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絕句》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絕句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絕句》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絕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絕句》教學反思1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jié)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二年級的學生很難對古詩了解得那么透徹,理解得那么深刻,我們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并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設(shè)計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讓他們自己來說,說得不對的地方我再補充。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xiāng)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著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學生在這種意境下,能很好的把握詩的大意。并且,為了更好地讓他們想象意境,想像出畫面,豐富他們的情感,我在教學中結(jié)合我們班級的特色——經(jīng)典詩文學習,我讓他們用畫筆把自己想象的這個畫面畫出來。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把對詩的理解更好地融合進去了。孩子們在這個畫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對學習古詩良好的興趣。并且不再害怕讀古詩。而且很多同學的畫作還在我們的班級展示了出來。極大的調(diào)動了他們學詩的熱情。
但是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心里想得很好,但因為對畫技掌握得不好,而不大愿動筆。教師在畫技這方面如果能示范學生就會做得更好了。
《絕句》教學反思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指導書寫“船”,認識“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正確書寫“船”字,認識“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感受詩的意境。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看到當你走進這個教室就在關(guān)注這個大屏幕(課件:絕句背景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那你能告訴我,看了這幅畫面,你想對我說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了戰(zhàn)亂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時所看到的周圍美景。于是他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段流傳古今的千古《絕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件:在背景圖上一行行出示,同時加入音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想聽一聽那優(yōu)美的詩文嗎?
2、學生初讀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讀啊?(學生自由讀文,注意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讀的真好,因為詩真美,想不想走進詩人,走進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這天成之美。
三、隨文識字,理解古詩內(nèi)容,指導朗讀。
。ㄒ唬⿲W習第一句(課件:“兩個黃鸝鳴翠柳”,聲景并茂。)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兩個黃鸝在樹梢上鳴叫。)
2、所以詩人脫口而出“兩個黃鸝鳴翠柳”。
3、學習“鸝”、“鳴”、“翠”(課件:3個字在詩中逐漸變大,跳出來,達到重點學習的目的。)
學生用各種方法記憶“鸝”、“鳴”、“翠”。
。Z:lí,黃鸝,一種鳥,所以鳥字旁,左聲右形。)
。ù洌壕G的意思。)
。Q:鳥的叫聲,出示字理。漢字就像個成長的孩子。課件:鳴的字理圖,使學生清晰看到鳴的`歷史演變過程。)
4、看吧,兩只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翠綠的柳梢間歡快地鳴叫。他們是春的使者,給人以希望和向往。閉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嗎?你能讀出這春的生機嗎?(課件:這3個字跳回句子。)
。ǘ⿲W習第二句(課件:“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意境。)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
2、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課件“鷺”逐漸變大,跳出來)
3、學習“鷺”,你認識它嗎?
4、仰望蒼穹,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又是一幅多么高遠而開闊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們,讓我們敞開胸襟,讀出這深邃卻又讓人充滿遐想的美吧。▽W生齊讀)(課件:“鷺”跳回句子。)
。ㄈ⿲W習第三句
1、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真是色彩鮮明,到外鶯歌燕舞,綠柳垂絲,春意融融,怎不令詩人陶醉其中,此時他透過窗戶,極目凝視卻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遠處的西嶺雪山吸引住了。)
2、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課件:第三句配圖,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兩個生字朋友跳出來了,看看這兩個小淘氣誰認識呢?(課件,蹦出“含”、“嶺”)
你覺得他們長得像嗎?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嶺”去掉“山字旁”,你還認識它嗎?(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嶺”你還想起了誰?
。、拎、冷、鈴、零、齡、領(lǐng))
。ㄕn件:指“嶺”出現(xiàn)“令”家族,使學生一目了然。)
4、漢字多變,漢字真的很神奇,一個“含”字將西嶺雪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防也讓我們感受一下。同學們,讓我們透過窗戶看眼前的這片藍天,想象一下,和下課后我們站在操場看到的無邊無際的藍天感受一樣嗎?
5、可愛的女孩們,你能讀出這含蓄的美嗎?讓我們閉上眼睛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景吧!(齊讀)
。ㄋ模⿲W習第四句
(輾轉(zhuǎn))
1、詩人忽又低下頭,這次,他看到了“門泊東吳萬里船”。(課件:第4句配圖,感受意境。)原來俯首處,門外還停泊一艘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2、學習“吳”(課件:“吳”跳出,重點學習。)
吳桐,(學生名),你應(yīng)該是最熟悉這個字了吧,告訴同學們,怎樣記住它?
3、書寫“船”,認識“舟”。
這里還有1個字你認識它嗎?(船,課件:“船”字,突顯船在當前頁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時“橫”變成“提”。在虛宮格中書寫。
4、同學們,戰(zhàn)亂過后,江河暢通,路路通,萬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心情?(愉快)
5、讓我們用愉快的語氣讀出詩人愉悅的心。(齊讀)
四、感悟課題
1、同學們,句句品過了這首詩,你想說什么?
。ㄔ娋涮懒耍
2、是啊,詩句太美了,是因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為此時此刻詩人有一顆欣賞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處處是美景,也只有詩人這樣絕妙的語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這絕倫的美景絕句,無與倫比,而不僅僅是一種詩的體裁。(課件:回到首頁圖,學習“絕”,使課的本身達到“扣題”的效果。)
3、學習“絕”(課件:出示字理圖,演示字理。)
。ā敖^”與“決”對比練習填空。)
。ㄕn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向前,就一定會春光無限。2、朋友們,讓我們懷揣堅毅的決心,譜寫絕妙的人生。)
五、想象詩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學們,我們學完了整首詩,恐怕我們的腦中不停的閃現(xiàn)的就只有一個字——美。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這種美,印記這種美,吟誦這種美。(生配樂讀,想象畫面)
2、總結(jié)《絕句》(課件:杜甫畫像前一行行出現(xiàn)總結(jié)性語句,使學生了解詩的背景和意圖。)
3、練習。(才子對對碰。課件:出練習題,在橫線上填上本課的生字。翠柳絲線,黃鸝悠鳴。一行白鷺,志向青天。雪嶺含窗,別具一格。泊船萬里,駛之東吳。千古佳句,萬世稱絕。)
六、拓展欣賞(課件:美景圖片,讓農(nóng)村孩子欣賞到他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學們,你看,不僅是杜甫草堂,其實你的身邊處處是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去擁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絕句》教學反思3
《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開頭兩句是針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而說的。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意思,舉一個歷史人物繼續(xù)發(fā)揮。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來強調(diào)自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觀點。全詩圍繞一個“思”字,直抒胸懷,寫出了英雄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
本節(jié)課課堂上我抓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體會項羽的英雄氣節(jié)。課堂上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介紹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從而使孩子們能融情于文本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并能結(jié)合古詩賞析明白做人的價值取向: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jié)。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勵自己努力去做這樣的英雄,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
《絕句》教學反思4
1、抓住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自讀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感覺、色彩、氣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并且在交流中使認識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詩中“一動一靜”的描寫,讀出忙碌與安逸,感受春之生機與和諧。
3、適當拓展賞析,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
4、課中有獨立讀、對讀,個別讀、齊讀,讀句子、讀全詩等多次誦讀,輔以適當?shù)膭幼,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增加積累。
5、吟誦調(diào)即是讀中的一種休息,也是對這種古老形式的一些了解。
《絕句》教學反思5
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描寫春天的寫景古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讓我們遐想無限,此番美景,令人向往。何不以此美景入題,于是我改詩歌既定的教學模式: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誦詩文,為“讀背、頌寫”。
一、讀背以欣賞“老師作畫”入題:
1、觀景抓物(黃鸝、白鷺、積雪、航船)
2、看景說畫(解說詩意)
3、賞景品詩(反復誦讀)
4、照景試背(引導比賽)
二、頌寫以培育“書法作品”入題:
1、感知
。ㄐ蕾p此詩毛筆書法,感受美。重點字、易錯字的'分析。)
2、鼓勵
。瑢懘嗽,帶著從毛筆書法中感受到的美,認真書寫,使之更美)
3、加油(古詩糾錯,認真練字,努力加油。
三、作業(yè)設(shè)計
1、將這首描景美詩背給父母聽。
2、準備繪畫用品。(下午的美術(shù)課,將此美景畫一畫,并題上詩。)
此課的設(shè)計不僅進一步教育了孩子們背誦要有方法,練字要學名家,而且與美術(shù)課完成整合,將古詩、書法、繪畫融于一體,一舉三得,一切美好的設(shè)想都在實踐后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1、對作者和課題以及詩的寫作背景應(yīng)作適當?shù)慕榻B,或讓學生課前查找資料。
2、對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學生們通過看圖、朗讀、想象、理解較為透徹,但對古詩本身的對仗美、音韻美等的感知對學生引導不夠。
3、在書法指導上,如果能從書法視頻中觀看名家書寫時的起筆、頓筆、收筆,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書寫興趣。
每每講古詩,總是覺得一節(jié)課40分鐘太短了,孩子們意猶未盡,我也是意猶難平,這些感受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
《絕句》教學反思6
杜甫的《絕句》全詩僅二十八字,描寫的景物卻極有特色。詩人寓主觀之情于客觀之景,寓胸中之意實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尤其是詩人巧用數(shù)字入詩,兩、一、千、萬四個字,虛實結(jié)合,時空結(jié)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本詩的第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在柳枝上鳴叫,詩人指明兩個,說明鳥的叫聲不是嘰嘰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對鳴,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白貴鷺向藍天飛去,從一行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去,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再用上了一個上字,更顯示了白鷺奮力高飛、展翅向上的姿態(tài)。
第三句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千秋一詞是虛指,出于詩人的想象,它賦予了雪這一靜態(tài)景物以滄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在訴說著什么、見證著什么。窗中之景雖小,卻由此可感受時間之縱深。第四句是門泊東吳萬里船。船停泊在門前的碼頭邊,也是靜態(tài)之物,但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似插翅而難及。門外之景也不大,卻由此可感受空間之廣袤。
以上四句描寫的是詩人當時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見的景色。前兩句中兩個、一行是實指,黃鸝與白鷺,翠柳與青天,兩兩相對,四種景物,有聲有色,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清新動人的圖畫,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閑適的心情。后兩句
千秋與萬里都是虛指,均出于詩人的想象,而詩的意境因此而幽遠、開闊,又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
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要讓少于在讀中對所學之詩知其意、臨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強對古詩的語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詩的藝術(shù)魅力。
1、初讀知其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得音準句順,聲音響亮。
。2)指名學生讀第1、第2句,理解鳴、上的意思,用補省略,調(diào)整詞序的方法說說詩句的意思。
。3)學生齊讀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
。4)指名學生把四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再讀臨其境。
(1)學生回答:第1、第2句寫了什么景物?有哪幾種色彩?第3、第4句寫了什么景物?
(2)教師出示掛圖。學生看圖,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詩句,并作適當講解。前兩句,突出鳴、上二字,幫助學生理解,是這兩個字使景物產(chǎn)生了動態(tài)效果,使畫面顯得生機盎然。后兩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詩人的思緒由現(xiàn)時到了過往、由近處到遠處;而且也正是這二字,使現(xiàn)時之景(窗)和想象中的過往之景(千里雪)、近處之景(門)和想象中的遠處之景(萬里船)有機融合于完整的畫面之中。
。3)學生看書上插圖,一邊手指景物,一邊自由朗讀。
。4)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嘗試在腦里再現(xiàn)畫面。
。5)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的美麗景色。
3、三讀悟其情
。1)比較讀。在黑板上出示:
黃鸝鳴翠柳,
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雪,
門泊東吳船。
讀一讀,與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寫得好?
為什么這樣說?幫助學生明確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書: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前兩句聲色兼美)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后兩句意境開闊)
。2)表演讀。播放課前制作好的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欣賞。隨后要求學生和著音樂誦讀,要求他們掇民對古詩的理解用適當?shù)恼Z氣和動作表現(xiàn)出來,甚至可以搖頭晃腦,手舞足蹈。
《絕句》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讀寫結(jié)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較好。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查的資料,介紹作者,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自主學習的情境,然后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畫面之中。美麗的春景伴著輕快流暢的樂曲,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2、充分重視古詩朗讀。
關(guān)于讀的設(shè)計,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在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讀準讀通古詩;自讀交流詩意;研讀寫法入詩境;熟讀成誦悟詩情。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雖然讀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的,都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體現(xiàn)了讀書的層次,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這節(jié)課上我積極創(chuàng)設(shè)學生讀詩、學詩的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中輕松走進古詩學習的環(huán)境,放手讓孩子們借助工具書、注釋和已有經(jīng)驗自學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詩人描繪的畫面,用圖畫、音樂感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又是體驗者。
4、教學中的不足:
教學時間安排得欠合理。整個40分鐘的教學總是顯得前松后緊。由于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過長,下課時積累杜甫其他詩句的環(huán)節(jié)和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沒能實施。這也是以前我的課堂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問題。也許是教學的節(jié)奏不夠緊密,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夠合理,教學時間是我經(jīng)常遇到的困惑的問題。
無論是語文課還是其他學科,老師們都感到對學生的評價很難。來到回小,每當聽到教師講課時,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就是他們常常對他們給予學生精彩的評價。我一直努力學習對學生進行鼓勵性、針對性的評價,但是在講課過程中仍然我還是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語言不夠豐富。
《絕句》教學反思8
杜甫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比娝膬(nèi)容遠遠超出這二十八個字的含義。它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總攬全境,卻構(gòu)成了一個令人胸懷天下的意境。
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受這四句詩構(gòu)成的一幅畫面上有哪些景物。學生或從圖或從詩中找到:黃鸝、白鷺、西嶺的雪、門泊船。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前面兩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這兩只久別的小鳥見面會說些什么?
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望去,看到一只只白鷺,讓學生想象白鷺上青天時的姿勢并指導學生朗讀……通過這兩句的學習讓學生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去理會草堂周圍一派愉悅的美景,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穎而優(yōu)美的意境。
在教學第三句時,我讓學生看著視頻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卻被西嶺的雪深深吸引住了。看完以后,一學生舉手問為什么杜甫不寫南嶺或北嶺或東嶺,而偏偏提到西嶺呢?于是,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我小結(jié)道:杜甫寫西嶺絕不是偶然!他只是想表達自己身后百年的歸宿,也感覺到了一生夙愿難酬的結(jié)局。所以,詩人用“千秋”來表達了自己百年后所希望達到的“雪”的潔白境界。
在整首古詩的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在想象中去滲透杜甫當時心境意境的美妙之處。如在教最后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時,我先讓學生看圖想象乘坐船的會是哪些人,他們和船家之間會說些什么,緊接著我問學生去東吳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說:“三天!”有的學生說:“五天!”還有的學生說:“最多一個星期!”到底是多長時間呢?我出示地圖告訴學生東吳離四川相去甚遠,杜甫為何要搬遷?我就著資料給學生講解起杜甫生不逢時的那段歷史,學生走近了杜甫,走進了他那段“何日是歸年”的歲月,走進了“萬里船”在和平年代沿岷江穿三峽暢通無阻的歲月。
《絕句》教學反思9
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讀古詩,以增強自身語言文字修養(yǎng)。但是一直收效不佳,總感覺學生在完成任務(wù),而不是自覺自愿地愛上古詩。所以借著這次上組內(nèi)教研課時,我把握機會上了古詩《絕句》一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欣賞古詩的美,從而真正愛上古詩。
《絕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詩歌以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氛圍。全詩一句一景但又合而為一,通過景物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通過欣賞畫面理解詩意然后再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歌的色彩美,如: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美、對偶美,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翠柳——上青天”等。
另外還要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詩人用短短四句詩,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jié)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這么美好的畫面,怎能不讓學生好好體會呢?
因此,在教學時,我首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出示一組春天的圖片,讓學生用一個詞或是一句話來贊美春天,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樣自然而然地將他們引入詩境。
其次,在講解詩意時,我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賞析畫面,初步理解詩意,然后用講故事的形式融入詩人的生活,體會詩歌的意境。
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情境的:先出示兩個黃鸝在翠柳之間鳴叫的畫面,想象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這天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這樣把四句詩歌融入畫面,融入故事,學生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在觀察,在體會,自然而然自己也就仿佛置身于其中,也能夠切身體會到詩人心中的情感了。
另外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我還挖掘了文本的空白點,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滲透給學生,并結(jié)合《春望》、《草堂》這兩首詩讓學生理解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使學生和杜甫在情感上產(chǎn)生了共鳴。
最后,就是讓學生反復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升華情感,讓他們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讓他們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不過,在教學時感覺自己還是提點過多,應(yīng)該多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品味,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自己只要當好一個領(lǐng)路人就足夠了!
《絕句》教學反思10
古詩的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眼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每個人都明白,如果古詩教學得好,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多大文化的體味與快感,但是處理起來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古詩教學“五步法”——:①課前查詢知詩人。②介紹背景解詩題。③質(zhì)疑討論明詩意。④想像誦讀悟詩情。⑤遷移應(yīng)用背詩文。許多老師都了然于胸,但是操作起來,并不是很輕松,特別是第四步悟詩情入詩境,總覺得怎么做都不能很好地帶領(lǐng)學生步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去。因此,最后落得個讀古詩認生字,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將詩歌的內(nèi)容說一說,再背一背,默一默了事。這樣的做法其實存在許多問題的:
一是沒有關(guān)注到學情。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小學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唐詩,唐詩中的名篇總有部分是耳熟能詳?shù),加上我們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背誦《小學生經(jīng)典誦讀》這一套書,所以入選我們課文的詩歌90%學生已經(jīng)提前背誦過的。那么朗讀、背誦這一關(guān)就可以省去許多時間。省出來的時間干什么呢?需要我們老師去思考。
二是沒有關(guān)注到詩的文化內(nèi)蘊。
學古詩與學現(xiàn)代文相同的是,利用教材學習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古詩為何歷經(jīng)千余年仍然令人傳誦難忘呢?這與古詩的語言精練、畫面豐富,用詞準確、內(nèi)涵博大、意境深遠,讀時朗朗上口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老師不能通過一首首古詩讓學生逐漸步入古詩的大門,窺取個中的奧秘,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怎么才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呢?
一是要充分了解學情。
細到什么程度,學生有多少人多讀會背這首詩,有多少人已經(jīng)能認讀詩中的每一個生字。這樣,課前的檢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老師的任務(wù)是教學生不懂的不會的,或者是似懂非懂的,或者是學生根本就不會注意到的知識內(nèi)容方法。像我這個星期教的《望廬山瀑布》與《絕句》這兩首古詩,班級里除了新來的陳浩及個別去年經(jīng)典誦讀不過關(guān)的同學不會背之外,其余的學生都會背誦。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重點放在“廬與爐”兩個生字上,這兩個生字如果不能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來歷與不同,學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看“草廬”的圖片,簡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廬”就是古代簡易的房子,可能是貧困人或隱士居住的,也可能是供過路人休憩的。“廣”就是為大家遮風擋雨。這樣學生從圖從來歷從字形上對“廬”字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再教“爐”字就相對簡單許多,詩歌中有“香爐”一詞,問他“香爐”是怎樣的?再問“爐”為什么是“火字旁”,爾后進行擴詞,這樣學生能從字形字義上較好地區(qū)分這兩個音近字。
二是帶領(lǐng)學生評析詩歌。
IEA閱讀測試時把閱讀能力分成四個層面:
第一層,關(guān)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
第二層,直接推論;
第三層,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
第四層,檢視并評價內(nèi)容、語言和文本的要點。
我們的閱讀教學很多時候更多是關(guān)注學生一、二層面的能力,很少關(guān)注三、四層面的,導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比較弱。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評析文章內(nèi)容、寫法、人物特征等等,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彌補的。
比如,我在教《古詩二首》時,當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詩意,會背誦的情況下,我問:“再請細細讀這兩首詩,你覺得哪里寫得特別好?為什么?”
學生的發(fā)言是能給你意外的收獲的。他們談到許多——
《望廬山瀑布》:有的說“掛”字用得好,讓人覺得廬山瀑布像畫一樣美;有的說“飛流”用得好,讓人感覺到瀑布水流速度非?欤挥械恼f“直下”用得好,讓人覺得山勢陡;有的說“銀河落九天”比得好,讓人了解到瀑布高得望不到頂;也有人說“疑”字用得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絕句》:有的說顏色很美,因為詩歌里寫到了四種顏色,黃、翠、白、青,覺得很淡雅;有的說聲音很動聽,一個“鳴”字讓人覺得鳥在唱歌;有的說“飛”字給人動態(tài)美,“泊”字給人靜態(tài)美。當然這一切都在我的預設(shè)中,因此,在學生理解詩歌時,我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內(nèi)容,而王翔的“行”字美,因為“群”鷺是亂的,而“行”是整齊的,這點我備課時確實沒有想到,當時真的很激動,可見我們的學生,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時間,設(shè)置足夠的自由度,他們是能夠?qū)W好的。
這讓我想到了《好媽媽一定要懂的幾個心理效應(yīng)》中的“魚缸效應(yīng)”。也就是,當魚放在小魚缸太久了,他的身體長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長了,哪怕后來你再將他放回大海,他的體形也不再長。即過度的框架會讓孩子失去成長的空間。無論是家長與老師都應(yīng)給孩子一個寬松、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多引導,多讓孩子去選擇去發(fā)展,這樣孩子將來的路會更寬更廣。
《絕句》教學反思11
本次賽課我執(zhí)教古詩《夏日絕句》,課后,我感覺收獲比較大,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課堂教學的處理
把挑戰(zhàn)與合作引入課堂,增添課堂活力
孩子們四年級了,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愛舉手了。根據(jù)此現(xiàn)象,本課教學時,我精心把兩個問題設(shè)計成了“請接題”挑戰(zhàn)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學;一次是“不肯過江東”的教學。每次挑戰(zhàn),孩子們都表現(xiàn)出昂揚的斗志。這種挑戰(zhàn)的方式,直接帶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為準備充分的同學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合作學習本課教學放在了區(qū)別“不肯”與“不愿”“不能”“不想”,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放在了聯(lián)系《題烏江亭》體會杜牧眼中的項羽。這兩處對于學生都有一定的難處,合作學習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學習后學生的表現(xiàn):換作“不能”好像江東的父老鄉(xiāng)親不諒解項羽不讓他回去,這是被迫的。而項羽是自己覺得無顏見鄉(xiāng)親不愿回去,感覺上不同,所以不能換。學生說得非常好。而且小組討論時我湊近聽了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發(fā)表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不拘泥于形式,非常的實在。
二、反思課堂語文學習的“大語文觀”
根據(jù)這首詩的學習的特點,提出讓學生課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學生查閱有關(guān)項羽的生平及與其相關(guān)的作品或成語等,進行交流學習活動。
長課文要短上,短課文要長上。這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如何再現(xiàn)項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這就需要“課外資源”的有力補充,需要搜索不少資料,符合學生口味。具體是課前預熱時項羽的簡介、表現(xiàn)人杰的成語補充、“不肯過江東”時的歷史資料再現(xiàn)、品時代造就英雄時的《題烏江亭》及南宋的歷史背景和整體提升時有關(guān)英雄氣節(jié)的名句。我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竇桂梅老師說過:“教古詩不能光看教的數(shù)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進學生的質(zhì)(精神)!
真正的語文課并不僅僅是40分鐘,遵循這一特點,我獨具匠心設(shè)計了這節(jié)課的延伸活動:
1、背誦并默寫《夏日絕句》
2、配上旋律把《夏日絕句》編成曲吟唱。
3、出一張有關(guān)英雄的手抄報。
4、學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請把你的'想法寫成文。
從反饋的結(jié)果來看,可以歸納出幾點成功的地方:
1、學生默寫并背誦特別認真,因為孩子們還沉浸在詩的意境中。
2、學生自己出手抄報,自己為報刊題名,自己搜集資料,排版設(shè)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愛畫畫的學生,還在報上畫上美麗的插圖,畫不好的,他們就采用貼圖,也很有創(chuàng)意……學生忙并收獲著。
3、關(guān)于“英雄”文,學生的語言很有思維含量,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絕句》教學反思12
設(shè)想中的課時安排應(yīng)該是第一首25分鐘,第二首15分鐘。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操作中,前面花的時間卻過多,直接影響了第二首詩的教學,學生的.自學時間得不到保證,自然教學效果就要打折扣。
針對上述不足,我又進行了第三次的研磨,在過程中,對自己的語言進行了加工潤色,也就重點展開教學,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緊湊;精心的每一個提問環(huán)節(jié),打磨自己的語言,利用幻燈和圖片等多種輔助工具。帶著充分的準備,最后一輪的磨課。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課堂果然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的高,真正進入了課堂,積極的參與討論。這時,我才充分認識到,只有經(jīng)過充分的課堂打磨,才能找出自己課堂上的不足,進而改進不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一系列的課堂打磨和聽課評課,既提高了我的自我反思和教材解讀能力,又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從而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
《絕句》教學反思13
我抓住了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課文景色之美。我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自讀古詩,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jié)合圖片,小組交流領(lǐng)悟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抓住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讀出春的生機和和諧。適當拓展內(nèi)容,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積累對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處,學生古詩詞積累較少,整個課堂不活躍,學生參與性不高,沒有能夠積極主動的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之中。
在今后的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多背誦,積累大量的古詩詞,能夠看到景物就想起詩句。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精彩。
《絕句》教學反思14
《絕句》這首五言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明凈絢麗的春色圖。這首詩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寓情于景,顯示出春天蓬勃的生機和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后,愉悅閑適的心情。反復誦讀此詩,給人一種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帶著對這首詩的喜愛,我饒有興致的開始了教學。
上課伊始的“說說關(guān)于春的成語”比賽一下子將氣氛領(lǐng)了上來,孩子們似乎進入了春天的世界,一雙雙小手高舉過頭,一種“春天的氣息”充滿了整個教室。
古詩教學,少不了“指導朗讀”。在游戲?qū)耄ぐl(fā)興致后,又緊接著讓孩子們自由讀詩,邊讀邊想想哪句古詩最能讓你感受到春天來了。孩子們在小組里面大聲的朗讀著,說著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熱鬧!拔矣X得春風花草香這句詩最有春天的感覺,因為春風一吹,花兒都開放了,草兒也從土里鉆了出來,探出腦袋張望這美麗的世界,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覺得這就是春天”“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么樣呢?”“很高興,很欣喜!”“那你能將這句詩大聲的朗讀出來嗎?”“能,……”就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在孩子們個性化的解讀中,我完成了對本詩的教學。讓孩子們的自主、自由的解讀代替老師的`枯燥乏味的解釋,但同時又從孩子們的回答中給予指點引導,并進行朗讀的指導。
或許是自己對這首詩的喜愛,或許是孩子們的表現(xiàn)很好,或許是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較為合理,本堂課孩子們和自己的狀態(tài)、配合都非常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交流中,一起走進了那富有詩意的春天。
《絕句》教學反思15
美術(shù)作品里的敗筆會使作品黯然失色,課堂上語文老師繪畫的敗筆卻能使課堂變得更美。下面這節(jié)課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杜甫的一首古詩《絕句》,才剛把詩句理解完,就有孩子提議:老師,這首詩那么優(yōu)美,讓咱們把它畫成一幅畫吧?說實在的,這個提議我在備課的過程中也設(shè)計了,本想在學生學完和背熟古詩后才進行的。但又一想,既然是孩子們提出的,我何不隨了他們的意呢?于是我便讓他們根據(jù)理解把這首詩“畫”出來,孩子們這回可興奮了,齊刷刷地拿出紙筆認真畫起來。五分鐘后,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我一激動也拿起了粉筆,在黑板上畫了起來,不料畫到屋子的窗時,幾個孩子就忍不住在下面叫了起來:“老師,你畫錯了!”這回可輪到我納悶了,我結(jié)合詩句左看右看,就是沒有發(fā)現(xiàn)破綻,于是就問他們?yōu)槭裁凑f老師畫錯了呢?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告訴我:“老師,你的`窗畫錯位置了,那扇窗應(yīng)該畫在雪山的前面,不應(yīng)該畫在它的旁邊!蔽疫沒來得及問清原因?一位平時就很活躍的小男生索性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雪山前畫了一扇窗,接著便問我:“老師,書上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應(yīng)該是把雪山裝在窗框里,您說對嗎?”我聽了,帶頭鼓起掌來,不為別的,就為學生們已經(jīng)自己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之一——體會“含”字的意境。更讓我興奮的是,接下來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詩畫濃濃的氛圍當中,我和孩子們順利完成了一次“詩畫之旅”。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話: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nèi)容表現(xiàn)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確如此,無意中窗戶“裝”錯了地方,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探究的心理,熱情高漲,興致盎然,思維火花在歡樂的氣氛中碰撞。文本與生活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佳的融合,感悟也如泉水般在學生心中噴涌而出。
感謝這筆敗筆,要不是它,學生最多也是在我的引導下去發(fā)現(xiàn)、去領(lǐng)悟“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含”,因為我在預設(shè)的目標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我知道肯定不會有今天課堂上這樣的效果,因為那樣的主動權(quán)在老師的手中。感謝這筆敗筆,使我看到了學生潛能的如雨后春筍、似火山噴發(fā)。以前總擔心離開了我的引導,學生無法理解文本,時刻都想著該如何牽著學生走,現(xiàn)在我覺得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課堂上把握互動和交往的時機,喚起孩子們心中的求知欲。
【《絕句》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絕句教學反思09-22
《絕句》教學反思09-23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10-21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05-16
《絕句》教學反思(15篇)05-25
《絕句》教學反思15篇08-25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5篇07-26
《絕句》教案06-19
《絕句》教案優(yōu)秀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