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洞庭》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望洞庭》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望洞庭》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望洞庭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洞庭教學反思1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能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了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忽視對意境的感悟。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锻赐ァ愤@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和諧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諧,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shè)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shù)品,玲瓏剔透。
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圖引導(dǎo)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shè)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diào)”方面來引導(dǎo)學生試著想象下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dǎo)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和諧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lǐng)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fā)誦讀經(jīng)典興趣,引導(dǎo)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jié)課設(shè)想做到三抓: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教學反思2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望洞庭》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教學詩句中的比喻句,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教育學生不應(yīng)該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學生真正理解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在這首詩中,還具有以下幾個難點:
。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
。2)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
。3)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4)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shè)計:
一、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shè)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dǎo),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dǎo)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二、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出示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學生通過討論,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句,學生反復(fù)地朗讀,理解了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三、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1、在理解整首詩意思時,注意引導(dǎo)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jù)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者通過畫面頂活動方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意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2、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dǎo),采用多種形式的訓(xùn)練學生朗讀。在課堂上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dǎo),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nèi)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把握詩中的感情基礎(chǔ)。
在這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過多,讓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很少,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老師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將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自己講了出來,有點將老師的思維強加給學生的味道,學生并沒有自己理解感悟,明白詩中的含義。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加以改進。
望洞庭教學反思3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欣賞這樣的文章,對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對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來說,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樣,體驗了別樣的生活,與自然好好地對了一次話。
教學名著,我的定位在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知道一篇名著《呼蘭河傳》,了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學時,我緊扣這情感線索,展開教學。
一、課題切入,走進園子,綻放心靈的自由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作者蕭紅在二十九歲回憶故鄉(xiāng)的園子時,仍備感親切與溫暖,那園子是她一生難以忘懷的最溫馨的家。教學中我緊扣園子展開教學。課始,以園子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為引子導(dǎo)入課堂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蕭紅童年時代的那個動人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第二自然段,重在體會園子的特點:大、樣樣都有,同時感覺作者對童年生活環(huán)境的懷念和喜愛之情。學習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覺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覺園子的活潑和靈氣。通過學習,學生進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學習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是在學習了祖孫倆在園中發(fā)生的'趣事后,在學生完成了填空這園子是。后,情緒達到高潮,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再次讀這一段,感覺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們會與作者共鳴,仿佛自己就成了園中的一朵花、一只蟲、一只蝴蝶,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這份純真親情而感動。如果說第一次學,是打開書本,自由的心靈綻放,那么,第二次學,則是合上書,心靈在自由中綻放。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共沐自由的陽光
體會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蕭紅當時的年齡是四歲,只有以四五歲孩子的心靈去體察世界,才會體會那顆充滿神秘的童心,才會與作者快樂共享,所以在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時,引導(dǎo)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自身感悟,談?wù)劺斫狻_@一部分課文的內(nèi)容很長,如何長文短教,我認為重在體會童趣,感覺小蕭紅快樂的心靈,感受祖孫兩人深厚的、沒有隔閡的親情摯愛。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于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zhì)。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賞讀為全,實現(xiàn)詩化的語言與自由的情思和諧同構(gòu)
本文的語言自然、率真、樸素,正如一個孩童最純真的、口語化的語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習語言為主。在教學方法上,著重以賞讀、品讀、美讀為主,全面引導(dǎo)學生積累、感受、領(lǐng)悟課文的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實際,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引導(dǎo)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第二自然段中著生感受作者用詩化的、平實的文字表達生活的寫法。認識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動態(tài)。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著重體會關(guān)聯(lián)詞、排比句的運用,體會作者把鳥飛蟲鳴寫得有聲有色,植物也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體會詩一般的語言。在品讀賞讀中,抓關(guān)鍵詞語,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謊花,切身體會蕭紅語言的優(yōu)美整齊、文筆的活潑流暢。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語文課堂不能僅僅限于讀懂內(nèi)容、讀出情感,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結(jié)尾如何開篇的,第二段倒數(shù)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寫園子的,但作者并沒有把這兩節(jié)作為開頭和結(jié)尾。開篇寫祖父,結(jié)尾寫自己睡著了,都極富有詩意。課堂中引導(dǎo)學生體味蕭紅的語言時,始終圍繞矛盾先生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來展開教學,真正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引領(lǐng)他們走向優(yōu)秀文學作品,走進優(yōu)美的文學殿堂。
望洞庭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完成了教學重點中,學生對于該詩詩境的理解。在對詩的意境理解上,學生們對于詩歌意境的揣摩讓我為之一驚,通過圖文聯(lián)想法和畫圖法,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意境,通過在圖中畫出...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完成了教學重點中,學生對于該詩詩境的理解。在對詩的意境理解上,學生們對于詩歌意境的揣摩讓我為之一驚,通過圖文聯(lián)想法和畫圖法,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意境,通過在圖中畫出秋月的倒影,孩子們則更好地理解了何為“兩相和”。同時,通過圖文猜想,找出了詩中所暗含的三個比喻的修辭手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缺少對作者的介紹,該作者的詩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應(yīng)對作者加以簡單的介紹。
本節(jié)課的改進措施:本節(jié)課的板書,總結(jié)洞庭湖山水的特點,應(yīng)讓孩子們上黑板自行總結(jié),邊總結(jié)山水特點,邊進行古詩背誦,做到理解的同時就是最好的記憶。
望洞庭教學反思5
《望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許多名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長慶四年(824)秋天轉(zhuǎn)任和州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寫的。
詩人途經(jīng)洞庭望見了什么呢?他看見的是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華,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為何今夜如此靜謐呀?因為“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鏡未磨”形像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第三行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么,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這白色銀盤里一枚可愛的青螺。過去也有人用“青螺”來表示古時婦女的發(fā)髻,如果把這座美麗的君山比作小婦人可愛的發(fā)髻,也不乏其美呀。
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然后說說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然后再朗讀體會,學生就能有更深的感悟了。
望洞庭教學反思6
我周日準備了《望洞庭》,說是準備,實際上就是借鑒了一節(jié)名師課。早上本來覺得有些信心,可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兩位資深的組長很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自己沒有生本的意識,這可真是致命的缺點。其次,缺少語文味。
一、改進教育理念。關(guān)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dǎo)點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被動接受區(qū)別較大,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認知與知識點,?教師的.引導(dǎo)點撥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語文課堂上,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個體引導(dǎo),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也給予引導(dǎo),幫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而我恰恰忽視了個體引導(dǎo),使得指導(dǎo)環(huán)節(jié)成了走過場。
二、體現(xiàn)語文味道。如何將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融入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薄;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個老師文化底蘊越深厚,語文素養(yǎng)越高,他的語言感染力越強,越會評價、鼓勵學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課堂越有語文味。
王崧舟曾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把生本放在第一位,竭力改進自身的不足。
望洞庭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薄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會背誦古詩。
。病⒆x懂古詩,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洞庭湖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了解洞庭湖的相關(guān)知識。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同學們,你們?nèi)ミ^洞庭湖嗎?你們了解洞庭湖嗎?誰能介紹介紹。
2、今天,我們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讀通古詩
1、生自由練讀古詩。
。、錄音范讀古詩。
3、指名讀古詩,要求學生讀出節(jié)奏:223。
三、讀懂古詩
1、生借助相關(guān)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說說古詩的意思。
。病⒎纸M匯報古詩的意思。
四、品讀古詩
。薄⒅该x古詩,說說古詩描繪了哪些景物?
。、學生匯報,課件逐一展示。
。场⒃O(shè)問:
、 為什么會把沒有風的湖面比作沒有磨過的銅鏡?
、 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銀盤里的一青螺?
。础⑸柚n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從古詩中,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五、會讀古詩
。、這首詩,你認為應(yīng)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試讀古詩。
3、指讀點評。
。、背誦古詩。
六、課外拓展
1、鏈接劉禹錫的其他古詩。
。、讓學生自由讀讀背背。
七、課堂小結(jié)
【教后記】
本節(jié)課,我將信息技術(shù)運用到古詩教學中,課堂中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成功之處地于:
。、課前上網(wǎng)搜集資料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識內(nèi)容,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錄音范讀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朗讀,便于學生模仿。
。、課件的使用,使學生對古詩中描繪的景物有了直觀而形象的了解,更能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課文中兩個比喻所用的精妙之處。
4、課件鏈接了劉禹錫其他的詩,讓學生對劉禹錫有了更全面地了解,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望洞庭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完成了教學重點中,學生對于該詩詩境的理解。在對詩的意境理解上,學生們對于詩歌意境的揣摩讓我為之一驚,通過圖文聯(lián)想法和畫圖法,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意境,通過在圖中畫出秋月的倒影,孩子們則更好地理解了何為“兩相和”。同時,通過圖文猜想,找出了詩中所暗含的三個比喻的修辭手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缺少對作者的介紹,該作者的詩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應(yīng)對作者加以簡單的介紹。
本節(jié)課的改進措施:
本節(jié)課的板書,總結(jié)洞庭湖山水的特點,應(yīng)讓孩子們上黑板自行總結(jié),邊總結(jié)山水特點,邊進行古詩背誦,做到理解的同時就是最好的記憶。
望洞庭教學反思9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詩。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采。通過望洞庭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shè)計上出現(xiàn)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xùn)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jīng)驗。一起來看下吧!
《望洞庭》這首詩中,用了三處比喻:“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逼渲校褵o風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銅鏡,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至于把君山比作青螺,原因為:“相傳君山為72位螺娘娘忍痛脫下的螺殼所化,使來往的船只有地方停靠,不會被惡浪吞沒。把山比作青螺,表達了詩人對這些救苦救難螺娘娘的.贊美,也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教學時,我出示精美的圖片,并據(jù)此講解,使學生體會到古詩中多處設(shè)喻的恰當、美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課后的練習中,凡遇到“平靜的湖面(或河面)像什么?”這類問題,學生千篇一律都答“鏡子”。另外在平時的習作中,樂用比喻、善用比喻的學生也是少之又少。這說明我的教學還是出了問題。
問題一,沒有向?qū)W生強調(diào)古今詞義的變遷。想想看,現(xiàn)在的玻璃鏡既光且亮,用它來比喻“平而不滑、明而不亮”的水面,還是合適的嗎?
問題二,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因某事物引起的想象是各不相同的。就說這君山,在唐代劉禹錫的眼里是螺娘娘的化身,顯得那么柔美。而到了清代,在曾、左、胡、彭四位詩人合詠的《詠凌云塔》(“洞庭秋水硯池波,且把君山當墨磨。寶塔倒懸權(quán)作筆,蒼天能寫幾行多。”)中,它就成了一塊“青墨”,洞庭湖則是“硯池”,好一派磅礴的大氣。那么,我們在課上,僅僅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中比喻的精妙,怎么夠呢?
總之,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yīng)該為了應(yīng)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蕩然無存。
望洞庭教學反思10
進入三年級,入選教材中涉及的修辭手法大大增多,其中比喻句就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孩子們在低年級已經(jīng)對現(xiàn)代文中的比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當比喻出現(xiàn)在古詩中,又該如何理解呢?就拿第六單元的《古詩三首》為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在這首詩中,有以下幾個難點:(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2)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shè)計:
理解“鏡為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shè)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dǎo),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dǎo)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通過學生反復(fù)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閱的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彼赃@個比喻句要結(jié)合詩的意境來解說,并要先向?qū)W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yīng)該僅僅為了應(yīng)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望洞庭教學反思11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彼赃@個比喻句要結(jié)合詩的意境來解說,并要先向?qū)W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由此可見,作者劉禹錫對情境的細微描繪,將月下洞庭的景色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在那七字之中。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yīng)該僅僅為了應(yīng)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在教學此詩時,學到“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句詩,關(guān)于“青螺”這個詞,有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查閱資料時,“青螺”這個詞有個意思是“古代女子畫眉的一種畫眉墨”,不知道這個“青螺”是畫眉墨的青螺,還是青色的田螺?我當時一時愣住,因為確實沒有想到會有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又不能避而不答,后來讓學生中午回家搜集相關(guān)資料,我也找了不少資料,最終我們認為應(yīng)該還是“青色的田螺”,因為這樣才會放在銀盤之中!
望洞庭教學反思12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
學習古詩我認為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如何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 怎么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句的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引導(dǎo)學生在熟讀古詩的基礎(chǔ)上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如: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鏡未磨”時,我從學生熟知的現(xiàn)在的鏡子講起,然后講到古代的鏡子,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扮R未磨”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引導(dǎo),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很好地突破了教學的一個難點。當學生理解了這首詩的重點和難點時,詩所包涵的意境,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也就解決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我在課堂上,點撥引導(dǎo)的太細,應(yīng)再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望洞庭教學反思13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雖短小,卻感情深刻。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讓學生充分閱讀古詩,自主理解古詩意思。我設(shè)計了五次讀詩:一讀、讀對古詩,讀準字音;二讀、讀好古詩,讀出節(jié)奏;三讀、讀懂古詩,理解詩意;四讀、讀美古詩,讀出感情;五讀、讀熟古詩,背誦古詩。
在教學中我首先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查閱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dǎo)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這句詩意、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時,學生不能立刻理解、感悟到位,我雖然前期備課時有預(yù)設(shè),但是由于圖片選擇不夠精準給理解、體會、感悟帶來坎坷。這些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準備中需要更加細致、更加用心。
望洞庭教學反思14
一、背景分析: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望洞庭》,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篇。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的山水風貌。詩句充滿了語言美和韻律美。但是對學生來說,詩中有些字詞難免有些深奧,如“相和”、“白銀盤”、“青螺”,對于一個閱歷尚淺的小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句描寫的意境、領(lǐng)悟詩句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片段描述:
片段1:(讀中悟)
學生很喜歡讀古詩,我激勵數(shù)名學生朗讀表演之后,同學們的朗讀熱情更是高漲,“我來讀!我來讀!”他們爭先恐后地要求給大家朗讀。
我趁勢繼續(xù)叫了一位學生朗讀,只聽他響亮的`朗讀聲讓本來喧鬧的教室驟然安靜下來。讀畢,許多同學異口同聲地贊揚他讀得響亮,但我注意到有位學生不同意,他發(fā)言說:“這詩不是這樣讀的!”
我因勢利導(dǎo),問道:“那你覺得該怎樣讀呢?”他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整個教室又一次安靜下來,而且似乎比剛才更加靜。
于是我問:“大家覺得他倆讀得有什么不同?”
有的學生說:“他讀得很輕!
有的學生說:“他的聲音聽起來很平靜。”
有的學生說:“比剛才的更加有感情,剛才的太響亮了!”
……
“那你們覺得誰讀得更好?為什么?”
教室沉寂了片刻后,同學們頓時討論起來。學生普遍認為后面一位同學讀得更加好,因為這首古詩描寫的是洞庭湖寧靜的景色。
朗讀,就一般意義上講,就是把書讀熟,但讀熟了還能怎么樣?在朗讀的訓(xùn)練過程中,我引導(dǎo)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通過朗讀來解決問題,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并有所收獲,最終做到朗讀之中的領(lǐng)悟,不經(jīng)意之間使學生感悟到了詩句的意境。
片斷2:(悟中讀)
師:還有哪些詞你能體會到洞庭湖的寧靜?
生1:“鏡未磨”一詞也讓我體會到了洞庭湖的寧靜。
生2:還有“白銀盤”一詞也說明洞庭湖很寧靜。
師:你能通過朗讀來告訴大家這首詩給你的感受嗎?
生讀……
品味、領(lǐng)悟詞語的含義,是培養(yǎng)和訓(xùn)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通過讓學生主動尋找關(guān)鍵詞句,抓住關(guān)鍵詞句,品味語言的內(nèi)涵,進而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涵,升華朗讀的情感。
三、教學感言: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朗讀無疑是教師教學語文、學生學習語文的金鑰匙。在整個小學階段,朗讀的訓(xùn)練也是最為關(guān)鍵,正如《大綱》中所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學中,以讀促思,再以思促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并領(lǐng)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道理,無疑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
望洞庭教學反思15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fù)引導(dǎo)學生朗讀,在讓學生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后,我就引導(dǎo)學生自由地讀詩歌,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沒有單一地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是將畫面和朗讀結(jié)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說說畫面的景色,相信學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過朗讀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在觀察中我引導(dǎo)學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的順序說說圖意。在觀察和說話中相機提問: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鏡”呢?然后,引導(dǎo)學生對照插圖,把一望無際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銀盤”,把君山想象成“清螺”,來進一步體會,這樣,詩中美好的意境就會呈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在交流過程中適時出示了一些描寫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詞語,同學們受到了啟發(fā),也說出了一些平時積累的:皓月當空、 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等。當整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后,其實詩所描繪的意境也出來了。我就適時過度:有位詩人站在這仙鏡般的洞庭湖邊,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看著這美景喜愛極了所以寫下這首詩。再讓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體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導(dǎo)學生抓住了詩中的“思”字感受詩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望洞庭的教學反思02-19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05-03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02-20
《望洞庭》教學反思(精選20篇)07-05
《望洞庭》教學反思(合集15篇)07-31
望洞庭教案03-08
《望洞庭》教案03-06
《望洞庭》教案優(yōu)秀08-21
望洞庭作文300字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