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
去年,我校申請了桂林市級B類重點課題——《農村中學生學習現狀及對策的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培訓及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思路,也使我對留守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給予更多的關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力去關愛留守學生,分析他們的學習現狀,尋找相應的對策。
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開題會議令我豁然開朗
開題會議上由課題負責人作課題開題報告后,市級、縣級各位專家提出了一些精準的問題給我們討論,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議。
我清晰明確了我們課題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覺心中有底了。
在我們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群體:留守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常常是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總是被單獨教育的對象。
到底他們的學習現狀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況怎樣?我們很需要去多加關注這些問題。
可是我們注意到也有個別留守學生各方面表現非常優(yōu)秀,令老師也暗暗欽佩。
這些表現優(yōu)秀的留守學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鑒他們的優(yōu)點去幫助那些學習困惑的留守學生呢?我想這就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組織理論學習。
本學期在第一次課題活動時給我們每位成員發(fā)一本“課題專用筆記本”,經常性閱讀各類教育教學雜志,認真做好讀書摘記。
充分利用網絡拓展理論學習,及時了解當今社會發(fā)展趨勢,關注留守學生的概況,學習他人好的經驗。
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中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留守學生教育個案,并由課題組出版?。
我每一次在總結自己的教育案例時,都得到一次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遺憾。
每每過后,我都會不斷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農村留守中學生的教育任重道遠
當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學生,我的心情越復雜。
他們的境遇令人擔憂,他們是社會上最孤獨無助的群體,他們的心中渴望理解和關愛。
有些留守學生因為愛的缺失,成績下降;有些留守學生由于教育不當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學生由于沒有正確的父母導向而成為問題學生。
這些不在父母身邊的留守中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作為學校老師,我們應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愛。
關心一下留守學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飽;天氣寒冷了,他們有沒有添加衣物。
他們學習上有困難時,多給予幫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時多與他們談心溝通。
還可以教育其他同學多幫助他們。
讓留守中學生感覺到雖然遠離父母親,卻沒有遠離父母般的愛,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渴望。
刻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農村留守中學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遠。
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笑對人生,健康成長!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優(yōu)秀范文篇2
參與初中思想品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課題研究近一年來,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實。
可謂:在研究中成長、在辛苦中收獲、在學習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覺是忙碌。
一是忙于讀書。
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就要尋找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理論奠基;在研究過程中,更要自始至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活動和實踐活動,并通過研究和實踐,驗證、補充或發(fā)展他人的理論。
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是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提升理論的過程。
這就必須讓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經典雖然益處多多,但遠沒有功利性閱讀、消遣性閱讀來的快樂,所以我常常在經抵制誘惑的艱苦的思想斗爭中手忙腳亂。
二是忙于寫。
由于自己的文學功底實在太薄,寫作時失語現象特別多,話到嘴邊吐不出,出來的也總是詞不達意,所以寫作對我來說耗時耗力,反反復復,很苦悶。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一是課題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
由于課題研究注重了研究學生,又特別關注細節(jié),這加深了自己對教學的感悟與體驗,使自己的經驗得以豐富,課堂教訓得到修正,教學的理念也不斷更新與優(yōu)化。
比如原來備課多是站在教師立場上去設計與策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課變得花枝招展,而現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作為載體,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簡潔有力,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原來聽課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表現,現在知道要將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即“怎么教”是服務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課題研究規(guī)范了自己的教學行為。
自從參加課題研究之后,伴隨著理論的學習及研究的深入,上課過程中不斷地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
比如,對照由全區(qū)老師們研討形成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我在原來的授課中,對于諸如“復習舊課、評價激勵、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歸納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并不重視,也就常常給忽略掉。
但現在由于所擔任的子課題“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后歸納總結”的研究,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
我把復習與預習相結合,先檢查后評價激勵,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及例題解析促使學生參與課堂等等。
歸納總結習慣的養(yǎng)成則經歷了“由課上到課后”的過程,這些做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再隨意、隨便,得以規(guī)范,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只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的反思、審視自己的工作,才能發(fā)現解決課題的方法。
通過回顧、診斷自己的行為,或肯定、強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覺再到成為習慣。
通過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與策略,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的行為。
四是課題研究使我敢于、樂于嘗試新的教與學的模式。
這主要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以前的時候一說小組合作,我總感覺它不適用于思想品德學科,因為我們沒有英語、數學學科那么多瑣碎的知識點和巨大的練習量,而且使用起來那么麻煩,如科學分組、指導合作、培養(yǎng)組長、合理評價等等。
可當我的“課堂參與”子課題的研究進入到這樣一種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評價激勵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學生大范圍尤其是學困生參與課堂的時候,我不得不著手使用小組合作了。
而事實證明,合作學習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
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學困生參與課堂的信心,創(chuàng)造了全員參與的條件,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
課題研究讓我的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領域。
總之,課題研究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
它既是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難得的機遇,讓我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我還要繼續(xù)耕耘,繼續(xù)收獲。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畫藝術更是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形式,屬中國的國粹藝術。雖然中國畫有著它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畫棒、水彩筆那樣鮮艷、豐富,主要靠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畫面。低年級學生喜歡漂亮的色彩這一特點,使中國畫不能在第一時間里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而對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低年級的學生又是很難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學生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這值得我們教師好好思考。
一、以游戲為主調動興趣
愛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喜歡想象。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學《水墨游戲》時,我用玩游戲的方式導入,用毛筆、墨汁、加水、在宣紙上做各種活動。接著又形象具體的進行了演示,讓毛筆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個滾……然后想一想,添畫完成一幅作品。同學們在了解這個奧秘后,都急于嘗試。在這個玩的過程中,無論學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樣的效果,只要表現出了墨跡的"濃淡干濕粗細曲直"等變化,教師就應讓學生認識到他的表現是非常優(yōu)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戲的快樂和墨跡變化呈現的美感,讓他們在自由的水墨空間中愉快地散步。通過畫面的展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水墨的濃淡干濕和線的曲直粗細,并抒發(fā)了自己快樂和愉悅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與欣賞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經過各時代、各民族的畫派風格、藝術形式、表現技法等不斷演變、提高,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一代代中國畫家經過各自終身不懈的追求,創(chuàng)作出了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流傳下來的曠世杰作,不勝枚舉,各種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對于美術教育來說,欣賞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我經常網上查找有關畫家的成長故事,比如:《徐悲鴻三請齊白石》、《齊白石和他曾孫的故事》《唐伯虎學畫》等,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賞講解,生動有趣的穿插到教學上。學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在語言表達上,概括上,了解畫家的成長上,進一步認識了他們成長的經歷和優(yōu)秀的作品。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更多的有關知識。通過欣賞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古代優(yōu)秀繪畫作品和近現代優(yōu)秀的作品,可以幫助少年兒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陶冶少兒的思想情操,提高兒童的精神境界、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從臨摹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畫起
中國畫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是從臨摹入手,如臨一些古代和近現代著名畫家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臨摹所選擇的繪畫內容與少年兒童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地聯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等,因為兒童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感興趣。同時,在臨摹的過程,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學會分析畫家們是怎樣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藝術表現的。另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學習猴子的基本畫法之后,要求兒童能夠畫出除書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動態(tài)。
四、多種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指導兒童學習水墨畫創(chuàng)作時,要用新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等培養(yǎng)。如兒童剛開始接觸水墨畫時,教師可運用演示法,拿一支飽蘸濃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筆在潔白的宣紙上看似漫不經心(實是極精心)的勾、點上一些大小不同、錯落有致的點、線、面。然后問學生"老師畫的是什么呀?我們在這基礎上勾畫,它又可以變化成什么?接著老師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點的狼毫筆稍加勾點,一幅姿勢不同、神態(tài)各異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圖躍然紙上。真棒、真有趣!學生們群情激蕩躍躍欲試,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隨意點畫,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我們可以把這些點面改畫成什么?學生邊討論邊思考,教師稍加勾點,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便展現在眼前,學生學習興趣濃烈,思維活躍,不知不覺中訓練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學書法藝術,打國畫基礎
書法是我國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寫意畫的用筆與毛筆字的書法用筆同源,也就是說練習毛筆書法有助于畫寫意畫。所以,小學國畫教師在思想上要明確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的密切關系,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與小學書法教學聯系起來,把兒童在書法課堂上掌握到的運筆、控筆能力援引到國畫課教學之中,無疑會大大提高少兒在中國畫中對線條的表現能力,使小學國畫課的教學達到質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與學習寫意畫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見影之事,它需要過程,需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之路。少年兒童一旦掌握了中國畫法的基本繪畫技能,其繪畫興趣將會與日俱增,藝術百花園中寫意兒童畫表達這朵小花將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這樣,我們的民族瑰寶、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3
20xx年9月在縣教研室李振剛老師的帶領下,由奇臺三小、四小牽頭,與其他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的各位成員,克服了地域、時間等重重困難,積極開展各項課題實驗活動。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工作,使我對課題研究確是有了一些感悟,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下面就自己的實踐工作,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參與課題研究使我成為學習者。
一年來,通過定期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志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
二、課題研究論文的撰寫使我成為觀察者。
通過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記觀察日記,經過一年來的課題研究,讓我知道根據課題去記錄學生的成長、變化,以及老師在課題研究過程當中的成長感言,從剛開始的`不知道寫什么到后來可以就課題寫出一篇論文,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會了觀察,觀察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的行為,而這些記錄下來的自己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就成為我論文的很好的論據,同時我也學會了根據自己活動的開展情況定期寫下評價記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仔細去分析,認真地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筆,生動地再現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從多角度觀察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使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針對自己開展活動認真進行反思,總結哪里做得正確,哪里還有待改進,一年來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題研討活動,如課題教學觀摩、課題論文交流、錄像課等。活動前,我會根據自己班級的研究主題,圍繞課題的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并針對推敲每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盡量把活動開展地更完美;顒雍螅視䥽@研究目的開展的活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改進。從而增強了自己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能力。同時,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撰寫了多篇論文和教學案例并獲得了自治區(qū)及國家獎項,獲獎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四、課題研究使我成為成長者。
一年來,在參加《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我認真參與課題組的各項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成長,由原來不敢參加大賽,到現在應經在兩次錄像課評比中榮獲自治區(qū)二等獎、一等獎,課題研究為我的成長牽線搭橋,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yè)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后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體驗著課題研究帶來的的成功快樂,促進我們繼續(xù)搞課題研究的熱情。
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煉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4
目前社會特殊家庭多,在學生群體中,特殊家庭學生往往生活缺溫暖,情感少溝通,心理有壓抑,性格趨偏執(zhí),成長易走彎路。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課題組長郎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有關《農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從剛開始的去向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fā)現這恰是一個最優(yōu)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組長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組內討論時,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次討論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fā)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二、實踐出真知。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于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完成特殊家庭子女情況匯總表、幫扶記錄以及教學案例的研究,使我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一點給我的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于去深入了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5
昨天上午我閨蜜打電話給我,說今天上午8點要到房山高級中學參加課題開題論證會,我閨蜜申報的省“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xxxx年度課題立項了,她說我是她的核心組成員,會議要求除課題主持人外,要去三位核心組成員,感謝閨蜜有什么好事都會想著我!
其實我什么都沒有做,都是我閨蜜一人在做,閨蜜說她昨晚一直忙到深夜12點多,真是很辛苦。不過,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今天教科室請來市里兩位專家給他們開題報告把把脈。我閨蜜做的課題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是被表揚最多的一位主持人,閨蜜說昨晚的辛苦沒有白費。
對于課題,我是很陌生的,之前從沒有接觸這東西,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的。經過今年的`課題申報、課題立項、以及課題培訓,終于對課題有了一點點的認識,知道了原來課題是這樣做的呀!其實做什么都不太容易,都要付出一定勞動的。之前我對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一點都沒上心,所以一點都沒有成長,由于自己沒有準備,好幾次機會都與我擦肩而過。
現在的我有機會就多學習學習,對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還是很有好處的,雖然起步很晚,但從現在開始,還不算晚。在自己不疲勞的基礎上多積累點經驗和材料,等機會來臨時就可以好好把握住了。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6
本周六,學校教研室湯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我們開展了《微型課題研究方法》的講座,聽后讓我耳目一新。
講座一開始首先借鑒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很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么,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為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為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不是經常會感覺到了“不樂趣”、“不幸!眴幔恳苍S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
而以往的我對于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微型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fā)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后進生的轉化、某節(jié)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yè)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微型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鑒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微型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采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微型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于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教育實踐新形態(tài)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jié),注意對細節(jié)的反思與改善。
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后才發(fā)現其實沒有那么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
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微型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經過講座系統(tǒng)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為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微型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搜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
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為專業(yè)化、科研型的教師。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7
在20xx年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漢陰縣教研室關于全縣廣大教師申報小課題研究的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聽取了張主任和劉康花老師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報告,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教研是教育事業(yè)的需要,是提高廣大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需要,更是推進一個地方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本次學習,我懂得了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體會如下:
首先我懂得了課題就是一個問題、愿景、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等。我們就行課題研究是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的原則一共有8個,那就是: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結題鑒定。
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發(fā)布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fā),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劉老師強調:做一個小課題需要有一個業(yè)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干事的人。課題負責人就是一個核心人物,領導者、組織者。我的小課?《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的有效性研究》已立項通過。既高興又有壓力,我也同樣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后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zhàn)。我們要建立一個規(guī)范的團隊,不斷學習,要科學、有一定的'策略。
劉老師的報告使我知道了教育應該是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們要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課那就是: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型、為學生為孩子上課,做到扎實、充實、真實,就組成了一堂好課。讓我明白了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答案,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課堂。我們要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教師自身就是一種教學資源,看你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潛力。要面帶微笑、滿懷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課。我們課堂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時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讓學生去經歷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大膽探究,更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中學得輕松愉快。
其次,我梳理了做小課題研究的過程及必要的方法和理論指導。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接下來就是如何制定小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如何實施課題,進行怎樣安排與管理?這些疑惑,教研室劉老師以職教中心賴老師如何做市級和省級優(yōu)秀課題為例,我們的指導老師-—鄧良紅老師再三鼓勵,給我們認真細致地講解實施方案和研究過程,他的一句:有困難隨時打電話聯系并一一指導。為我們掃除心理障礙,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動力。
通過學習,我再一次審視自己的課題,對照自己的想法與后期安排,內容不夠充實,操作方法簡單。我會帶領好我的小團隊,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及時有效的反思研究的收獲與不足,酸甜苦辣都是營養(yǎng),成功失敗都是收獲。最后把簡單的事做好,持之以恒進行課題研究,力爭做到真實有效的課題。
參加了市教科所組織的“十一五”(第四批)課題的開題和培訓會。在培訓會上學到了很多。借這個機會,結合我的課題,把學到的、想到的,對我們做課題有幫助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1、選擇做有意思的課題,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享受到教育的樂趣,這一點至關重要,F在我們自己有選擇課題研究內容的主動權,那就結合自己的特長,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做研究。就像我,之所以選“小學生數學日記的指導”做研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有意思、好玩。在上學期,到中山路小學參加細節(jié)課題的結題活動時,無意中翻看各個學校的結題材料,好多都是枯燥的文字總結,單調的圖表數據。唯獨有一本顏色鮮亮、圖案豐富的小冊子吸引了我。讓我產生了要走上前看個究竟的沖動,原來那是索普學校王錦敏班上的一本學生的“數學日記”集錦。在那一篇篇日記中,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活躍的數學思維、與老師零距離的感情交流,覺得做一個數學老師真幸福。就在這時,我就想到讓自己的學生也試著寫一寫,F在語文老師總是抱怨,學生會抄作文。我相信,學生寫數學日記,是不會抄的,也沒參考書可抄?梢韵胂笤诤⒆又赡鄣恼Z言中,會得到無限的快樂,我一定會樂在其中的。
2、在教育教學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問題和課題。從自身教學和學生成長的細節(jié)中發(fā)現問題。在我從事數學教學十多年來,發(fā)現我們的課堂教學往往注重數學知識的扎實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定滲透,數學語言的適當訓練,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數學思考、數學發(fā)現的意識和能力沒能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擅長完成一些形式單調的練習性作業(yè),而在作業(yè)中,既看不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個性品質,也看不到學生的成長足跡和心路歷程;更沒有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意識;數學的人文性、生活化、學生的鮮活個性正在被活生生地抹殺。數學學習也需要交流,寫數學日記就可以延伸課堂教學,讓學生與老師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作業(yè)更富有個性色彩。這點與學校提倡個性化作業(yè)相一致,省得要查時,臨時抱佛腳。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8
面對課改的大潮,現代教育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中學教師,將如何面對新的形勢,順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呢?做為一線教師的在不斷地努力著,努力地讓自己與課改的精神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我覺得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要改變教師的角色。因此,我便參與了相關的課題研究學習,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習和不斷探索,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有了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就觀念而言,新形勢下,我們要明確:學生是一個有想法、有活力、有創(chuàng)新的獨立群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而并非是在預設的教育情境中指揮學生學習的領導者;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活動。就行動而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注意多進行形成性評價;還要關注教學效益,并具備一種反思意識,不斷思考、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新課程改革,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改變,既是根本又是關鍵。我們的觀念轉變成功了,角色改變成功了,這才有基礎談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談成功的課程改革。剛好課題的題目與些相吻合,以下談談這次參加這次課題的幾點體會,不對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充分尊重學生正確引導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和諧、互動合作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還體現在激勵和贊賞學生上,要尋求學生的閃光點,抓住以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鼓勵,使他們得到努力奮發(fā)的動機。尊重學生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這是教師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心靈對話的前提條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納學生,理解可以遵循換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納學生。再其次還要信任學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信任最能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樣的信任是一種激情,是一種鞭策,它的激勵是其他任何力量無法比擬的,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正確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是無原則的批評和抱怨說達不到的。
二、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積極開拓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域,探索學習活動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題,要吸收、要消化教師所講的知識、觀念和方法,就需要進行積極的活動,因此,學生不是消極的聽眾,不是灌輸知識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題。知識和技能作為學習的對象則是客體,教師的“教”便是主客體聯系起來的媒介,這種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探索和發(fā)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主題作用發(fā)揮的程度如何,更多取決于教師的指導是否得法。因此,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把學習主動權真正教給學生,才能真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數學教師更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備課方式改變。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于人的認識范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題的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準備當中
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教案的編寫,傳統(tǒng)的已不適應現代的需要,現代的教案意味著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創(chuàng)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體學生。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比競爭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論課程改革強調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合作”引入課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搭配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上進互長,調動全員參與的意識,創(chuàng)造全員參與的條件。小組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有效合作學習喚醒了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師角色要轉變正確
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要求我們數學老師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陳腐不變就只有等著被淘汰。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往著多元化發(fā)展了,不僅要成為教學中主動的設計者和開發(fā)者,還要成為課堂活動中的指導者,另外還要做課堂教學動態(tài)的研究者和學習者。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們只有不斷地正確定們我們的角色,不斷的探索、學習,充當好學習的促進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課程的使命,使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傊,現在教學的發(fā)展,要求教師角色與行為的變化,這個變化同樣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體現,這種變化已經不取決于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教育環(huán)境的規(guī)定,一種教學發(fā)展的趨勢,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必將鑄造一代新型的教師。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9
自從參加《中學物理教學微案例開發(fā)與應用研究》課題研究小組開始,對微案例有了較好的了解。特別是微視頻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有較深的體會。
微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微視頻一般時間都比較短,大約在6~8分鐘左右,但是信息量較大,相對于課堂45分鐘來說,合理的分配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和高效.相比較于初中物理課程,高中物理課程更加復雜,研究的問題更加抽象,尤其是一些物理概念和性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加速度、質點和牛頓第二定律等的理解,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如果借助微視頻,就可以向學生形象的展示這一現象,便于學生去理解這些問題.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引入微視頻便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制作微視頻的時候,教師需要搜集相關的教學素材并且要將教學過程融入其中,這樣在進行第二輪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比較原先做的微視頻,尋找差距,及時的改進.同樣,通過相互觀看微視頻,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同時也為教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題材.另一方面,在課堂上使用微視頻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以這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更易于接收.在課后,學生還可以根據微視頻更好的鞏固課堂知識.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長視頻無法比擬的.
物理教學中的微視頻應用案例
概念教學中的微視頻應用
例1加速度在加速度這一章節(jié),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加速度,能夠區(qū)分加速度和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率,并且能夠在生活中使用加速度的概念.。兩個視頻分別是四個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準備起跑和摩托車與助力車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都是從靜止到運動的一個運動狀態(tài).通過觀看不同的人和不同車輛的啟動速度,和在相同時間內不同的速度變化,去體驗在相同的時間內車輛速度變化的快慢.幫助學生理解速度快,速度變化塊等意思,為學生學習加速度的定義做好鋪墊.視頻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按壓桌面,發(fā)現相對的兩個平面鏡中的光束出現了移動現象,另一個通過實驗人員擠壓瓶子,發(fā)現瓶口上方玻璃管內的液面上升了.在彈力這一章節(jié),教師在講解彈力時,通過彈簧的變形和橡皮筋的變形學生能夠明顯的看出形變,很容易理解.但是對于一些偏硬的物品,如桌面和玻璃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后變形幅度較小,學生很難產生直觀感受,理解上就會有困難.通過微視頻實驗,學生能夠明顯的看出桌面和玻璃瓶受到外力的作用后發(fā)生的變化.由于這個實驗并不繁瑣,還可以通過視頻演示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動手操作.例3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本章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學生通過學習后能夠知道超重與失重的含義,并能夠通過牛頓定律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將一個臺秤放在電梯內,臺秤上放一重物,隨著電梯的上升和下降,觀察臺秤的變化,并讀出相應的數值.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課本上除了進行了文字講解以外還配了幾張插圖,但是這些靜態(tài)圖形并不能夠使學生對超重和失重產生深刻的理解.通過使用微視頻,這樣貼近生活,通過相應的數值來觀察超重與失重的變化,更具有說服力.
規(guī)律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例1勻速直線運功時間和位移的關系本章節(jié)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學生能夠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位移關系與v-t圖象中四邊形面積的對應關系。根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位移,繪出這段時間物體的v-t圖象,將所得的圖象均分為幾段矩形,并以2倍的數量繼續(xù)均分,當盡量將這一時間段進行均分的時候,這個矩形的.面積就等于斜線段與坐標軸構成的梯形的面積.利用這種微元法思想去理解速度時間圖象與坐標軸的關系是教學上的難點,學生在這方面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課本上的插圖都是一幅幅靜止的圖形,雖然采用了過度的手法去繪畫,但是學生理解起來仍然有難度.利用微視頻就可以將這一靜態(tài)畫面轉化成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微視頻慢慢體會微元法思想,較為容易去理解.微視頻的內容主要引用阿波羅飛船的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由靜止狀態(tài)同時釋放羽毛和鐵塊的視頻,觀察著兩個物體的落地情況.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講解這節(jié)課的時候會通過使用牛頓管的方式來做實驗,將羽毛和鐵塊放入其中以抽真空的形式來觀察.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可以發(fā)現,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對牛頓管完全的抽出真空,在實驗中看到的并不是羽毛和鐵片同時落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通過這段視頻,以事實為證,更能夠給學生以說服力,加深學生的主觀體驗.在微視頻中,首先將一塊海綿放在斜面擋板的上方,然后在斜面上再放一塊海綿,在海面上放上一重物,觀察海綿的變化.其次,在豎直的墻面上分別掛上A、B兩個橡膠墊,用一根木棒和一根細繩與A、B構成一個三角形,并在細繩與木棒的焦點處掛一重物,觀察橡膠墊的變化.然后將細繩換成木棒,再觀察橡膠墊的變化.學生在學習力學分解的初期會感覺到無從下手,更不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為何,這就給受力分析帶來了不便.在教學中引入微視頻后,學生就可以直觀的看出力的作用效果,再配合視頻中繪制出受力分析圖,更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通過海綿的變形,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個重物的受力方向.微視頻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給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理念得以落實的重要措施.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0
我參加了我校語文組開展的《新課改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感受頗多,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提高科研理論水平、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課題負責人吳主任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通過聽講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中,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聽習作指導課,參與評課,自己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
隨著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教學中,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現象,指導立意,開拓學生的思路,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寫作方法。并激起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和作文的熱情,勉勵他們自悟自得,從中取得進步,體驗寫作的樂趣。例如,每周一學生上交周記后,我充分利用時間盡快批閱,在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交流。根據布置內容,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寫的有進步的在班內進行交流,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聽后還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或是點評。這樣的做法即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又激勵寫得有進步的同學下次寫得更好。沒有讀的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那么他自己再寫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通過這種形式,使好同學信心更足、使寫作能力差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傊,每組織一次交流活動,要使學生全員參與,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其次、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引導學生說自己的話,抒真情、發(fā)實感,用我手寫我口。最后、讓學生在樸實無華、絢爛多姿的農村生活中廣泛吸取營養(yǎng),在接觸美麗的大自然及鄉(xiāng)村風情中陶冶情操,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fā)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科研意識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戰(zhàn),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yè)而努力。
參加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5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課堂觀察能力、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茖W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思維,培養(yǎng)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今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開始逐漸深入《課堂觀察設計與評價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于我是第一次深入系統(tǒng)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fā)現這恰是一個最優(yōu)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于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專業(yè)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yè)知識上的不足,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積極參與,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是認真及時完成課題組布置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fā)現班上同學基礎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A、B、C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復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暫困生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學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yōu)等生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不同的數學。同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我也在情感激勵上給予分層對待,當學生作出圓滿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獨到見解的回答時,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很有創(chuàng)見”等言語;對于質量不高的回答則用“好的”、“嗯”、等詞語來表明還不完全正確,尚有討論的余地;對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錯誤的,我則投出期待的眼神,說:“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其他同學回答后,再次請前者重復一遍,大家加深印象。這樣做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學大膽地答問,增強了他們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業(yè)也分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zhèn)湔n,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fā)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四、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于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于去深入了解學生。
今天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努力,扎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1
3月21—22日,全省教科所(院)長會議暨“十二五”規(guī)劃基礎教育課題主持人培訓會在煙臺龍口召開,全省中小學教育課題近千位主持人集聚一堂,聆聽了北京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主任耿申研究員《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與路徑》,北京師范大學劉復興教授《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濰坊市廣文中學趙桂霞校長關于省“十一五”課題研究個案解析,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山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主任亓殿強研究員《課題研究的質量提升與規(guī)范管理》。
我作為山東省“十二五”重點課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程開發(fā)實踐研究》的實際主持人之一,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聆聽了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報告,并得以與全省各地的教科研領導和老師交流切磋,增加了見識,明確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是,我們正在踏踏實實地在真正做著課題實踐研究工作,在課題研究中鍛煉、豐富、成長自己,并在辛苦付出的同時收獲著豐收的喜悅,而不像有些所謂的課題研究項目,拿到個立項通知書就基本宣告自己大功告成,到處加以炫耀,并向領導請功,至于那些枯燥艱辛的實際研究工作,他們是不會真正去做的,到最后應該結題時,就四處拼湊材料,其通過鑒定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這當然只是部分情況)
我要真心感謝我的學校、我的領導、我的同事,是你們給了我踏實研究的平臺,給了我開展專業(yè)工作的機會,給了我鍛煉與成長的舞臺。我也在此無愧地向你們說:我踏實認真去研究、去行動、去實踐了,實現了上一個省十一五課題《中學生體驗式心理課實踐探索》的.順利結題,并編著出版了《使人成為人》這本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著,并得到了全國各地同行讀者的肯定與認可,創(chuàng)造了心理課程類圖書的銷售神話(山東文藝出版社相關人員透露);現在正研究中的團體輔導課題,我同樣不計較得失,付出了許多許多的時間、精力、汗水和淚水,并協助領導帶領這個研究團隊銳意進取,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特別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兩本團體心理輔導專著即將由藍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我要大聲地宣告:我研究了,我付出了,我收獲了,我成長了。我是辛苦的,但我也是幸福的!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茖W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思維,培養(yǎng)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去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小學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于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tǒng)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fā)現這恰是一個最優(yōu)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于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專業(yè)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yè)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fā)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于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于去深入了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fā)現這恰是一個最優(yōu)化的成長過程。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3
去年,我校申請了泰州市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農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培訓及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思路,也使我對特殊家庭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給予更多的關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力去關愛這些學生,分析他們的學習現狀,尋找相應的對策。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開題會議令我豁然開朗
開題會議上由課題負責人作課題開題報告后,市級、縣級各位專家提出了一些精準的問題給我們討論,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議。我清晰明確了我們課題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覺心中有底了。
在我們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群體:特殊家庭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常常是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總是被單獨教育的對象。到底他們的學習現狀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況怎樣?我們很需要去多加關注這些問題。可是我們注意到也有個別特殊家庭學生各方面表現非常優(yōu)秀,令老師也暗暗欽佩。這些表現優(yōu)秀的特殊家庭學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鑒他們的優(yōu)點去幫助那些學習困惑的特殊家庭學生呢?我想這就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組織理論學習。經常性閱讀各類教育教學雜志,認真做好讀書摘記。充分利用網絡拓展理論學習,及時了解當今社會發(fā)展趨勢,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的概況,學習他人好的經驗。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中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個案。我每一次在總結自己的教育案例時,都得到一次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遺憾。每每過后,我都會不斷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農村特殊家庭中學生的教育任重道遠
當我越深入了解這些學生,我的心情越復雜。他們的境遇令人擔憂,他們是社會上最孤獨無助的群體,他們的心中渴望理解和關愛。有些特殊家庭學生因為愛的缺失,成績下降;有些學生由于教育不當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學生由于沒有正確的父母導向而成為問題學生。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
度過,作為學校老師,我們應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愛。關心一下特殊家庭學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飽;天氣寒冷了,他們有沒有添加衣物。他們學習上有困難時,多給予幫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時多與他們談心溝通。還可以教育其他同學多幫助他們。讓這些中學生感覺到雖然遠離父母親,卻沒有遠離父母般的愛,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農村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笑對人生,健康成長!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14
20xx年11月25日,在一年一度的課題中期評估、結題工作即將到來之際,教研員陳老師貼心地為我們安排了一次課題學習培訓。全市20多位政治教師齊聚光華高中燕山校區(qū)三樓會議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和學習。為了進一步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水平,陳老師特別邀請了江蘇省特級教師、第二實驗小學蘇瑜校長針對即將參加中期評估和結題工作的三位老師的課題匯報進行專業(yè)的點評和指導。會議室外寒風凜冽,會議室內老師們聽得聚精會神、熱情高漲。學習完之后,讓我這個課研新手感受深刻、收獲良多。
一、課題研究要用心
活動中參與展示的上沛中學的劉佳老師、南渡高中的劉嘉老師、平橋中學的錢敏慧老師,他們的課件制作非常精美,但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們在課件制作背后的辛勤與汗水。特別是錢老師的匯報,從一張張學生成果的照片、一段段拍攝的視頻、一份份撰寫的反思與體悟、一個個精心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無不體現出錢老師在課題研究中的用心。更讓我驚嘆的是蘇校長的點評,她用了很短的時間,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了正確的指導。如: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措施及成果應該密切聯系、前后呼應;要用一個個細化的問題指引每一次的課研等等。這些精準的指導,讓我們醍醐灌頂。我想如果我們每個課研人都能夠向他們一樣用心,課題怎么可能做不好?
二、課題研究要用問題引導
蘇校長用兩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例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的問題存在于實際的教學情境中。這就要求我們從事教學實際的老師時時用心關注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尋找課題與教學相關的具體問題,用這些問題指引自己的課題研究,激發(fā)自己的研究意識。面對研究的問題不斷追問:我的研究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實現目標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其他途徑能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我需要在教學中做哪些相關的調整?這些調整有什么依據嗎?這種層層遞進提出的接地氣的問題,更容易地為我們的課題找到研究的`抓手,增強研究的可操作性。
三、課題研究者要學會不斷地思考
不斷地積累經驗和思考,可以讓老師獲得更快的專業(yè)成長。陳老師和蘇校長的總結和點評,讓我驚訝于他們對于自己工作的投入與思考。這種智慧的閃光點迸發(fā)出的火花是多么的耀眼,足以照亮課研人的幸福之路。我想反思就是教師的一塊“后花園”,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不斷捕捉教育問題,追問問題,反思問題有沒有解決,還能不能解決的更好。只有這樣不斷思考,才能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修正自己的研究策略,從而獲得更大地進步。
今年我們社渚中學的課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設計的策略研究》也即將參加中期評估。通過這一次的課題培訓,我發(fā)現我們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接下來我們一定會抓緊這最后的時間,對課題進行再一次的細化、補充、完善,力爭按陳老師的要求成功通過。
【參加課題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參加課題心得體會06-16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2-02
參加課題培訓心得體會10-23
[優(yōu)秀]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7-13
參加課題培訓的心得體會范文10-29
(集合)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8-25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篇09-09
參加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14篇)10-28
參加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14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