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學習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覺得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目光僅僅是停留在教師如何去教的問題上,對學生如何高效的學考慮得不夠,十分欠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以前的課堂,每一節(jié)的上課內容不會預先告訴學生,很多的問題都是突發(fā)式的,因為老師覺得學生都知道了上課的內容與問題,這節(jié)課就沒有了新鮮感與吸引力了。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很難實現。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學生,先學后教。學生學在老師教之前。前置性作業(yè)是對學生課前先學的一個引導,充足的先學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
生本課堂里,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我們音樂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是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并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中,不是“教”為了“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上的居多,關注學生“學”的過少!吧窘逃^”的提出,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和成長。
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而關注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開放多元的,在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在挑戰(zhàn)教師。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序:“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師不做蠟燭,做不銹鋼的打火機!
這是實行生本教育的荊志強老師ppt報告上的兩句話。前半句是愛爾蘭詩人葉芝說的。它深刻地詮釋了教育和教師在新時代下的定位。而生本教育就是那把火,就是那不銹鋼的打火機,就是教師的詩與遠方。
20xx年4月8日,油田文體中心內人頭攢動。來自南陽工區(qū)的千余名教師齊聚一堂,聆聽了生本教育專家荊志強老師的講座《做一個幸福的老師》。這是一個周六的下午,與會的教師冒著細雨紛紛至此,不能說沒有抱怨,然而,荊老師的三個小時講座時段內,沒有人走來走去,手中手機也不時舉起,只為拍攝荊老師的ppt上面的內容。會意的笑聲和掌聲不斷響起。荊老師用自己高超的語言藝術,抑揚頓挫的語調,充沛的內在激情,牢牢把控住了全場老師的心。我想,荊老師的課堂一定也是如此,他把學生的心都調到了一個波段,課堂上,思維的碰撞讓每個孩子都覺得學習充滿了無窮的趣味。這種趣味,不是假的熱鬧的生本課堂,是思維的樂趣,是一種智慧的享受。
荊老師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老師理念的轉變。
二、生本具體的做法。
具體來說,荊老師強調:開展生本教育的一個前提是先學后研。不僅要學進去,還要講出來,更要寫出來。
開展生本教育的四個主要過程。這個我們并不陌生。前置性作業(yè),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上臺展示,評價激勵超越。這最后一項我們經常忽略。重要的其實是我們只知道了這些詞,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走得是五花八門。為了生本而生本,為了前置而前置的現象非常普遍。荊老師說前置先學研究設計的原則要做到簡單、根本、開放。知識點有學生自己梳理,形成問題串,由淺入深。盡力而為,自由選擇。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上是很難的。在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上,作業(yè)設置成導學案的`例子非常多。以為預習就是前置。還有一些前置性作業(yè)內容過難,學生望而生畏,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至于小組合作探究,在實際上課,尤其是上公開課的時候,提前做好匯報準備,課堂上照本宣科,導致出現了荊老師所說的,“那個介紹蘋果的同學生病請假沒有來,所以沒有人介紹蘋果”這樣的笑話。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上臺展示,還有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評價激勵超越。這些環(huán)節(jié)很多時候流于形式,甚至因為沒有科學的量化表造成很多孩子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肯定。
聽了荊老師的報告,關于這些理論,因為教育中心一直在推生本教育,學校也一直在抓,所以大家聽到荊老師的這些理論和做法后,都覺得很親切。它也就是我們課堂上每天都要做的。匯報前置性作業(y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評價激勵。但是在聽過這次報告后發(fā)現,原來,我們學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我想如果我們真的要做生本教育,就一定要先把荊老師的《做幸福的教師》等書看一看。在實際操作上,成立好小組。在課堂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上精心按照一些原則設置。在課堂小組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不要假討論。在學生匯報的時候,真正的做到思維的碰撞,而不是照本宣科。在隨后的評價表上,體現努力的程度。真正的走進生本教育。
荊老師的報告,針對生本教育的展示真的很美,就像我們每個人向往的詩與遠方。然而,一切美好的實現,是建立在我們認真勤勉的做事之上的。愿早日與這種詩與遠方相遇。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非常有幸聽到了荊志強老師的生本教育報告會,我受益匪淺。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呢?
荊志強專家告訴了我們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荊老師的課堂如此的'輕松,學生得到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我們都知道,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累,學生苦,效果太差!吧窘逃眲t要求教師放棄滿堂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這樣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
“生本教育”是裝著愛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是發(fā)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學習并實踐生本教育理念,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4
4月8日下午,有幸在文體中心聆聽了來自深圳華僑城中學的荊志強老師的生本報告會。由于當天是周六 ,而且天氣也不好,本來我是抱著一肚子的怨氣的,覺得又是為了搞形式的活動,到了之后,荊老師幽默的開場白讓我一時忘記了之前的怨念。覺得這個老師還蠻有意思的,之后隨著報告會的深入,荊老師用他的激情、用他的投入、用他的感悟、用他的成績、用他的愛徹底點燃了我、感染了我。讓我覺得真的是不虛此行!下面就對本次報告會我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做一個總結和匯報:
荊老師的講座富有感染力,他介紹自己從一個教授養(yǎng)魚專業(yè)的職高老師到一個全國知名的高中數學老師、班主任,有幸與老師們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他用機智的語言,明快的語調,生動地講述著自己幸福的`教學歷程。整個講座為時三小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荊老師分別從理念的轉變和具體的做法這兩個部分闡述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和普適性,分享了生本教育給學生、家長、學校及老師自己帶來的益處,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傳統(tǒng)教學,教師太累,學生太苦,效果太差!薄敖谈膭菰诒匦!”荊老師的所言并非空話,而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當中。他主動申請做班主任,教不同層次的班級,教不同層次的學生,甚至身兼數職,將一個個不起眼的班級帶出光彩,帶出自信。不僅如此,荊老師還將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成功之處、經驗之談為老師們做了細致的講解。他坦言,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改革不可能沒有挫折,但只要堅持地做,思辨地做,生本一定是一條突破現世教育瓶頸的道路。看著荊老師的學生在信中這樣寫道:“分數算什么,成績算什么……生本絕不僅是讓學生上臺講題目……我們愛自己的班級,我們都不忍心破壞如此美好的班級氛圍……”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在心中為這些孩子們點贊,更是為荊老師的教育教學智慧叫好,為生本教育的成功激動。
講座最后,荊老師歸納出了生本的精髓:“愛生才是最大的生本”。同時,他奉勸即將嘗試生本教育的老師們三個“千萬”: 千萬不要一講就到底;千萬不要一下就放開;千萬不要一試就放棄。荊老師用他誠摯的真情鼓勵著我們每個老師堅持生本的道路。
只要我們改變理念,相信生本,相信學生,持之以恒!課堂一定會活起來、動起來。他讓我們幸福地做老師,做幸福的老師!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1-15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八篇07-31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10篇07-30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4篇07-31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07-31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7篇07-29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六篇07-28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九篇07-29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8篇04-18