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實習報告7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氣象實習報告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氣象實習報告 篇1
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吸引著人們去探索求知,到今天,我們人類已經(jīng)掌握到越來越多跟氣象氣候的規(guī)律,并且已經(jīng)能預測到3天以內的天氣狀況,這是我們科技進步的裨益。這次實習,我們班和農信班一起去參觀了位于花都區(qū)的氣象局,然后還去了附近的秀全驛站騎自行車春游。
其實在之前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氣象站主要觀測項目有:云,能見度,天氣現(xiàn)象,氣壓,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風向和風速,降水,日照,蒸發(fā),地面溫度(含雪溫),雪深,淺層和深層地溫,輻射等等,其中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可以通過百葉箱中的干濕球溫度表直接或間接得到,用照度計和光量子儀測輻射的方法我們也都在課堂上學習掌握了,并且參觀了校內的觀測場。但是我們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始終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次實習讓我們有更多和氣象知識接觸的機會。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地面氣象觀測站,這個氣象站建在山頂上,且是一塊平整的不受遮擋的場地。我們可以看到場內的儀器擺放整齊,而且看到了一個貌似避雷針的.針。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我了解到這是一個實時的地面觀測站,所有觀測到的數(shù)據(jù)都被實時地傳給氣象局的電腦上,工作人員進行監(jiān)測。后來她還解釋說,那個貌似避雷針的東西是一個測雷電的裝置。
參觀的下一站是位于山底的展廳,里面有用一些比較創(chuàng)新的設備展現(xiàn)出的氣象知識,比如說球形的電子顯示屏,“怒發(fā)沖冠”,模擬翻書等等。在一個知識性的問答中,我知道了原來一年里大概有13個臺風登陸廣州,了解了避災的一些知識,復習了一下引發(fā)臺風的原因。總之,這些設備主要是將氣象學知識變得更有趣味,激發(fā)人們的學習欲望。不過最讓我心動的是,位于頂樓的天文望遠鏡,還有工作人員拍到的一些照片,不過可惜的是當天有云,我們看不到什么。
在參觀完這些之后,我們就出發(fā)去秀全驛站了,這里有一個小湖,湖上有一個小涼亭,佇立在涼亭上的時候可以縱觀湖的大部分,視野很開闊,也依稀看的到湖對面的人們釣魚的身影。我們騎車經(jīng)過了從林,和顏色質樸騎起來卻噼里啪啦響的橋,還有山坡跟燒烤場,最后回來的時候,我還跟同行的小伙伴探討了一下怎么拍攝這些盛開在路邊的花兒,同樣的一朵花兒,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美感,好像人生中的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換個角度就能得到解決一樣。
很久沒集體出來過,這一次在大自然中舒緩身心的體驗,著實讓我心情暢快了一把。由于時間有限,所以玩得還沒盡興,我們就要回學校了。
回學校并不意味著實習的結束,接下來,我們還要在校內的氣象觀測場實習,這個主要是對百葉箱內的溫度表,以及地溫表進行觀測記錄,讓我們體驗學習了氣象觀測中對幾個氣溫和輻射的的觀測步驟及方法。
這次實習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專業(yè)方面的知識,還有了一次接近大自然的機會,總之是收獲頗豐啊。
氣象實習報告 篇2
實習目的: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它對一定范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情報、氣候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jù)。
加強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用目測手段對風、云變化測量和估計的能力熟悉室外數(shù)據(jù)采集過程和對有效數(shù)據(jù)的整理過程,培養(yǎng)對氣象與氣候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維方法,加強時間概念在氣象與氣候的.數(shù)據(jù)收集的有效性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良好個人素質。激發(fā)對氣象學與氣候學的興趣。
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周,4月2號在邯鄲氣象觀測站觀測場進行各種觀測儀器的認識和學習;4月3號進行防雷避險常識,防雷避險注意事項,暴雨預警,雷電預警的認識和學習;4月4號的見習包括短期天氣預報、短時預報和氣象預警系統(tǒng)的觀測和實習;4月5號我們跟隨那里的氣象工作人員學習衛(wèi)星通訊、網(wǎng)絡系統(tǒng)、天氣預報影視制作;4月6號見習參觀見習地面要素觀測(人工觀測、自動觀測)、高空觀測及人工降雨基地;4月7號我們對這次實習工作進行了整理和總結,鞏固此次實習的成果;4月8號根據(jù)實習內容如實完成實習報告。
實習內容:
一、 認識儀器
4月2號在邯鄲氣象觀測站觀測場進行各種觀測儀器的認識和學習。
《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從事防雷減災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防雷減災,是指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的活動,包括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研究、監(jiān)測、預警、防護以及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和評估等。
防雷減災工作,實行安全,可以記錄下每個時間的溫度和濕度,河南天氣?醋杂浖埳系那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
還可以和人工觀測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可以檢測出人為記錄的錯誤。接著觀測地面溫度,包括0厘米和最高、最低溫度。還有地中溫度,然后去觀測降水量、蒸發(fā)項目,廣西天氣。
在氣象觀測場觀測完大部分氣象要素后,我們就去觀測風向、風速。風速、風向的觀測儀器是電接風向風速儀。它包括感應器、指示器和記錄器三部分組成的有線遙測儀器。感應器安裝在氣象觀測場的桿子上,指示器和記錄器安裝室內,所以我們就在室內觀測。通過指示器觀測瞬時風速瞬時風向。記錄器的自記紙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風速和風向。我們今天觀測都沒有風所以風速記為0米?秒,風向c。
觀測完風速風向后,我們就到地理樓六樓去觀測氣壓。觀測室內的氣壓表是動槽式水銀表。使用動槽式水銀氣壓表要進行調節(jié)才可以讀數(shù)。① 觀測附屬溫度表(簡稱“附溫表”),讀數(shù)精確到0.1℃。當溫度低于附溫表最低刻度時,應在緊貼氣壓表外套管壁旁,另掛一支有更低刻度的溫度表作為附溫表,進行讀數(shù)。② 調整水銀槽內水銀面,使之與象牙針尖恰恰相接。調整時,旋動槽底調整螺旋,使槽內水銀面自下而上地升高,動作要輕而慢,直到象牙針尖與水銀面恰好相接(水銀面上既無小渦,也無空隙)為止。如果出現(xiàn)了小渦,則須重新進行調整,直至達到要求為止。③ 調整游尺與讀數(shù)。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銀柱頂,并使視線與游尺環(huán)的前后下緣在同一水平線上,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
氣象實習報告 篇3
姓 名:
學 號:
專業(yè)年級:
指導教師:
實習成績:
年 月
一、實習目的
該實習是本課程教學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以便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知識。通過對不同下墊面性質所引起的小氣候變化進行觀測,了解人類的生產活動,特別是農林業(yè)生產活動受到氣候的極大影響;了解人類的生產活動反過來也引起的局部小氣候的變化,人類活動主要包括: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性質對小氣候的影響,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設等;人類活動改變了大氣成分(如城市大氣成分的變化),對城市小氣候產生的影響;人類活動釋放熱量對小氣候的影響等,掌握各種小氣候形成的機制和規(guī)律及可能對農林業(yè)和城市生活的影響。要求掌握常規(guī)氣象儀器儀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氣象觀測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原理,理解本課程理論知識,為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打好基礎,也為其它專業(yè)課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實習,主要達到以下幾個教學目的:
1.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鞏固新的知識;
2.使學生了解如何進行實習方案的設計,并初步掌握氣象學實習研究方法和基本測試技術;
3.通過實習數(shù)據(jù)的整理使學生初步掌握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技術。
(1)通過觀測各種氣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種氣象儀器的構造原理,安裝規(guī)范,觀測方法
和觀測數(shù)據(jù)的整理,數(shù)據(jù)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種要素的時空分布和變化特點;
。2)氣象觀測要求:觀測記錄必須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
。3)要求正確讀數(shù),規(guī)范做記錄,要制作適當?shù)臄?shù)據(jù)處理圖表,然后分析和比較觀測數(shù)據(jù),
并將分析結果與要素原來特有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和變化特點進行比較;
(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類型所形成的的小氣候特點,比較產生差異的原因;
。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熱資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較不同地形產生不同小氣候的原因。
(6)了解下墊面性質的不同,對小范圍內形成的小氣候的影響, 產生冷熱差異的原因;
(7) 了解現(xiàn)代氣象臺站設施與氣象觀測;
(8) 了解小氣候觀測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條件所形成的的小氣候特點,使學生能獨立掌握 比較分析產生的差異及其原因的方法
。9)做好實習報告,并對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具體分析。
二、實習時間及組員
。ㄒ唬⿲嵙晻r間 6月20日——6月27日
。1)前期實習工作準備:6月20日——6月24日
。2)不同林型小氣候觀測:6月25日——9:00~10:00
。3)不同坡向氣候觀測:6月25日——10:00~11:00
。4)不同的下墊面小氣候觀測:6月26日——11:00~12:00
。5)城市與郊區(qū)小氣候對比觀測:6月26日——9:30~11:00
(6)日射觀測:6月27日——10:30~11:30
。7)小組討論與數(shù)據(jù)處理:6月28日——15:00~17:00
。8)撰寫實習報告:6月29日
。ǘ┙M員
組長:
組員:
三、實習單位
。1)實習動員與分組教學實:*****;
。2)不同林型小氣候觀測:*****8;
。3)不同的下墊面小氣候觀測:*********
。4)不同的地形小氣候觀測:*******
。5)城市與郊區(qū)小氣候對比觀測:******
(6)日射觀測:*****
四、實習主要內容
。ㄒ唬⒂^測內容
。1)日射觀測:1. 太陽總輻射;
2. 太陽直接輻射;
3. 太陽散射輻射。
。2)不同林型小氣候觀測:
1.森林中的溫度狀況;
2.森林中的濕度狀況;
3.森林中光照度狀況;
4.森林中的風。
。3)不同的下墊面小氣候觀測:觀測對比森林、水域邊、水泥地、草地和農田等不同下墊面所引起的小氣候(溫濕度、風、光照等)差異。
。4)不同的地形小氣候觀測:1.地形對日照的影響;
2.地形對濕度的影響;
3.地形對溫度的影響;
4.地形對風的影響。
。5)城市與郊區(qū)小氣候對比觀測: 觀測城市與郊區(qū)小氣候(溫濕度、風、光照等)差異。
。6)教學實習課堂討論:針對實習中的主要問題展開課堂討論。
。ǘ⒂^測儀器的使用方法
1、動槽式水銀氣壓表
。1)氣壓觀測原理
氣壓觀測是測定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以百帕(hPa)為單位,精確到0.1hPa。
測量氣壓的儀器主要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自記投奔計。通常用水銀氣壓表測量氣壓。
水銀氣壓表原理:水銀氣壓表是一個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真空玻璃管,其下端浸在盛有水銀的杯中,大氣壓力作用于水銀杯中的水銀面上,使水銀升入真空玻璃管中,水銀柱就能隨大氣壓的高低而上升或下降,其水銀柱的高低,可借玻璃管外面的一個金屬套管上的標尺及游標尺讀出mmHg的數(shù)值,測量單位為mmHg。再換算為kPa。1mmHg=0.133kPa
動槽式水銀氣壓表根據(jù)托里拆利原理制成,主要由水銀柱內管、含讀數(shù)標尺的外部套管、水銀槽三部分組成。水銀氣壓表安裝在溫度少變,光線充足的室內,垂直懸掛,并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動槽式水銀氣壓表的水銀柱內管是一根直徑約8mm,長約900mm的玻璃管,頂端封閉,底端開口,管內灌滿純凈水銀后開口端插入水銀槽內。
。2)動槽式水銀氣壓表的觀測方法如下:
、儆^測附屬溫度表(附溫表),讀數(shù)精確到0.1。C。
、谡{整水銀槽內水銀面。調整時旋動槽底調整螺旋,直到象牙針尖恰好與水銀面相接。用手指輕敲套管,使水銀面處于正常位置。
、壅{整游尺與讀數(shù)記錄。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銀柱頂,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下緣與水銀柱凸面頂點剛剛相切。此時,游尺下緣零線所隊標尺的刻度即為整數(shù)讀數(shù),再從游尺刻度線上找出一根與標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線,則游尺上這根刻度線的數(shù)字就是小數(shù)讀數(shù)。
、茏x數(shù)后,旋動槽底調整螺旋降低水銀面,使其離開象牙針尖約2~3mm。
2.通風干濕表
(1)溫、濕度測定原理
任何物體的的變化,都會引起自身特性的改變。熱脹冷縮反映了物體物理特性(體積大。┡c溫度之間的定量關系,我們可以利用物質的這種特性來測量研究對象的溫度大小及其變化。
溫標是用于衡量溫度大小量度的標尺。制定溫標時,常以標準大氣壓力以下純水的冰點和沸點作為蕨點,再把這兩點之間等分為若干份,每份為一度。常用的溫標有攝氏溫標、華氏溫標和絕對溫標,我國的氣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均采用攝氏溫標。三種溫標的換算公式關系如下:
攝氏溫標(C):t(C)=5/9[t(F)-32]
華氏溫標(F):t(F)=9/5(C)+32
絕對溫標(K):T(K)=273.16+t(C)
測定溫度的`儀器有:普通溫度表、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曲管地溫表。
濕度是表示物體內部水分含量的多少,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通常有:飽和水汽壓、飽和差、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比濕、露點。林業(yè)上常用相對濕度來衡量濕度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0000000
影響。
測定濕度的儀器有:百葉箱干濕表、通風干濕表、毛發(fā)濕度表和毛發(fā)濕度計等儀器來進行觀測。
林業(yè)野外測定溫度和濕度通常用通風干濕表進行測定。
通風干濕表又稱“阿斯曼”,是野外測量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常用儀器。通風干濕表的測濕原理和百葉箱干濕表相同,其構造如下圖。通風干濕表利用機械裝置進行強制通風,保證溫度表感應部分周圍的通風速度穩(wěn)定在2.5m/s。干濕球溫度表的感應球部裝在雙重金屬護管內,護管通過三通管和中央圓管與通風器相通。儀器附件在有濕潤紗布用的吸儲水橡皮囊,擋風罩等。由于通風干濕表表面鍍有反射性能很好的鎳或鉻,同時溫度表感應球部又處于能防止熱傳導的雙重護管中,所以它可以在太陽光下進行觀測。但由于有金屬機械部分,故不能在雨天使用,以免機械生銹。
。2)通風干濕表的安裝使用方法如下:
、俟潭y桿——測桿采用木質材料,漆成白色,直徑4cm左右,長約220~240cm。將測桿下端插入土中30~50cm,以牢固固定。
、谡{節(jié)掛鉤高度——調節(jié)測桿上掛鉤的位置,使通風干濕表掛在掛鉤上時,干濕表感應球部距地面的高度為所要測的高度。為了觀測方便,我們采用1m的高度,通風干濕表采用豎掛。
③適應環(huán)境——在觀測前,先將通風干濕表掛在測桿上暴露一段時間,以適應環(huán)境,消除溫度表感應部分與環(huán)境空氣之間溫度差異。通常暴露10min以上。
、軡駶櫇袂蚣啿肌獙⑼L干濕表豎直放置,感應部分朝下,用橡皮囊吸滿蒸餾水(水溫應當同當時氣溫相近) ,管口向上,輕捏橡皮囊,使玻璃管中水面升到離玻璃管口約1cm,將玻璃管插入濕球感應球部的護管內,8~10s后抽出。每濕潤一次紗布,白天可維持8~10min,夜間可維持20min左右。
、萆习l(fā)條通風——給通風器上發(fā)條,使風扇轉動。上發(fā)條時不要上得過滿,以免折斷發(fā)條。
、迲覓臁獙⑼L干濕表懸掛在測桿的掛鉤上,感應部分處在所要測量的高度,使通風干濕表適應環(huán)境,逐漸反映出該高度的空氣溫、濕度。大約4min后即可進行讀數(shù)。當風速大于4m/s(相當于3級風)時,應將擋風罩套在通風器的迎風面上,并使罩的開口部分順著風扇旋轉的方向。
、咦x數(shù)——先讀干球,后讀濕球。讀數(shù)時切忌用手接觸雙重護管,身體也不要與儀器靠得過近。
在一次觀測中,一個通風干濕表可以用來觀測幾個不同高度的空氣溫、濕度。當一個高度觀測完畢,移到另一高度時,要先上3~4圈發(fā)條讓其通風1min后才能讀數(shù)。必須注意的是:觀測時一定要待溫度表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如果通風器風扇轉速有所減慢,須再加。
氣象實習報告 篇4
一、氣象要素的觀測與氣象測量儀器的使用
1.氣溫的觀測
氣溫是由太陽輻射、地表性質和大氣環(huán)流等因素決定的,是一項重要的氣象和氣候要素,測量結果是研究氣候特征的基本資料。通過氣溫觀測實習,可使學生了解基本測溫儀器的使用和測量方法。
氣溫觀測的儀器有:普通溫度表、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自計溫度計等。實習中需要學生掌握普通溫度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普通溫度表由感應部分和顯示部分構成。感應球內裝水銀液體,顯示部分由毛細管、刻度板、外套管等組成(見圖5-1)。
普通溫度表用途廣泛,一般情況下使用時,垂直懸掛在蔽陰背風處即可使用。
2.氣壓的觀測
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重量,亦稱大氣壓力。氣象學中作為氣壓單位的是毫巴(mb)。世界氣象組織決定,氣壓單位統(tǒng)一使用“百帕”(hPa),亦就是100個“帕”(Pa)正好與1毫巴相等,即lbPa= 1mb。
測量氣壓常用3種測量儀器:動槽式(福丁式)水銀氣壓表、定槽式(寇烏式)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
普通
其中空盒氣壓表是一種輕便的測壓儀器,攜帶方便,多用于野外觀測。它是利用金屬的彈性形變和大氣壓力相平衡的原理制成的?蘸袣鈮罕砜煞譃槿糠郑
。1)感應部分是一個富有彈性的圓形空盒,內部近似真空,其上下面有圓波皺紋,以增加空盒的彈性,用彈簧片和它平衡。
(2)傳遞放大部分由傳動桿、水平軸、長杠桿等組成.當外界氣壓變化時,金屬空盒和彈簧片隨之壓縮或膨脹,通過傳遞放大,把伸縮運動通過傳動桿傳給指針。
(3)指示部分由指針、刻度盤和附屬溫度表組成F外界氣壓變化通過傳動桿帶動指針,指針在有刻度的圓盤面上轉動指示出氣壓讀數(shù)。
用觀測空盒氣壓表觀測氣壓的方法:打開盒蓋,先讀附溫,精確到0.l℃。然后輕敲盒面(克服機械摩擦),待指針靜止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垂直于刻度面,讀取指針尖端所示的數(shù)值,精確到0.1百帕。復讀無誤后關好盒蓋。
3.風的觀測。
空氣的水平運動稱為風?諝馑竭\動時,既有方向也有速率。風向是指風的來向,地面風向用16方位表示。風速是單位時間內空氣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距離。
測風方法主要有目測法和儀器法。
。1)目測風速通常是依據(jù)風力等級表進行算的。風力等級是依據(jù)風對地面(或海面)物體影響程度制定的。
風速和風級的數(shù)學關系,其計算式如下:
式中為N級風的平均速度;N為風的級數(shù),可查表定級。
風力等級表
等級及名稱
風速
陸上狀況
海上狀況
0無風
0~0.2
靜,煙直上
海面平靜 42
1軟風
0.3~1.5
煙隨風飄動
海面起微浪,漁船略覺搖動
2 輕風
1.6~3.3
人面感覺有風,樹葉微響
小波,波峰平滑
3微風
3.4~5.4
樹葉及微枝搖動不止,旌旗展開
小波加大,處處起白浪花,漁船漸覺簸動
4和風
5.5~7.9
塵土風起,小樹枝搖動
小白浪頗多;漁船滿帆時,可使船身傾向一側
5清勁風
8.0~10.7
小樹搖晃,內陸水面有小波
中浪,很多白浪;漁船縮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6強風
10.8~13.8
大樹枝搖動,舉傘困難,電線呼呼有聲
大波浪開始形成,水花飛濺;漁船加倍縮帆,捕魚須注意風險
7疾風
139~17.1
全樹搖動,頂風行走困難
輕度大浪,碎浪或白沫沿風向呈條狀,漁船停泊港中,在海者下錨
8大風
17.2~20.7
小樹枝折斷,頂風不能行走
中度大浪,浪頭破碎,形成水煙,所有近海淦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9 烈風
烈風
20.8~24.4
風掀開屋瓦,吹倒煙囪
狂浪,浪頭崩潰墜落;汽船航行困難
10狂風
24.5~28.4
樹木連根拔起,房屋損壞嚴重
狂濤,海面一片白;汽船航行頗危險
11暴風
28.5~32.6
陸上少見,有廣泛損壞
異?駶苌僖娝疅;汽船遇之極危險
43
12颶風
32.7~
陸上絕少見,摧毀力極大
。2)用儀器測定風向和風速
輕便風向風速表體積小、輕便,適用于野外流動觀測,是地理工作者進行野外小氣候考察的必備儀器。
儀器構造由三部分組成(見圖):A風向部分(含風向標1、方位盤3、制動小套4);B風速部分(含十字護架、風杯5、風速表6);C手柄8
儀器使用方法:當壓下風速按扭7,啟動風速表后,風杯隨風轉動,帶動風速表主體內的齒輪組,指針即在刻度盤上指示出風速。同時時間控制系統(tǒng)也開始工作,待一分鐘后自動停止計時,風速指針也停止轉動。指示風向的方位盤是一磁羅盤,當制動小套管4打開后,羅盤按磁子午線的方向穩(wěn)定下來,風標隨風擺動,其指針2即指出當時風向。
觀測時應注意:
A.將儀器帶至空曠處,由觀測者手持儀器,高出頭部并保持垂直,風速刻度盤平面與風向平行;
B.觀測者應站在儀器的`下風向。
C.測風向時首先將方位盤的制動小套管4向下拉并向右轉一個角度松手,啟動方位盤使方位盤自由旋轉,在地磁場的作用下指針在磁子午線的方向上穩(wěn)定下來,注視指針2兩分鐘,取其最多風向記錄下來。
D.在觀測風向的同時,待風杯旋轉約半分鐘,按下風速按鈕7,啟動測風速系統(tǒng),待一分鐘后指針自動停轉,在表盤讀其風速示值(m/s),將此值在本儀器風速鑒定曲線圖上查出對應的實際風速(取一位小數(shù))記錄。
E.觀測完畢,將方位盤制動小套4向左轉回,慢慢松手,借助彈簧彈力,小套管彈回上方,固定好方位盤。
F.維護方法:保持儀器清潔干燥,若被雨雪打濕,使用后要用軟布擦拭干凈;避免碰撞和震動。非觀測時間儀器要放在盒內,切勿用手摸風杯;平時不要隨便按風速按鈕,計時機構開始工作后,也不得再按該按鈕;各軸承和緊固螺母不得隨意松動;儀器使用120小時后須重新鑒定。
44
5 3 6 1 2 4 7 8
圖4-3 輕便風向風速表
1. 風向標; 2.風向指針; 3. 方位盤; 4. 制動小套;
5. 風杯; 6. 風速表刻度盤; 7. 風速按鈕; 8.手柄
4.空氣濕度的觀測。
空氣濕度是表征空氣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罩械乃质浅稍浦掠甑奈镔|來源。因此空氣濕度是重要的氣象觀測項目之一。通過實習,可使學生熟悉觀測濕度的儀器,了解其構造原理,掌握觀測濕度的方法學會濕度表的查算方法。
常用的測濕度的儀器有:固定式干濕表、通風干濕表、毛發(fā)濕度表、濕度計等。其中通風式(阿斯曼)干濕表(見圖4-4)是在野外測定空氣濕度的良好儀器,具有攜帶方便、精確度較高等優(yōu)點。
通風式(阿斯曼)干濕表的工作原理:由兩只相同型號的溫度表組成。一支球部包有濕潤脫水紗布的叫濕球溫度表,另-支叫干球溫度表。當空氣中的水汽未飽和時,濕球上的水分就不斷蒸發(fā),蒸發(fā)消耗的熱量從濕球周圍的空氣中得到,所以濕球溫度就低于干球溫度。這個差值的大小取決于空氣的濕度。如果空氣已經(jīng)飽和,干濕球溫度相等。因此根據(jù)干濕球溫度可以查算出空氣濕度。通風式干濕表上有一些特殊裝置:一是通風裝置。通過上緊發(fā)條帶動風扇轉動,使兩支溫度表球部有自由大氣流過,可迅速測得濕度。二是具有防熱輻射的雙金屬外殼,以便在陽光直射下使用。
通風式(阿斯曼)干濕表的使用方法:
(1)選擇空曠通風的地點,懸掛好儀器,儀器高度視觀測目的而定。在觀測前4---5分鐘用滴管濕潤濕球紗布,然后上緊發(fā)條。
(2)站在儀器的下風向,接近儀器正確讀數(shù)。若風扇轉速減慢或停止,重新上弦后,兩分鐘后再讀。
。3)若氣溫低于零度,濕潤紗布后30分鐘再讀數(shù),讀數(shù)前4分鐘再通風一次。
圖5-4 通風式(阿斯曼)干濕表
1.掛鉤;2. 鑰匙; 3. 通風器; 4. 風扇;
5. 干球溫度計; 6.濕球溫度計; 7. 防風罩; 8;保護管.
5.云的觀測
云是懸浮在大氣中一定高度的小水滴或冰晶微;蚨呋旌系目梢娋酆象w,是重要的天氣現(xiàn)象。云的成因不同,特征各異。云的觀測包括判定云高等3項內容。
(1)判定云狀云按高度分為低、中、高3族,又根據(jù)云的外形特征和結構特點分為10屬29類。觀測時要注意云的連續(xù)變化,對照《中國云圖》中的圖例,從外形特征、結構、色澤、排列、高度,以及伴隨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通過認真細致的綜合分析,最后確定出云狀。
。2)估計云量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視野的成數(shù),我國采用10成制。云量觀測又分為總云量和低云量兩種?罩斜凰械脑普诒蔚目偝蓴(shù),為總云量;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遮蔽的成數(shù)。
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就積累了“出門看天氣” 、“雞鳴早看天”的豐富經(jīng)驗?稍趯嵙曋邪才啪毩暱丛茰y晴雨的內容。主要諺語有: (1)天氣晴朗,是個好天氣!疤焐萧~鱗云,地下曬死人;天氣魚鱗斑,吃過飯上山;今晚花花云,明日曬死人;瓦塊云,曬死人”。 (2)午后出現(xiàn)雷暴雨。“魚鱗天,不雨也風電”。 (3)不久就要下雨了!疤焐掀涿藁,地下踩粥渣”。 (4)有雨的預兆!疤焐衔r須云,三日雨淋淋。天上鉤鉤云,地下水打人”。 (5)很快有雨!霸蒲谔爝呍拢晁缣烨;初三月下有橫云,初四日里雨傾盆”。 (6)夏天的早晨,東方如果出現(xiàn)烏云,當天將會刮風下雨!霸缟显迫缟,黃昏雨連連;早起烏云現(xiàn)東方,無雨也有風;黎明烏云攔東,不落雨也吹風”。 (7)會天晴。“云繞山腰天不壞”。 (8)第二天可能有雨!叭章湓瞥曰,明天下雨無處躲”。 (9)有范圍較寬廣的雨層云。“天上灰布點,細雨定連綿”。 (10)能出現(xiàn)晴好的天氣!叭章浠馃、明朝曬死人”。 (11)有可能下雨。“日處紅云暗,東風雨即見”。
二、氣象要素測量結果的分析
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山地氣候特點分析;二是海洋對氣候的影響(如日溫差、空氣濕度、溫度、等)。
。ㄒ唬┖j戯L
在海濱地區(qū),只要天氣晴朗,白天風總是從海上吹向陸地;到夜里,風則從陸地吹向海上。從海上吹向陸地的風,叫做海風;從陸地吹向海上的風,稱為陸風。氣象上常把兩者合稱為海陸風。
海陸風和季風一樣,都是因為海陸分布影響所形成的周期性的風。不過海陸風是以晝夜為周期,而季風的風向卻隨季節(jié)變化,同時海陸風范圍也比季風小。
白天,陸地上空氣增溫迅速,而海面上氣溫變化很小。這樣,溫度低的地方空氣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氣壓就高些;溫度高的地方空氣輕而上浮,陸地上的氣壓便低些。陸地上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氣壓比海面上空氣壓要高些。因為在下層海面氣壓高于陸地,在上層陸地氣壓又高于海洋,而空氣總是從氣壓高的地區(qū)流到氣壓低的地區(qū),所以,就在海陸交界地區(qū)出現(xiàn)了范圍不大的垂直環(huán)流。陸地上空氣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后,從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氣下沉,到達海面后,轉而流向陸地。這支在下層從海面流向陸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風,便是海風。
夜間,情況變得恰恰相反:陸地上,空氣很快冷卻,氣壓升高;海面降溫比較遲緩(同時深處較溫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溫之后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因此比起陸面來仍要溫暖得多,這時海面是相對的低氣壓區(qū)。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氣壓又高于陸地。因此,在下層的空氣從陸地流向海上,在上層的空氣便從海上流向陸地。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垂直環(huán)流的流動方向,也變得和前面海風里的垂直環(huán)流完全相反了。在這個完整的垂直環(huán)流的下層,從陸地流向海洋,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氣流,便是陸風。
一般海風比陸風要強。因為白天海陸溫差大,加上陸上氣層較不穩(wěn)定,所以有利于海風的發(fā)展。而夜間,海陸溫差較小,所波及的氣層較薄,陸風也就比較弱些。海風前進的速度,最大可達5-6米/秒,陸風一般只有1-2米/秒。濱海一帶溫差大,海陸風強度也大,隨著遠離海岸,海陸風便逐漸減弱。
海陸風交替的時間隨地方條件及天氣情況而不同。白天,陸地溫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溫度高于陸地。陸地溫度高于海洋的時間,一般為下午2-3時,這時候的海風最強。此后溫度逐漸下降,海風便隨著減弱,約在晚上9-10時,海陸溫差沒有了,海風也就停止了。夜里,陸地溫度降得快,海洋溫度比陸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時以后,陸上變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陸溫差的趨向改變了,海陸風的方向也改變了。從晚上9-10時的一度平靜無風之后,接著微弱的陸風就開始了;這以后,海陸溫差逐漸增大,陸風也越來越強;大約夜里2-3時左右,溫差最大,這時的陸風也最強。天亮后,陸地漸漸暖起來,海陸溫差越來越小,陸風逐漸,減弱;約在上午9-10時左右,海陸溫差又消失了,陸風隨著終止。
(二)山谷風
住在山區(qū)的人都熟悉,白天風從山谷吹向山坡,這種風叫谷風;到夜晚,風從山坡吹向山谷,這種風稱山風。山風和谷風總稱為山谷風。 山谷風的形成原理跟海陸風類似。
白天,山坡接受太陽光熱較多,成為一只小小的“加熱爐”,空氣增溫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氣因離地較遠,增溫較少。于是山坡上
的暖空氣不斷上升,并在上層從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氣則沿山坡向山頂補充,這樣便在山坡與山谷之間形成一個熱力環(huán)流。下層風由谷底吹向山坡,稱為谷風。到了夜間,山坡上的空氣受山坡輻射冷卻影響,“加熱爐”變成了“冷卻器”,空氣降溫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氣因離地面較遠,降溫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氣因密度大,順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氣因匯合而上升,并從上面向山頂上空流去,形成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huán)流。下層風由山坡吹向谷地,稱為山風。
谷風的平均速度約每秒2-4米,有時可達每秒7-10米。谷風通過山隘的時候,風速加大。山風比谷風風速小一些,但在峽谷中,風力加強,有時會吹損谷地中的農作物。谷風所達厚度一般約為谷底以上500-1000米,這一厚度還隨氣層不穩(wěn)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一天之中,以午后的伸展厚度為最大。山風厚度比較薄,通常只及300米左右。
在晴朗的白天,谷風把溫暖的空氣向山上輸送,使山上氣溫升高,促使山前坡崗區(qū)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早發(fā)芽、早開花、早結果、早成熟;冬季可減少寒意。谷風把谷地的水汽帶到上方,使山上空氣濕度增加,谷地的空氣濕度減小,這種現(xiàn)象,在中午幾小時內特別的顯著。如果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夏季谷風常常會凝云致雨,這對山區(qū)樹木和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利;夜晚,山風把水汽從山上帶入谷地,因而山上的空氣濕度減小,谷地空氣濕度增加。在生長季節(jié)里,山風能降低溫度,對植物體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塊根、塊莖植物的生長膨大很有好處。
氣象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培養(yǎng)對氣候與氣象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觀測和研究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氣候與氣象學的興趣。
二.實習概況
20xx年5月7日上午9時,在信陽師范學院城環(huán)學院副院長劉明華副教授的帶領下,20xx級地理科學1班的學生前往信陽氣象觀測站進行地面氣候要素的綜合觀測,并且近距離觀看了測量儀器,與氣象站的有關工作人員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
三.實習內容、過程及完成的任務。
1.信陽氣象觀測站簡介
信陽氣象觀測站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東北方向(北緯32°08",東經(jīng)114°08"),海拔高度114.5米,建立于1951年1月,為信陽市兩個國家基本氣象站之一,擔負著區(qū)域和國家氣象信息交換任務,是我國天氣氣候網(wǎng)中的主體組成部分。 2.地面觀測場實習
在地面觀測場進行觀測,實時觀測并發(fā)布即時氣象信息,提供進行天氣預報必須的氣象要素數(shù)據(jù)。氣象站實習報告 總結。氣象觀測站的'主要測量項目包括云量測量、溫度測量、濕度測量、蒸發(fā)量測量、降水量測量和風向風速測量。這里的觀測場設備齊全,自動化和人工化一同發(fā)展,由各種傳感器將各種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經(jīng)處理后送往終端。自動氣象觀測系統(tǒng)是一種能自動地觀測和存儲氣象觀測數(shù)據(jù)的設備,主要由傳感器、采集器、通訊接口、系統(tǒng)電源等組成,隨著氣象要素值的變化,各傳感器的感應元件輸出的電量產生變化,這種變化量被CPU實時控制的數(shù)據(jù)采集器所采集,經(jīng)過線性化和定量化處理,實現(xiàn)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轉換,再對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得出各個氣象要素值。經(jīng)過處理的氣象要素數(shù)據(jù)按規(guī)定的格式編排,經(jīng)資料發(fā)送裝置用有線或無線方式傳回數(shù)據(jù)中心,有的是存貯在臨時的介質上,由工作人電定期回收。氣象站的自動觀測項目包括風速和氣溫,數(shù)據(jù)采集頻率較高,每 分鐘采集并存儲一組觀測數(shù)據(jù)。 3.氣象數(shù)據(jù)采集處實習
氣象觀測站將收集到的地溫、草溫、氣溫、風速、風向、氣壓、降水量、蒸發(fā)量等氣象要素發(fā)往信陽市氣象臺。幾臺計算機匯聚了信陽市氣象觀測站歷年的氣象數(shù)據(jù),衛(wèi)星云圖、氣壓線、等溫線等圖的各要素的數(shù)據(jù)、符號都在上面顯示、記錄。一進去我們就看到工作人員正通過氣象站的內部數(shù)據(jù)網(wǎng)查看著昨晚到今天的天氣圖,觀察著一張一張的衛(wèi)星云圖、雷達圖,一圈又一圈的等壓線,五顏六色的溫度分布圖、降水分布圖,一撇又一捺的高壓低壓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著“F”的風向圖,并合所有的圖和數(shù)據(jù)分析和探討著未來的天氣狀況。我們雖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顯然還不夠扎實,所以看這些圖的時候才會依然猶如看天書,我們也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工作人員獲得的實踐數(shù)據(jù)進行了融合,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于氣象學的知識的了解。在這里我們最大的收獲是通過實物了解了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氣象采集處的有主要幾個工作,分別是各種氣象要素的收集;然后是通過交流和自己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專業(yè)的符號繪制各種氣象圖;接下是分析氣象圖,進行判斷;隨后是進行天氣數(shù)據(jù)預報;最后是天氣會商。
四.實習體會
感謝學院為我提供了這么一次寶貴的實習機會,通過了這次氣象觀測站實習,我們與氣象工作人員進行了零距離接觸,他們熱情親切,為我們講解了很多專業(yè)的知識,使我們的氣象學知識在鞏固中得到了提高,熟悉了氣象業(yè)務的整個工作流程,對天氣要素收集工作的辛苦也深有體會。實習中,看到工作人員用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靈活而又熟練的操作,使得眾多機器穩(wěn)定的運轉,天氣要素有條不絮的收集,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必須的天氣預報而努力工作,感到自己的渺小。 使我懂得了氣象工作需要必需的重要性和嚴謹性、科學性。我們也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有更嚴禁的學習態(tài)度和研究精神。
五.重要數(shù)據(jù)一覽
信陽氣象觀測站在1950——20xx年60年觀測年間,重要觀測數(shù)據(jù)如下: 氣象觀測基本要素:溫度、氣壓、濕度 海拔:114.5米 建立:1951年1月
緯度:北緯32°08",東經(jīng)114°08"
風速:最大值—1994年3m/s,最小值—1979年1.5m/s 溫度:最大值—1998年16.3℃,最小值—1954年14.1℃ 降水量:最大值—1955年1650mm,最小值—1967年600mm
氣象實習報告 篇6
一、實習目的:
鞏固、擴大和加深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熟悉氣象業(yè)務的整個流程,獲得氣象實際工作的初步經(jīng)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yǎng)獨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氣象儀器的操作使用和維護,掌握地面、高空觀測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雷達原理、雷達操作及相關維護知識,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單位介紹:
鄭州市氣象局是國家基準站,是全球氣候觀測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該站涵蓋了所有的氣象要素的觀測項目,并承擔著國家氣象局最新研制的儀器測試工作。鄭州市氣象局負責本市內氣象監(jiān)測、預報管理工作,及時提出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并對重大氣象災害做出評估,為本級人民政府防御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jù);管理市內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農業(yè)氣象預報、城市環(huán)境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等專業(yè)氣象預報的發(fā)布。負責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級有關部門提出利用、保護氣象資源和推廣、應用氣候資源區(qū)劃等成果的建議;組織對氣象資源開發(fā)利用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
三、實習內容及過程
7月19日,實習第一天,阮臺長帶我們參觀了氣象觀測場,給我們介紹了鄭州市氣象局的有關情況,向我們提出了實習的相關要求,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沒能夠按照原定計劃實習而是做了臨時的調整。在隨后的七天我們分別在地面站,氣象臺,高空站進行了業(yè)務跟班實習,參觀了雷達站。
1、地面觀測
2、高空探測
高空站主要負責本地區(qū)高空氣象要素探測。主要利用無線電高空探測儀,無線電高空探測儀為一次性產品,懸掛在氣象氣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氣球、飛機、火箭上下投),能測定各個高度上的風向、風速、溫度、濕度和氣壓,每天早晨七點和晚上七點釋放一次,汛期凌晨一點鐘要加放一次。無線探空儀在使用前要對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嚴格的檢測,當探空儀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達會進行自動跟蹤。無線電探空儀由感應元件、轉換電路、編碼裝置、無線電發(fā)射機和電源組成。可以連續(xù)不斷地發(fā)送氣球上升(或降落)過程中所測各高度上的氣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設備則進行信號接收、解碼和資料處理工作,由計算機終端直觀顯示出來。我們觀摩了一次高空探測的全過程,觀察了從儀器檢查到氣球爆炸的全部細節(jié)及各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并就過程中遇到問題向站長一一詢問。
3、雷達站
4、氣象預報
氣象臺是發(fā)布天氣預報的重要場所。全市各縣區(qū)的觀測數(shù)據(jù)匯聚在這里,三個顯示終端分別顯示著當前時刻的雷達氣象回波圖、衛(wèi)星云圖和等壓線、等溫線圖。我們每天到氣象臺就打開氣象局的內部數(shù)據(jù)網(wǎng),查看著昨晚到今天的天氣圖,觀察著未來96小時內,一張一張的衛(wèi)星云圖、雷達圖,一圈又一圈的.等壓線,五顏六色的溫度分布圖、降水分布圖,一撇又一捺的高壓低壓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著“F”的風向圖,剛開始的時候看這些圖的時候猶如看天書,雖說知道每幅圖都有什么作用,但至于具體意味著什么卻是一竅不通。只能努力地去請教別人,還得不斷上網(wǎng)搜索每幅圖、每個名詞的具體含義。慢慢地,自己也能看懂這些圖,也能夠結合所有的圖和數(shù)據(jù)分析天氣狀況,并能夠簡單的預測出未來的天氣。
氣象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通過大氣候實習使我們掌握各氣象要素的日變化特征,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鞏固,通過小氣候實習,可使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大氣候的各氣象要素與小氣候的氣象要素的差異,并能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這些現(xiàn)象,最后所提交的論文要求有數(shù)據(jù)的.處理、數(shù)據(jù)的分析及實習結果。
二.達到的能力目標
學生能獨立的觀測、解決實際問題,能夠獨立的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能得出結論,對論文的規(guī)范寫作進行初步的訓練。
三.實驗儀器
(1)大氣候實習:百葉箱,干濕球溫度表,地溫表,凈輻射表,總輻射表
(2)小氣候實習:干濕球溫度表,光度計,通風干濕表 四.觀測內容
1.大氣候實習:
觀測內容:
1)輻射的觀測:包括凈輻射、太陽總輻射、散射輻射、直接輻射。
2) 氣溫、空氣濕度(利用濕度查算表查出空氣的相對濕度和實際水汽壓)
3)土溫的觀測:包括0cm、5cm、10cm、15cm、
20cm的土壤溫度
觀測時間:9:00點開始觀測,每隔半小時觀測一次,直至3:00點結束
2. 大棚內外氣溫、濕度、光照度的測定(小氣候實習) 觀測內容:大棚內外氣溫、相對濕度、絕對濕度(水氣壓)、光照度的觀測以及大棚透光率的計算
觀測方法:
第一步:在大棚內任意選取三個點;
第二步:利用通風干濕表和照度計分別測量這三個點干、濕球溫度和光照度。(注意:利用通風干濕表測量這三個點干、濕球溫度時要距離地面150cm,利用照度計測量三個點的光照度時應在地面測定,并使感應面保持水平);
第三步:在大棚外空曠地任選一點,測定150cm的干、濕球溫度和地面的光照度;
第四步:利用濕度查算表查出空氣的相對濕度和實際水汽壓。
第五步:計算大棚透光率,大棚透光率=(大棚內光照度均值/大棚外光照度)*100
觀測時間:9:00點整開始觀測,每隔半小時觀測一次,3:00最后一次觀測結束
注意:利用通風干濕表觀測空氣濕度時,要求濕球在每個時間點的觀測之前濕潤一次。例如:9:00觀測完之后,9:30開始第二次觀測,這時濕球要重新濕潤一次。 五.數(shù)據(jù)處理
1. 輻射表電流表讀數(shù)值轉換成相應的輻射瞬時值,(包括凈輻射、太陽總輻射、散射輻射、直接輻射),然后按按時間順序列表:
輻射表輸出毫伏值(mV)?1000
凈輻射表正瞬時值(w/m)?
輻射表白天靈敏度輻射表輸出毫伏值(mV)?1000
總輻射表瞬時值(w/m)?
輻射表靈敏度
2.將氣溫、絕對濕度、相對濕 度按時間順序列表:
3.將不同土壤深度(0cm 、5cm 、10cm、15cm、20cm ) 的地溫按時間順序列表:
4.將大棚內外干球溫度、濕球溫度、光照度、大棚透光率按時間順序列表。
大氣候觀測數(shù)據(jù)
光照情況;無云 凈輻射表靈敏度;9.821 總輻射表靈敏度;10.888
六.數(shù)據(jù)分析
1、 畫圖分析凈輻射、大氣逆輻射、太陽總輻射、散射輻射、直接輻射的日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
2、 畫圖分析氣溫、絕對濕度、相對濕 度的日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
3、 畫圖分析不同深度的地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要求將五個深度的曲線畫在同一張圖上),并分析原因。
4、 畫圖分析下午1:30時土壤溫度的垂直分布特點,并說明原因。
5、 畫圖分析大棚內外氣溫、相對濕度、絕對濕度、光照
【氣象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氣象實習報告12-02
氣象局實習報告03-13
氣象實習報告14篇03-14
氣象實習報告15篇01-23
氣象學實習報告01-15
2022氣象學實習報告11-06
氣象學實習報告7篇01-16
氣象學實習報告(7篇)02-20
關于氣象學實習報告三篇05-13
氣象學實習報告匯總6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