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
在這堂課上,如果當時老師只是把“飽經(jīng)風霜”的含義直接地解釋給學生聽,學生雖然知道了這個成語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領悟到它的含義,并進而靈活運用它。再說,平時學生作文,一是常為沒有寫作材料發(fā)愁,覺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寫出來的文章假話、空話、套話比較多,言不由衷、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也比較普遍。因此,面對此情此景,我隨機應變,巧妙地利用了動態(tài)生成資源,使一個成語成了學生練筆的好素材。這樣做,不僅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而且,讓學生通過聽、想、說、議的過程,把直觀感受和抽象思維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興趣。
自己的收獲和不足
上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要談反思,說實話,真不知從哪里說起。那么就按最土的方法,先談收獲,再分析不足和差距吧!
收獲,形成了一個理念:
本來選擇的課文是《景陽岡》,設計理念是抓住一個訓練點,即通過揣摩人物的語言和人物個性品質(zhì)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最初設計的時候,沒覺得有不妥之處。試教過后,有些老師建議改課文,還挺老大不樂意的。假期里,看了從圖書館借來的一些雜志,尤其是拜讀了王淞舟《磨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文章后,覺得這樣的設計,缺少人文氣息,有點像80年代的訓練課,而且中間環(huán)節(jié)通過研究劇本,表演的方式來學文,可能缺乏實效性,達不到想象當中在認真揣摩人物特點之后,進行再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理想境界。
而從情感角度入手,先動學生的情,在濃濃的.“情”場創(chuàng)設好之后,再進行語言文字也好,閱讀理解也好,都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所有的知識、技能的學習都是為了更好的體會,感悟這個情字。一堂普通的語文課因為有了情感的浸淫而變得豐潤,令人回味。拿到一篇課文,一定要先緊緊把握住他的感情基調(diào)。這種感情也許出自于作者,也許出自于作品中的人物,也許出自于品味文章的讀者。只有先抓住了感情的線,才有可能在設計教案,安排步驟時,舍次而求主,舍形式而直奔關鍵。才能使課堂牢牢抓住聽者的心靈。
于是選擇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樣一篇,感情基調(diào)明顯,利于學生進行感悟的文章。這篇文章,既有作者周曄對作為伯父的魯迅先生濃濃的感激,思念之情,也有千千萬萬素不相識的以車夫和傭人阿三為例子呈現(xiàn)的人民大眾對魯迅的深沉的質(zhì)樸的感情,更有,再了解這些,了解更多魯迅事例之后,讀者,也就是我們的老師和學生產(chǎn)生的對魯迅的敬佩,懷念之情。這些感情應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教師要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和學生一起烹制一桌濃濃的感情的盛宴。
然而,光有情感,你來我往,就像水上浮萍,沒有根基,課堂的時效性如何體現(xiàn)?在鉆研教材和繼續(xù)閱讀特級教師的真知灼見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感情不能高高得飄在空中,要找到那些最寄予作者情感,最能體會到,或觸摸到作者和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的那些詞,那些句,那些課外有益的材料,引領學生進行感悟。
總結(jié)一句話,這個理念就是,語文課要抓住情感的主旋律,上出語文性來!
不足,教案的設計和學生不能共鳴,課堂氣氛不活躍。自己的語言不夠生動。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2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構(gòu)筑高效課堂公開課活動,我上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收獲良多。課后聽了左校長和老師們中肯而精辟的評課意見,靜心反思自身教學過程,總結(jié)本課教學得與失如下。
本次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調(diào)動各種課堂資源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激發(fā)學生感情,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紀念性文章。它回憶了魯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從不同的側(cè)面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現(xiàn)了人們對他的愛戴和懷念之情。怎么讓學生能讀懂課文,領會文章中心,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呢?這無疑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創(chuàng)設辦法。首先是結(jié)構(gòu)的安排。在課文的結(jié)構(gòu)上,我跨越時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習第一段創(chuàng)設了吊唁魯迅先生的場景,并以此為軸心,通過回憶引出四件事的學習,感受魯迅先生對少年兒童及勞動人民的關懷和熱愛。每學完一個故事,再輔以描寫吊唁人們表現(xiàn)的資料,鋪設“在吊唁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工人——看到了農(nóng)民——看到了學生——看到了......——看到了......”的情感主線,使學生感受到魯迅先生受到全國各行各業(yè)人們的愛戴和尊敬。然后由魯迅先生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和尊敬,與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密不可分的”。話題一轉(zhuǎn),轉(zhuǎn)到了課文回憶魯迅先生的四件事上。愛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發(fā)起對魯迅先生深切的懷念。本課我還運用了圖片及音樂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在渲染氣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別是三段配樂朗讀令學生在憂傷的樂曲聲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二是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開掘,構(gòu)建人物形象,并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在第三個故事中有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場面描寫,我在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進入畫面后,抓住“跪”字深入開掘,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偉人為救助低層勞動人民的長時間的一跪,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深切的關懷和熱愛,構(gòu)建起閃爍著“俯首甘為孺子!本竦膫ゴ笮蜗。在感受語言文字內(nèi)涵的同時,我還適時地滲透抓住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讓閱讀習得的技巧在寫作中得到遷移。
由于個人的水平所限,本課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在時間分配上,第三個故事精講,花時間太多。第四個故事則略略帶過,沒有對前面的認識進行深化與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傭的話品味魯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學習的資源,如課外材料與名言都是老師出示,應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把展示的空間讓給學生。此外,本節(jié)課在朗讀的形式上比較單調(diào),小組學習討論的機會不多,個別字發(fā)音未夠標準,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進的地方。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3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教學時先以“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入,因為學生們讀了課文,而且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整體初步感知,對于魯迅這個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們很愿意把自己的'自學收獲通過這一問題展示出來,學生們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在學生談體會抓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時,學生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自己的自學所得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為人,簡介時代背景,進一步體會其高尚的品質(zhì),學生們積極思維,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文中的“談碰壁”“救助車夫”兩部分充分表現(xiàn)了伯父魯迅愛憎分明以及幽默、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這兩部分,再抓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的同時,為了讓學生與人物的情感融為一體,我多次讓學生通過默讀,小聲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充分體會人物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不足之處:
一、如何做到向40分鐘要質(zhì)量,40分鐘學生們應學到什么?
講了這節(jié)課,再結(jié)合平時上課的情況,自己感覺這堂課中學生所學到的東西膚淺,不深入,再結(jié)合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相差深遠。而且,我上課教學節(jié)奏很慢,總完不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
二、如何做到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樂于學,想辦法學?
一堂課上,只有半數(shù)學生能夠注意聽講,積極發(fā)言,而其他的則只做旁觀者,坐在那里默不作聲,是積極思考而不愿表現(xiàn)自己,還是根本不動腦坐在那里只顧自己呢?有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顧忌不過來,于是課堂效果總是不理想。一直以來,總在想辦法如何使學生在積極思考、活躍氣氛中學習,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用倒敘的方法記敘了“悼念伯父”、“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這五件事,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如:“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之后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流程上,緊緊扣住為什么會愛戴‘伯父’”這個問題來展開,并以填空伯父魯迅先生是一個()的人,作為每一段的小結(jié)。這樣,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么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關心青少年、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同情和關心勞苦大眾,所以得到廣大青少年、進步人士和勞苦大眾的愛戴。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魯迅先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5
本次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調(diào)動各種課堂資源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激發(fā)學生感情,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堪稱紀念魯迅先生文章的經(jīng)典。它回憶了魯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從不同的側(cè)面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現(xiàn)了人們對他的愛戴和懷念之情。怎么讓學生能讀懂課文,領會文章中心,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呢?這無疑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創(chuàng)設辦法。首先是結(jié)構(gòu)的安排。在課文的結(jié)構(gòu)上,我跨越時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習第一段創(chuàng)設了吊唁魯迅先生的場景,并以此為軸心,通過回憶引出四件事的學習,感受魯迅先生對少年兒童及勞動人民的關懷和熱愛。每學完一個故事,再輔以描寫吊唁人們表現(xiàn)的資料,鋪設“周曄的`淚——小孩的淚——車夫的淚——青年的淚——傭人的淚——老人的淚”情感主線,現(xiàn)實與回憶交織,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使學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與今日悲哀之間穿行。愛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發(fā)起對魯迅先生深切的懷念。其次是相關資料的引入。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和魯迅先生名言詩句的引入,都起到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本課運用了圖片及音樂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在渲染氣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別是三段配樂朗讀令學生在憂傷的樂曲聲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二是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開掘,構(gòu)建人物形象,并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在第三個故事中有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場面描寫,我在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進入畫面后,抓住“跪”字深入開掘,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偉人為救助低層勞動人民的長時間的一跪,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深切的關懷和熱愛,構(gòu)建起閃爍著“俯首甘為孺子!本竦膫ゴ笮蜗。在感受語言文字內(nèi)涵的同時,我還適時地滲透抓住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讓閱讀習得的技巧在寫作中得到遷移。
由于個人的水平所限,本課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在時間分配上,第三個故事精講,花時間太多。第四個故事則略略帶過,沒有對前面的認識進行深化與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傭的話品味魯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學習的資源,如課外材料與名言都是老師出示,應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把展示的空間讓給學生。此外,本節(jié)課在朗讀的形式上比較單調(diào),小組學習討論的機會不多,個別字發(fā)音未夠標準,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進的地方。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6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悼念伯父”、“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告訴我們伯父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這一課應怎樣上,課前我翻閱了一些資料和別人設計的.教案,我進行了認真地思考和備課:首先、整體入手:因為文章是個系統(tǒng),教學中教師應有一個整體觀念,整體感知,局部體會,再回到整體感悟上。這樣學生所學不是一些零碎的東西,而是對課文完整的認識。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脈絡清晰,敘事清楚,中心明確,因此備課時選擇了整體感知內(nèi)容,直奔中心的教學方法,提綱挈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其次、以點帶面:教學中,最忌諱的是逐詞逐句地分析講解。在課文第一段教學中,突出一句話:魯迅先生受到人民的愛戴,抓住一個詞:愛戴,圍繞這句話,這個詞,分析課文,并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加強語言訓練:加強語言訓練已成共識,如何加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有兩點:
1、訓練點要準,要考慮到教材實際,更要考慮到學生實際,難易宜適度。比如“張冠李戴”、“囫圇吞棗”二詞在課文中都有上下語境可作理解參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再弄清兩者關系,并據(jù)此說因果句,這樣訓練點選擇就較為適當。
2、訓練應扎實,不應架空。這兩詞的教學立足于課文,不僅加深學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教學中講的還是過多,啟發(fā)學生的太少,擔心回答不上來和時間不夠而直接引出答案,這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訓練。今后,要多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終找出答案,這樣就能拓寬學生多樣化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7
這周我上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在課的伊始,我由回顧內(nèi)容而迅速呈現(xiàn)課的主旨,開門見山,提綱挈領。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走進魯迅先生。我發(fā)掘了與課文內(nèi)容、情感相關的大作家巴金的.作品讓學生參讀,對于形成與課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圍,這樣有利激發(fā)師生的感情。
在救助車夫一部分,教材為了準確地寫出魯迅兄弟倆救治受傷的情景,連用九個動詞“扶、蹲、半跪、拿、洗、敷、扎”,突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钡母腥诵蜗蟆T诮虒W中,我抓住這些有特色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學習領悟。
在教學中我把救助車夫的部分作為重點,深入挖掘。而關心女傭部分則采用明快簡潔,一筆帶過的方法,制造一種排球中的“短、平、快”的特點。
最后總觀全文,要求學生把所有的淚聯(lián)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淚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淚夾雜在一起,把所有的淚糅合在你的心頭,讓學生去思考一個極其平常而又非常不平常的問題,所有“淚”的交織一剎那間于學生心頭凝結(jié)成“愛”,凝結(jié)成“博愛”。
不過,本課教學中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還有待加強。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8
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我遇到了以下問題:
1.教學應當是“預設與生成相益得彰”的:
但在教學中,我只顧著講教學設計步步為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xiàn)場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以及產(chǎn)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
2.“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由于學生基礎的差異,知識水平和思考角度不同,對于這個問題的感悟也就處在不同的層次上,但是,我拘泥于尋求惟一的答案——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缺乏敏銳的洞察和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沒有真正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動中去。
因為上述原因,本課的教學顯得教條而不靈動。
其實,課堂上即時呈現(xiàn)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是格外可貴的,因為它反映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以上的生成資源面前,倘若能及時調(diào)整教學預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感悟,組織教學,學生不才能不但讀懂、悟透,而且更有興趣,課堂也會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氣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永遠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應變能力,鍛煉教學智慧,增強教學技藝和魅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練習給每件事加個小標題。教學重點:從字里行間感受魯迅的善良、有愛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教學過程:
一、直奔主題
齊讀題目,了解魯迅和周曄的關系。這是一位怎樣的伯父怎樣的先生呢?讓我們跟隨周曄的思緒走進魯迅先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要求:放聲音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學生讀課文,教師相機板書:扎繃帶夾出咳嗽飽經(jīng)風霜
2、課文寫了幾件事?能不能給每件事加個小標題
。ㄗ返坎刚劇端疂G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阿三)
3、通過初讀課文,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4、就是這樣一位伯父,就是這樣一位先生離周曄而去了。周曄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
多媒體出示: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得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這是周曄的淚,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你仿佛還看到了誰在流淚?(車夫阿三)
他們?yōu)槭裁幢,為何流淚?請同學們默讀救助車夫和關心女傭阿三這兩件事,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下來,反復讀讀,再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學生開始默讀批注。 2交流讀書的感受
預設:文章第18自然段,你抓住了人物的動作來描寫,沒畫下來的建議大家都畫下來,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聯(lián)系上下文插圖看看這段話你還有什么體會?預設:從學生的穿著可以看出當時天氣很冷。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天氣很冷?
同學們魯迅先生是什么身份,他給誰半跪著?你還有什么體會?
體會到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帶著這些感受再來讀18自然段。接著交流:你還對哪些語句感受最深?預設:第22自然段魯迅的表情很嚴肅。
魯迅嚴肅的表情下,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把先生可能想到的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上。
預設:
1、他救助了飽經(jīng)風霜的車夫,聯(lián)想到了還有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魯迅對車夫的同情。帶著同情讀讀這句話。
2、魯迅想給更多的人斗爭,揭露這個黑暗的社會,這是魯迅對自己的鞭策,請學生帶著這種語氣來讀讀。
3、先生可能會想今天他救助了一個車夫,但還有千千萬萬的像車夫的人同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黑暗中掙扎,更加重了他對社會的憎恨,帶著這種語氣來讀讀。
好,我們現(xiàn)在帶著這種新的語氣來讀讀。
作者清清楚楚的看到,也清清楚楚的記得,永遠清清楚楚不能忘懷,僅僅是魯迅先生嚴肅的表情嗎?
。ㄋ麑ι鐣耐春藓蛯ΩF苦人民的愛是魯迅愛憎分明的立場,憂國憂民的責任)
4、同學們以后讀寫人的文章就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并在書上及時寫下來,就可以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5、魯迅就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他熱情幫助的女作家蕭紅就曾經(jīng)這樣回憶,就是這樣一位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先生離我們而去了。車夫、阿三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想到——
6、這是車夫和阿三的淚,快速瀏覽閱讀鏈接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你仿佛還看到了誰在流淚?他們都曾得到先生無私的幫助,得到先生溫暖的關懷和深深的愛,他們怎能不悲痛,不流淚呢?讀——
7、這又是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淚,同時也是我們的淚。
四、課堂檢測選詞填空愛撫愛戴
1、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
2、我想到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深奧深刻
3、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曾經(jīng)困惑我的'()問題早已變得淺顯。
4、在第一節(jié)課,語文老師就給我們留下了()的印象。教師總結(jié):
今天我們是從一個側(cè)面了解了魯迅先生,了解了魯迅先生關心人民勝過關心自己。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另外兩件事,更加深入的了解魯迅,走進魯迅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反思
魯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今天是20xx年11月1日,整整81年,這位文學巨人民族的脊梁和靈魂,我們應該秉承和牢記!段业牟隔斞赶壬肥菑囊粋少年的角度來觀察和回憶的,易于拉近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實施教學:
一、以學定教處理教材
怎樣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一步一步認識魯迅先生的。從文本出發(fā)我分析了周曄回憶魯迅先生的四件事。談讀書表現(xiàn)了他對少年兒童的關心,談"碰壁"表現(xiàn)了他對舊社會的憎恨,這兩件事都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而后兩件事救助車夫和關心女傭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愛,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簡單。為了幫助學生由易到難一步一步走進魯迅先生,我在教學內(nèi)容上做了這樣的調(diào)整: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概括小標題,學習后兩件事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關心人民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品質(zhì)。第二課時學習談讀書和談碰壁這兩件事。體會先生的頑強樂觀精神、博愛。然后弄清第一部分和后幾部分的因果關系,領悟作者圍繞中心用多件事寫人布局謀篇的方法。
二、以情契入循序漸進
盡管這是學生認識魯迅先生的一篇好例文,盡管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考慮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但是時間的距離時代的變遷,都給學生走進文本,走進魯迅設下了重重困難,課堂怎樣契入又成為一個關鍵。本文是在魯迅先生逝世9周年周曄寫下的真情回憶“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滴落下來”這是周曄痛失伯父的所感所想,也是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由周曄的淚入手,以情契入,在看到周曄痛失伯父的淚之后,然后閱讀魯迅先生關心車夫、女傭阿三的內(nèi)容。借周曄的所感所想體會車夫阿三失去魯迅先生的悲痛,自然看到車夫和阿三的淚,魯迅先生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形象自然而然走進學生心中。
三、引導讀書扎扎實實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寫人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怎樣讀書比如讀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用概括小標題的方法理解文章內(nèi)容。再比如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上下文插圖和背景資料,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并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寫一寫,加深理解的引導。
當然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有預設生成的欣慰,更有教學中的遺憾,還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往事”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周曄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自己對伯父深切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篇幅比較長,按照現(xiàn)在的課改,一節(jié)課要完成教學任務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教學前,我對本課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結(jié)合我班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結(jié)合導學案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以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小組合作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蔡元培認為:“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
現(xiàn)代教學思想認為: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潛能,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取得成功充滿信心。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嘗試實踐、依靠自己的勞動,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如:學習“談《水滸傳》”這一段,我抓住重點詞語“囫圇吞棗”、“張冠李戴”和重點句子“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引導學生領會魯迅先生“關心下一代”。
對于學生學習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首先應組織學生討論,發(fā)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啟發(fā)、思維互補,盡可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嘗試實踐取得成功。在教學“談‘碰壁’”這一段,“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囊龑,啟發(fā)和點撥。這里我及時地向?qū)W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還有,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在本課結(jié)束前,我設計了一個啟發(fā)學生想象的拓展訓練:假如你現(xiàn)在在萬國殯儀館里,你想對魯迅說些什么?讓學生給魯迅寫幅挽聯(lián)或?qū)懸粌删湓挶磉_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因為通過前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教師對一些必要的課外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魯迅的敬佩之情也隨著課文的深入學習而越來越深厚,情到深處不吐不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被又一次激活。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著創(chuàng)造成功后的喜悅。
總之,我在課堂上一直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旨,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機制,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的、和諧的課堂。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又是運用多個小故事表現(xiàn)人物的。若教師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只是引導學生對小故事逐個地進行分析,勢必將課文的內(nèi)容弄得支離破碎,學生難以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針對課文布局謀篇的這一特點,我在教授此篇課文時,從整體入手,精心設計板書,姣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這篇板書的圖形是一個大大的“人”字,從表面看去無特意之處,但確是我鉆研教材后精心設計的`。我將板書的圖形勾畫成一個“人”字,就是暗示學生課文所寫的是一個“人”。這樣板書圖形與課文末尾的點題句“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前后呼應,這樣,就在學生的大腦中強化了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的印象。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因此,我將“受愛戴”板書在“人”字的頭部,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叭恕弊值淖笥覂蛇叄筮叞凑n后“思考·練習”的要求,列出各個小故事的小標題;右邊與左邊一一對應,是對各個小故事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的概括。整個板書言簡意賅,條理清楚,并具有對稱美。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2
《新課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導”字,也就是在課堂上教師不再只一個傳遞信息、講書本知識復制給學生的人,而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促進者。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熱愛勞動人民;憎恨黑暗的社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文中有許多重點的句子在教學時要注意點撥學生理解。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xiàn)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重點句的含義,我主要采用了讓學生揣摩魯迅先生的內(nèi)心的心理活動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體悟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于色。
1、先讓學生說說體會,然后引導咀嚼兩個“清清楚楚”:這里連用了兩個“清清楚楚”,小周曄當時“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龐)
2、還記得上節(jié)課,在“趣談《水滸》”“笑談碰壁”中,魯迅先生是如坐春風、談笑風生,現(xiàn)在為什么變得那么嚴肅了呢?(學生談感受)此刻,魯迅先生可能在心里想些什么?
生:這位車夫冒著嚴寒出來拉車,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生:這都是社會的黑暗造成的。
生:現(xiàn)在的社會怎么這么黑暗呢?
生:現(xiàn)在的社會這么黑暗,不知道以后我的孩子還會不會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
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局限,這時,如果教師不作適當?shù)狞c撥,學生的理解就只能在這里停滯不前了。于是,我就順勢做了引導:從你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中,你一定對魯迅有了很深的認識,你覺得在面對舊社會的黑暗時,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他是一位戰(zhàn)士。
生:他用筆寫文章來和反動勢力做斗爭。
師:對。他是一個積極斗爭的。即使“碰壁”了也不放棄希望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此時此刻,他回想些什么?
學生再思考,再發(fā)言。
生:從他的嘆聲中,我想象魯迅先生可能想:唉,我這一輩子還沒有完成我的事業(y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生:他想,我們應該怎樣把這個黑暗的社會推翻呢?
生:他想,我們老一輩沒有推翻舊社會,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進行到底。
生:他想,我們決不能再讓下一代過這種痛苦生活了。
生:他想,這個社會太黑暗了,下一代將來一定要推翻這個腐敗無能的政府。
生:他想,我已經(jīng)老了,希望寄托在這些娃娃身上,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葉圣陶說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孜其如,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nèi)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3
當學生們讀到《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現(xiàn)出難以忍受的痛苦時,一個學生舉手問:老師,飽經(jīng)風霜是什么意思?剛說完,有個同學接口說:是形容一個人老唄!其他的同學聽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見,紛紛議論起來。這時,我靈機一動,前兩天,我讓同學們寫了猜猜他是誰──描寫人物外貌,同學們非常感興趣,而且寫得很成功。這次,何不用這個成語再來練習描寫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沒急著解釋這個成語,而是引導學生:你在生活中見過飽經(jīng)風霜的人嗎?怎樣從外貌上看出他是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人呢?這一問又掀起了議論高潮。
學生甲:我在登黃山時遇到一位挑山工。
他長得什么樣子呢?我饒有興趣地問。
這位挑山工大約五十來歲,臉黑黝黝的,皮膚特別粗糙,眼睛里布滿了血絲。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壓彎了
你有一雙慧眼,看來你已經(jīng)體會到了飽經(jīng)風霜的含義了。還有誰想說說?
學生乙:我家對門有個修車鋪,修車的是個老爺爺。老爺爺兩鬢斑白,一張古銅色的臉,顴骨高高突起,額頭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會裂開幾個口子。每次見到我,他總會微笑著和我打招呼。
你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我贊許地朝他點點頭。
也許受到剛才兩個同學的啟發(fā),其他同學也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一個學生說:我的伯父工作特別辛苦,所以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由于長期在海上捕魚,他的臉被海風吹得又黑又粗糙,像沒有上釉的陶器。
又一個學生說:我的奶奶是個農(nóng)民,頭發(fā)全白了,額頭上的皺紋像刀刻一般,青筋暴綻的手上布滿了老繭。
學生的話匣子一打開,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源源不斷啊!我欣喜地對學生說:你們真棒,剛才的討論就是對飽經(jīng)風霜最好的詮釋。你們想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嗎?學生興致盎然,欣然提筆,埋頭寫了起來
【反思】
在這堂課上,如果當時老師只是把飽經(jīng)風霜的含義直接地解釋給學生聽,學生雖然知道了這個成語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領悟到它的含義,并進而靈活運用它。再說,平時學生作文,一是常為沒有寫作材料發(fā)愁,覺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寫出來的文章假話、空話、套話比較多,言不由衷、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也比較普遍。因此,面對此情此景,我隨機應變,巧妙地利用了動態(tài)生成資源,使一個成語成了學生練筆的好素材。這樣做,不僅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而且,讓學生通過聽、想、說、議的過程,把直觀感受和抽象思維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興趣。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想起磨課的這一個月,三改三試。剛開始備課時,我預設是想走情感路線,通過體會文中的關鍵詞語,如“扶”、“半跪”“嚴肅”等感悟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品質(zhì)。
于是我開始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為目的,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很多煽情的成分,比如:通過想象周曄當時的悲痛心情,理解魯迅先生的`慈愛,那么得到先生的愛撫的僅是他的小侄女——周曄一人嗎?他把他的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補充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的有關孩子悼念先生的語句。
按照這樣的設計,我進行第一次試講,在課堂上不斷的煽情,讓學生感悟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但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覺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夠理解,大部分同學還無法理解魯迅先生對車夫的救助,不僅僅是幫助他這么簡單。而且一節(jié)課內(nèi)容太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
于是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內(nèi)容縮小了,但是主題不變。一節(jié)課上下來,旁邊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大的框架已經(jīng)出來了,再修改細節(jié)就可以定稿了。
定稿以后我想了很久,到底一堂課我是想讓學生學習什么?是僅僅知道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悟人物精神品質(zhì),如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后來在新鋼一小聽了一堂課,聽到評課的幾位老師都在強調(diào)一個理念:理性教學,我們需要的不是什么感情,不是追掉會,而是教會孩子學會學習。語文本身就是閱讀與寫作兩大塊,課本上的閱讀,應該是為寫作服務的。而這,和我們現(xiàn)在正在試驗的課文中滲透寫作教學不謀而合。
最后,在上公開課的前三天,我大改了教學設計。圍繞兩根主線,1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悟人物精神品質(zhì),2將作文教學有機滲透到課文教學中,讓學生不但動情更能學以致用。
但上課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對學生不夠放手,課后小練筆沒有出示要求,部分學生不明白,無從下筆。以上就是我的教學感想。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之后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質(zhì)疑答題”,強調(diào)教師的點撥、點化
對于學生學習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首先應組織學生討論,發(fā)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啟發(fā)、思維互補,盡可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嘗試實踐取得成功。在教學“談‘碰壁’”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先同桌商量一下,解決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發(fā)揚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做到思維互補。而在學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時,教師就需要及時地加以點撥,點撥不夠,還需點破、點化。《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囊龑,啟發(fā)和點撥。這里我及時地向?qū)W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還有,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強調(diào)求實、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強調(diào)的就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獲得創(chuàng)造的成功。在本課結(jié)束前,我設計了一個啟發(fā)學生想象的拓展訓練:假如你現(xiàn)在在萬國殯儀館里,你想對魯迅說些什么?讓學生給魯迅寫幅挽聯(lián)或?qū)懸粌删湓挶磉_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因為通過前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教師對一些必要的課外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魯迅的敬佩之情也隨著課文的深入學習而越來越深厚,情到深處不吐不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被又一次激活。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著創(chuàng)造成功后的喜悅。
通過隨后的課堂實踐,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還是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足之處,總結(jié)如下:
首先,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因為研研教材力度還不夠,所以我在授課時對于課文二三部分的講解過于簡單化,沒有將內(nèi)容講透,沒有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找出相關語句進行體會理解。表現(xiàn)為:教師的點撥過于直接,講得過多,啟發(fā)孩子的太少,甚至擔心孩子回答不上來而直接引出答案,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拘泥與一個狹窄的范圍內(nèi),不利于其長遠的發(fā)展:另外,問題的設置也不夠細致到位,不能契合孩子的思維模式與思維習慣,
今后,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答案,學生之間最大限度地開展互說互評。答案模式也可多樣化,拓寬多樣化思維,不必拘泥于課本上的答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2-1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精選)07-1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6-07
【精】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7-1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薦]07-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篇02-14
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