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
《小池塘》一文,這是一篇內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我備了這課教案,我實施以后有幾點感受:
一、一個亮點
我認為抓住關鍵詞引入新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揭示課題,知道這是一個池塘后,我追問:“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說:加上“小”字池塘就顯得更可愛了。會讀嗎?來美美地讀一讀,讀出對小池塘的喜愛。
上課一開始就把孩子帶入了優(yōu)美的意境。下面學習生字,學習朗讀課文,學習說話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籠上了對小池塘的濃濃的喜愛之情。寫作文講究點睛之筆,上課也得抓住點睛之筆呀。
二、一個收獲
學習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崩斫狻耙婚W一閃”,你見過什么東西是一閃一閃的? 我讓學生練習生活實際理解這個詞意思。學生回答:霓虹燈是一閃一閃的;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運動鞋上面的燈一閃一閃的……我再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水波”與“眼睛”有何相似之處?從而讓學生知道“水波”會閃,“眼睛”會眨,所以作家這樣打比方。
三、一個困惑
在進行思維拓展訓練時,讓學生模仿文中句式 ( )倒映在池塘里,像( )時學生有點困難。因為學生積累的`比喻句不多,這怎么引導呢?
四、一個建議
在學完第二段,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我們剛學過的春天的景物你還記得嗎?”這一問,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說道:燕子、布谷、蜻蜓、飛機、熱氣球……我接過話頭說:“對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沒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鏡子?”所以齊聲讀“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2
讓“預設”和“生成”激情共舞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預設”的非常好的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也常常會“卡殼”。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過分的拘泥于靜態(tài)教案的“預設”而忽視動態(tài)學案的“生成”,使學生深陷在“預設”的巢臼里。教師能否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fā)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動態(tài)“生成”的邏輯起點。評價“預設”的效能高低,應當分析“預設”是否促進了課堂的有效“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應當為“生成”去謀劃好“預設”。使“預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質量。
一、“預設”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源于全面了解學生
在一節(jié)數(shù)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尤為重要。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即教學應達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學上的盲目性,是順利進行教育活動的基本保證和首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用發(fā)展的眼光審視教學目標,堅持面向未來,立足課堂,確定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學習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 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小學階段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基礎和重點。為以后的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多位數(shù)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教材提供了情境,讓學生自己解決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最后由教師給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100以內兩個數(shù)的大小,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
1.使學生學會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并體會比較兩數(shù)大小的方法。
2.利用輕松愉快的游戲和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培養(yǎng)知識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預設”新知教學——準確把握,源于學生的需要
荷蘭著名的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數(shù)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做數(shù)學中學習數(shù)學!苯處煈浞窒嘈艑W生,既不能過高地估計學生,也不能過低地估計學生,新知的學習應源于學生的需要,讓他們能夠自由而主動的學習。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會比較20以內數(shù)的大小,并能用符號表示大小,但對100以內數(shù)只是初步認識,抽象地比較數(shù)的大小較為困難。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從他們
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從中感知兩個數(shù)的大小,再逐步過渡到借助計數(shù)器的比較,最終能抽象地比較數(shù)的大小。
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要貼近學生,俯下身子來備課,多和學生交流,不失為備課的有效途徑,課前短短的交流和調查,勝過教師長時間的“閉門造車”。
三、要在“生成”中即時準確“預設”
教師要了解學生,上課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情況,關注學生有什么創(chuàng)意?有什么困難?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適當?shù)恼{整,把學生的情況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來利用,而不是作為負擔。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作出“生成”的教學策略。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真正做學習的小主人。
四、要在“生成”中不斷調整 “預設”
本節(jié)課上完以后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新授部分過程太快。應從數(shù)的組成的角度去比較數(shù)的大小,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為后繼教學做鋪墊。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2.習題的設計要細化,要充分理解編者的意圖。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認真的吃透教材,精心的設計每一個數(shù)學活動,使我的每一位學生有所得。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3
前幾天,書記來聽我的課,我選擇了《螞蟻和蟈蟈》,全文一共三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描寫了炎熱的夏天,螞蟻不辭勞苦地搬糧食;第二小節(jié)講述了蟈蟈自己貪圖享樂,還嘲笑螞蟻;第三小節(jié)介紹了冬天里螞蟻和蟈蟈截然不同的結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十分適合低年級小朋友閱讀。
該如何教好這一課呢?當時我的想法是:除了要讓學生讀通、讀懂課文之外,要適當加強說話的訓練——在文章的一、二兩小節(jié),都用到了“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于是,在學生解決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并指導他們細讀了一、二兩個自然段之后,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小節(jié)有什么共同點,很快就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句式。就這個句式,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先讓學生用文中的句子說一說“一群螞蟻在搬糧食,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一群蟈蟈躲在大樹下乘涼,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接著用前面《識字2》中學習到的體育項目說一說“運動會上,運動員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最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再說一說“下課了,同學們在院子里活動,有的……有的……還有的……”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還結合實際學會了靈活運用這一句式。
第二課時教學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仍然緊緊抓住這個句式,先讓學生用口頭填空的方式回憶了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再讓學生對第三自然段進行擴充:“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螞蟻躺在堆滿糧食的洞里過冬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蟈蟈(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當這四組句子一起放在學生面前時,給學生的震憾是強烈的,這個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也不言自明。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緊緊抓住“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說,再以說來促進學生的朗讀與理解,起到了“牽一發(fā)以動全身”的效果,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在這里和盤托出,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4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shù)并會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會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針對教學目標,應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1.著力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用完整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多些、少些”,來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充分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shù)學。
利用身邊的例子引入。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我們班有多少人?學生興趣挺高,一起在數(shù)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人,然后再數(shù)我們班有多少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數(shù)100以內的數(shù),也讓學生學習的勁頭高漲。數(shù)出:老師7人,學生51人(板書)。然后由這兩個數(shù)據(jù)讓學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然后還是用身邊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數(shù)(人數(shù)差不多),來引入本課的'另一個知識:多一些和少一些。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效果挺好。
3.采用歡快輕松的教學方式,避免單調的模仿和說教。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義后,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練理解。讓孩子們互相舉例子,更加鞏固含義。然后全班交流:孩子們舉的例子挺好:比如說:我又10支鉛筆,小紅又50支,小紅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學生多兩個數(shù)之間大小關系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5
我們認識的數(shù)
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數(shù)學作為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也日益成為人們進行交流的生活語言。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數(shù)的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地從數(shù)量上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體會到數(shù)的產生與發(fā)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拔覀冋J識的數(shù)”是在教完100以內數(shù)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稑藴省烦珜ё灾魈剿,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強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教學知識,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教學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教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現(xiàn)實而又有趣的教學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首先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糊涂的小藍貓”這個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喚醒了學生們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情緒的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用100以內熟悉的數(shù)字說一句話的活動中去。
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意識。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100以內數(shù)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他們自身的知識背景出發(fā)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作用。所以課堂上,老師先讓同學們看看一張自己的全家福,引導出學生說出自己家中熟悉的成員的歲數(shù),然后再以猜年齡的智力游戲的形式說出今年64歲的人可能是小明的什么人,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的意義,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交流活動的能力。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本節(jié)課,教師能巧妙地設計猜、數(shù)、糖果和花生的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注意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合流,讓學生體會到同伴之間的合作,并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討論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動,在親身的體驗中獲取知識,從而使學生逐步增強估算的意識,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2.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肯定自己,在自我評價中增強自信。
3.通過激勵措施,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讓他們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4.注意課外延伸,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因此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加強課外學習運用,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引導學生把課內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本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充分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之后,再安排走出教室,到校園里數(shù)一數(shù),是為了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學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6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后,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后,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悟情。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實物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將一個從菜市買來的春筍,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將春筍春筍的“外衣” 一層一層地剝去,那“嫩生生”的筍肉。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當然會發(fā)覺春筍很像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fā)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痹谧寣W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這樣叫:“春筍,春筍,快醒醒吧。春天來了,快來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這樣呼喚:“春筍,春筍,快出來!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玩兒!
一位小女生,用很輕柔的聲音說:“春筍,春筍,快醒醒!快醒醒!春天來了,它在等你出來呢!”
看!我們孩子的語言就是這樣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著,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fā)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沖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沖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么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春筍,書包當石塊壓在頭上,學生作出使勁的表情,將掀翻的動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直觀教學,使有限的教材內容再生無限,為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7
《好學的爸爸》是一篇第一人稱寫人的文章,講的是爸爸勤奮好學學習電腦,并成了電腦高手。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和識字、寫字上。緊扣教學重點,我借助圖片和實物,形象地表現(xiàn)了爸爸操作電腦時與自己女兒對話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熱愛科學。
“充電”是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教學時,我做出疑惑不解的樣子,問學生老師不太懂,你們能幫幫我嗎?學生非常興奮,他們有的說:“有時候爸爸的手機沒電了,放在插座上充好電就又能用了”;有的說:“我的電動賽車用的也是充電電池”;有的說:“我媽媽的.電動車每天都要充電”……許多學生都充滿了興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于是我就請大家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找找在這篇文章里“充電”是什么意思,許多孩子邊讀邊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來充電就是“再學習”的意思。通過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引導遷移,將學生課外對電腦的了解聯(lián)系到課堂中來,更好地是體會“爸爸”再學習電腦時代需要,又展開了師生互動,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充電”的比喻意義,還使他們進一步領悟了文章的中心,即爸爸勤奮好學的精神,更激起學生勤奮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問“高手”一詞時,若能把握住爸爸操作鍵盤這一重點段落,結合話語和插圖理解爸爸是對電腦技術熟練的人,就更能使學生明白爸爸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術是再學習的結果。聯(lián)系前面學過的關于“高手”練習技藝的過程,對學生具有更好的啟發(fā),對于知識則起到鞏固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認真把握教材,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課堂教學,使課堂更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學生學習更有興趣,更有動力。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8
在第一課時,讀字詞時,主要理解“荒島”和“孤零零”。我就問孩子們什么是“荒島”?他們都很踴躍的積極舉手發(fā)言,但是都認為荒島上還是有些植物、動物的,但是沒有人。而且,插圖上畫的小熊旁邊有幾朵花,小孩子就說了,樹上畫的還有花呢。如果這樣子理解,荒島的感覺就無法出來,也就無法感受最后小島綠樹成陰的美麗場景。于是,我就跟孩子們強調,“荒島”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小熊一個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樹,也是枯黃、死掉的樹。有了前面的渲染,讀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綠樹成陰”的時候,孩子似乎特別能感受這種綠色的美,讀起來非常愉悅。但是,我繼續(xù)問他們,小熊用了多長時間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書上去找,從“種呀種呀、種了很久、一年兩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與堅持,才換得了小島現(xiàn)在的一片綠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那么小熊一開始是一個人,感覺孤零零的'。我就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經驗,想象一下他們什么時候感覺孤零零的,有學生舉例說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感覺孤零零的,于是我讓學生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一個人在家時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馬就沉了下去,可見能夠體會到小熊的那種孤單、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現(xiàn)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說了爸爸媽媽回來,有人陪我。那這樣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舉動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說“歡迎你們”,孩子的語氣不是太到位的,因為前面有一個修飾詞“不停”,可見小熊是非常的開心了。于是,我就讓孩子想象不停的說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并且進行了示范,孩子馬上就能讀好了。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9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shù)學”。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fā)學生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根據(jù)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shù)據(jù),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寫生字“世”“界”“把”“們”“汽”。
2.理解生詞“世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知道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板書:旅行
借助拼音,誰來讀讀這個詞。同學們,喜歡旅行嗎?說說,平時都跟誰到哪兒旅行過?
2.板書:小水滴
有一個小水滴,也和小朋友們一樣熱愛旅行。它常常對小伙伴說――
出示:我是一個旅行家,到過地球上許多地方。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猜一猜,小水滴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時候,什么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再讀這句話。
3.小水滴都會到哪兒去旅行呢?今天,我們就跟著小水滴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4.指導朗讀課題。(輕松、歡快)
二、朗讀課文,學習詞句
1.輕輕地打開課本,仔細看,認真聽老師讀。(師范讀)
2.我知道,小朋友都想讀課文了。接下來,請自由朗讀,注意把每個字音讀正確,不會讀的地方用鉛筆畫下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好,開始。ㄉ,師巡視輔導,隨時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3.大家讀書本領真強,敢不敢展示一下?
4.先來看這個詞語:世界
世界指的是哪里呢?說說你們的理解。(出示世界地圖和各國地圖)這才叫世界呀!
5.學習寫好“世”和“界”。
世:第二、三筆都是豎,第四筆是短橫,最后一筆是豎折。
“世”書寫口訣:左低右高是長橫,豎畫高低有不同,距離相等要均勻。
“界”書寫口訣:田字扁扁,八字舒展,撇豎站穩(wěn)。
6.在小水滴的眼中,這個世界是美麗而神奇的。屏幕依次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山峰、大海、草原、公園。
7.要想欣賞到世界的美麗風光,可不容易,先要闖過詞語關。自己先練一練。開火車讀,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讀得對,就跟讀一遍;讀得不對,我們要幫助他們。
8.其中,這個“峰”是本課的生字,注意是后鼻音,跟老師讀一遍。
9.細心的小朋友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四個詞藏著一個秘密。對,就是小水滴到過的地方。(此卡貼在黑板上)想不想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風景?睜大眼睛,一起跟著小水滴去看看。播放幻燈片。
10.小水滴還帶來了一些詞語寶寶,你們能認識嗎?老師建議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一起跟著水滴去旅行。
11.小朋友真會學習,詞語都讀準了,那課文能讀順嗎?自己練練,注意標點和停頓,特別是長句子的停頓。每人至少讀兩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1)出示句子:我去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冷風把我變成一朵美麗的雪花。
指導朗讀:這個句子比較難,誰來讀?老師有個建議,如果你能注意一下停頓,就能把句子意思清楚地告訴別人了。再試試。
。2)出示句子:我去過寬廣的大海,好多海豚在我周圍嬉戲。
指導朗讀:這句話很長,先練一練,注意停頓哦。誰來展示一下?
評價朗讀:真是朗讀高手,聽他這么一讀,我們就知道了小水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語聽出來的?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注意這些地方。
。3)小水滴還去過哪些地方?接讀句子:我還去過青青的草原,落在駿馬的背上,跟它一起奔跑。
指導朗讀:多美的世界。≌埿∨笥严嗷ブg練一練,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誰讀得好,就伸出大拇指稱贊一下他。
。4)昨晚,一場雨把小水滴帶到一個公園里。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誰來讀?出示:我和伙伴們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水洼。早晨,太陽出來了,水洼倒映在天空和云朵。時間一點點過去,氣溫越來越高,我又要變成水汽,開始我新的旅行。
指導讀通讀順。
三、引導探究,指導寫字
1.下面我們一起來寫字。詞卡出示生字“把”“們”“汽”,生認讀。
2.仔細觀察,這三個生字都有什么共同點?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3.認真觀察字形,自學筆順,在書上描紅。一邊描,一邊想這三個字怎么記,怎么寫。
4.老師也想寫這三個字,誰來教教我?
5.老師學會了,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請打開習字冊,描紅、仿影、臨寫。不忙,先和圖上的小朋友比一比誰的姿勢美。好,開始。生練字,師巡視指導。
6.實物投影講評生字。
教后反思:
跟著水滴去旅行――我教《水滴的旅行》
【課文再現(xiàn)】
水滴的旅行
我是一個旅行家,到過地球上許多地方。
我去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冷風把我變成一朵美麗的雪花。我去過寬廣的大海,好多海豚在我周圍嬉戲。我還去過青青的草原,落在駿馬的背上,跟它一起奔跑。
昨晚,一場雨把我?guī)У揭粋公園里。我和伙伴們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水洼。早晨,太陽出來了,水洼倒映在天空和云朵。
時間一點點過去,氣溫越來越高,我又要變成水汽,開始我新的旅行。
【文本解讀】
《水滴的旅行》是一篇寓情趣與科學知識于一體的科普小短文。全文采用擬人的寫法,通過旅行家小水滴的自述介紹了大自然中水循環(huán)的過程。全文運用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小水滴在不同地點、不同環(huán)境中的有趣的旅行經歷。這篇課文無論是形象的塑造、語言的運用,還是修辭的選擇、情感的表達,都有獨到之處,使兒童能夠情不自禁地閱讀并喜歡上它。
一、形象――可愛
科普類作品主要以科學知識的普及為目的,大多運用淺顯的描述和解釋性語言,直白但不夠形象。而以科普童話的形式來普及科學常識,就必須講究形象的塑造,使讀者能夠在直覺的、心領神會的藝術形象中既體味文字之美,又懂得科學常識。
而本文的題目“水滴的旅行”本身就是一個令兒童浮想聯(lián)翩的意象的載體!笆澜缒敲创,我想去看看!币粓稣f走就走的旅行,對于當下的人們來說,無疑是美好而久遠的期待,更何況是七八歲的兒童呢?這樣的關聯(lián),最易觸動兒童的情感世界。
“我是一個旅行家,到過地球上許多地方。”試想,哪顆童心會不被這樣的身份吸引?這不是對枯燥的`知識產生的興趣,而是自然、真切的情感追尋,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小小旅行家”的自豪之中。
沉浸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再帶著好奇繼續(xù)往下讀,就會被小水滴有趣的旅行經歷所吸引,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也會在短文的滋潤下自然“生長”。
二、修辭――想象
科普童話,之所以能吸引兒童,除了塑造貼近他們生活的形象之外,就是運用那些富有童趣的修辭方式了。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它們都是想象力的產物!端蔚穆眯小樊斎灰膊焕狻
這篇短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理性的科學常識變得感性生動,形象豐滿。“我去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冷風把我變成一朵美麗的雪花。我去過寬廣的大海,好多海豚在我周圍嬉戲。我還去過青青的草原,落在駿馬的背上,跟它一起奔跑!弊髡哌B用三個“去過”,氣候的變化,地點的轉換,不僅寫出了小水滴變化的奇妙,還寫出了小水滴內心的快樂!
如果說,第二自然段呈現(xiàn)的是旅行的歡快,那么第三自然段則是靜美的。讀著這樣的句子,孩子們一定會幻想自己就是小水滴。這樣的修辭和想象符合兒童的表達。愛上這樣的修辭和想象,對于兒童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三、文路――轉換
在這篇課文中,具有豐厚意蘊的兒童言語思維不僅表現(xiàn)在意象和修辭當中,還表現(xiàn)在結構和構思之中。因此,閱讀這篇課文,要體味作者的思路,要重視兒童的自我發(fā)現(xiàn)。一是小水滴旅行地點的不斷轉換,從最高的山峰到寬廣的大海,從青青的草原到淺淺的水洼;二是小水滴心情的變化,從旅行中的歡快到旅行結束的不舍。在反反復復的誦讀中,兒童心領神會,欣然而悟。
當然,這篇科普童話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識字學詞是學習的重點之一。識字學詞當然要在讀中識,讀中學。要識的字很多,要學的詞也不少,但只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課文的題目是“水滴的旅行”,循著這樣的思路,創(chuàng)設“聰明水滴有辦法”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學詞,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1
1.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十幾減退8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計算課是使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的內容,課的開始我先設計了一些8、7加幾的口算以及十幾減9的口算,為學新知做好準備。
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再通過擺小棒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將十幾減9的方法運用到十幾減8、7。對于15-5=10,10-3=7這種“平十”法,學生采用的較少,說明學生有意識的將算法優(yōu)化,內化為自己的方法。
2.過分強調“相加算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算法交流中,多數(shù)用的都是“想加算減”的方法。這不禁引發(fā)了我的.思考:①教材中雖然多處提到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單元的結束,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把握住這個度?②當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其他的方法是否要傳授個孩子?采用何種方式?③“想加算減”的方法真的是最優(yōu)嗎?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2
從教學過程看,首先注意通過直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整十數(shù)的意義,認識數(shù)的組成,具體認識幾個十是幾十,以求形成整十數(shù)的概念。其中認識“一百”做得比較具體,讓學生看到“(9個十)再添1個十”是10個十,捆成一大捆是“一百”,清晰地感受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其次注意借助直觀體會寫數(shù)的方法,用計數(shù)器撥珠了解幾十怎樣寫出來。這些都是好的做法。
就本課而言,我覺得一問一答式的方式多了。課堂需要互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但簡單問答式對學生來說并沒有促進思維的作用,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fā)展,因為它不需要學生主動尋求、思考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就沒有機會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相關成份去認識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屬性、本質,去感受知識是怎樣生成和發(fā)展的。有效的互動是需要提供思維空間的,要特別注意所提的問題要有思維性。要從層次目標出發(fā)、圍繞知識本質設計問題,使學生需要通過思考和探究、討論和交流來理解所學內容。這既用于學生學習新知,也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除此以外,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加強數(shù)數(shù),幫助學生體會和認識數(shù)的實際意義。在認識三十、六十時,可以讓學生借助直觀十個十個地數(shù)十、二十、三十……,分別認識3個十是三十、6個十是六十;學生數(shù)數(shù)時,不能僅拿出五十、七十,“舉起來看一看”,應該要求數(shù)出五十、七十放在桌面上,每次都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十、二十、三十……,并追問為什么是五十、七十,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幾個十是幾十”。
2.認識數(shù)位的活動再適當加強一些。應該說通過數(shù)數(shù)生成“百位”的方式是好的。但可以加強一些。在十位上數(shù)滿10顆(即數(shù)到一百)時,不要采用直接說明的方法揭示數(shù)位,可以讓學生思考:十位上滿10顆是一百,要怎么撥?前一位就是什么數(shù)位?再根據(jù)學生的思考撥珠、揭示“百位”。這樣學生不僅了解右邊起第三位為什么是百位,還可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體會由于數(shù)數(shù)的需要產生了新的數(shù)位。
3.寫數(shù)、讀數(shù)應主要讓學生自己完成。對于整十數(shù),學生已經有了寫、讀10、20的經驗,不必用問答式的方式由老師自己板書寫數(shù)。究竟怎樣做呢?我認為:一是可以在計數(shù)器上分別撥出四十、八十、一百,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來,再交流怎樣寫的,獲得整十數(shù)的寫法。二是寫數(shù)后應該讓學生讀數(shù),認數(shù)不讀數(shù)是不行的?梢栽趯憯(shù)后,要求學生把寫出的數(shù)讀一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三是適當歸納整十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使學生明確:幾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沒有單位直接寫0;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0不讀。這是以后千以內數(shù)、萬以內數(shù)和多位數(shù)讀寫的直接基礎。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3
上高年級的課文,只要認真琢磨,總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切入點,也總是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但是一年級如此簡單的課文,卻總是難以設計出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過程。這一課也同樣,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先把生字在課文中圈起來,就用了近八分鐘,然后認讀生字,雙線線上的生字用了近一節(jié)課,雖然讀的形式多樣,自己都感覺非常乏味,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正在慢慢流失。在這節(jié)課接近尾聲時,還有部分孩子不能正確的認讀這些字。于是我只好再次讓孩子們在組內進行學習,讓他們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字。我給他們進行了示范:“‘變’字的下面部分就像一個人交叉著腿,他在做什么呢?原來,他正準備轉過身來變魔術,所以這個字讀bian。其它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呢?跟小組里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組像模像樣地開始聊起來。幾分鐘后,有的孩子開始發(fā)言了“因為媽媽‘洗’菜要用水,所以看到這個三點水,我就知道它讀‘洗’!边沒開始講偏旁,就有孩子會用它來記生字了,真讓我感到高興,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舉手的孩子更多了。“因為‘叫’人要用口,所以我知道這個字讀‘叫’!薄啊枴值淖筮呄裨撇剩疫叺摹铡褪窃撇世锏奶!”孩子的想像真是豐富!還剩下一個“成”,這個字從形上來說,還真是不太好記,本來打算再讀一讀就過去了,可是有個孩子一直執(zhí)著地舉著手!袄蠋煟@個‘成’是‘成龍’的‘成’,想到成龍,我就認識它了!”我發(fā)出了發(fā)自內心地驚嘆:“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能根據(jù)自己的喜歡的人物名字來記住我們今天學習的漢字!”看來,孩子們的潛能真是個寶庫,平時,只是由于我們自己講得過多,沒有給他們機會,在認讀漢字時一味乏味地讀來讀去,想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接受所學的內容,結果使得老師累,學生煩。這節(jié)課這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下課鈴聲響了,我收拾好課本,開始整理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這節(jié)課前面的內容,如將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自己借助拼音讀一讀,耽誤了課堂太長的時間,這兩個內容可以以預習的方式在家里完成,課堂上給兩分鐘的時間再來重溫一下,就可以開始認讀了。記字形可以在預習時進行思考,課堂再與同學交換意見,以此獲得最佳方案。這樣,我們課堂上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了。一年級的孩子尚沒有自學的能力,也許獨立完成預習工作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今天的課堂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有潛力的,從現(xiàn)在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他們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也許會將我解放出來!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4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在導入階段,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問學生黑板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在這座大山里住著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用圖畫和故事作為課文的導入,學生們各個情緒高漲。
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我又讓學生觀看有關課文的動畫,讓他們自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總體的印象。接著請出生字詞語,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讀,再請小老師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學好生字詞是學好課文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在字詞學習這快內容上花的時間偏少,最后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朗讀的時候經?。這學期開始,我強化了詞語認讀,讓學生們夯實基礎,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多讀多練。
為了讓學生們分清楚小松樹與大松樹與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貼畫,課前在黑板上畫好大山的簡筆畫,上課時讓學生先“讀”后“說”再“找”!白x”就是在文中找出它們的方位,“說”就是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內容,“找”就是到黑板上來貼圖,給兩棵松樹找到家。這樣,通過貼圖,調動學習興趣,讓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總體思路比較清晰, 通過師傅的精心指導與評講,我意識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讓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就問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可能有的學生還沒有找準小松樹的話。在這兒,可以先讓學生找出小松樹的話,讓他們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再讓學生回答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這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我再問是從哪看出來的。孩子們給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沒有具體落實到字詞,這時我沒有及時引導,而是用講授的方法代替學生分析文本,這些這點是我這堂課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學中要學會從引到放,通過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漁。
雖然這節(jié)課還留有遺憾,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過程中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yōu)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在過程中,我磨練著,并享受著。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5
在本節(jié)課中,我試圖只作為一名引導者,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親身的體驗使他們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睌(shù)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边@節(jié)課中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研究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解決問題。
【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語文一教學反思02-02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反思03-07
一年級部編下冊教學反思02-13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3-29
一年級語文下冊優(yōu)秀教學反思03-30
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反思04-15
一年級下冊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04-13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04-10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