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資治通鑒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治通鑒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資治通鑒讀后感1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資治通鑒》作為吸收歷代興衰成敗君王得失的一面鏡子。作為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家之筆的名著古書,不單有名家編寫,更有那成千上萬的愛好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手中出名書”《資治通鑒》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當然,編寫史書那就需要淵博的知識,多而廣的歷史文獻,所以,司馬光從小就發(fā)奮讀書,努力增加自己的歷史知識,為今后編寫《資治通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書中上表周威烈王,下至周恭帝,共跨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共分二百九十四卷,三百萬字。文章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描寫,例如:劉邦,字季,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龍顏,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痣。對人友愛寬厚,喜歡施舍財物,心胸開闊,素有大志。司馬光通過寥寥幾筆的人物形象描寫,反襯出往后劉邦統(tǒng)一天下的關(guān)鍵所在。
《資治通鑒》作為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家之絕筆名著古書,寫作技巧也不遜于司馬遷。其書中有這么一段:當漢武帝處死昭平君后,但仍然悲痛難忍,周圍的人也一起跟著傷感不已。待詔官東方朔上前祝賀漢武帝:‘我聽說圣明的君王治理國,獎賞不回避仇人,懲罰不區(qū)分骨肉!渡袝飞险f:‘不偏向,不結(jié)黨,君王的大道,坦蕩平直!@兩項原則,古代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都非常重視,而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王都難以做到,如今陛下卻做到,這是天下的幸運!我東方朔捧杯,冒死再為陛下祝賀!”開始,漢武帝對東方朔非常惱火,接著又覺得他說的是對的,將東方朔任為中郎。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馬光編寫此書的精煉,同樣是一句祝賀之詞,卻被寫得意味深長,令人回味。同時,也反映出東方朔的機智,漢武帝善于用人,聰明果斷的一面。可見司馬光的文字功底可謂深厚。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 )作為一面照亮君王得失成敗的鏡子,那就肯定少不了對歷來荒淫君主的斥責。其中就有一段:吳主每次宴會群臣都要把大臣們灌醉,他設(shè)置了黃門郎十人,專門負責搜集大臣們的過失,嚴重的.被判刑、處死,輕的也要罪狀記錄下來。古代君王有多少荒于宦官、黃門,司馬光以“黃門郎十人”數(shù)字中,突出了當時奸臣當?shù),君主無能的歷史場景。
讀史讓人明智,自從我閱讀了《資治通鑒》后,對歷代君王的性格有所了解,更加詳細的知道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其卓越貢獻的結(jié)晶。
資治通鑒讀后感2
近來讀《資治通鑒》,發(fā)現(xiàn)一則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漢末建安17年,曹操征討關(guān)中,留世子曹丕守鄴城,并讓謀士程昱輔佐,讓國淵任居府長史,主管留守事宜。大部隊西征后,河間——今河間市,以驢肉火燒聞名——田銀、蘇伯反叛。曹丕想親征,程昱勸阻,說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沒必要大動干戈,因此派將軍賈信平叛。果然很快禽殺為首的田銀、蘇伯,余眾一千多人投降。有人主張將這些人都殺了,以儆效尤,依據(jù)是:“公(曹操)有舊法圍而后降者不赦!背剃拧鴾Y不同意,程昱說:“此乃擾攘之際,權(quán)時之宜。今天下略定,不可誅之;縱誅之,也應該先打報告!庇谑窍虿懿僬埵,曹操果然不殺,而且很贊賞程昱的做法。程昱、國淵的仁心,活了一千多人的.命。
等到國淵寫報捷書的時候,斬首多少,與報告數(shù)完全相同。曹操很奇怪,因為舊例,都是夸大數(shù)目,以一為十,也就是說,斬首一個,書上寫十個。曹操于是詢問國淵這樣做的原因。國淵說:“征討境外敵寇時,多報斬首數(shù)量,夸大戰(zhàn)績,可以震懾民眾,宣示武功。而河間在我們境域之內(nèi),百姓都是我們自己的屬民,田銀等人叛逆,雖然戰(zhàn)勝他們是有功的,但我私下里感到恥辱!辈懿俸芨吲d,提升國淵為魏郡太守。
這則故事,除了說明古人也知道戰(zhàn)爭內(nèi)外有別,內(nèi)戰(zhàn)是恥辱的。其次,還解釋了我多年一個疑問。即:“故事:破賊文書,以一為十;”
以前讀史書,一直奇怪,比如長平之戰(zhàn),秦軍白起坑殺趙兵四十萬。秦末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傁,這幾十萬人,殺的過來嗎?如今看了這個故事,原來是以一為十。打個一折,殺四萬人,人頭滾滾,也是令人震驚的。
戰(zhàn)國之前,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zhàn),還講點仁義,統(tǒng)計戰(zhàn)功時,按人的耳朵記功,叫做?。等到商鞅變法,驚世駭俗,用人頭記功,殺一首級升一爵,從此徹底禮崩樂壞。人頭難得,因此殺良民冒功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統(tǒng)計人頭時,常發(fā)現(xiàn)有婦女、小孩的頭,殺戮太重也不好,因此,以一為十的慣例就出現(xiàn)了,一直沿用至清朝。我是相信這個故事的。所以戰(zhàn)勝者寫的殲滅敵人的數(shù)量都是要打折扣的,打多打少,就看你的判斷能力了。
即使今天,官方也是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反而是一些野史可信度較高。
資治通鑒讀后感3
孫子說:“不動如山,動如雷震!壁w國常與匈奴交戰(zhàn),每每失利,趙王改派李牧把守邊疆。李牧每日犒勞將士,不允許出戰(zhàn),連續(xù)幾年趙國都沒有什么損失,趙王和匈奴都以為李牧怯懦。由此匈奴軍隊軍紀開始松散,越來越缺乏組織,以致士氣大減。趙國將士們每日接受賞賜卻沒有機會為國家效力,都愿意一戰(zhàn),后來大破匈奴軍隊。這就好比在收到別人攻擊或排擠時,不要立即報復,要學會忍耐。表現(xiàn)出自己寬容大度的一面,對身邊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他以為你膽小懦弱,更加驕橫,這就可以找準機會給予致命一擊,此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自古以來,能成就大事的人,他們的膽識絕對不是常人能及的。敢作別人之不敢作,敢為別人之不敢為。此外一點,就是不貪圖小利。智襄子是晉國四卿之一,因為貪圖小利,向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韓子、魏子都懼怕他,贈予了土地,唯獨趙子不與。智襄子率魏韓攻趙,反被趙魏韓滅族。由此可見,不管自己勢力再強大,占別人的小便宜多了,時間一久必然會引起公憤。
無信、無惠,則無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無濟于事。作為一名領(lǐng)導要清楚三點。其一,無信不立,應當首先立木取信。人性是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讓他們占一些便宜以達到取信的效果。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東西,來分與他人,“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其三,再從自己的反對者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開始游說,闡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動搖其原本的反對決心。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確立并維護內(nèi)部秩序。當內(nèi)部不穩(wěn)定時,只可守,不可攻。守,可結(jié)秦晉之好;攻,只會眾不敵寡。這也是為什么火燒赤壁可勝,投鞭斷流卻敗。
君不尸小事,臣不專大名。作為上級,要顧及的應該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交給部下去辦就可以了,不必事事操勞。作為下級,在別人手下辦事,要謙卑恭敬,不能搶了上級的風頭。
讀過此書使我獲益匪淺,這些政治、軍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套路。人生就好似一場戰(zhàn)爭,擁有明確的戰(zhàn)略和靈活的戰(zhàn)術(shù),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千里之外。
資治通鑒讀后感4
《資治通鑒》在卷六中有這樣一段話:“世有無望之福,亦有無望之禍。今君處無望之世,事無望之主,安可以無無望之人乎!”這是朱英對春申君所說的話!盁o望”就是沒有想到卻突然而至的意思。這里有五個“無望”:無望之福,無望之禍,無望之世,無望之主,無望之人。那這意思是會有意外降臨的福,俗話說的天上掉餡餅;突然降臨的禍,叫飛來橫禍吧;變幻不定的世界,喜怒無常的君王,還有生命中突然遇到的小人或者貴人。
這句話的背景世這樣的:春申君黃歇拼死護衛(wèi)的楚國的那個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有個叫李園的人給春申君出主意,讓春申君娶了他的妹妹,孕后送給楚考烈王,后生子被立為太子(就是后來的楚幽王),那春申君就可以權(quán)傾天下了。這時有個叫朱英的'人告訴春申君李園用心險惡,要盡早提防,于是說了上面的含有“五無望”的話。只可惜春申君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最終真的被李園豢養(yǎng)的死士殺了,而且“使吏盡捕春申君之家”。
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這樣死了,似乎有點冤。但是仔細想想,似乎也不冤,因為誰都無法準確預料以后將要發(fā)生的事。人之所以有足夠的勇氣往前走,就是因為前面有很多的“無望”吸引著自己,但是往往也有很多人都只是想“無望之福”,誰也不想“無望之禍”,也包括春申君。“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睙o論想還是不想,該來的究竟還是來了。
在戰(zhàn)國那個動蕩的時代了,這樣的“無望”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胡亥在一轉(zhuǎn)眼間從一個只知吃喝玩樂的傻小子成為了皇上,這是“無望之!,可是沒過多久,連想當平頭百姓的愿望也沒法實現(xiàn)了,“無望之!彼查g變成了“無望之禍”。李斯因其一篇《諫逐客書》而獲得重用,因扶立新帝有功成為寵臣,但是“無望之禍”也很快降臨,因為趙高這個“無望之人”,因為秦二世這個“無望之主”,最終被腰斬于市。臨死前他還很懷念自己在老家?guī)е鴥鹤哟蛲米拥那榫啊H绻钏共皇菈粝胫懊鏁小盁o望之!保侠蠈崒嵲诶霞易鏊膫}庫保管員,他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這樣的人還有呂不韋、嫪毐等等,因為他們都處在一個“無望之世”。
那到了現(xiàn)在呢?在太平盛世里會有這樣的事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夜暴富之后迅速毀了自己的生活的,快速成名后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困擾的大有人在!靶腋2皇敲辏粫约簭奶焐系粝聛!睙o論對人對事,不要心存僥幸和幻想,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或許會減少許多“無望之禍”,多一些“無望之!薄
資治通鑒讀后感5
《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寫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史學巨著,由神宗取意“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親賜名。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嗜之不厭”。
全書一共294卷,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4年的歷史,資料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方面的重要史實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全面展示了幾十個政權(quán)的興盛與衰亡的過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變,有“網(wǎng)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這294卷為《《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梁紀》》22卷、《《陳紀》》1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后梁紀》》6卷、《《后唐紀》》8卷、《《后晉紀》》6卷,《《后周紀》》5卷。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
我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本厚厚的'書看完了,看了這本書,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奸臣:周幽王點烽火戲諸侯,失去諸侯的信任,最終斷送周朝百年江山;指鹿為馬的趙高;諸呂之亂,霍光攬技、王莽代漢、竇氏欺主,董卓入京臥龍床,不視天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昭大權(quán)在握,傀儡皇帝劉協(xié),殘暴無比隋煬帝,殺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亂安錄山,殺李坤自立朱溫……
同時,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統(tǒng)一中國秦始皇,建立漢高祖,精勵圖治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仁君劉備,強者關(guān)羽、張飛,奇才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盧史皇上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國土面積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寧,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貪污……
我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歷史上有多少明君圣主,還讓我明白有多少奸詐小人。
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為能寫史書的人,我必須像司馬遷一樣,用手中的筆,公正地寫出事實,謳歌英雄,鞭撻小人。讓忠良名垂千古,奸賊遺臭萬年。
這是我的夢想,我要為這個夢想而學習。
資治通鑒讀后感6
漢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至漢獻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跨度89年。
此時,漢王朝傳到漢獻帝手里,國運已走了400年時間。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來到漢獻帝這里,就已經(jīng)離漢王朝的完全滅亡不遠。而對于普通民眾而言,三國亂世不是什么英雄豪情指點江山,而是人間地獄般的災難要到來了。
但漢王朝最后的滅亡又其前任王朝不一樣,并非是因為帝王的`暴虐。要說像,倒是和前前任王朝——周朝更像一點。所以即便是在最后幾任執(zhí)政者之下,還是出了很多名士隱士,且也得到了善終。
東漢末年的隱士:公元137年的冬天,漢順帝巡視長安,有個叫田弱的人向順帝舉薦法真這個人,稱法真精通儒家學說,但隱居鄉(xiāng)里,不肯出來做官,應該認命他為三公。于是順帝非常虛心地邀請他,前后四次征召,但法真始終不愿意出來。
公元159年,尚書令陳藩向漢桓帝上書,推薦五位隱居不肯出來做官的士人:徐稚,姜肱,袁閎,韋著以及李曇。漢桓帝對這些人都用非常周全的禮儀去征聘他們,但他們最后無一肯去應聘。
這里說說其中一人姜肱。
此人在鄉(xiāng)里以孝敬父母、慈愛兄弟而著稱。一次,姜和他的弟弟在夜晚碰到一伙強盜搶了東西準備殺了他們。姜就說,請你殺了我,保全我弟弟,他還小,沒有定親娶妻。弟弟卻說,請殺了我,我哥哥品德比我高,是國家的英才,我愿代哥哥一死。強盜聽后受到感動,最后只搶了東西而放了他們。讀后感·等他們回到來,別人都看到這兩兄弟什么都被搶光衣服都沒有時覺得很奇怪,姜肱則用其他原因推脫不說,不肯指控有強盜。強盜聽聞后,感到非常慚愧和后悔,立刻到姜的家拜訪他,叩頭謝罪,并歸還了所有物品。姜不肯接受,還用酒照顧他們。漢桓帝聽說姜肱的事跡,就派畫工去畫出姜的畫像(可能是想用來宣傳正能量典型?)。但姜聽說后就待在房子里不出來,用被子蒙著臉,說自己有病不能吹風,于是最后畫工還是沒能見到他的面目。
后來,漢桓帝又征召一個叫魏桓的隱士。魏桓家長的人都勸他去應聘。魏桓卻這么說:
“接受朝廷的俸祿,追求高官,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如今宮女數(shù)以千計,能縮小數(shù)目嗎?御用的好馬數(shù)以萬匹,能減少嗎?皇帝左右的權(quán)貴豪門,能排除掉嗎?”
大家都回到說:“不能。”
魏桓慨然長嘆說道:“讓我活著前去應聘,死后再送回,對你們有什么好處呢?”于是,他就繼續(xù)隱居不出。
試想如果是現(xiàn)在,直接送公務(wù)員或者編制工作給各位,會有人不要嗎?
資治通鑒讀后感7
古人云:開卷有益。閱讀,尤其是經(jīng)典閱讀,是一種人生感悟,是一種歷史回顧,是一種思想交流,也是一種境界提升。這個暑假,在老師們的大力推薦下,我閱讀了一本歷史故事書——《資治通鑒》。
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巨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書中塑造了許多歷史英雄人物:勇于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廉頗;勇敢機智,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的藺相如;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燕昭王……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藺相如,他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shè)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而戰(zhàn)無不克的老將廉頗見藺相如官比自己大,心生嫉妒。藺相如知道后,為了怕將相不和使別的國家乘虛而入,盡量不與他相見。后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從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胸廣大,顧大局,識大體的人。為了國家的興亡,不與廉頗的誤解斤斤計較,反而處處忍讓著他。
讀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我的所作所為:一次,我的`同桌戶口本忘帶了,他從我這經(jīng)過時不小心弄到了我的文具盒,把我的一支筆摔到地上跌壞了,我大聲地嚷道:“你怎么把我的筆弄壞了,怎么這么不小心。你得賠給我一支新的。”同桌急紅了臉,說道:“我現(xiàn)在有急事,回來再賠給你。”可我偏不同意,于是與他爭論起來,同學見狀,前來勸阻。后來,他說回來就買給我一支新的,我這才同意了。說完他匆忙地跑了出去。等他回來時,手中卻多了一個戶口本?墒且呀(jīng)上課了,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他慚愧地低下了頭。可我卻不以為然。下課后,出乎意料的是,他卻遞給了我一支與之前一樣的筆,小聲說道:“這是我找了好幾家店才找到的,希望你能原諒我!甭牭竭@句話,我感到很愧疚,原來他就是為找這支筆才會遲到的。我真的不應該這樣做,不應該耽誤他的時間,更不應該在同學面前讓他難堪。我真慚愧。我的行為與藺相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應該也像藺相如一樣,做一個寬宏大量,善于原諒他人,不與他人斤斤計較,顧大局識大體的人!
《資治通鑒》這本書,讓我在這個暑假獲益良多,推薦大家也來看一看,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資治通鑒讀后感8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因此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帶給了治國平天下的方法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锻ㄨb》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比較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yōu)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戰(zhàn)敗之后并未輕言放下,反而鎮(zhèn)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jīng)常見到。在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狀況下也能夠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guān)聯(lián)出現(xiàn)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jù),漢武帝嫡長子,衛(wèi)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wèi)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jù)地位穩(wěn)定,后因衛(wèi)家衰敗后繼乏人,以前顯赫的衛(wèi)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wèi)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jù)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資治通鑒讀后感9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20xx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所以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zhàn)略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鑒》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yōu)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戰(zhàn)敗之后并未輕言放棄,反而鎮(zhèn)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jīng)常見到。在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jù),漢武帝嫡長子,衛(wèi)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wèi)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jù)地位穩(wěn)定,后因衛(wèi)家衰敗后繼乏人,曾經(jīng)顯赫的衛(wèi)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wèi)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jù)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資治通鑒讀后感10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眾多的史書記載了其浩瀚的歷史,描述了國家興衰,朝代更替的過程以警示后人。
《資治通鑒》就是其中一部著名的史書。它是由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編完成!顿Y治通鑒》記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的歷史。
通觀全書,我認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強大的,民為國家繁榮昌盛之本。中國歷史上不乏許多強盛的大一統(tǒng)王朝,它們能一統(tǒng)天下,就足以證明其強大,但也有一些存在時間非常短的大一統(tǒng)王朝,那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些王朝迅速滅亡呢——就是人民。
細讀之后不難看出,這些王朝的君主都不重視人民,他們加重人民的徭役與賦稅實行苛政,暴政,他們肆意斂財,揮霍無度,窮兵黷武,使無數(shù)百姓失去土地,失去家園,走上造反的道路,這個國家也迅速覆滅。
但中國歷史上也不乏長久強盛的`國家,他們屹立數(shù)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民。他們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注重節(jié)儉的政策。他們還鼓勵人民積極生產(chǎn),糧食的儲量也就多了,國家日益強盛起來。
唐太宗曾經(jīng)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彼腿缤嗣穸劬褪菄。若是統(tǒng)治者重視人民,讓人民過得幸福,富足,那么國家也就會更加強盛;反之,國家就會被人民所顛覆,走向滅亡。
宋朝時期,歐陽修,蘇軾和范仲淹都有一種“民本”思想,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宋朝的君主們較為重視人民,而宋朝也延續(xù)了幾百年。
當今的中國和共產(chǎn)黨也十分重視人民,建國之后,實行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nóng)民,極大地激發(fā)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shè)準備了條件。改革開放時期,黨和國家又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將土地分田包產(chǎn)到戶,給了農(nóng)民生產(chǎn)自主權(quán),再次大大提高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使農(nóng)村開始富裕起來,而國家也日益強大。
孟子一直主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而這也正是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所必須遵循的思想。現(xiàn)在的中國應更重視人民,才會越來越富強!
資治通鑒讀后感11
今天看《資治通鑒》,看到史上著名的即墨之戰(zhàn),它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是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zhàn)役之一。這場戰(zhàn)役之所以能名傳千古,就是因為知道這場戰(zhàn)役的田單智謀超群。田單不僅有深遠的謀略,還清楚地知道樂毅的計謀和燕軍的弱點,在國破城圍,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形勢下,堅守孤城,麻痹燕軍,并且利用敵人的弱點和矛盾,積極創(chuàng)造反攻條件,最終以“火牛陣”進行夜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終戰(zhàn)勝了燕軍。
站在我們今天的立場,我們無法評判這場戰(zhàn)爭的對錯,因為樂毅雖然帶兵攻城,但對齊民卻是非常友好,并未對他們施行非人道的政策。但就田單來說,齊國是他們的國家,保衛(wèi)國家免受侵害是每一個國人應盡的`責任,所以他也沒有錯,有錯的是各國統(tǒng)治者的野心,貪婪使得各國陷入戰(zhàn)爭中,各國百姓民不聊生,可我們又能如何呢?這是歷史發(fā)展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希望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社會能在處理國際爭端方面的問題上能盡量采取和平手段,國家的安定是很重要的,更何況現(xiàn)在各國利益都有一點的捆綁,若是貿(mào)然發(fā)動戰(zhàn)爭,涉及的將是全球的和平,心中懷善,和平治國,世界一家,任何問題都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戰(zhàn)爭太野蠻,太殘酷,發(fā)動戰(zhàn)爭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它所帶來的弊端,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用尸骨堆出來的勝利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
雖然說人類之間不可能完全沒有戰(zhàn)爭,人類是踏著戰(zhàn)爭走向文明的,但是,我們或許也可以嘗試著盡量減少戰(zhàn)爭的可能,嘗試一下和平的世界,即使是踏著戰(zhàn)爭進入的文明,但我們卻要讓和平布滿世界。
發(fā)動戰(zhàn)爭時,總會有人給這次戰(zhàn)爭做個評價,正義的,或是邪惡的,但是戰(zhàn)爭其實沒有所謂的正義,萬事都有兩面性,所以無論是對內(nèi)戰(zhàn)爭還是對外戰(zhàn)爭,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價,無論戰(zhàn)爭是勝利還是失敗,都只剩下悲哀。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希望世界沒有戰(zhàn)火,人的一生本就短暫,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享受還能呼吸新鮮空氣的日子,讓火藥只為煙花而絢爛,戰(zhàn)爭太殘酷,請三思!
資治通鑒讀后感12
司馬光與周威烈王論禮,司馬光認為:所謂禮教,在于分辨貴賤,排比親疏,裁決萬物,處理日常事務(wù)。禮教的根本所在是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志。禮教中最重要的是低位高下的區(qū)分。由此以智家、韓家、趙家、魏家為例,智家之王智瑤有才而無德,最終遭到其他三家聯(lián)合滅族,由此得出治國治家者的確立,需審核德與才,以德為主,才為輔,由此方得長治久安。魏文侯作為一國之君,尊重游士,善用人才,謙于受諫,于是國泰民安,各方游士前來歸順,國立日益強盛,然至此,并未生野心,不接受韓、趙兩國任一方的請求聯(lián)合攻打他國,由此得到兩國尊重,成為三國之首。
我認為秦國的統(tǒng)一,前期有兩大貢獻者,一為商鞅,二為張儀。商鞅所實行的變法等等一系列措施,為秦國的統(tǒng)一提供了經(jīng)濟和軍事基礎(chǔ),而張儀,四處游說,不懼死獨自進入楚國。張儀以之智謀瓦解了各國聯(lián)合抗秦的聯(lián)盟,并四處游說,以逐個擊破,為秦國的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中期也有兩大能將,一為魏冉,二為白起。魏冉擁立秦昭王,為他除去隱患威脅;舉薦白起為大將,向南攻取鄢、郢兩城,向東開拓地界到齊國,使各國向秦國俯首稱臣。秦國能夠更加強大,都是魏冉的功勞。然而秦昭王聽信范雎添油加醋的讒言,使得秦國失去一員大將。白起自被啟用以來,屢立戰(zhàn)功,為秦國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謂是秦國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而范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誘導秦昭王,使得白起不得已白死與外,令人惋惜。
周朝之滅亡,歸結(jié)于其軟弱,安于現(xiàn)狀以及其自負感。周王室從建立以來一直保持著統(tǒng)率諸侯,號令諸侯的`權(quán)利,于是,周王室認為無論諸侯再怎么互相吞并,征戰(zhàn),兼并,也不會去威脅他自身的地位。于是,使得各國的能力日益強盛,而周王室日益衰微。正是因為周王室的放任自如,才使得秦國有機可乘。各國的滅亡,不能歸咎于某一任君主,每任諸侯都有每任諸侯的特點,整個王室之流傳,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強大,也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衰弱。善用人才,謙于聽勸諫的君主更能使民心歸順,國家強盛,他國就不敢輕易侵犯。而不聽勸諫的君主,往往會把過錯歸咎于士人的身上。荀況說:“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權(quán)。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樂,大的榮耀,成為幸福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還不如沒有。等到形勢極度惡化,即使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
資治通鑒讀后感13
《資治通鑒》之意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這部書在匯總中國古代政治智慧方面的成就,是無法超越的,也是無可替代的。其精髓是——對政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我認為這部書之所以偉大并且古今唯一,最重要的是因為六點原因。
司馬光學貫古今,有深厚史學涵養(yǎng)。
早入仕途,投身政治,官至宰相,深諳政治之道。
人品貴重,老成謀國,有圣賢之風。
英宗與神宗的兩任皇帝支持,經(jīng)費、名分、助手、藏書、密檔全部配備到位。
有十五年賦閑時間。
不受政治迫害和打擊。
綜上,我們完全可以稱《資治通鑒》為帝王教科書,是一部不可能有第二個人能同時滿足以上所有條件而寫成的 鴻篇巨制。
《資治通鑒》上起春秋戰(zhàn)國之交,下至宋代建立以前,包含一千四百年左右的歷史,篇幅長達二百九十四卷。
此書專取"關(guān)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
舉個例子。
司馬光認為君主分為兩類,一類是開國君主,另一類是繼承君主。開國君主中有轉(zhuǎn)型成功的`漢光武帝劉秀,也有轉(zhuǎn)型失敗的梁武帝蕭衍(就是當年《瑯琊榜》里迷倒萬千少女的靖王殿下蕭景琰原型)。
司馬光著重寫"劉秀"將"卓茂"升為太傅而突出其看重忠厚之人對于治世而言的重要性,這一點在戰(zhàn)爭時期體現(xiàn)不出價值,但戰(zhàn)爭終會結(jié)束,作為領(lǐng)導者,提前做準備是成功轉(zhuǎn)型的必備素質(zhì)。
而對于"蕭衍"而言,拒諫是其身死國滅的重要原因。領(lǐng)導者要表彰敢于直諫的下屬,君臣之間,平衡為好,君雖然掌大權(quán),但是由于臣下將其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君主亦不可濫權(quán)。這種關(guān)系在中國歷史上唯兩宋時期最好。要知道"君臣平衡"乃是皇權(quán)時代的王道。
所以,《資治通鑒》才會開篇如此奇特,首句說道"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是以三家分晉這個歷史事件開始的。在這一點上,《資治通鑒》與《史記》不同,司馬光強調(diào)其晉大夫身份說明了韓趙魏三家屬于僭越,但是,如此的禮崩樂壞并非三晉之壞也,乃天子自壞也,其意為:獎罰分明是很重要的,若僭越行為可以得到贊賞,那么誰會守規(guī)矩,后續(xù)效應很可怕。
在司馬光的治國理念中,有非常核心的一條:掌握法的人必須先守法,即司法必先守法。
資治通鑒讀后感14
《資治通鑒》乃我國現(xiàn)存編年體史書最大者。它記錄自周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成書二百九十四卷,另《考異》三十卷,《且錄》三十卷,總?cè)傥迨,三百余萬字。其引用各種史料三百種,從歷史中得到“興邦之遠略,善俗之良規(guī),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節(jié); 叩函發(fā)帙,靡不具焉!痹摃鴤鞒芯虐倌,與《史記》并為華夏文化遺產(chǎn)雙璧,名蜚海內(nèi)外。 該書作者乃北宋司馬光。原書名《通志》。因神宗以其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資治通鑒》。司馬光未如太史公遭李陵之遇,幽于縲紲,亦以泥守舊制而離朝廷,投閑置散,由居廟堂之高,轉(zhuǎn)處江湖之遠,仕途困厄,政治失意,方專注以治史,得以蔚然成就《通鑒》。
該書中我最喜愛故事是“韓信以少勝龍且”。
公元前203年,韓信東征討齊地; 齊王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率二十萬大軍前救齊。但龍且輕視韓信,自恃兵強,沒有聽從謀士的“深壁以待,無戰(zhàn)而降”的策略。十一月,雙方對峙濰水。韓信夜間令部堵塞河水上游。再率兵渡河擊龍且,佯敗而跑。龍且大喜,追韓信。韓信的兵馬渡河回來; 龍且也跟著渡河,上岸后,跟隨龍且的部隊只有三兩千人馬。韓信下令決堤,一瀉而下的河水隔絕了龍且的大軍,龍且的大軍不能渡河,龍且的`三千人被韓信的三萬人包圍,最終被全部殲滅,龍且陣亡……這時,河那邊的龍且大軍潰散逃走…… 這是一場經(jīng)典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這個故事中,韓信足智多謀,龍且的志大才疏得到深刻的反映。他告訴人們統(tǒng)兵之道在于計謀,而不是軍隊多少。也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驕傲自滿。 當然,這只是《資治通鑒》的一個故事而已。
《通鑒》記人則神采飛揚,呼之欲出; 敘事則詞章縱橫,河慢伏流; 抒發(fā)情懷則大言小言,清風沐浴,長聲慷慨,短音辛婉; 渲染戰(zhàn)爭恢廓場面,奮其意氣,推波助瀾,一瀉汪洋; 其文
辭簡約洗練; 華采呈少于齊梁,宏壯可追兩漢。讀誦諸篇,如鼓瑟奏曲,勢若江河,或若清風涼日,月明星稀,每使人暢快淋漓,欲揚抵幾,呼天喝地。可請鷹揚文苑。
毛澤東曾言,歷史不可割斷。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當總結(jié)之,以承繼此份珍貴遺產(chǎn),其對于指導今世,幫助匪淺!锻ㄨb》即在此珍貴遺產(chǎn)之列。
資治通鑒讀后感15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每次傻白問老公一些歷史知識的時候,他總會重復這樣一句話:“就你這樣,還當語文老師呢,一點都不合格!弊屑毱肺哆@些話,確實汗顏!不懂得,怎么去教學生引經(jīng)據(jù)典,不知曉,如何以史為鑒……說起來慚愧,初次接觸《資治通鑒》要從20xx年1月份說起,因為臨近期末,各種各樣的事情比較繁雜,所以我選擇了聽書,聽著聽著感覺挺有意思的,也聽進去了,不僅僅是我想象中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那些我不愿意去聽到、想到的畫面,也是我一直不愿意去觸碰歷史的真正原因,我看不得空有詩書的人懷才不遇,看不得滿腹經(jīng)綸的人橫死鄉(xiāng)野,更不希望那些我認為的小人仕途順利……
起初想讀點史書作為調(diào)劑,卻漠然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今天坐下來寫讀書體會,書中信陵君的命運,平原君善辯的門客公孫龍……“太祖皇帝”的橫空出世,溫公的進書表:“臣今賅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倍歼依稀記得!顿Y治通鑒》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不管是偉大的人物還是普通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動并書寫著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jù)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jīng)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zhuǎn)瞬即逝,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zhì)。但也讓我們看到了智者的冷靜,勇者的思索,勝利者在順境中對自重的感悟,強者在逆境中對自尊的信任,司馬遷忍辱負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軍師孫臏裝瘋賣傻,戰(zhàn)國名將伍員奔吳,六相蘇秦尖錐刺骨……
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鑒,讓我們能在面對生活的大是大非面前淡然處之,大喜大悲之時平靜祥和。
【資治通鑒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11-20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10-19
資治通鑒讀后感08-23
《資治通鑒》讀后感03-11
資治通鑒讀后感06-27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11-14
《資治通鑒》讀后感03-07
資治通鑒讀后感精彩11-05
《資治通鑒》讀后感(精選30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