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反思1
一、目錄復習法:
每一個單元是一個主題,為了分解這個主題,又分了幾節(jié)來講解;章節(jié)的題目又用若干的子問題來陳述。所以,從目錄來復習,綱目明確,可以總體把握,做到宏觀心中有數,居高臨下全面看問題。這種辦法很有效,你可以從目錄看到大問題后,扣書閉目思考回憶大問題下小問題,不會的可以看書,在具體的`補充。
二、提綱復習法:
根據目錄的線索,整理出每一個單元的復習提綱,把整個的知識點整理、歸納、系統(tǒng)化,這樣要復習的知識點就全面了,在按計劃有重點的復習。
三、結合習題綜合復習法:
歷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習題冊,復習一單元后,可以重新翻閱本單元習題,再一次查漏不缺、進一步鞏固本單元的知識點。也可以利用網絡下載一些本單元的習題再做一下,這樣的反復,只會是知識更加的熟練、全面。
四、反復復習法:
根據記憶遺忘規(guī)律,經常的反復及時復習,就遺忘的很少,否則就忘得很多。第一遍可能用2小時,第二遍就是1.5小時,第三遍就是40分鐘,第四遍就可能是10分鐘,反復復習的效果是,省時高效。也就是把厚書讀薄的道理。
歷史教學反思2
把“問題教學法”引入歷史教學
由于歷史知識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過去性,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歷史知識好像是死的,學習歷史知識只需死記硬背就行了。這造成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難度認識不足,引不起充分的重視,造成他們對歷史知識不易理解或感覺枯燥、乏味。那么,怎樣把“史”變“活”呢?運用問題教學是較好的解決方法之一。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老師將歷史知識的重點、難點、線索等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努力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由被動的“死記”變?yōu)橹鲃拥摹袄斫狻,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一種強烈的注意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激活求知欲。
第一、課前利用問題導入新課,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如講“大變革時的社會經濟”時可提問,“為什么戰(zhàn)國七雄不斷進行戰(zhàn)爭,而戰(zhàn)國經濟卻得以發(fā)展呢?”講“古代希臘”時可設問,“你知道‘愛琴!Q的來歷嗎?”這就可以激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教學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第二、課中利用問題設置懸念,使課堂教學波瀾起伏。如講“紅色政權的建立”時可適時提問:①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武裝起義的道路,但武裝起義失敗了,革命的道路怎樣走?②這條正確的道路是如何形成的?③紅色政權又是如何最終形成的呢?這樣通過一個個懸念的設置,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教師課堂教學的思路上。又如講“戊戌變法”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袁世凱的告密,戊戌變法會失敗嗎?”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認為,如果沒有袁世凱的告密,慈禧太后、榮祿就不會發(fā)動政變,戊戌變法就會成功;有的學生認為光緒帝沒有實權,成功、失敗難以預料。這樣,學生被充分溶入課堂討論的熱烈氣氛之中,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調動起來了。
第三、課后利用問題鞏固知識。如學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后,可提問:“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糾正‘左’傾和‘右’傾錯誤的,結果如何?”這既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此外,還可利用逆向提問,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講隋朝時,可提問:有人說,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開鑿了隋朝大運河,你怎樣看這個問題?又如講“古代羅馬”時,可提問:有人說,如果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的鼻子沒那么美,安東尼將戰(zhàn)勝屋大維取得政權。這種說法對嗎?這種提問對學生有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在思辯中加深對歷史知識、歷史規(guī)律的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歷史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掌握先烈英雄業(yè)績,體會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優(yōu)秀品質,增強學英雄的信念,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知識與能力
1.了解美國侵略朝鮮,美國對中國人民的挑釁,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史實,討論分析“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明確出兵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支援朝鮮,性質是反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
2.掌握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的事跡,能生動講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體會認同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
三、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增強感性認識。
2、通過分組討論和圖文轉換活動,提高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通過發(fā)言,加強知識的理解和交流。
3、通過朗誦經典作品,講故事,學唱歌曲,進行情景體驗,加深對過去的理解。
4、通過閱讀課本,地圖,網上查詢,獲取有效信息,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思考歷史問題。
教學對象分析
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態(tài)度,原有基礎和存在問題,才可能進行針對性教學。本課教育對象為八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迅速增強,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表現欲,期待教師、同伴的'贊許和認可。他們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漸增強。但由于缺乏足夠的生活經歷,實踐經驗,其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不夠全面。這就要求教師能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掌握豐富的課程資源,巧妙設計問題,多角度引導探究。此外,隨著八年級課業(yè)的增多,升學壓力的增大,許多學生對歷史課學習主動性下降,已經不能主動去閱讀相關書籍,搜集有用的資料;诖耍诮虒W中,利用POWERPOINT平臺制作多媒體課件,提供豐富詳實的資料;教師適時點撥、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認識歷史問題。
教學媒體設計
1.電教媒體的選擇
依據事實性教學原則,情景性教學原則,探究性教學原則,選擇計算機教學媒體。用POWERPOINT自制幻燈片13張,選擇文字,地圖,影視片斷等,形成完整課件。
2.電教媒體的應用
在《最可愛的人》課件中,充分調動視聽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課堂45分鐘,提供給學生大容量的知識信息,還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于啟迪思維,促使學生樂學,主動學。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壅n件演示]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節(jié)選,背景音樂。
。厶釂枺葑骷椅何∫运那猩眢w會,告訴人們誰是“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軍為什么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壅n件演示]出示課題及背景音樂。
[學習新課]
。壅n件演示]資料片《百年中國──抗美援朝戰(zhàn)爭》
[討論]中朝兩國唇齒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請求,毛澤東閉門思索三天三夜。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不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
。劢處煔w納小結]美國出兵侵略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唇齒相依,我們不能坐視弱小的鄰國受強國的欺凌;美國侵略軍直接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課件演示]《中國人民志愿軍1-3次戰(zhàn)役示意圖》
。刍顒樱萃纼扇艘唤M,對照地圖,指出鴨綠江,三八線,志愿軍入朝路線,三次戰(zhàn)役進攻方向,講述抗美援朝經過。
。壅n件演示]《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字》圖、停戰(zhàn)的相關文字資料
。塾懻摚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國人怎么看待這場戰(zhàn)爭的結果?
2、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壅n件演示]邱少云、黃繼光的圖片,電影《英雄兒女》片段
。刍顒樱萦⑿圪澑
、僬f說最可愛的人,生動講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
②探討志愿軍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為什么會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弁皇赘琛队⑿圪澑琛
課堂小結
[活動]個人分別做本課的知識結構圖,前后四人一組交流完善
歷史教學反思4
周三下午學校組織部分教師到孫祖中學學習,通過本次學習,讓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又有了新的認識,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一、小組學習讓學生動起來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學習富有成效。每節(jié)課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每個同學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合作學習的內容有價值。教師投放的`任務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既包含每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又有討論的價值。
三、學生展示成果的形式多樣化。
反思
最近聽了幾節(jié)課,學到了很多東西,深有感觸。老師們都認真實踐新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式,認真設計教學目標,課堂上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有任務型的被動展示,有主動舉手的積極展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參與其中,有問題及時點撥,老師們在課改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課改過程中,我認為進步最大的是學生,學生不但積極配合,而且真正是自覺的快樂的參與其中,這當然也有老師的功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我很羨慕現在的學生們!
歷史教學反思5
回顧一學期以來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完全達到《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在內容、形式上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時思考最多的問題。為此,我總結了一些平時教學中的案例以及經驗,并渴望尋求更好的對策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以前的歷史課堂,那是一個在舊課程下老師一言堂,學生記筆記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在我的腦海里,學生沒有思考問題的過程,只有在老師講解完整的知識結構下,按照細致的板書識記歷史知識的過程。我當時的認識是:歷史=死記硬背。然而,新課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要減少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設計問題的能力,設計出發(fā)散的、擴展的,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方案。
在備課過程中,我首先將教材內容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yōu)榉治龊徒鉀Q問題的過程。上學期,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的:把問題的設計分為課前、課上、課后三部分。課前問題的設計,最初我是依據"課標"把這一課內容這樣設計后,上課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體現在課堂提問時,沒有太多的學生知道答案并回答出來。經過這樣效果不明顯的問題設計之后,使我感到課前問題設計的內容應該變換了,嘗試課前的問題設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比如講第二課《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之前,我布置的問題是:1、查閱有關秦始皇的資料,說說你對秦始皇的認識。2、你知道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嗎?他們與秦始皇稱自己為"皇帝"有著什么樣的關系?這樣一系列輕松、有趣并且與教材重點知識無關的內容反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前,學生積極發(fā)言談自己的認識,我給予每一名發(fā)言同學鼓勵。這樣做,一方面,使發(fā)言的學生在身邊同學中顯示出知識面廣,得到同學的欽佩,另一方面,傾聽的同學不僅滿足了求知欲,而且把羨慕同學的情愫轉變?yōu)樽约阂惨葎e人知道更多的動力。在現實教學中,我逐漸體會到:同齡人之間的激發(fā)和促進作用比教師的教育和批評更有效果。
課上,我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借自己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的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一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意到我的學生由于底子薄,對于一些問題可能因為認知水平的局限很難答出來,所以他們不敢發(fā)言,即使發(fā)言也很難答到點子上。于是,我就把難懂的問題要先講解明白,并且注意引導他們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比如: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把思考問題的方法教給他們,還要經常的訓練,得到的效果是明顯的。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比會完整的背出一道題要更有價值。在講解完難懂的知識后,我要設計一些與現實聯(lián)系的探究小題目,發(fā)現效果不錯。比如:在講到《農耕時代的商業(yè)和城市》這一課,我就設計了一個問題:"談談城市化對今天社會的影響"。學生回答的效果超出我的預想。有些同學能夠從積極、消極兩大方面談出城鎮(zhèn)化的影響,而且還以自己家農村親戚進城務工的例子來談利、弊,既生動又有說服力。他的回答給我的啟發(fā)是:學生其實很注意觀察生活,而且有自己對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思考。鼓勵他們發(fā)言,把表揚的話時常掛在嘴邊,使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更加愿意思考,更加熱愛生活。我對新課改的理解是:不是把問題變難,而是把問題變活。
課后問題的設計基本上是針對基礎知識而進行的。因為學生要真正掌握基礎知識就必須要課后回去看教科書。我認為該識記的內容有必要強化。每堂課結束,我都回布置他們做書后的自我測評和同步導學。引導他們做題前先看每一課的知能導向,有利于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然后再做題強化基礎知識。在輔導課上,我會及時總結批改作業(yè)中發(fā)現的學生答題的`思路偏差,把正確的思維方法教給他們,把可供參考的答案帶給他們(注意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首先,我要選那些最適用的,最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典型材料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并深化和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例如:在講授《新中國的外交》這一課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外交家的遠見卓識和為國家利益而努力探索的精神,我在課堂上就引用了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1972年訪華是在人民大會堂發(fā)表講話的一段話:"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國家。我們兩國之間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鴻溝雖難以填平,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想方設法在上面架座橋,今天我就是來架橋的!"當我飽含激情把這段話說完后,沒想到學生給予我熱烈的掌聲。他們說外交家真厲害,能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fā)來做事情。這次引用給我的啟示就是:不用講解,學生就能從真人真事上領悟國家利益是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根本所在。他們還對外交家的演講和口才驚嘆不已,達到了情感和知識教育的雙重目的。課后有位同學還專門買了本尼克松的《1999不戰(zhàn)而勝》閱讀后并和我交流。他說都是老師上課引用的話激發(fā)他渴望了解更多尼克松的外交思想。
其次,采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我上歷史課之前都會提前兩分鐘進班級,充分利用好預鈴打響到正式上課鈴打響的兩分鐘,讓他們快速思考上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上課后馬上提問。我發(fā)現兩分鐘如果利用好,學習的效率也會很高,F在,利用課前兩分鐘回顧舊知識在我教的六個班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當正式鈴打響之后,不用我提問,他們都會主動站起來回答。我時常鼓勵他們主動發(fā)言要比老師點名字得的學分多。因此,大家都認真準備,積極發(fā)言,在我的課堂上回答問題不用舉手,思考好了就直接站起來說。這樣既體現了師生的平等,又有助于我們之間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有的時候回答問題一下站起來幾個人,我就分別給他們每個人機會說,不讓任何同學感到失望和遺憾。受課改專家連建平老師的影響,我在課堂上也常對學生說:"你們回答的問題沒有對錯之分,只要大家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就可以成為一家之言!"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探索和嘗試,我的歷史課堂變得更加輕松,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
以上方面是我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案例和經驗方法的總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困惑,我準備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的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我認為最好的教學就是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是既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正像我的一位老師說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傾注自己的愛心和激情就能得法!"在新課程下,我要學會用智慧和愛心打造自己的風格,不斷思考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是否有風格?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有愛,一切就會做得更好!
歷史教學反思6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初中生對歷史課存在著嚴重的厭學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容易掌握,只要看書就可了解,用不著聽講,要考高分只要死記硬背即可。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能把歷史學好。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xx歷史的興趣,興趣是xx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不會厭學。
一、運用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xx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xx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演講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對歷史人物串聯(lián)講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情況,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xx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
三、比較分析法
對歷史人物或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不同,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guī)模、次數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為什么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給明xx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四、從人性角度講述歷史人物
歷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觀的因素往往可以改變它應該有的模樣。如對“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一歷史現象的解釋,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力,但xx個人的因素在這里占幾分?事實上,當時xx雖然對袁世凱不放心,但他對袁世凱還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xx一生誠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沒有一絲一毫的中國官僚的權利欲,他xx是帶著對天下難民的博愛而擔當起政治使命的”。以xx的個性和品格,為了“共和”的盡早實現,在中華民國成立后僅兩個月就辭去臨時大的職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當然,激發(fā)學生的xx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歷史教學反思7
幸運的我隨著20xx年國培歷史的研修,看到各位名師及xx都是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極好的xx提高的xx,使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得以更新,使我真正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xx的地方,覺得自己要xx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受益匪淺,收獲極多。
現在的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究其原因是覺得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沒有意思,尤其是老師對教材內容枯燥無味的介紹,那么在現階段的歷史教學中,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我們怎么做才科學合理呢?
一.大膽課改,xx學生掌握xx方法
1.自主xx。調查表明,歷史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半歡喜一半憂。其原因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歷史內容與故事,但學生的xx歷來是被動的、消極的',沒有學生自己勞動體驗到的經歷與真實幸福,因此要把課堂時間該還給學生的xx給學生,積極倡導學生的自主xx,克服學生xx的枯燥、乏味。
2.合作xx。新課改中特別提倡學生的合作xx,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xx成果,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探究xx。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去感悟,所以我們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以生為本,體驗樂趣
有關資料表明:我們閱讀的信息能xx到10%,聽到的信息能xx到15%,所經歷體驗過的事能xx到80%,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并落實學生對xx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xx學生的內心體驗,對學生發(fā)現的問題(質疑問難)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并引導其自己解決即讓學生擔當教學的主角,讓歷史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給每個學生xx成功的機會,把成功交給學生。長此以往,讓學生xx歷史處處有自信,時時有喜悅,體驗到xx歷史的樂趣。
三.善于挖掘現實生活資源,激發(fā)學生xx興趣
歷史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xx時間給出的答案xx是:歷史知識。不錯,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教學僅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陷入了誤區(qū)。任何一種教育,其xx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fā)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所收獲。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到底應怎么做?需要我們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設計教學順序和環(huán)節(jié)。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xx起來,講清來源,講清用處,使學生xx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從而得到激發(fā)學生的xx興趣,培養(yǎng)學生“以古鑒今”的認知能力,認清問題的實質,以歷史事實來證明誰是誰非,最終使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整天提高的目的,學生又怎能不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總之,通過這次研修xx,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閱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xx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xx與名師,是與他們那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的積累總結分不開的!安唤浺环畯毓牵牡妹坊〒浔窍!笔瞧鋢x寫照。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應抱著對社會、對學生終生發(fā)展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學定教,xx學生,促進發(fā)展”“讓反思成為一種xx!痹诠ぷ髦斜仨毥o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發(fā)展之路,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轉變角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生為本,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心和愛心為學生的成長,讓自己與學生一道與時俱進,共同進步。
歷史教學反思8
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和革新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實踐,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廣大教師在推進探究模式過程中過于關注新課程理念的應用而忽視了實際,沒有很好地把傳統(tǒng)和新課程融合起來,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當然,新課程教學改革為廣大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但在推進歷史教學改革中卻不能盲目跟風,而要結合實際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秀做法基礎上逐漸去滲透新課程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歷史課堂教學改革。
一、情境注重包裝,忽視引導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要通過情境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情境中形成直觀感知,從而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但從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來看,教師更注重情境包裝,讓學生獲得了感官刺激,卻忽視了情境的啟發(fā)和引導作用。如“古代希臘文明與民主政治”的教學中,教師用幻燈片展示了古希臘帕特農神廟、雅典娜女神來引導學生觀察,并講授了希波戰(zhàn)爭的歷史,引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名言來介紹兩位名人,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要么是在看教師展示的圖片,要么是在聽故事,表面上看學生較為投入,實際上卻沒有讓學生對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條件、希臘城邦具有的特點、希臘公民的素質更深刻的了解。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故事、話題等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要注重以情境來引出問題或知識點,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古代希臘文明與民主政治”的教學中,教師可用幻燈片展示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由此讓學生了解希臘的首都,演示課件《古代希臘地圖》,問: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這種地形有利于從事什么樣的經濟活動?由此引入到“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環(huán)節(jié)探究中。
二、導學注重結果,忽視過程
探究教學更強調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故在實踐中教師就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從實踐情況來看,在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所留時間不多,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而對學生如何完成的過程以及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夠重視。其實,在導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來向學生明確具體任務,利用課前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在此基礎上完成相應的課前預測題。在導學案中,還要留出空白,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分享自己的收獲。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知識目標提出任務來引導學生提前去閱讀教材,初步形成知識構建。以“古代中國的商業(yè)及經濟政策”的自主學習為例,對“重農抑商政策”只要求學生能初步了解其概念、基本表現和原因;對“海禁”與“閉關鎖國”則要初步了解其背景,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概括其表現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導學案來向學生展示這些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自主去閱讀教材并完成導學案,課堂教學前教師收集導學案進行批閱,并在課堂中做出反饋和評價。
三、問題注重數量,忽視質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問題是不可缺少的引導方式。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因沒有較好地把握問題和目標、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并且課堂中的問題往往過多,學生只能疲于應付,而不能深入到問題探究過程中。當然,問題是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的重要手段,但問題要能扣住教學目標和內容展開,要讓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逐漸達成目標。尤其需要注意,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更好地進行知識構建,更多要關注的是問題的質量。以“羅斯福新政”為例,以《大國崛起》片斷來引導學生思考“19xx—19xx年大危機爆發(fā)的'主要原因及對美國的打擊是什么?”由此引出課題,以羅斯福的總統(tǒng)競選詞來讓學生思考:羅斯福為何會在競選中獲勝?以此引導學生探究“新政準備”,對于“新政內容”,先引導學生自學,然后圍繞新政的內容包括哪些?在經濟危機下,羅斯福是如何擺脫危機的?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再結合羅斯福的新政來追問學生“這些措施的共同特點是什么?”以問題“所謂徹底的革命”是什么?“舊民主秩序”是指什么?羅斯福說的“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在“新政”中有何體現來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新政實質。最后,引導學生對羅斯福新政進行評價。顯然,教學中的問題圍繞目標和內容結構來循序展開,很好地促進了目標達成。
四、探究注重形式,忽視結果
實施探究教學最重要是要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和討論活動,以此來讓學生在探究中主動構建知識。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探究實施情況來看,雖然教師也在努力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活動,但卻不太注重探究結果,更多注重形式。換言之,教師在學生探究中沒有發(fā)揮好主導作用,交流和討論更多是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生探究后很難得到結論,顯然探究中師生互動不足。首先,在學生探究中,教師要及時和學生互動,引導并幫助學生。如“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中學生對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發(fā)展的背景不是很了解,此時教師就要給學生進行補充講解。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總結歸納,精講點撥。如“蘇聯(lián)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中對赫魯曉夫改革失敗的原因,教師在引導學生概括的基礎上要明確“沒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是根本原因。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探究學習,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作用。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更要多關注情境的啟發(fā)和引導作用;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結合目標來展開,探究后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在探究中能更好地獲得結論,從而保證探究的有效性。
歷史教學反思9
《音樂作品中的歷史變革》這堂課從準備到上課結束,旨在以學生為本。
課中,充分地體現出了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本課在課前的探究、研究性學習的設計中,學生變接受學習為自主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課中的成果展示與交流環(huán)節(jié),三個小組的.學生制作了精致的多媒體演示文稿,聲情并茂地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自選代表在課上進行展示和介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歌曲《東方之珠》的學唱與表演,學生再次感悟到作品在“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學生從親自體驗到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在重大歷史變革中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感性的欣賞逐步向理智的欣賞轉化。
“辯論會”是這節(jié)課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反方的同學就辯題積極地參與了辯論,氣氛非;钴S,探討的內容也非常深刻。此環(huán)節(jié)不僅反饋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勇氣,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思想。
這節(jié)課的容量非常大、信息非常多、時間很緊,因此留給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略顯不足,辯論沒能盡興,也沒有時間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體驗、理解,留下一些遺憾。但是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愉悅感和成功感更培養(yǎng)起學生對音樂持久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實踐
能力,這一切都為他們以后終身從事音樂學習打下了基礎。
歷史教學反思10
上半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到底有哪些值得反思和回顧呢?回想這兩個月來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油然而生,不禁感慨萬千,有失誤的難受,也有成功的快慰,總之,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必須要認真總結反思,好好思考一下。
先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做以回顧:
1、組織不利,缺乏活力
在第一單元的探究與活動課中,主題活動為《“新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演講擂臺賽》,提前做了布置,叫學生自由結合,五六個人組合成一組,課余時間上網、查圖書資料、看報刊雜志等方式,搜集資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各組派代表上臺發(fā)言,并從各個組中抽出代表作裁判,從而評出優(yōu)勝組,并讓學生做主持人,活動安排好了以后,我還輔助學生上網絡查了跟民族有關的資料,基本上讓學生來做,老師指導觀看。到了學生上課開展活動的時候,擂臺賽卻不盡如人意,學生亂做一團,各組發(fā)言的同學演講毫無激情,語言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而且聲音很小,下面的學生都聽不進去,最差的就是各組代表只是在念資料,純粹是拼湊材料,沒有一點加工,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無法吸引人去欣賞,那象是擂臺賽,幾乎就是念書,還坑坑巴巴念不清楚,學生各行其是,亂作一團,怎個是亂糟糟的。回想一下,估計是學生缺乏經驗,時間倉促,自己是急于求成,期望過高,失望越大,組織能力欠缺造成的。
2、準備不充分,課堂效率不高
由于“新課改”歷史教材使用的是北師大的版本,在遠程教育網上的課件資源對不上,只好用其他教育網站的資源,但其他網站的課件不多,而且下載不方便,上多媒體課比較困難,并且課件也不好使,課件也單一,有的只是幻燈片。
3、重機械理論,忽略理解消化
歷史教學中有許多歷史名詞,政策性很強,有些是專業(yè)術語,比較抽象又不好理解記憶。例如: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國內主要矛盾、大躍進、人民公社、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yè)改革等名詞學生既難理解,又覺得枯燥。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最簡潔的、最通俗的語言來講解和描述,雖然我在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講的是熱情洋溢,興致勃勃,但是由于自身知識理解認識不到位,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和體會,闡釋的不夠形象,學生理解不深,頭腦這中沒什么印象,很容易混淆概念,理解產生偏差或錯誤,很難留下記憶,要采用其他方式來教學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教學上的問題和不足,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驁述了。接下來把半個學期來的成功和收獲簡單地進行回顧總結:
1、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拉近歷史和現實的關系。
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學習歷史課,對學生理解體會歷史知識很有幫助。獲取歷史知識需要感性認識。但平時的歷史課有很大的局限性,歷史課全靠嘴說,學生既沒有經歷過,也沒有直觀的感受,學近現代歷史就會感到疲倦乏味。
我在上“人民公社”知識的時候,給學生展示當時的糧票,讓學生知道當時的社會是什么樣子的情景,實行供給制;在課前或課后讓學生訪問長輩或農業(yè)工人,了解“土地承包責任制”的相關情況。學生既強化了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在社會中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與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
2、利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課堂教學
雖然遠程教育網上的課件資源和我們的教材不配套(人教版),但學校的互聯(lián)網設施已經建立。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把形象直觀的教學素材和資源展示到學生面,配合教材知識加深記憶,增強教學效果。我在《偉大的歷史轉折》、《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大潮》等課中利用網上下載的幻燈片插播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學生明顯注意力集中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在教學中還有一些點點滴滴的心得體會,難登大雅之堂,這里就不詳細述說了。
歷史教學反思11
本周進行了復習迎考,但是學生復習的效果不知如何?上課期間,學生進行學案練習,急于做完練習,學生書寫問題積極性是有的,做題時,埋頭做題,翻課本,找問題答案,不會的'同組內稍做商量,整理出答案,學生較認真,學習處于緊張狀態(tài),看著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tài),我感覺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提高,這是學校進行課改以來取得的一點成就,相信學生能堅持下去,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形成習慣。可是,學生做完題后,就覺得任務已完成,錯題不求甚解,大多數學生不聽講解,一時就出現混亂,認真鉆研的習慣做的不到位。
歷史教學反思12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初中生對歷史已經非常厭倦。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容易掌握。只要他們讀一本書,他們就能理解它。他們不需要聽講座。如果他們想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他們只需要死記硬背。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用這種方法不可能學好歷史。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厭倦學習。
一、用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生動的講座和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生動的歷史故事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當學生們談論商代歷史時,結合《眾神名錄》的故事,他們饒有興趣地聽著。課后,學生們還有更多的意義。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我解釋,培養(yǎng)學生的演講技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歷史人物系列解說
例如,在談到韓非時,他提到了他被陷害的悲慘場景。殺死韓非的是他嫉妒的同學利斯。殺害利斯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叛徒趙高。誰殺了趙高?誰殺了秦王子的'孩子?誰殺了他的孩子?王公項羽的結局如何?Hellip&Hellip,學生們自然會著迷。
三、比較分析法
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比較分析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大多數方法比較簡單,學生感到枯燥。如果延長,效果將大不相同。比如說,鄭和與哥倫布相比,鄭和將在航行時間、規(guī)模和次數上超越哥倫布,但為什么哥倫布的影響力要大于鄭和呢?鄭和的朝貢貿易沒有經濟利益,違反了經濟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哥倫布的航行引發(fā)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源泉,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四、從人性角度講述歷史人物歷史的一些偶然和主觀因素
往往會改變其外觀。例如,“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偷走”這一歷史現象的解釋是,雖然是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力,但孫中山的個人因素占了一小部分。事實上,盡管孫中山當時對袁世凱并不放心,但他仍然對袁世凱寄予厚望,孫中山是一位誠實善良、淡泊名利的人;他對中國官僚的權力沒有絲毫渴望。他懷著對全世界難民的普遍熱愛承擔起了政治使命。以孫中山的人格和性格,為了盡快實現“民主共和國”,在中華民國成立兩個月后辭去臨時總統(tǒng)職務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使用得當,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歷史教學反思13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老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展端詳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力氣。美國知名學者波斯納提出老師成長公式:“閱歷+反思=成長〞?梢娊虒W反思是一個老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學校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困難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主動性,到達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未實施以前,老師為了應試而教學,因此上課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同學那么是聽眾,只是依據講課的重點,一味地死記硬背,這使得歷史課更加枯燥無味,一上課同學就打瞌睡。如今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同學的特點,同時要求老師轉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還同學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同學共享彼此的思考、閱歷和學問,溝通情感、體驗、觀念,從而到達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進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依據我所教班級同學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同學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同學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學問,發(fā)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同學在學問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猛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愛好越來越濃。
如今的同學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承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獵取學問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等),因此獵取的學問是多樣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學問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學問。他們憧憬將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看到的現象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簡潔被事物的外表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猛烈的驚異心、旺盛的求知欲和靈敏的記憶力。這就使他想象力豐富,思維力氣具有極大的寬敞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長期以來,在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變成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
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同學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同學的主體地位表達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老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fā)出應有的生氣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構造來看,如今很多歷史老師大多以歷史學問閱歷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同學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提倡的素養(yǎng)教育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解并描述人類歷史的進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確定的時間和確定的地點進展的,時間、地點、人物、大事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簡潔無視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力氣的培育。因此,同學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確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學問加以引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轉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同學變被動承受學問為主動提高自己的力氣,成為歷史老師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老師進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大事是愛國的,那一人物是愛國的,同學聽得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得還不夠。如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同學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同學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老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進展,使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老師,必需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展反思。
1、通過同學進展反思。一個好的老師應當具有敏銳的觀看力氣。假設有的同學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樣,那確定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班級上冊?鴉片戰(zhàn)斗?一課時,讓同學對鴉片戰(zhàn)斗爆發(fā)的緣由進展商量并選幾名代表進展發(fā)言。有位同學平常對歷史很感愛好,思維活潑,發(fā)言踴躍,但那節(jié)課卻顯得比較靜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展溝通,他說:對鴉片戰(zhàn)斗爆發(fā)的根本緣由是英國為了翻開中國市場感到不理解。這說明同學們對當時的英國歷史學問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進展了反思。
2、通過老師本身進展反思。依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同學自主商量的時間比較多,但老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行缺少的。假設老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ぃ沟猛瑢W滿腹疑心,這就意味著老師對課堂的預備不夠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展反思了。
3、通過請同事聽評自己的課來進展反思。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假設老師對自己的課做了細心預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缺乏,但假設請同事或教學專家來聽課并賜予評價和指教,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4、通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案例來進展教學反思。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養(yǎng)分并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閱歷進展比照,不斷反思,就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幾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連續(xù)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
也得到了同學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愛好的課程之一。
歷史教學反思14
學期已悄然已過,一學期來,本人擔當八班級6至11六個班歷史教學。認真執(zhí)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打算,主動探究教學方法,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同學的主動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現將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我主動探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充分運用學,F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抓實常規(guī),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嘗試利用多媒體掛念教學,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標準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guī)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促進老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同學嚴峻、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從點滴入手,了解同學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細心備課,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激發(fā)愛好,教給了同學學問,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育了同學正確的學習看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同學學得好玩,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yè),教法切磋,學情分析,讓同學進展學法溝通,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上抓單元驗收把同學分層聯(lián)包,優(yōu)生每人跟蹤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同學的歷史根底學問,進展同學的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力氣。優(yōu)化題
目的設計,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同學全面進展、促進老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準時查漏補缺,培優(yōu)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二、落實根底學問,重視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同學在學問、技能方面的進展和愛好、特長等不盡違反,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動身,并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同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特殊予以關懷,準時實行有效措施,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愛好,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關懷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到達大綱中規(guī)定的根本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同學,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進展他們的歷史才能。嘗試新教學方法,實施三步式教學步驟。第一步,老師在課前先布置同學預習,同時要指導同學預習,提出預習要求,并布置與課本內容相關、難度適中的嘗試題材由同學先自學完成。其次步,教學中老師關懷同學梳理新課學問,指出重點和易錯點,解答同學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再設計提高題由同學進展嘗試,使同學在學習中體會成功,調動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鼓舞同學自我編題。努力培育同學覺察、得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力氣,包括將實際問題上升為歷史模型的力氣,留意鼓舞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第三步,課后復習,準時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三、做好培優(yōu)補差的輔導工作。
輔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同學的歷史學習歷程,鼓舞同學的學習和改進老師的教學,關懷同學查漏補缺,樹立同學的自信念,關注同學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同學學習的水平,要關注他們在歷史課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看法,關懷同同學疏自我。致力于轉變同學的學習方式,使同學情愿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究性的歷史學習中去。我先培優(yōu),以優(yōu)幫差,層層輔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總結閱歷,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信任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信任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歷史教學反思15
我對本課內容的處理方式進行了調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組織,按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科學依據探求問題解決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解決新問題”的程序進行安排。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我力圖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突出對問題的分析、解決途徑的可能選擇及其原因,引導學生將原來的接受性學習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我對課文進行了如下整合:
。1)安排四人通過表演,再現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一人扮演愛國學生、一人扮演北洋軍閥政府代表、一人扮演工人、一人扮演商人)。
。2)學生表演后,設計如下需要探究的`問題:
①假設你是一位愛國的中國記者,讓你簡單報道五四運動過程,你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說出你這樣報道的理由。
、诩偃缱屇阋罁逅膼蹏\動過程,解釋“五四精神”,你將舉哪些史實說明五四精神?
③五四愛國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有何聯(lián)系?
④如果你是一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會報道中共一大的情況?如何出一期紀念建黨八十一周年的手抄報,請你寫一篇介紹中共誕生的短文(口頭或書面),并說出你這樣寫的理由。
(3)小組討論,就各自設想的可行性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進行綜合豐富,最后形成小組建議。
。4)公布成果,接受提問。
(5)探究課文內容,解釋“開天辟地”、“煥然一新”的含義。
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究精神,使久遠歷史事件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產生了聯(lián)系。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6-11
歷史教學反思02-07
學習歷史教學反思04-22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4-10
歷史教學反思隨筆04-14
(推薦)歷史教學反思07-07
歷史期中教學反思03-22
歷史教學反思[熱門]07-06
歷史期末教學反思03-31
期末歷史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