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折線統(tǒng)計圖是小學階段統(tǒng)計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該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對基本的統(tǒng)計過程和描述數據的方法有一定的體驗的基礎上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折線統(tǒng)計圖的布局敏感并能嘗試進行較為合理的布局。同時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到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這節(jié)課中,我在課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課件后,自己嘗試著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在制作課件的時候由于出于對學生作圖能力的考慮,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照顧好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我充分利用自我的電腦的水平,把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的全過程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制作成一個個的基本作圖程序,讓學生能更加清晰地知道作圖的過程。同時更主要的是降低了部分學生由于對文字的理解不太好的局限,通過形象的、具體的演示,掌握基本的作圖。由于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制作出來的結果也出現(xiàn)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有的圖形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我不急于告訴學生那種正確,而是利用這基礎性的資源。把不同的作品進行展示?紤]到不打擊中下生的學生信心,我避免了拿一些學生較為困難的學生的作品,而是在評比的時候讓他們也嘗試加入到裁判的角色里面。同時讓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有的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那是由縱軸的間距決定。初步感知要使折線統(tǒng)計圖美觀、合理,必須合理確定縱軸的間距。接著設計了一組數據,讓學生根據幾組數據的特點對縱軸間距的設計,找出最高點和最低點,進一步建立對折線統(tǒng)計圖布局基本的敏感。通過練習、討論、交流,使學生感悟到如何合理的確定縱軸的間距,使整個折線統(tǒng)計圖畫的居中。
讓學生感悟到統(tǒng)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下課前,我還拋出一個這樣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融為一體“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了折線統(tǒng)計圖,你們知道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嗎?”生1:“醫(yī)生用折線統(tǒng)計圖反映病人的體溫變化情況”。生2:“我們可以用折線統(tǒng)計圖反映自己的身高隨著年齡增長的變化情況”。生3:“要反映某個同學的學習成績是進步還是退步,也可以用折線統(tǒng)計圖”。前面兩個學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而第三個學生的回答,卻令我出現(xiàn)了短暫的思維“定格”,特別是在淡化考試的今天是否能用分數來作為評價的素材呢?我立刻打消了自己的疑慮。我想要充分發(fā)揮折線統(tǒng)計圖的作用,將全班的平均成績作為原始數據畫出一條折線,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畫出自己成績的折線,還可以設計各種類型的折線統(tǒng)計圖------這些統(tǒng)計圖可以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針對性,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超越自我。
在該節(jié)課里還是存在了一定的問題,或者是因為我時間的把握還是不太好,學生在制圖的過程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對于后面的概括也變得較為倉促。學生中一些問題還沒有能及時的得到有效的改變。特別是有所研究的幾個學生中還是出現(xiàn)了制圖不完整,有時候忘記了標明擰數據的情況,還有的是有一個學生把折線的起點連到了0刻度上,這也是我自己所忽略的。另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明顯看出來不太好,有較多的學生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作圖的過程。所表達的語言都是不全面,不夠準確的。其實學生的表達也暗示了學生對于該過程的掌握還是不太穩(wěn)固。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結合實際情境,發(fā)現(xiàn)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并應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教學重點難點:發(fā)現(xiàn)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并應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呈現(xiàn)三種商品的單價,通過比較三個小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就不同。從而展開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如何變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組討論: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
2、匯報: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個小數都轉化為以分為單位的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三個小數寫在數位表內,通過數字“8”在不同的數位上,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結論。
3、遷移推理。
根據前面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由學生來推測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并通過實例加以驗證。
三、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小組討論: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
2、匯報: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個小數都轉化為以分為單位的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三個小數寫在數位表內,通過數字“8”在不同的數位上,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結論。
1、說一說:應用發(fā)現(xiàn)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來比較它們的大小。
2、算一算:應用發(fā)現(xiàn)的'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計算除數是10,100,1000的小數除法。
四、練一練:
第1題:綜合運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計算有關的小數乘除法。
第2題:運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小數點(一)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在充分思考、探索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教師只需恰當地點撥即可。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針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我備課的主要思路是用生活中的三角形引領學生的活動,通過找三角形,做三角形,說三角形,用三角形,介紹三角形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fā)展,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最明顯的特點是:在生活素材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1、從生活素材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我在引入新課時,出示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鳥巢”,提出把‘鳥巢’與數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找認識的圖形;出示美麗的斜拉大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測量橋頂到橋面的高;舉出生活中運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例子,并改變練習十四第3題修椅子的呈現(xiàn)方式,變靜為動,變文本資料為現(xiàn)實場景。這些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著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學生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三角形,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2、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jié)課學生經歷活動:
(1)找三角形;
。2)說三角形
。3)做三角形,使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
(4)通過拉一拉,猜想驗證,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5)通過觀察美麗的白沙大橋,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寓于活動之中,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達到了化難為易、化隱為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目的,使問題有效簡捷地得以解決。
數學思想方法上,在三角形的特征時“根據提示,去掉不符合要求的圖形”,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應用,做不同三角形的高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中,滲透了分類、對比等思想方法,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了從活動中汲取知識的全過程,獲得了快樂心情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3、從教學過程看,引起我深思的問題是:
1、對三角形概念中“圍成”的體驗不夠到位。在描述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定義三角形的概念為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或封閉圖形),學生很難確切地表述出“端點要首尾相連”,這時我借助找一找活動和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體會概念中“圍成”、“相鄰端點相連”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但是這個“相鄰兩條線段端點相連”學生體驗的還不太到位,說明對圍成的理解不夠好。
2、教學中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不夠,體現(xiàn)在下面兩個環(huán)節(jié):
。1)本節(jié)課的引入我還是延續(xù)用2009年備課時設計的《北京歡迎你》和鳥巢來進行,但是發(fā)現(xiàn)08年的奧運會離現(xiàn)在的四年級孩子的生活經驗似乎又遙遠了一些,學生居然問我“為什么北京歡迎你?為什么提到北京?”看來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找和孩子生活經驗最緊密的事物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2)學生板演畫三角形的高時,一個孩子的三角尺放錯了,另一個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xiàn)了找不清頂點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xiàn),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的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這個問題的處理,我有點代辦,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再正確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到位,會使這兩個孩子以及全班同學對高的認識和畫法更清晰。我感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突破得不夠到位。
我最大的感受是:只有多學習,多經歷,多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加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傾聽故事——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過程,F(xiàn)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說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以成語故事《朝三暮四》為切入點,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教師設問:“故事講完了,你想說些什么?”水到渠成地引出數學算式“3+4=4+3”,進而提出猜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思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為舉例驗證埋下伏筆。
2、組內交流討論,舉例驗證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舉出怎樣的例子去驗證猜想?應該舉多少個?意在滲透舉例驗證這一數學方法,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無數”的概念。
在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舉出如下例子:
1、3+6=6+3,4+5=5+4,7+8=8+7
2、1+2=2+1,12+13=13+12,100+200=200+100,20xx+3000=3000+20003、0+5=5+0,1|4+2|4=2|4+1|4,1.02+2.03=2.03+1.02小組匯報后,讓學生評價各小組舉例,真切體驗“舉例驗證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3、練習層層深入,鞏固所學新知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內容。讓學生利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填空即可,使學生即時運用掌握的知識。本節(jié)課使學生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數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創(chuàng)新,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觀察得結論的方法,而故事引入,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和學校提倡的“主體多元,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相吻合。同時,也適合本學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認知規(guī)律。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如下:
1、在引導學生思考舉怎樣的例子來驗證猜想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夠恰當。不是學生不會思考,是教師的設問指向性不夠明確。比如,可更改為“我們是不是可以再舉一些加法算式的例子來驗證呢?”,讓學生明白舉例是指舉加法算式,然后交換他們的位置,看和是否相等。
2、在讓學生體驗“無窮”思想時,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時,當學生舉了大量的例子之后,教師詢問是否可以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有的學生還是堅持認為不可以,一定要舉無數個例子才行。此時,可自然銜接,引入用字母a和b可表示任意數。這樣,我想比教師生硬地解釋,刻意地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效果要好得多。
3、在引出加法交換律時,要明確強調這一規(guī)律中,變的是加數的位置,不變的是他們的和。讓學生反復地說,a和b可以代表哪些數?
4、在課堂練習時,可引導學生回顧我們在哪里用到過加法交換律?衫谜n本31頁第2題,將新學與舊知巧妙地結合。另外,要將每一個習題的設計意圖,充分地挖掘出來。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換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為下節(jié)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運算規(guī)律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概念多,知識零碎,不容易講好。這一課,知識目標比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內部的高”。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建筑上都有三角形,或者整體造型近似于三角形。然后出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說說,對于三角形自己都有哪些知識儲備,然后引入課題——繼續(xù)深入認識三角形。對于“三角形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其機械的記憶,而是通過一步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最終得出結論。首先,讓學生試著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并且在畫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著觀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幾部分組成?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只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就是三角形?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三角形,通過前兩個三角形的判斷得出三角形是封閉圖形,所以“相鄰的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通過第3、4個圖形總結出三角形必須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里重點強調,“三條線段”“圍成”。這時,孩子們就在自然而然的觀察中自己總結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征。
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的理解及畫法”,首先給三角形取名字,然后學習“頂點和它對應的邊”。對于高的理解,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在四年級上冊時,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課學生對于高的認識是有基礎。于是,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頂點A如果想到它的對邊去,有沒有一條最近的路?”引導孩子們回憶出“垂直線段最短”,同時回顧“過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可以畫幾條垂線?”勾起學生聯(lián)想到四邊形時的高的含義,以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高的區(qū)別,這些理解都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高的含義。接著,為了讓學生清晰的展現(xiàn)原先思考中對高的表象,我出現(xiàn)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畫法。在對比判斷中使有點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來。然后再讓學生看看書中對高與底的解釋,使文字與圖結合起來理解。但這些還不夠,由于學生之間閱讀理解的差異性,我又以最直觀的方法——電腦演示畫高,達到使所有學生都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畫高這一目的。最后,讓學生在自己剛上課時畫的三角形上畫高,同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由于開始畫的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就不知道該怎么畫高了。于是,我利用孩子們提出的這一問題,先引導孩子們觀察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用畫高的方法讓他們看出兩條邊就是其余的兩條高,再用電腦演示出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告訴學生鈍角三角形其余需要延長邊畫高的方法不要求掌握,只是讓他們了解即可。
最后,給大家拋下一個思考的問題,“我們剛才已經總結出三角形有三條邊,那么這三條邊又有什么特點?是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邊都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呢?”
由于引導學生學習“什么叫頂點對應的邊”以及“如何畫高”的時候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講完畫高時就已經下課了,最后一個問題是我臨時加上的……由于板書時,我只寫了“三角形”(原本打算等講到“特性”時再把課題補充完整的),所以這樣收尾大家也沒感覺到課沒講完,以為這節(jié)課我只是讓大家學習初步“認識三角形”呢!
接下來就是學習“三角形的特性”了,這部分知識本來在四一班試講的時候,講出了,但是真正到四二班的時候,卻沒時間了……郁悶……
對于“三角形的特性”這一部分知識,我原本的'設計是發(fā)給學生每人三根小棒(大家一樣),然后我手里也拿三根和他們一樣的小棒,讓他們自己擺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三角形,或者小組內擺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三角形,通過動手嘗試和比較,大家發(fā)現(xiàn)不管怎么所有擺出的三角形都是一樣的,同時想一想如果是四根小棒可以擺成什么形狀?接著通過拉一拉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不管怎么拉都拉不動,也拉不成其他的形狀,而平行四邊形可以拉成長方形,通過比較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而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從這兩個試驗得出結論: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不應該僅僅是因為學具中兩種圖形在拉的過程中有無變形,三角形穩(wěn)定是因為它的三條邊長度固定,所以三角形的形狀也固定,不可能再圍成另外一個形狀的三角形,但四邊形是可以圍成不同形狀的四邊形的。從這點上考慮,我就在突破三角性具有穩(wěn)定性這個重點時,加上一個擺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環(huán)節(jié),結合學具和擺出的三角形更深一層次的體會三角形為什么會穩(wěn)定性,會不易變形。
最后,讓大家欣賞一些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體,與課的開頭照應,說明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是否善于捕捉“生活現(xiàn)象”,留意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后作業(yè)是一個如何修理椅子和如何固定小樹,這兩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其實,這節(jié)課除了在本班沒有講完有些遺憾外,課后還感覺有些不太妥當的地方:
1、在引導學生比賽畫三角形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可以帶領學生拿小棒去拼一拼、擺一擺,那樣會使他們更加明確三角形由三條邊圍組成。學生在畫完并剪下三角形以后,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去摸一摸三角形,去深刻感知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也許那樣會更好一些。
2、在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時,比如籃球架、書桌的什么地方有三角形構架呢?是不是應該引導學生說的再具體一些?避免給個別學生造成混淆?”
3、上冊“畫高”這一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說明上學期這一部分教師講的不夠扎實。
不管準備的多充分,預設的效果有多好,試課的時候有多成功,可真正的讓老師們看到的是一節(jié)沒講完的課,最起碼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所以這節(jié)課還是失敗的。沒關系,只要看到了這次絆腳的石頭,下次才會想出更好的辦法除掉它,才不會再次忽略它。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xiàn)。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本單元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本單元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計算教學因解決問題而精彩,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學生已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運算的順序,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情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效果好,但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有同學沒有仔細讀題,發(fā)生不該有的錯誤,還有的計算錯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從例題中理解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然后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但個別孩子運算順序弄不清,格式有錯誤,需個別輔導。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運算順序,總結運算順序,學生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解決策略,并能在運用中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不錯。出現(xiàn)的問題:個別學生弄不清運算順序,需個別輔導,個別學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來的位置照抄下來,有的同學計算正確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對癥下藥。
關于0的運算,加、減、乘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夠掌握,但除法中0的運算,還是有困難,特別是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應該多舉例,加深印象。
應用題中季度的理解學生還有一定難度,應該重點講解,同時復習好平均分的意義。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優(yōu)化》中的第一課時“沏茶”問題。教科書首先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時間。這樣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沏茶時需要做的各項事情,以便于學生對最優(yōu)方案的探索,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由于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但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yōu)化的思想,經歷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讓學生從優(yōu)化的角度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體會統(tǒng)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視頻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緊密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視頻的內容,讓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后說說看到了什么內容,這樣導入新課,方法新穎,銜接自然。
二、分層逐步呈現(xiàn)教材情境圖。
教學時,沏茶問題情境圖我是分層分批呈現(xiàn),先出示沏茶時需要做的幾件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順序的說說需要做哪些事,再出示做各件事所要的時間,這樣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確沏茶需做的幾道工序,為后面怎樣沏茶做好學生的認知基礎。
三、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生了解到沏茶需做的工序后,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三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先小組討論,說說怎樣沏茶,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可以將課前備好的沏茶工序圖片擺一擺,或者在作業(yè)單上畫一畫,同時找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匯報交流時,結合投影儀展示學生的作品,從學生設計的多種方案中選擇正確的,再從正確的方案中選擇最合理的'最節(jié)省時間的方案,并多次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課堂上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來解決優(yōu)化問題。學生通過上臺展示、自我解說,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這樣的教學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積極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能巧妙地處理好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現(xiàn)象。
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探討出最合理的方案,在燒水的同時可以完成洗茶杯、找茶葉兩件事。這時,有一男生大聲說道:“老師,我還有一種最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蔽艺f:“那好,請你說一說!”學生立刻站起來大聲說道:“我在接水一分鐘的同時可以找茶葉!”這時又有一男生說:“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說法!薄澳钦埬阏f說理由。”
男孩嗖地站立而起,響亮地說:“如果接水的同時找茶葉,水會溢出水壺,這樣會浪費水的!”“看,這位學生的節(jié)約用水意識多強!”話音剛落,又有一位女生搶著說到:“老師,我也不同意他的說法。因為現(xiàn)在的電水壺下面有插電接口,如果接水時找茶葉,水會溢到那接口上,這樣燒起來會爆炸的!”“哇!她的思維多敏捷,她做事時的安全意識多強啦!”全體師生都為學生的精彩回答而驚訝。這時,那個男生還不甘心地輕聲說:“老師,我平時真的這樣做過。”我說:“那你認為剛才的兩個同學說得有道理嗎?”他點點頭說:“有道理。”我接著說道:“這里燒水需要八分鐘,同時完成洗茶杯、找茶葉這兩件事,不緊不慢,時間綽綽有余,不匆忙,既安全又節(jié)約水資源,何樂而不為呢?”男孩終于點點頭,說:“我知道了!”課堂上的這一生成現(xiàn)象在以前的多次研課磨課中從未出現(xiàn),也是備課中從未預設的,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答疑解惑巧妙地解決了這一生成現(xiàn)象。
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一些遺憾的地方:
一、課堂評價性語言不夠豐富。在評價學生的回答上,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答題情況靈活巧妙的予以激勵性評價,雖然有時也有適當的表揚鼓勵,但評價的語言比較單一,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繼續(xù)完善,不斷改進。
二、小組活動時,沒有過多的強調活動要求,而且沒有很好的給予指導,導致活動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以致我在搜集學生的作品時花費時間較多。學生活動收放不夠及時,耽誤了課堂教學時間。
總之,本節(jié)課經過多次地打磨過后,教學設計完整,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效果顯著,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課堂,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個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合作交流總結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
滲透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減混合運算中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練習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練習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二、復習鋪墊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問: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是什么?
2.復習加法運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結果相等嗎?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
。2)卡片(2.6+3.9)+6.1=? 2.6+(3.9+6.1)=?
結果相等嗎?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定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
追問:以前學習的這兩個運算定律中,加數的范圍是什么數?
3.做教材有關復習題。(卡片出示)
指名兩人小黑板計算,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明每一題的運算順序。
提問: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卡片出示:加減混運算,沒有括號的,從左往右依次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
2.教學例6。
(1)說明: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相同。
(2)出示例6。
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師在例題先算的一步下面畫橫線。按照剛才說的順序,這兩題能計算嗎?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算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3.組織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學生練習。兩人板演,評講時提問:你能把做題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嗎?。
(2)追問:誰說一說,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進行。
4.教學加法簡便運算。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有一些必須的支出。老師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編成了一道應用題,請大家?guī)臀宜阋凰恪?/p>
(2)出示題目:
老師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費21.37元,電費75.6元,物業(yè)管理費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學生讀題后提問:你發(fā)現(xiàn)這些數字都是些什么數?
你會列出算式嗎?( 21.37+75.6+78.63 )
(4)學生獨立試做,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同算法的學生請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學生討論:你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為什么? 應運了什么運算定律?
小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結論:
(第三種算法比較簡便, 利用整數加減法中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第三種方法簡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師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當我們拿到一道題目時,首先要觀察題目,看能不能利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然后再下筆做題。
(6)完成例7 請一名學生板演,評講時突出:利用結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號。
(7)完成做一做第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簡便計算的'。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些什么?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怎樣?什么情況下可以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小數連加計算簡便?
五、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做在書上?诖鹩嬎憬Y果,老師板書。
2.做練習四第4題前兩題。
板演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分析練習四第5題。
讀題。提問:這道題要分幾步做?為什么要用兩步解答?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4.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四第3題前兩題,第4題后兩題,第5題。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運動員還要騎345.1千米。
反思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本以為這是一節(jié)很平常的計算課,應該很順利地教學,但是卻給我不小的啟發(fā)。
一、備課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反思這節(jié)課,給我最大的啟發(fā)是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在備課時,我覺得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同級運算按從左向右的順序進行計算,但當開始引入課的時候問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你知道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已經回答出了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這時我就應該了解學生,看來小數加減的運算順序不是他們的難點,但是在教學中仍按照原來的設計抓住運算順序不放了,其實在習題的處理時應不要再讓學生說說每道題運算順序了,不如讓學生親自算一下,踏踏實實的做兩道題,親自體驗,練習比說說更有效。
備課時教師應該首先備學生,應該明白學生哪里不會,要了解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識的學習哪里是他們不會的地方,上課時及 時調整老師講課的重難點。
二、體現(xiàn)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
例題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較充分,一個是用全程減去第一和第二賽段的和,第二種是后三段的賽程相加,在教學中交流學生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一道題有不同解決辦法,讓學生說的時候重點說思路,學生說完各自的解題思路后,再比較這三種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不夠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組織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讓學生來說,不能只是老師在前面說,多給學生機會來表達。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也很廣泛。它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代表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其內涵要點有兩個:一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水平,二是虛擬性。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意義和掌握算法,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時先通過對淘氣5次記數字情況的分析,引導學生經歷尋找代表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平均數雖然沒有出現(xiàn)但是“不多不少”,可以是這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從而理解平均數的這兩個內涵要點。然后教學平均數的算法,兩種算法中“求和平均”是學生已經掌握的方法,所以一帶而過,側重點放在“移多補少”的操作中,讓學生理解平均數是“平”出來的一個數字。再通過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練習,鞏固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同時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這節(jié)課雖然經過精心設計,但我在教育機智方面還有欠缺,只顧按照教學流程走,忽視課堂上預設之外的生成,沒能加以很好的利用。另外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后面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有些倉促,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探索,力爭讓自己的課堂有更多的精彩呈現(xiàn),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課標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畫三角形的高。事實上,這兩次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后,許多同仁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毛瑟頓開,我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
思考一:什么情況需要小組合作?
在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總結概念顯得有些多余。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認識簡單的圖形,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圖形印象,能辨別出三角形,對于三角形這一概念有的僅僅是一些模糊的認識。由于學生認知水平達不到,很難將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也難以達到教師想要的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顯得十分牽強。作為教師,在概念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直觀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認識過程。對于學生的要求適中,不能操之過急。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學重、難點上發(fā)揮作用,實現(xiàn)1+1>2的效果,使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發(fā)揮。
思考二:小組合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在教學三角形高的畫法時,雖然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學習了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畫法,積累了畫高的`感性經驗,但是三角形特別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學的難點。這時,小組合作學習就十分必要。從實際情況看,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而是學生在辨析中把握畫高的正確方法,使思維不斷得到修正。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能量無限,就看我們如何去開發(fā)、去利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已經能用東、西、南、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本單元僅以四個例題來呈現(xiàn)出來,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例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學中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鞏固提高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歸納總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繪出物體的位置要細心
學生能夠確定物體的位置,比如說出北偏東30度,但是在畫圖時北偏東30度卻畫成東偏北30度。因此,我教給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0刻度線要對準北這個方向,而90刻度線要和偏的方向重合。所以在繪圖時要細心,要不一不留神就該出錯了。
二、圖上方位要確定標準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边@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測點!吧虾T诒本┑.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彼且员本橛^測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彼且陨虾橛^測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測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三、表格式描述路線簡單又明了
練習中采用完成表格來描述路線,聰明的學生在下面的練習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果然一目了然非常清楚,而且也不易出錯。
本單元內容雖少但并不簡單,學生在繪圖時角度易出錯,雖然知道怎么確定觀察點,可是往往稍不留意就出錯。我們在指導學生練習時要善于觀察和總結,讓學生真正成為方向的主人,更好地在生活中應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小數點搬家》是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在教學課堂中,我就借助教材上《小數點搬家》中“山羊快餐店”的故事情境開始新知識的教授,我是想借助這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多的是想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guī)律。整節(jié)課從小數點右移到左移,再到練習,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與山羊快餐店有聯(lián)系。接下來,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更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3元、0。3元、0。03元之間的倍數關系,再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后原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去思考并進行討論。在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縮小到原來的'百分之一時,我便趁熱打鐵地引出疑問: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該怎么辦呢?
我認為一堂數學課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我們的責任應該是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從課后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情況來分析,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于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掌握不是非常到位,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了一倍,向左移動兩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了兩倍。出現(xiàn)這個問題說明學生對于概念沒有理解十分透徹,我想是在課前復習導入的時候我做得不夠好,基本上沒有復習相關內容,才造成后面學生出現(xiàn)新知后感到突然,也造成個別學生掌握不是非常好。本課在新知的教授前,我覺得應該先復習一下第一單元小數的意義中的相鄰的兩個小數之間的進制也是十進制的關系,才能讓學生對小數點的移動規(guī)律有更深的認識。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3
一、著力引導學生自主探尋、整理數學知識
首先出示六道不同運算順序的計算題,讓學生口答正確的運算順序,即每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充分回憶運算順序的相關知識,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在學生充分回憶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主分類,在小組中充分交流,從而整理出三類不同類型計算題的的運算順序,達到整理復習的目的'。接下來我在學生歸類的基礎上進行運算順序的提煉,“同級運算,從左到右”;“兩級運算,先算高級”;“含有括號的運算,括號優(yōu)先”,來強化學生的認知。
然后在復習、強化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再出示幾種與剛才六道不相同的計算題,檢測學生運算順序使用的正確與否。
接著以最后一題為切入點,引出運算律這一概念,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運算律與運算性質的復習中來。讓學生在小組中回憶并整理學過的各種運算律,并舉例說明,注重概念定律與實際的結合。
最后趁熱打鐵,加以引導:“其實減法和除法也有一些運算順序,能讓計算變得簡便,回憶一下,相互交流一下!边M一步豐富學生運算規(guī)律的知識,促進學生對運算規(guī)律的認識。
二、注意練習的層次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在充分復習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基礎上,我還開展了三組有效的練習:
第一組:填空。
第二組:判斷。選取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讓學生進行判斷改錯,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相關運算律及運算性質的認知。
第三組:簡便計算。這里進行強調:在計算中要仔細觀察,有些不使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也可以簡便計算; 有些題目無法一眼看出能否簡便,但在計算過程中可以簡便計算,更深一層的挖掘運算律及運算性質,體會實際運用中有時可以用平時積累的經驗來簡便計算,有時在計算過程中使用簡便計算,強調靈活運用的重要性。
存在的問題:
1、由于間隔時間較長,大部分學生已經把運算律的內容忘記,導致不能靈活運用,從而達到簡便運算的目的;
2、部分學生甚至不能掌握運算順序,即: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邊的;
3、在計算過程中,仍然存在以前的問題,如:小數與分數的加減,整數、小數、分數的乘除運算。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認識到:只有使他們真正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律,在計算過程中做到膽大心細,而要做到這些,任重而道遠,必須找到一些典型例題,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強度。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游刃有余。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4
1.明確算法多樣化的目的
這是一節(jié)計算教學,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算法的多樣性,更要理解算法的合理性。這樣學生對算法的認識就不僅僅停留在教師提供的常用算法或自己喜歡的算法上,而是在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發(fā)展。
在 本課中,對于“0.85+1.6+2.4”這個算式,有的學生說:“我是先算0.85+1.6,算出的和再與2.4相加!蔽乙龑W生解釋這一算法的過 程:實際上就是“從左向右依次計算的”。那么當有的學生匯報用豎式計算時,很多學生就發(fā)現(xiàn)這種算法的運算順序也是“從左向右依次計算的”,只是書寫形式的 不同而已?梢娫诩右砸龑Ш螅瑢W生能夠自覺進行歸納,這也就加深了對兩種算法的理解。還有的學生運用了加法結合律,先算1.6+2.4,再加上0.85。 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小數運算與整數運算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意識到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也同樣適用,溝通了小數運算與整數運算的.聯(lián)系,讓學生的思維得到 了進一步的提升。
2.引導學生關注和理解他人的算法
計算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多種算法,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關注別人的不同算法。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歸納、提升,而且對于有一些問題,我們還需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算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一過程應該在全體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算法優(yōu)化的過程后,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來實現(xiàn)。
本 課中,我在射擊游戲中設計了兩個有探究價值的小問題。問題一:小明和小紅誰的總分高?馬上就有的學生回答,分別把小明和小紅的三次得分加起來算出總分然后 比較就可以了。這時有的同學動起筆來,有的同學口算能力強就直接口算起來。我沒有急于評論而是等待著他們的結果。這時有幾個同學既沒有筆算也沒有口算,只 是看著大屏幕上的數據,終于其中一個舉起了手:“老師,我不用計算只是觀察這兩組數據就能發(fā)現(xiàn)小明的總分高!睂W生中發(fā)出了“咦?”和“哦!”的聲音,同 時還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我讓這位同學接著說:“第一次小明比小紅分數高0.3分,第三次小明比小紅分數低0.3分,這就相當于平了。而第二次小明比小紅 分數高,所以小明的總分高”。這時學生中自動爆發(fā)出一陣掌聲。我想這掌聲充分證明了學生們自己已經意識到這種算法的價值。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
今天講了一節(jié)《租船問題》這節(jié)關于解決最優(yōu)方案的課,本節(jié)課是新授課比以往的應用題要難的多,我提前備了一下課,設想了孩子們的幾種情況,但是講解時還是出現(xiàn)了沒有想到的結果。
1、備課還是不是很充分,應變不是很機智。
2、我本身有點思維定勢,就想按著我的思維走,以至于錯過了們孩子的思維火花。應該順著他們走。
3、這樣大的`問題不要放手給孩子,應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設置問題,明白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剖析原因,引導孩子們突破重難點和疑點。
上完課之后我的感覺好像經過了一次精神洗禮。記得之前自己講失敗了肯定會自責,糾結自己。但是現(xiàn)在的感想就是自己學會了東西,是豁然開朗后的喜悅。原來我變成熟了。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3-28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3-18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華)07-08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2-07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02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22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篇04-18
數學下冊教學總結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