,克勞迪斯會怎么辦?他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問題四:哈姆雷特之死的悲劇有沒有不發(fā)生的可能性?
師生互動總結(jié):悲劇的實質(zhì)之一,即,主人公悲慘結(jié)局的不可避免。
學生課中活動
1、學生互查資料卡片及課文句段評注情況,做簡要匯報和評比。
2、選擇問題卡片上的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全部或者部分問題,推選代表準備發(fā)言。
3、推選代表回答自己小組討論的問題,并評價是否同意別人的觀點,說明理由。
教師課中活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的.雙方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沖突,以幫助理解悲劇的實質(zhì)。
問題一:新王克勞迪斯為什么一定要讓哈姆雷特死?
問題二:新王克勞迪斯采用了哪些手段讓哈姆雷特死?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課中活動
1、思考提出的問題,自由組合進行討論。
2、選代表回答或自主回答。
師生互動總結(jié):
總結(jié)一:從新王克勞迪斯的角度看沖突——悲劇就意味著沖突,沖突就意味著矛盾無法調(diào)和甚至是制造死亡。
總結(jié)二:從哈姆雷特的角度看沖突——不斷的應對沖突不讓死亡的悲劇發(fā)生,而悲劇最終發(fā)生。
總結(jié)三:悲劇的實質(zhì)之二:矛盾沖突的不可調(diào)和甚至是制造死亡。
教師課中活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品讀戲劇人物性格。由于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觀念、閱讀心理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是不相同的。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問題: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不能從課文里找到例證來說明?可暢所欲言。(提示:從——何處——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課中活動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后各抒己見,并對別人的觀點進行點評
師生互動總結(jié):品讀人物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
教師課中活動
1、指名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預習時劃出的感受深刻的句段。
2、點名讓其他同學對其朗讀進行點評。
3、讓學生評析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特點。
學生課中活動
1、朗讀自己劃線的句子,并讀出寫的評注。
2、評價同學的朗讀,說明理由
3、齊讀指定的句段,鑒賞評析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特點。
師生互動總結(jié):鑒賞戲劇語言應立足于什么?
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題、小練筆、四周時間讀完《羅密歐與朱麗葉》
教師課后活動
1、整理學生的問題回饋卡片。
2、針對本課教學中的興奮點和不盡人意點做教學筆記。
學生課后活動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思考問題:哈姆雷特既知殺父兇手是誰,為什么不去做復仇這件事?圍繞這一問題探討《哈姆雷特》的寫作意圖和藝術價值,寫出400字的劇評。
3、四周時間讀完《羅密歐與朱麗葉》
學生問題反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收集整理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和見解。寫在小卡片上交給課代表統(tǒng)一上交,留在下節(jié)課討論解決。評問題組。
【哈姆雷特教案】相關文章:
哈姆雷特教案【精選】07-30
哈姆雷特教案09-21
高中語文《哈姆雷特》教案設計02-14
讀哈姆雷特心得03-23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07-04
哈姆雷特的讀書筆記09-29
哈姆雷特心得體會04-05
哈姆雷特優(yōu)秀讀書筆記05-07
讀《哈姆雷特》有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